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_jockey mc_jockey
关注数: 4 粉丝数: 68 发帖数: 3,365 关注贴吧数: 8
悲催的清明三天小长假~! 本来说要加班的,结果被我侥幸逃脱了,正在偷笑,谁知,这仅仅是厄运的开始…… 第一天,还在庆幸不用加班,沉浸在喜悦中,早上起了个大早(越是歇班越睡不着,一觉睡到自然醒,一看表才刚七点多,有跟我一样情况的请举手!),准备给鱼换水,因为是周六,雷打不动,每周换水三分之一,桶里装着困了一个星期的水,去厨房做两壶开水兑温,穿着大裤衩子哼着小歌儿……心里想着:“今儿歇,明儿歇,后儿还歇!哇哈哈!!”等水开了之后,拎着壶往困水的桶里倒水,倒水的过程中壶盖掉了,只见那圆乎乎的壶盖翻了个个儿,不经意间的搭在我的手上!我勒个去,烫!下意识的一抖手,盖儿掉桶里了,瞬间水壶里的蒸汽就扑“手”而来!更烫!然后……你们懂的,最后我是在困水的桶里把壶给捞出来了……! 第二壶水在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壶盖的过程中小心翼翼的倒进去之后,把困好的水兑好温度,总算是把水换完了,然后开始继续接水,因为还有个草缸,我的草缸是一个月换一次水(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而且草缸是用纯水机的水,光接水就接了三个多小时,用过纯水机的懂得!出水那叫一个慢,而且接一个小时左右就得歇会儿,水泵都热了!中午吃饭也是将就着吃了一口,继续接水…… 水接完之后我心想终于可以歇会儿了,下午去洗个澡吧,跟老爷子去洗个大澡,这也是我每周必干的事儿之一,洗澡的过程就不多说了哈,嘿嘿,反正就是倍儿美啊,热池子一烫,都快把我自个儿烫熟了!回家之后看着爱鱼,一边儿吃饭一边儿看!喝点儿!必须喝点儿!麻痹的,越喝越高兴,结果自个儿把自个儿给喝大了……! 转天,脑袋昏昏沉沉的,一想,今儿还一堆活儿呢,本打算给草缸换水的,犯懒,而且头晕,心想明儿还歇一天呢,明儿再说吧,而且我买的电脑散件今儿也到货了,今儿就不干别的事儿了,鼓捣电脑,草缸明儿再换水!中午,京东的快递如期的到了,这一大堆东西啊,下午装电脑!过程就不多说了,技术流,哈哈,结果悲催的事儿又来了,不小心把重要的数据给删了,而且也不能恢复了,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么…… 晚上老爷子疼我,给我买的皮皮虾,知道我爱吃这个,嘿!还真不错,别看个儿小,个个儿肥!还弄了点儿糖醋酥鱼!都是酒菜啊,美!瞬间把数据丢失的事儿给忘了,专心致志的……吃着!喝着!哈哈,哎呦……我去!祸不单行啊,可能是吃的有点儿急,吃皮皮虾把手给扎了!吃糖醋酥鱼的时候鱼刺把上牙堂给扎了!眼泪汪汪的!看着流血的手指头,舌头舔着微肿的上牙堂,我又把数据丢失的事儿想起来了…… 第三天,又起了个大早(前一天晚上发誓要睡到中午的!),醒来一看表,又是七点多,唉!命苦不能赖政府啊,今儿得给草缸换水了,继续穿着我的大裤衩子,舌头舔着微肿的上牙堂,手上被皮皮虾扎的眼儿依稀可辨,唉,还得干活儿啊,把水加热,换水,一边儿抽烟一边儿换水!哎呦喂,我去,出事儿了,换水的过程中草缸里的鱼状态有点儿不老么好的,先是一条三角灯翻了,然后是第二条,然后发现霓虹灯也有翻的,慌了,完全慌了,一条接一条的翻,赶紧捞出来,放在隔离盒里,放在鹦鹉缸里急救,这时候已经于事无补了,捞出来十九条,都没救过来,这时候我想起来了,之前为了除藻,草缸里加的伊士达的除藻剂,每天加了5ml,期间缸里的苹果螺全都OVER了,但是鱼和虾没事儿,我也就没在意,估计是这次换水换的有点儿多(¾),水质突然变化太大,造成的大面积死鱼,也或者是别的原因,我当时也懒得分析了,看着那一条条静静的躺着的被我养的肥肥的小鱼,这时候,除了失落,我还能干点儿什么? 三天,就这么过去了,我还能再悲催点儿么?求安慰啊,好在我在发帖的时候手已经不疼了,而且上牙堂也消肿了,在我尽量找理由安慰我自己的时候,有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那就是明天该上班了!屈指一算,还有六个多小时我该起床去上班了,清明……三天小长假……我恨你!
