芝麻开花19😄
27火炎焱燚168
……
关注数: 624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1,446
关注贴吧数: 55
云南保山南红桶珠 保山南红材质
基础货币VS广义货币 人民币若不跟随本国GDP规模扩大幅度而及时增发本币基础货币,就会让美元有宽松条件而代为发行,导致本币被动发行。如:外汇占款,就是美元在征收人民币的“铸币税”。mb,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入市前,主要是再贷款形成;入市后,主要是外汇占款形成。m2,广义货币,俗称“信贷货币”,即: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货币(“贷款创造存款”)。2003-2024年,大部分m2是房地产信贷产生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存量主要是对应“外汇占款”形成的,相当于丧失货币主权。基础货币(MB)是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广义货币(M2)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派生。基础货币可以比喻为“银子”,广义货币可以比喻为“银票”。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与M2发生联系。
应抛弃“外汇占款”旧模式! 通过“国债占款”,发行“国债货币”(基础货币),从而释放流动性,将社会债务杠杆风险冻结在国家资产负债表里,维持国内内循环信用稳定。目前,官产学民主流均对现代信用货币理论的认识和实践太落后。应抛弃“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的被动落后模式。
国债占款与国债货币 通过“国债占款”,发行“国债货币”(基础货币),从而释放流动性,将社会债务杠杆风险冻结在国家资产负债表里,维持国内内循环信用稳定。目前,官产学民主流均对现代信用货币理论的认识和实践太落后。
穴前塘 聚蓄池塘在穴前,一堂旺气发庄田, 十茔下了九茔富,贯朽粟陈有钱盛。
上天有好生之德
分享贴子
MB与M2 中央银行“缩表”=紧缩银根(“基础货币”MB)。M2=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货币(“贷款创造存款”)。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21∶喜大普奔——宁西高铁在国家级规划中确认!
2021∶春天来了!
乡村振兴与农旅产业市场化。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自然教育#改变现行旅游方式,把保护下来的生态资源做成教育题材。自然教育就是将生态资源公司化、价值化,将其开发成新型生态旅游题材而推向市场。
2021∶红梅报春
2021∶牛年大吉!
罗邑步行街20210205
2021∶论总量货币政策在理论上“精准滴灌”的可行性 一段时期以来,以积极财政政策去扩张经济总量,而货币政策却在“偏紧的姿态”下实施“精准滴灌”,这实际是在关注结构问题。结果是什么?余永定的回答是:抑制经济增长。 怎么办?余永定给出的观点是:“中国国债收益率明显高于美国等国而且呈上升态势。我以为,央行有必要降低利息率。与此同时,降低利息率还可以抑制短期资本流入,避免人民币的过度升值。” 至于债务杠杆问题,余永定依据欧盟经验和全球现实经济条件指出:“我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担心政府的债务率或者企业的债务率。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两难的状况,需要做选择。无论怎么选都是会有利有弊,只能是‘两恶取其轻’。如果问我,我毫不犹豫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个观点深奥吗?不过是常识而已。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不是经典的理论主张吗? 有人说,货币投放不回去实体经济,会进入股市、楼市,引发资产“泡沫”。对于房价问题,余永定指出:“办法很多:房产公开、房产税、物业费、遗产税、纪律检查等等手段都可以考虑。但现在不应该使用货币政策来解决房价的高低、涨跌问题。”这样的主张,其实和伯南克异曲同工,即房价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需要财政政策去解决,而货币政策需要关注总量,不能因为物价高而紧缩货币,因为那会让所有经济领域被物价“绑架”。 至于是否会导致股市“泡沫”的问题。这就更不是问题。第一,通过实体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不能只依赖债务扩张,如果没有股市上涨带来的巨量股权资本,那势必会把经济迅速导入债务危机模式;第二,单纯依赖债务扩张拉动经济增长,企业财务成本会加大,并通过威胁微观经济主体的财务安全而抑制企业投资积极性,近而制约经济增长;第三,股市本身就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市场,采用“财政、货币双扩张”经济政策推高股市,恰恰推动更多股权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是希望股票市场发挥其特有的支持经济、支持创新的动力作用。 所以,担心“财政、货币双扩张”会导致股市“泡沫”,基本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伪命题。作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金融权威级学者,余永定“希望在下一阶段,在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能够更多的关注需求管理,通过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GDP的增长速度。”赞同余先生观点,中国货币政策绝不能在“炫酷花活中迷失常识”。
2021.2.3∶立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p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素问》
冬日暖阳2021
