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张华勇🍀 张华勇1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注数: 43 粉丝数: 291 发帖数: 5,247 关注贴吧数: 49
共青团中央:“爱国生意”当休矣 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 表达爱国,是正能量,是主旋律,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有人把爱国融入了血液融入了灵魂,但有人把爱国做成了生意。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宣扬爱国主义的视频,视频主播讲述着自己在中国边疆地区被边防特警官兵保护的感人故事,而这些故事出现了惊人的相似。 无一例外,这些视频均以“我们没有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好国家”为统一文案。故事都讲述自己在海边/江边架起支架用手机拍摄视频,身后50米左右停着一辆边防特警车。 边防武警官兵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站成人墙面对境外方向,把人民挡在身后。 想起阿富汗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主播自豪于祖国国泰民安,并向观众索要点赞,“点个赞吧,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 有的视频主播称自己位于中朝边境鸭绿江旁,有的甚至位于根本不存在的“中日边境”。 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已经看了好几个一模一样文案的视频,背下来不容易,还要声情并茂。” 这些视频,有的获得了50多万的点赞量,不少网友被故事感动,留下数万条留言。 为了博取眼球,视频主播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把爱国变成一场廉价的买卖,消费人们的爱国情怀,令人不耻。 这种冠冕堂皇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收割人们情感赚取流量的做法,无疑是对爱国情感的亵渎。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低级红”。把赞美建立在伪造证据的基础上,造出一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正能量谣言”,我们多强大,敌人多弱智。我们的强大,有很多信息可支撑,不需要虚构假新闻。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谎言很容易就戳穿了,被打脸后一地鸡毛。 爱国不是生意,更不是流量,爱国是人民最质朴、最淡然、最没有利益纠葛的情感释放,不应成为某些心术不端者的谋利工具。 一个剧本,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表演,“爱国生意”当休矣
中央批示:谁办的案,自己复查、自己启动纠错! “各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774件,山东等法院依法纠正张志超等重大冤错案件。”今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张志超案”。记者注意到,这是2014年以来,最高法工作报告连续7年提及典型冤错个案并反思,同时也强调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顾永忠表示,集中规模、成批量地纠正冤假错案,是十八大以来开始的,对此要点赞。同时,他表示,纠正冤错案件仍有难度,其中审判监督程序在设计上不够完善。“案件再审一般是由原办案机关包括法院或检察院启动,也就是说,谁办的案,自己复查、自己启动。”他建议,应当建立异地审查、启动再审程序的机制。 记者:两高报告中连续7年写入冤错案,这有什么含义呢? 顾永忠:其实,纠正冤错案不能说是最近这些年才有的,2000年前后,已经发现纠正冤假错案,比如云南的杜培武案件、湖北的佘祥林案件、河南的赵作海案件,都是十几年前发现和纠正的,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但是集中规模、成批量地纠正冤假错案,是十八大以来开始的,对此我们要点赞。 记者:在你看来,纠正冤错案是否顺利,有什么难度 顾永忠:纠正冤假错案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是认识观念上的问题,让司法机关、司法人员来纠错,哪怕案件不是他自己办的,但是是他所在机关以前办的,内心可能会有消极抵触情绪。 他们也往往会强调一个客观原因,就是不能用今天的执法标准、司法标准衡量10年前、20年前办理的案件。。 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确实需要澄清,不能简单地说只要有冤错案件发生,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司法责任、法律责任。确实在过去不健全、不完善的执法、司法标准下,有的办案机关办案人员按这个标准办了案,经过十几年以后发现办错了,是不是不加区别、一律要他们承担错案责任? 过去司法责任制并不明确,司法责任很分散,一个案件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定罪,经历的环节非常多,相互的制约比较少,甚至更强调配合。就算现在纠正了错案,涉及这么多的部门、这么多的环节、这么多的人,不加区别、一律追究他们的责任,恐怕确实行不通。 所以要减少纠正冤错案件的阻力,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对于过去发生的冤错案件,一定要区别情况,不能一律追究办案人员的司法责任。 第二点,就是纠正冤错案件的重要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或者说再审程序,在程序设计上是有一定问题的。案件再审复查一般是由原办案机关包括法院或检察院启动,也就是说,谁办的案,自己复查、自己启动。 说实话,这种情况下让他们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很难。比如聂树斌案,他的家人申诉了多年,河北司法机关多次驳回了申诉,认为这个案件没有错。