关于加热棒的材质选择和使用技巧的一些个人看法--非转帖,纯手打 暂且不提品牌,单从材质上来讲,个人认为不锈钢的比玻璃的加热效果好,很简单,因为金属导热及散热比玻璃快! 目前我用的是西龙300W不锈钢加热棒,才十几块钱买的(还包邮!),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不锈钢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不锈铁。 从品牌上来讲,大品牌的东西肯定有它优越的一面,比如选料,比如做工,比如售后,(为什么不说质量呢?因为选料和做工决定了质量!) 当初买西龙的时候对于品牌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觉得这个外观不错,价格也不错,就买了,后来从网上才知道这个品牌的口碑并不好,什么玻璃的爆管,金属的漏电等等评价,当时也是吓得我心惊胆战的,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无论任何品牌任何材质的加热棒,不可能保你终生不坏,我遇上过新买的一百多的加热棒不到一周连续坏三个的(不排除人为使用不当的因素),也遇上过花十几块钱的用两年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这不能代表任何问题,电子产品,赶上了就认倒霉呗,而且加热棒这个东西本身的科技含量就不高,说白了就是那么几个环节,材料和元件都比较廉价,卖的不过是个品牌和口碑; 第二:大家都爱说某某品牌的加热棒坏的多,我感觉故障率应该和销量做一个比较,比如说,一百个鱼友,有多少是用100块钱以上的加热棒?又有多少人用的十几块钱的加热棒呢?我相信还是用便宜的加热棒的人占多数,这个可以从TB销量上看出来,打个比方,一百个鱼友里面有30人用的百元以上的加热棒,70人用的十几块钱的,相同时间内百元以上的可能坏了三个,十几块钱的坏了七个,单从数字上讲,便宜的坏的多,但是这两个档次的加热棒故障率其实是一样的,都是10%的故障率! 所以,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首先甭管价钱高低,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或者是批次,别买到多年以前的老款积压产品),其次,加热棒的故障容易直接导致鱼儿的生命安全甚至鱼友的安全!关于这个我有以下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于持续加温的解决办法: 由于加热棒的温感原件的故障,导致加热棒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不能自动停止,持续加温,也就是“水煮鱼”现象,这个可以单独加一个温控插座,比如你的加热棒设定温度是28℃,那么你可以把温控插座的启动温度设定在26℃,停止温度设定在30℃,其实启动温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无非也就是让温控插座持续供电,停止温度设定的略比加热棒设定的温度高一些,当加热棒正常工作时,加热棒加热到28℃的时候,温度到达加热棒设定的温度,这时候加热棒停止工作,但是还未达到温控开关的停止温度,所以温控开关还会持续供电,当加热棒故障持续升温的时候,超过了28℃还在持续升温,到达了温控开关所设定的温度的时候,由温控开关来停止供电,从而保证鱼儿的安全,当然了,加热棒和温控开关同时损坏的概率也不是完全没有,那就看你的RP值了!呵呵。 关于不锈钢材质漏电的解决办法: 这个简单,给加热棒这一路供电单独加一个带漏电保护的插座,当加热棒漏电时,瞬间将电源切断,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漏电的0.1秒之内就可以切断电源,保证鱼和人的安全,这时候还可以加一个停电报警器,当加热棒发生漏电而被漏电保护器断电时,发声或者发光提示,从而避免加热棒漏电而被断电之后,长时间未被发现而导致的水温过低,发生病鱼或者死鱼事件,这样就算是万无一失了,连接顺序是这样的:把加热棒插在断电报警器上,然后将断电报警器插在漏电保护插座上,漏电保护插在接线板上。 这就是我个人对于加热棒的一些见解,希望朋友们进来探讨!