微笑曲线 所谓微笑曲线,就像一个人的脸上在笑着:一端是所谓的设计研发和品牌销售,另一端就是资本投入;两头都在海外。有人占有资本收益,有人占有技术收益,而加工的这波占有的收益最低,就像是在下巴颏,在最底下的层次,即使产业升级,留在国内的收益率仍然很低。同理,大家也都知道,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获利水平一般在20%左右。后来有所降低,大约也在17%左右。而国内的企业只是赚点加工费。所谓三来一补留在当地的这部分收益大概低于百分之十。 于是也就有学者做过客观分析。张曙光和盛洪是10多年前吧?曾经做过一个分析:我们的沿海三来一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只有两个收益来源,一是应付未付的劳动力的社会租。也就是说流动打工者本来应该有劳动力再生产开支,比如说子女教育、员工培训、养老医疗等等,该付却没付。那就等于是沿海企业向这种低端外资让度了劳动力应得的福利。所以这叫做“社会租”。二是资源环境租。这类低端企业大量排污,造成的损害是千秋万代的,但却并没有支付排污所造成的巨大的环境成本,所以他们说这等于是吃了环境租。当年是张曙光和盛洪的文章给了我启发,应该从另一个侧面去看沿海加入国际大循环,变成三来一补的外向型经济,对沿海地方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山河无恙,喜乐平安。愿二舅灵魂在天堂安息。
2020∶蚂蚁金服金融公司上市被叫停的根源 蚂蚁金服IPO被叫停所暴露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近日,随着蚂蚁金服的暂停上市与马云被四部委约谈,有关金融监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网络金融服务的监管问题等都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并占据着各大媒体榜首。事情的起由是在今年10月25日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在其21分钟发言中对我国的金融体系提出金融监管不应该压制科技创新、巴塞尔协议是“老人俱乐部”、银行贷款的抵押制度是“当舖思想”等多个问题,甚至对我国央行正在做的数字货币也提出质疑,提出应对数字货币重新定义,这些属于“大发厥词”说法引发了业界的震动,财经金融界的高层纷纷发文评论,媒体广泛的参与讨论,再加上蚂蚁金服的A股与香港股市巨量发行到一同叫停上市,一系列的重磅文章的曝光、内幕揭示与网民广泛参与的评论,其关注度甚至与美国的总统大选相对应。 巴塞尔协议是不是“老人俱乐部”,银行贷款的抵押制度是不是“当舖思想”,网络金融要不要监管,四部委的金融高层己经有明确的表态,并提出了金融科技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正是资产证券化(ABS),正是因为资产证券化放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而美国当时的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仅仅是循环一次,就引发了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因此才有了美国痛定思痛严格金融监管法规的修改,才有了属于世界性的金融监管组织巴塞尔协议也因此修改提高银行自有资金比例。这些法规与规则的产生都是因为有血的教训,是金融运行基本规律的反映,并不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创新而改变。 那么对马某及叫停蚂蚁金服的上市发行问题的要害在哪里?蚂蚁金服自有资金只有30亿,通过挂在支付宝上的“花呗”、“借呗”,从事消费货款金融业务,再通过仍在网络上的资产证券化的ABS操作,将资产放大100倍,而传统的银行借贷业务通过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控制,这个放大倍数通常被控制在低于5倍以内。由于网络瞬间支付完成的特点,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不加控制,贷款货币被放大千倍、万倍都是可能的,这就使得金融系统风险十分的巨大。不仅于此,更要命的是贷款货币通过资产证券化操作,贷款的高利贷利差为蚂蚁金服,全部风险都转嫁给社会。这种无风险套利才是网络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质。这也才是为什么蚂蚁金服上市发行定价高于普通银行股价数十倍的原因。 目前,不仅是蚂蚁金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IPO被叫停上市,网络金融新的监管规定也己开始征求意见。这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己经获得了解决?我认为,从表面现象上来说这些问题好象获得了解决,其实,这些只是解决皮毛问题,本质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触及! 本质问题、根本性的问题在哪里? 根本性的问题是对互联网、在互联网上的产品的所有权性质,在认识上有根本性的错误。 首先,我们来说说互联网是什么,它的产品包括网商交易、产品支付与货币支付、大数据以及依据大数据分析而获得的信用产品等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最普通的知识告诉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国家的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卫星数据通讯、光纤通讯网络、网络服务器、国家网络管理、联接用户的电脑的联接网络及用户电脑及手机,无数的各种软件,还要有电气保障系统各种通讯规范及网络协议等等、等等,这仅仅是互联网的电子网络,如果要形成电子商务,还需要有铁路、公路、航空等的高速运输网络及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才能建立起来。其上的其他产品(例如支付、大数据信用产品等)的产生,也都是依靠互联网这个基础。基于这个特点,因此,在《信用价值论》(蔡定创、蔡秉哲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出版发行)中,归类于属于社会资本生产的产品。 什么叫社会资本生产,社会资本生产是《信用价值论》(蔡定创、蔡秉哲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出版发行)中所重新定义的一个新概念。首先说明,它是一种新的有别于资本生产的新生产方式,资本生产方式是由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而产生,而非资本生产方式与社会资本生产方式则是由“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而产生,两者的社会生产力基础完全不同。 什么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为什么社会资本生产方式是由于“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而产生,不是属于资本生产的范围?因为这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须要通过阅读《信用价值论》第二版中的第19章、第23章、第24章、第25章、第26章,才能搞清楚。 “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的价值产生方式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价值产生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社会资本生产方式的投资主体,参与生产的个体在生产价值的组织方式中也完全不同的,因此,它的所有制形式己经完全不同了。概要地说,社会资本生产的产品在所有制的权属关系上,是由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它所产生的价值也应归全体劳动者共同。 但是,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由于存在着“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与“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由于是这两种社会生产力同时作用的复合结构起作用,因此,当代社会实际上存在私人资本生产、信用价值生产、社会资本生产、非资本价值生产等四种价值生产方式,而且,在社会生产组织中这四大价值生产方式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互联网产品,它的所有权属关系、价值分配关系,如果依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理论原理,必然形成比较复杂的一种分配形式。比如说,依据互联网交易数据而产生的大数据产品,就是一种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价值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它的所有权属关系就应归为全体社会劳动者,它的具有消费属性的价值就应为全体劳动者所共享。但是,在形成某一具体的具有消费属性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四大价值生产方式中所包括的私人资本生产参与,因此,私人资本生产者,也应获得相应部分所贡献价值的分配。这就使得分配关系变得十分的复杂。但决不能让属于社会资本生产所转移来的价值也分配给经营这个产品的私人资本生产者,但目前属于垄断某一互联网上产品经营的公司,一旦实现垄断这个产品经营时,往往就独占了包括来自社会资本生产转移来的价值在内的全部价值,社会上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这包含有来自社会资本生产所转移来的价值也都是其私人资本生产的,对这种错误的分配方式提不出质疑,这个才是《信用价值论》通过理论说话要指出的这件事的本质。 通过这次蚂蚁金服的暂停上市与马云被四部委约谈、各种媒体对真相的分析与揭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原来我们由社会资本生产方式、非资本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互联网及互联网上的全部产品,其价值全部由生产这个具体产品的私人资本生产者所占有。 例如,因互联网交易所产生的大数据产品,它就是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生产方式生产的典型产品,私人资本对其加工所贡献的价值在互联网这个产品的总价值构成中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其贡献就如99度水加温一度,从而形成开水这个产品的效应关系(参见《信用价值论》第500-502页)。但是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这个平台上开发了某一个具体的对互联在网来说是属于应用性产品,当获得垄断性经营这个产品的开发者,却单独地占有包括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在内的部分价值。例如,通过互联网交易产生的大数据,再通过加工成信用产品用于蚂蚁金服,在从事网络金融消费贷款中的客户信用识别产品,产生这个大数据有没有成本?当然是有,如果要计算产生这个大数据的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的生产成本,用户身份数据成本,那无疑将是无比巨大的一个天文数字。网络金融消费贷款中的客户信用识别产品虽然不需要它分摊其全部成本,最少也应分摊部分成本。这个产品由于是由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这两种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属于有价值没有价格的产品(详细论述请参看《信用价值论》第一版第19章“社会资本生产”、第23章“非资本生产”),需要者可以无偿地获得。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从事网络消费贷款中,需要的用户信用识别这个产品的全部数据,就是从网络上免费获得的。相比传统搞消费贷款的普通银行,它就节约了一个巨大的用户信用识别的成本(网络支付等产品也是同样)。并不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用户信用识别时没有成本,用户信用识别这个成本如果计算,就应该分摊互联网建设投资所构成的成本、身份数据成本,如果分摊了这些成本,其总成本并不见得就比普通银行人工识别信用的成本低。正是因为没有分摊这些成本所以才造成蚂蚁一夜之间变成大象。 在《信用价值论》第一版第19章“社会资本生产”这一章节中,就论述了社会资本生产的产品是属于社会环境产品,虽然都是属于有价值没有价格的产品,但在参与资本企业生产后当实现垄断经营时,这些转移来的有价值没有价格部份也都会形成价格包含在这个产品的总价格中,也就是说,这种产品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利润,就包含有来自社会资本生产的这种环境产品的价值在其中。 仍然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使用社会资本生产的用户信用识别信息,用户信用识别信息的价值构成当在垄断经营使用这个信息的情况下(必须注意这里使用的垄断信息经营与竞争信息经营的情况下是不同的,详细请参见《信用价值论》第23章中的关于价格转移与不转移的理论原理),它的全部价值都会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本例是指消费贷款的这个产品的利润中),通过市场交换变成企业利润。为什么蚂蚁金服能用30亿元的本金,获得百亿以上的利润,因为互联平台的所有应该由其分摊的成本,都没有被计算而由其独占。如果计算了这一块成本扣除,网络消费贷款产品利润,应该与从事消费贷款的普通银行从事这一业务的利润区别不会如此悬殊。 