这个案件最终能够得以纠正,就是由最高法院指定山东省高院进行复查,发现了确有问题之后,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启动了再审程序,才把这个案件纠正。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最高法院没有指定山东高院复查这个案件,还是由河北的相关机关来复查,很有可能到现在还纠正不了。所以审判监督程序有必要做一些修改,应当建立异地审查、启动再审程序的机制。 此外,目前复查过程中主要是书面审查,缺少当面听取意见或者公开方式听取意见的机制和程序。应当建立申诉案件复查的听证程序。聂树斌案件在山东省高院复查期间,就召开了向社会公开的听证会,社会效果、法律效果非常好。 对申诉案件建立公开透明的复查机制,不仅有助于发现冤错案件,而且如果不是冤错案件,通过公开听证,也能让当事人知道他的案件到底是不是错了、为什么不纠正、为什么被驳回,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息诉罢访的效果。
06-05 【热门话题】《摆摊真相》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消费 06-05 【热门话题】《摆摊真相》 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消费? 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就业? 其实不然。 摆摊经济的本质是去库存。当然消费也能去库存,但重点不在这里。真正做摆摊的还是原来那些人,重要的是常尝试做摆摊的。摆摊人人都能做,每个人进点货,过剩产能立马就消化了。等潮水退去,大多数摆摊人其实并没有卖出多少东西,货就会烂手里,但企业积压的库存会立消化,重点就在这里。 摆摊经济投入成本小,即做到了不痛不痒,又做到了规模庞大。每个人投资一万块,不论盈亏都是不痛不痒的;但5亿人参与就是5万亿!是规模庞大的。又有人说摆摊经济可以促进就业,但重点也不在这里,等摆摊经济恢复平静,真正摆摊的还是那些人,大多数人都是体验生活的过客,促进就业也只是暂时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坚持下去,也不可能摆摊十年,所以摆摊经济的核心还是去库存!能够让大多数行业的过剩产能在短时间内集中爆破!虽然不高端,但是很高明。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你要理性评估一下,你参与摆摊经济,是为了体验生活?还是为了赚钱?如果为了赚钱:你的竞争力在哪里?你凭什么比隔壁摊位赚钱?别人又凭什么买你的东西?你进的库存真的能卖出去吗?如果你最后不干了,你的设备能转手出让吗?又能以什么价格出让?最终能收回多少成本?如果失败对自己的影响大不大?考虑好这些,你就可以杀进地摊了! 从国家大局的角度:我还是鼓励大家参与!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是你们的贡献巨大!你进的货虽然没有卖出去多少!但是你无形之中参与了一个万亿项目!你帮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库存!帮助祖国经济发展疏通了血脉!你就是推动祖国进步的
《摆摊真相》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消费?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就 《摆摊真相》 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消费? 你以为摆摊是为了促进就业? 其实不然。 摆摊经济的本质是去库存。当然消费也能去库存,但重点不在这里。真正做摆摊的还是原来那些人,重要的是常尝试做摆摊的。摆摊人人都能做,每个人进点货,过剩产能立马就消化了。等潮水退去,大多数摆摊人其实并没有卖出多少东西,货就会烂手里,但企业积压的库存会立消化,重点就在这里。 摆摊经济投入成本小,即做到了不痛不痒,又做到了规模庞大。每个人投资一万块,不论盈亏都是不痛不痒的;但5亿人参与就是5万亿!是规模庞大的。又有人说摆摊经济可以促进就业,但重点也不在这里,等摆摊经济恢复平静,真正摆摊的还是那些人,大多数人都是体验生活的过客,促进就业也只是暂时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坚持下去,也不可能摆摊十年,所以摆摊经济的核心还是去库存!能够让大多数行业的过剩产能在短时间内集中爆破!虽然不高端,但是很高明。 所以从个人的角度:你要理性评估一下,你参与摆摊经济,是为了体验生活?还是为了赚钱?如果为了赚钱:你的竞争力在哪里?你凭什么比隔壁摊位赚钱?别人又凭什么买你的东西?你进的库存真的能卖出去吗?如果你最后不干了,你的设备能转手出让吗?又能以什么价格出让?最终能收回多少成本?如果失败对自己的影响大不大?考虑好这些,你就可以杀进地摊了! 从国家大局的角度:我还是鼓励大家参与!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是你们的贡献巨大!你进的货虽然没有卖出去多少!但是你无形之中参与了一个万亿项目!你帮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库存!帮助祖国经济发展疏通了血脉!你就是推动祖国进步的
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总说 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 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总说了一组数据,让很多人很惊讶。 他说,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3万元人民币,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我在看直播的时候,听到这组数据,是被震惊了的——这数字过于真实了。 前一段我也被一个数字震惊了,我们国家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1300万亿的规模,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大约100万元。 很多人也被1000元和100万元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冲突震惊了。那就是少见多怪了——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必有什么关系。 