关于三合一泵堵住出氧口问题(个人经验,非转帖,纯手打!) 工作原理: 三合一泵从下面的吸水口吸入水流后,水流经过水泵叶片的带动,通过两个出口流出,一个是出氧口(出氧口附近还有一个进气口,进气口有一颗小管子伸出到水位线以上,通过水流带动空气进入缸里,从而达到出氧的效果),另一个是通向上滤盒的管子,水泵的水体流向也就是一进二出,泵体里面转子的叶片的位置正好在出氧口的后面; 为什么要堵上: 看过上面的原理就会明白,从吸水口吸入的水流是经过叶片带动才会产生流向,可是吸入的水流是含有大量杂质的(鱼的便便),这时候鱼的便便经过水泵的叶片打碎之后,一部分进入上滤,杂质被滤棉过滤掉,另一部分打碎的脏东西会从出氧口喷出,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有的时候便便会被打的很碎,非常碎,特别碎!这时候就会漂浮在缸里很难吸净,这就是为什么要堵上三合一水泵出氧口的原因,而且要把出氧口和进气口同时堵上! 堵上之后的好处: 避免缸里的鱼便通过出氧口排出,造成对缸里的二次污染,还有一个就是工作原理中提到的,原先是一进二出,现在成了一进一出,通向上滤的水流量会增大,从而加快缸里的水体循环。 堵上之后的弊病: 出水口流量加大了,容易造成上滤盒的溢水,这个问题就要看实际情况解决了,减少上滤盒里的滤材,或者减少滤棉的层数,或者换个功率小一点儿的泵,这个就要看缸里的具体情况了; 以前单靠三合一泵给缸里增氧的朋友们需要单独增加一个氧气泵来给缸里打氧; 以前三合一泵的出氧口的水流可以带动缸内水流的整体循环,堵上之后缸内大循环会减弱,导致缸底BB不能通过水流循环带动到水泵的进水口附近从而导致缸底残留鱼便,这个可以通过增加造浪泵来解决;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堵上三合一泵的出氧口还是利大于弊的!
关于加热棒的材质选择和使用技巧的一些个人看法 暂且不提品牌,单从材质上来讲,个人认为不锈钢的比玻璃的加热效果好,很简单,因为金属导热及散热比玻璃快! 目前我用的是西龙300W不锈钢加热棒,才十几块钱买的(还包邮!),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不锈钢的,充其量也就是个不锈铁。 从品牌上来讲,大品牌的东西肯定有它优越的一面,比如选料,比如做工,比如售后,(为什么不说质量呢?因为选料和做工决定了质量!) 当初买西龙的时候对于品牌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觉得这个外观不错,价格也不错,就买了,后来从网上才知道这个品牌的口碑并不好,什么玻璃的爆管,金属的漏电等等评价,当时也是吓得我心惊胆战的,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无论任何品牌任何材质的加热棒,不可能保你终生不坏,我遇上过新买的一百多的加热棒不到一周连续坏三个的(不排除人为使用不当的因素),也遇上过花十几块钱的用两年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这不能代表任何问题,电子产品,赶上了就认倒霉呗,而且加热棒这个东西本身的科技含量就不高,说白了就是那么几个环节,材料和元件都比较廉价,卖的不过是个品牌和口碑; 第二:大家都爱说某某品牌的加热棒坏的多,我感觉故障率应该和销量做一个比较,比如说,一百个鱼友,有多少是用100块钱以上的加热棒?又有多少人用的十几块钱的加热棒呢?我相信还是用便宜的加热棒的人占多数,这个可以从TB销量上看出来,打个比方,一百个鱼友里面有30人用的百元以上的加热棒,70人用的十几块钱的,相同时间内百元以上的可能坏了三个,十几块钱的坏了七个,单从数字上讲,便宜的坏的多,但是这两个档次的加热棒故障率其实是一样的,都是10%的故障率! 所以,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首先甭管价钱高低,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或者是批次,别买到多年以前的老款积压产品),其次,加热棒的故障容易直接导致鱼儿的生命安全甚至鱼友的安全!