在《信用价值论》中,对这一块由社会资本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价值,如果转移到资本生产的企业利润中,建议应由国家财政用税收的方式收回国有。但是,由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并没有“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理论与社会资本生产理论,所以,至今为此,没有任何国家也包括我国,都没有为这一块生产价值设置税收。 “集聚生产”作为一种己经客观存在的社会新生产力,社会资本生产方式虽然也一直在发挥基础生产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一块所生产的价值将越来越世大,应该及早通过设置国家税收将这一块价值收归国家财政,以实现社会资本生产投资的良性循环。 世界发展到当下,特别是我国社会生产发展到了必须通过社会资本生产才能构筑社会生产内循环使社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的当下,如果再不对“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理论与社会资本生产理论清醒认识,在规则与制度方面作出适应社会生产力变化的生产关系调整,必然会使得构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社会的发展极需要迅速普及这方面的理论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变革生产关系,这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大发展的前提。 因此,有必要再对《信用价值论》理论作一个简介: 《信用价值论》是一部理论逻辑严密、体系内容完整的宏观经济学系统创新理论,也是政治经济学系统全新的理论。本著中有两大理论新发现:当代信用价值生产方式发现与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相对应的“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发现,并且在这两大新发现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十二个方面的分系统理论,将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的重新思考。 《信用价值论》通过全面考察当代社会价值生产过程,发现了资本生产有着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与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详细而全方位揭示了资本生产在信用价值生产阶段的四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的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揭示了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集聚生产”这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生产力的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对货币理论、国债理论、汇率理论、虚拟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依据现实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与重构,并且创立了“双轮经济”构架理论、“印钱消费”理论、四次分配理论、社会资本生产理论、非资本价值生产理论、宏观经济三层构架理论、“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七大新理论。应用这些理论原理不仅能全面地解释当代世界经济的各种现象,也能对各国的经济困境与经济危机提出解决方案,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重新思考。(作者:蔡定创)
2021∶世界大变革的前夜 世界进入了社会变革的前夜 2021-01-30 作者:蔡定创 宏观经济学研究、著有《信用价值论》、《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双轮经济》等著作。在新浪博客有500多篇财经评论、股市投资等文章 关注 世界进入了社会变革的前夜 --共和社会之一 在2020年届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几乎天天都有爆炸性的消息传来,作为民主社会标杆的美国总统选举,不仅是在选举中民众运动与暴力纷争叠出,甚至冲击国会,总统的权力交接竟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动用军队护航。大家都知道,权力和平交接是美国自建国以来延续至今从未间断的传统,美国是资本世界的旗帜与标杆,这个社会竟然也出现如此的纷扰与混乱,有不少媒体惊呼,这个资本世界怎么啦? 近年来资本世界发生动乱,以至发展到总统选举这个民煮制度层,这些虽然都是表面现象。但是,任何一种表面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的历史动因。那么,本次这个越来越纷扰的世界社会历史的背后动因是什么? 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近些年来的各种诸如占领华尔街运动、红衫军、法国黑夜站立等等民众运动,产生这些纷扰的背后动因都是因为经济问题。贸易大战、边境隔离墙、川普总统的各种退群、建立某种贸易协定、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战、在中东国家中制造的各种混乱,等等,其实背后都是经济利益的纷争。 马克思主义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代社会,显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生产力已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欧美国家,最近20年来,普通民众 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甚至还在下降。 人们能感受到的只是科技生产力的大发展,一方面是科技生产力水平在大发展,另一方面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在下降。