历史地看,1300万亿总资产,能够说明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厉害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是“国富”了。 与此同时,6亿人月入1000元,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泱泱大国,依然“民穷”。 所以,如果把这两组数字割裂开看,放在不同的场景下,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家。 实际上,没有那么魔幻,无论场景怎么变化,我们脚下的土地都是一样的。数据,看上去对立实际上统一。 对月入1000元惊讶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看到因而忽略了那6亿人。 那6亿人,常年是沉默无语的——他们没有地方说话,也没有兴趣说话,也就没有了说话的能力,因而容易被夸夸其谈的人所遗忘。 6亿人口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比整个欧洲的人口略微少一些,比整个北美洲的人口数量还要多。但是,一个群体,无论人数有多么庞大,只要他们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们就容易被忽略,然后在一些特定的时候,他们被抽象成一个数字,偶尔使用一下。比如,当我们说“14亿人民绝不答应……”的时候,他们突然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 为什么说他们是沉默者呢? 李总说得好,“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今年因为疫情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难”。 这段话说明,月入1000元的人,是很难在中等城市活下去的,那也就是只能在县城或乡村生活;而工作30多年的农民工,因为几个月的疫情就全家生活困难,说明工作了那么多年并没有积攒下多少钱,原因嘛,当然还是收入低。收入低,就要每天为生存而奔忙,也就没有兴趣说话。收入低,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人听你说话。 所以,收入越低的人越会陷入沉默,越沉默越容易被遗忘。 这些沉默的人,不关心世界的局势、台湾的政争、加拿大的法庭、澳大利亚的牛肉、太平洋对岸的霸权者有多坏和北方的盟友有多铁,不关心GDP全球第二的排名、北上广深CBD的靓丽、一线城市房价数年涨10倍、下一艘航母何时下水之类。 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谋生,因而成了沉默者。 沉默者,一个月1000元,一天大概也就30元,没病没灾,还是能活下去的,而活下去的重要理想是明天还能挣到30元,下个月还能挣到1000元。 人穷志短。 当一个人处于穷困之中,基本上是难以有远大理想的,往往也因此被鄙视——他们有些像2000多年前韩非子所说的“疲民”,经常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兴趣,没有发言的能力和想法,往他们头脑里安装什么他们接受什么——他们的人生便是干活、生育、打仗,成了“法西斯秦国”稳固的基础。 众所周知,韩非子的理念早已经过时了。历史经被屡屡证明,建立在剥夺底层、弱民、疲民之上的秦国式稳定,是难以长久的。当今世界格局也证明,只有国民普遍富裕的国家,才有可能是长期稳定的国家。 为何李总对那个“连续打工30年”的农民工如此挂怀?因为像这样一旦没活儿干全家就陷入生活困难的人群如果太大,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为何现在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里没有禁止街头摆摊设点了?因为如果更多的人失业,城市街道无论多么整洁也难以保持“文明”。为何“扶贫攻坚”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因为不终结贫困的话,所有的蓝图都只能是草稿纸。 那些吃饱了饭,常常以口炮指点江山的人们应该认识到,庞大的沉默者群体,与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不要以为自己收入超过了1000元就可以避免成为“不惜一切代价”里的“代价”;不要以为沉默者就是沉没者。 火山,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但那是火山的假象。
05-30 【本地交流】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2020 05-30 【本地交流】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 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总说了一组数据,让很多人很惊讶。 他说,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3万元人民币,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我在看直播的时候,听到这组数据,是被震惊了的——这数字过于真实了。 前一段我也被一个数字震惊了,我们国家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1300万亿的规模,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大约100万元。 很多人也被1000元和100万元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冲突震惊了。那就是少见多怪了——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必有什么关系。 历史地看,1300万亿总资产,能够说明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厉害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是“国富”了。 与此同时,6亿人月入1000元,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泱泱大国,依然“民穷”。 