关于这个我有以下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于持续加温的解决办法: 由于加热棒的温感原件的故障,导致加热棒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不能自动停止,持续加温,也就是“水煮鱼”现象,这个可以单独加一个温控插座,比如你的加热棒设定温度是28℃,那么你可以把温控插座的启动温度设定在26℃,停止温度设定在30℃,其实启动温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无非也就是让温控插座持续供电,停止温度设定的略比加热棒设定的温度高一些,当加热棒正常工作时,加热棒加热到28℃的时候,温度到达加热棒设定的温度,这时候加热棒停止工作,但是还未达到温控开关的停止温度,所以温控开关还会持续供电,当加热棒故障持续升温的时候,超过了28℃还在持续升温,到达了温控开关所设定的温度的时候,由温控开关来停止供电,从而保证鱼儿的安全,当然了,加热棒和温控开关同时损坏的概率也不是完全没有,那就看你的RP值了!呵呵。 关于不锈钢材质漏电的解决办法: 这个简单,给加热棒这一路供电单独加一个带漏电保护的插座,当加热棒漏电时,瞬间将电源切断,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漏电的0.1秒之内就可以切断电源,保证鱼和人的安全,这时候还可以加一个停电报警器,当加热棒发生漏电而被漏电保护器断电时,发声或者发光提示,从而避免加热棒漏电而被断电之后,长时间未被发现而导致的水温过低,发生病鱼或者死鱼事件,这样就算是万无一失了,连接顺序是这样的:把加热棒插在断电报警器上,然后将断电报警器插在漏电保护插座上,漏电保护插在接线板上。 这就是我个人对于加热棒的一些见解,希望朋友们进来探讨!
每周必做功课之换水! 每周甚至更短的时间,鱼友们都在做同样的工作,那就是换水,做到规律换水,说起来看似简单,不就是每周换水三分之一嘛(也可能四分之一或者其它的量,仅以我换水的量为例!),但做起来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有耐心的长时间坚持下来,下面我就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看看能不能帮到大伙儿用最简便的方法去完成这个每周必做的功课! 下面就开始了! 自制换水小工具,根据我的鱼缸的条件,用PVC管自己沾的一个小工具,左侧细管子外径是16mm的,以便接软管,右侧外径是20mm的,放在鱼缸里面,右侧粗些的这个管子的长度是有一定功能的,下面会做解释!换水软管,内径16mm,配合我上面那个外径16mm的管子使用,用手就可以轻松插入(此处禁止邪恶!)用完了用手转一转就能拧下来,不用借助任何其他工具!这个就是小工具放在鱼缸上的样子,因为我的缸的样式比较老,老式的上滤缸,灯和上滤盒之间有一块空隙是开放式的,正好放下这个U型管,16mm外径的管子在鱼缸外面,以便接软管使用这就是连接好软管的样子水太黄了,因为下了些黄粉!软管另一侧直接接到厕所地漏,当然了,插入地漏之前需要吸一下(此处再次禁止邪恶!!!)虹吸原理我就不再解释了!先让鱼缸的水先慢慢往外抽着,这就是我用来困水的桶,一般我每周六上午换水,换完水之后接上一桶新水留着下周用,怕放置一周之后还有氯气残留,换水之前的周五晚上插上氧气泵大氧吹一宿!放上温度计,准备兑好温度,一边兑温度一边用氧气泵吹氧的好处就是桶里有水流循环,倒入热水的时候可以让桶里每个角落的温度保持一致,不至于桶里有的地方水热,有的地方水凉,至于怎么兑温度,直接把烧开的水倒进去!一壶水进去了,咋地不咋地啊,再来一壶!这里说一下,我一般兑的温度要比缸里的温度高0.5-1℃,因为冬天室温较低,从厕所到鱼缸会有一定的温度流失,当然了,这个温度计是要和鱼缸里的温度计作比对的(先把这个外置温度计的探头放进鱼缸里,大约半小时后,看看上面的数字,两个温度计肯定是有偏差的,比如鱼缸里的温度计显示28℃,这个外置温度计显示27.4℃,那么就证明这两个偏差是0.6℃,我把这个外置温度计放进桶里并且把水温兑到29.1左右,那就证明桶里的水比缸里的要高0.5℃)在给桶里的新水调温度的时候,缸里的水抽完了,这里解释一下这个U型管子在缸里面的长度有什么说法,因为我的习惯是每周换水三分之一,根据缸的高度来取决于这个U型管在缸内的长度,虹吸原理就是当进入空气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水被抽出去了,那也就是把缸里的水抽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自动停止了!