各发达国家各种资本刺激的方法,例如减息、降 税等都使用过了,都不能挽救资本主义的增长停滞,而新冠病毒疫情则加重打击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表明资本生产的确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力却在悄悄的孕育产生,人们虽然都己经感受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却不知道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是由于产生了与“劳动分工”资本生产方式不同新的“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 为什么人们能感受到结果却不知道原因?理论界同样能普遍感受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却也不知道社会生产力上的变化?原因在于传统的理论在基础理论上有错误。这个错误就是将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混同于为同一个概念,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而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生产力,它是指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而社会生产力当然概括地说也是指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在基础要素构成中也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但不仅于此,还包含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对自然物品的属性加工中,所形成的群体结构与合作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中是不同的。 例如,劳动者是采用直接采摘,还是通过直接的群体合作的方式来改变劳动对象属性,是现劳动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还是过去积沉劳动与现劳动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更大范围、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劳动对象属性进行改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有单个劳动者直接采摘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也有劳动分工合作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多少年来,由于理论界没有将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以致在社会科学理论方面产生了重大的错误。《信用价值论》(蔡定创、蔡秉哲著)发现了这个错误,第1次将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做出区分,从而发现的当代社会生产,不仅包含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在继续发挥作用,而且,一种全新的将产生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正在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孕育产生。 资本主义因为“劳动分工”的社会生产力而产生,至今已300多年历史。《信用价值论》将资本主义分为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阶段与信用价值主导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这样二个阶段。在“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到当代已经走进了它的最后一个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发达的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全面的资本过剩,基本没有利润就会退出资本生产,因而资本社会生产增长必然停滞,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必然使两极分化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劳工运动重新兴起,社会惶惶不安发生。 其实,正是在这个时候,一种叫“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己经在资本生产的内部孕育产生,并且已经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中得到了发育。从历史的长河中看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从短期的现实过程中看,欧美国家虽然“集聚生产”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产生,但是它的生产关系还是属于由“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资本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 《信用价值论》论证了,如果没有在生产关系上、上层建筑上做出适应性的调整,“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虽然己经孕育产生了,也不可能获得发展。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阻碍“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的发展的。而资本生产本身,却因为已经进入到了全面的产能过剩与资本过剩,没有利润资本就会退出生产。本来,对资本退出生产的这部分社会产品的生产,可以采用由“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支持的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制度障碍下,就无法进行这种替代的生产,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力发展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社会才实现可继续的发展。并且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创造劳动价值提供给社会消费。 欧美国家现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显然不适应甚至是阻碍“集聚生产”的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从本次世界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社会资本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但是社会需要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需要提高,这些经济动因才是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众运动重新兴起,美国本次总统选举中发生重大动乱的内在的根本原因。