看,水被抽走三分之一后停止了,不用每次换水的时候盯着看水位了!下面就开始上新水了,厕所里插在地漏的那一端管子用水洗过之后放进困水的桶里,鱼缸这一端把那个U型换水小神器拔掉,然后接在外滤桶的换水口,看过我以前的帖子的朋友知道,我的外滤桶是自制的,在进水口为了以后换水方便,特地加了个三通,给换水预留出来一个入口,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外滤桶的上端是进水口,有两个球阀控制,平时工作的情况是这样的,最高的那个管子是从鱼缸里面过来的进水口,进到桶里,球阀常开,下面三通接出来的这个就是换水用的口,平时的时候球阀是关闭的(下图的两个球阀的状态就是平时运行的时候的样子)换水的时候,把从鱼缸进水的那个球阀关闭,打开换水口的球阀,新水就会被吸入到外滤桶,经过水泵的带动在滤筒里循环一次后进入鱼缸这是外滤桶在鱼缸里的出水口,这就是新水经过一次过滤之后进入鱼缸的样子,这个进水口的设计有两个小技巧,第一个是水流方向,我缸里的水流整体方向是顺时针流动,三合一的吸水口在缸的左下角,造流泵在缸的右下角,因为我的外滤桶是24小时开的,把进水口放在右上角并且水流方向向下,有助于推动缸里的整体水流循环,第二个就是跟加热棒有关系了,为了使加热棒加热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散布到缸里,一般都推荐把加热棒斜放或者横放在缸里,但我的缸里条件不允许,而且我觉得横着放也不是很美观,所以我把加热棒竖放在滤筒出水口的一侧,紧挨着出水口,那么加热棒产生的热量就可以顺着出水口水流的方向最快最有效的平均散布在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此处可以有掌声!!!)换完水的样子,整个换水过程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干净整洁并且方便(此处还可以有掌声!)请大家忽略水的颜色吧,黄粉很黄很暴力!用过的都知道!呵呵以上就是我每周必做功课之换水,欢迎朋友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经验,有不足的地方我会继续改进的!(此处应该有长时间持续掌声!!!)
关于三合一泵堵住出氧口问题 工作原理: 三合一泵从下面的吸水口吸入水流后,水流经过水泵叶片的带动,通过两个出口流出,一个是出氧口(出氧口附近还有一个进气口,进气口有一颗小管子伸出到水位线以上,通过水流带动空气进入缸里,从而达到出氧的效果),另一个是通向上滤盒的管子,水泵的水体流向也就是一进二出,泵体里面转子的叶片的位置正好在出氧口的后面; 为什么要堵上: 看过上面的原理就会明白,从吸水口吸入的水流是经过叶片带动才会产生流向,可是吸入的水流是含有大量杂质的(鱼的便便),这时候鱼的便便经过水泵的叶片打碎之后,一部分进入上滤,杂质被滤棉过滤掉,另一部分打碎的脏东西会从出氧口喷出,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有的时候便便会被打的很碎,非常碎,特别碎!这时候就会漂浮在缸里很难吸净,这就是为什么要堵上三合一水泵出氧口的原因,而且要把出氧口和进气口同时堵上! 堵上之后的好处: 避免缸里的鱼便通过出氧口排出,造成对缸里的二次污染,还有一个就是工作原理中提到的,原先是一进二出,现在成了一进一出,通向上滤的水流量会增大,从而加快缸里的水体循环。 堵上之后的弊病: 出水口流量加大了,容易造成上滤盒的溢水,这个问题就要看实际情况解决了,减少上滤盒里的滤材,或者减少滤棉的层数,或者换个功率小一点儿的泵,这个就要看缸里的具体情况了; 以前单靠三合一泵给缸里增氧的朋友们需要单独增加一个氧气泵来给缸里打氧; 以前三合一泵的出氧口的水流可以带动缸内水流的整体循环,堵上之后缸内大循环会减弱,导致缸底BB不能通过水流循环带动到水泵的进水口附近从而导致缸底残留鱼便,这个可以通过增加造浪泵来解决;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堵上三合一泵的出氧口还是利大于弊的!
平时缸里预防鹦鹉外伤感染,大伙儿都用什么办法? 鹦鹉鱼太招欠了,没事儿就爱互相“亲”两下,难免会把鱼的体表弄伤,比如掉鳞,嘴对嘴咬的时候还容易把嘴唇弄破,肉都会划个口子,这时候体表上的破口难免会被细菌侵入,造成感染! 是不是平时需要往缸里下点儿药来预防感染呢,别等真正病了再去治疗,这样我感觉防患于未然比较好,但是需要怎么做呢? 下什么药不会对硝化系统产生影响,还能有效地预防感染? 1、大盐 2、庆大霉素针剂 3、庆大霉素精粉 4、黄粉 以上是我想到的几种预防类药品,大家都说说!最好加上用法及用量,还有多久使用一次,谢谢! 另外别跟我说把水质搞好了就不会被感染,水质是可以提升的,但鱼缸毕竟是个开放的空间,与外面会有接触,空气中漂浮的粉尘或者人为操作的时候手上难免会带进去不好的细菌,我想每个人在把手伸进鱼缸之前都无法做到像外科大夫做手术之前那样洗手、消毒,我只是想人为的预防鱼病的发生! 跟我说提升水质的请看这里: 我的过滤系统是三部分,上滤+反气举+外滤桶,定期换棉,换水,清洗滤材! 跟我说操作前洗手的请看这里: 外科大夫是怎样洗手的? 1 、洗手前将洗手衣袖卷至上臂 1/3 处,用肥皂及流水将手和前臂按普通洗手法清洗一遍。 2 、用无菌毛刷蘸取消毒肥皂液刷洗手和臂,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腹等处的刷洗,从手指尖到肘上 10CM 处;两臂交替刷洗。一次刷完后,手指向上肘朝下,用清水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反复刷洗三遍,共约 10 分钟。刷洗时动作稍快及用力。 3 、用无菌小毛巾从手到肘部擦干手臂。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 4、将手和前臂浸泡在 70%~75% 的乙醇桶内,浸泡范围至肘上 6 厘米处,浸泡 5 分钟。若有乙醇过敏,可改用 1 : 1000 苯扎溴铵溶液浸泡。 5、洗手消毒完毕后,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其它未消毒物品,否则再重新消毒。 大家来聊聊吧
呜呜,我的鱼得白点儿病了~! 可能是前几天北方的天气忽高忽低,而且一直阴雨天,缸里的气温不太稳定,最低25℃,最高28℃,这是在一天之内的变化,周六给鱼换的水(每周六都换三分之一)换的新水比缸里的水温高1.5℃,换水的方式方法和以前完全一样,但是在换水之前发现新水和以往的新水颜色不太一样,以往的颜色发青,这次的颜色有点儿发黄,没在意; 周日晚发现个别鱼有夹尾的现象,而且身上有白点儿了,当天晚上果断升温,转天温度升至32℃,周一早晨下的盐,缸里的水大概是250L,下了2斤粗盐,今天发现鱼的活跃度比昨天好多了,而且夹尾现象明显见轻,但是鱼身上的白点儿越来越多了,缸里有漂浮的白点,明天打算再换三分之一的水,再观察三天再说; 我总结了一下,我怀疑导致鱼得白点儿病有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的新水颜色跟以前不太一样,有可能是新水本身的水质原因,因为有可能附近的自来水管网施工,换的新管子,或者是换的新水泵什么的,导致近期水质的变化;以前发生过这种情况,楼群里的自来水干管更换,换了之后好几天的水都是特别黄; 第二:有可能这几天北方的气温早晚温差较大,而且前几天一直下雨(我是天津的),导致的缸里的水温在一天之内变化的太频繁,鱼儿适应不了,导致的白点儿病的发作; 目前的治疗方式就是加温至32℃,下盐,三天换水三分之一,没停食,鱼儿吃食还挺欢的; 我想问,如果我这老三样一周后效果不明显,需要用什么药比较有效? 下药我肯定是不会在大缸里下,把所有鱼捞出来之后单独下药,目前手头上有大白片,万能鱼药,白点速清,上野黄粉,用那种药效果比较好呢? 如果下药后症状消失,我原来大缸里的水是否需要全部更换?滤材是否需要清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