老地方的雨
金融资本全球化的结局: 资本全球化的最后阶段结局是金融资本由前期剥削外国人民的劳动,转为后期同时剥削外国人民与本国人民的劳动。
2021后∶扩大内需的新增潜力空间? 内需的增长空间在生态乡村。
生产过剩 当代的生产过剩危机及其萧条与西方 30 年代相似,但结果不同——西方 30 年代大萧条之后转向了第二次大战;中国在经历了痛苦调整之后,形成了一个举国体制下投资拉动的、三大差别再平衡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进入 21 世纪全球金融化竞争以来的经验表明,举国体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国家金融支撑产业资本——中央凭借国家政治强权向国债和货币这两大信用体系同时赋权,靠扩张国债和货币信用,用于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温铁军)
产业资本VS金融资本 我们在 20 世纪花了一百年时间,追求产业资本的形成和扩张。到了 21 世纪,却发现面对的已经是全球金融资本竞争。 美国在 1929- 33年因生产过剩危机而导致 4 年萧条。我们在 1997 年遭遇东亚金融风暴与外需大幅度下降,引发 1998 年的生产过剩,接着是连续四年的通缩。
20210128∶月光曲。
资本下乡的“是与非”(温铁军): 近年来,“资本下乡”貌似势不可挡,名为“城乡一体化”,实为自毁长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以其多样性承载包容性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基本条件。 金融资本支持房地产资本大量进军县域经济,一些地方不惜以增加负债向后任和向上甩锅方式配合投机资本占有乡村资源,以实现“资源资本化”获利。 遂有各地普遍性地“集村并镇”、跨区出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来牟利;有关部门集中上收本属乡村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迫使农民把户口转到中心城镇才能让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为地产商们消化掉过剩的县域房地产泡沫。这相当于有关权力部门向农民直接转嫁四线以下“加快城市化”的所谓现代化成本……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已经发生稀缺要素回流三农,市民下乡与乡贤返乡也已经蔚然成风。近期,与之相关的是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受疫病影响而反思:把晴耕雨读解释为“晴则耕于城市赚钱,雨则安于乡野修心”。 确实,只有乡土中国成为“海绵社会”的可持续基础,才能具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相辅相成”得到积极评价,被高度正在推动的“城乡融合战略”。这些重大的政策思想创新,都应该融入新确立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展方针之中。
乡村建设的内涵(温铁军): “乡村建设”内核目标万变不离其宗,即:促使长期外流的人才、资本、土地“三要素”及其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回流乡土中国,重思乡土价值,重建更为合理、包容和可持续的城乡关系,以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条件下的民生安全。因此,乡村建设探索方向既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怀旧,也绝非圈地盖楼的造城运动,而是创建以“城乡交融”为目标,市民与农民通过风险分担以实现利益分享,在互相支持中重建信任的包容性社会化农业体系。 当代的乡村建设既起于全球化内生的三大资本全面过剩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制度成本,也起于中国本处于边缘的“三农”问题进入中央决策,成为全党全国的“重中之重”;随之兴于2005年,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大规模投资下乡,开展基本建设;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之后,转型于中国城市化加快与全球金融危机代价转移对乡土社会造成大规模破坏。由此而有历史性的起承转合。这使参与乡村建设的学者们得以直面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的演变,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思考和理论提升,具有清晰的依靠民力、自主创新现实意义。
2021∶罗邑风景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信用价值论》(蔡定创等著)目录:
阳光普照2020
2020∶生活片段记录。
罗邑的天空(2020)
罗邑小潢河(2019)
2021∶罗邑步行街新貌。
罗邑古护城河 古护城河新貌!
专业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吧
欢迎加入世界宏观经济研究吧!
欢迎光临“世界宏观经济研究吧”! http://tieba.baidu.com/wxf/27528597?kw=%E4%B8%96%E7%95%8C%E5%AE%8F%E8%A7%82%E7%BB%8F%E6%B5%8E%E7%A0%94%E7%A9%B6&fr=frsshare
MTV手机拍摄#岁月静好#
2020年的第一场雪。
最美乡土夜晚#不平凡的2020#
#最美县城#
2021∶当前应对通货紧缩的基本对策 新国家主义下的新基建+生态文明下的乡村建设。
2021∶全球性生产过剩(社会物价总水平低落——价格型通缩) 解决对策:一是淘汰落后过剩生产供给;二是培育新业态引导新消费需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