所以,如果把这两组数字割裂开看,放在不同的场景下,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家。 实际上,没有那么魔幻,无论场景怎么变化,我们脚下的土地都是一样的。数据,看上去对立实际上统一。 对月入1000元惊讶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看到因而忽略了那6亿人。 那6亿人,常年是沉默无语的——他们没有地方说话,也没有兴趣说话,也就没有了说话的能力,因而容易被夸夸其谈的人所遗忘。 6亿人口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比整个欧洲的人口略微少一些,比整个北美洲的人口数量还要多。但是,一个群体,无论人数有多么庞大,只要他们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们就容易被忽略,然后在一些特定的时候,他们被抽象成一个数字,偶尔使用一下。比如,当我们说“14亿人民绝不答应……”的时候,他们突然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 为什么说他们是沉默者呢? 李总说得好,“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今年因为疫情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难”。 这段话说明,月入1000元的人,是很难在中等城市活下去的,那也就是只能在县城或乡村生活;而工作30多年的农民工,因为几个月的疫情就全家生活困难,说明工作了那么多年并没有积攒下多少钱,原因嘛,当然还是收入低。收入低,就要每天为生存而奔忙,也就没有兴趣说话。收入低,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人听你说话。 所以,收入越低的人越会陷入沉默,越沉默越容易被遗忘。 这些沉默的人,不关心世界的局势、台湾的政争、加拿大的法庭、澳大利亚的牛肉、太平洋对岸的霸权者有多坏和北方的盟友有多铁,不关心GDP全球第二的排名、北上广深CBD的靓丽、一线城市房价数年涨10倍、下一艘航母何时下水之类。 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谋生,因而成了沉默者。 沉默者,一个月1000元,一天大概也就30元,没病没灾,还是能活下去的,而活下去的重要理想是明天还能挣到30元,下个月还能挣到1000元。 人穷志短。 当一个人处于穷困之中,基本上是难以有远大理想的,往往也因此被鄙视——他们有些像2000多年前韩非子所说的“疲民”,经常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兴趣,没有发言的能力和想法,往他们头脑里安装什么他们接受什么——他们的人生便是干活、生育、打仗,成了“法西斯秦国”稳固的基础。 众所周知,韩非子的理念早已经过时了。历史经被屡屡证明,建立在剥夺底层、弱民、疲民之上的秦国式稳定,是难以长久的。当今世界格局也证明,只有国民普遍富裕的国家,才有可能是长期稳定的国家。 为何李总对那个“连续打工30年”的农民工如此挂怀?因为像这样一旦没活儿干全家就陷入生活困难的人群如果太大,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为何现在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里没有禁止街头摆摊设点了?因为如果更多的人失业,城市街道无论多么整洁也难以保持“文明”。为何“扶贫攻坚”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因为不终结贫困的话,所有的蓝图都只能是草稿纸。 那些吃饱了饭,常常以口炮指点江山的人们应该认识到,庞大的沉默者群体,与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不要以为自己收入超过了1000元就可以避免成为“不惜一切代价”里的“代价”;不要以为沉默者就是沉没者。 火山,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但那是火山的假象。
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总说 沉默的6亿人,月入1000元 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总说了一组数据,让很多人很惊讶。 他说,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3万元人民币,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我在看直播的时候,听到这组数据,是被震惊了的——这数字过于真实了。 前一段我也被一个数字震惊了,我们国家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1300万亿的规模,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大约100万元。 很多人也被1000元和100万元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冲突震惊了。那就是少见多怪了——二者之间本来就不必有什么关系。 历史地看,1300万亿总资产,能够说明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厉害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是“国富”了。 与此同时,6亿人月入1000元,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泱泱大国,依然“民穷”。 所以,如果把这两组数字割裂开看,放在不同的场景下,你会发现自己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家。 实际上,没有那么魔幻,无论场景怎么变化,我们脚下的土地都是一样的。数据,看上去对立实际上统一。 对月入1000元惊讶的人,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看到因而忽略了那6亿人。 那6亿人,常年是沉默无语的——他们没有地方说话,也没有兴趣说话,也就没有了说话的能力,因而容易被夸夸其谈的人所遗忘。 6亿人口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比整个欧洲的人口略微少一些,比整个北美洲的人口数量还要多。但是,一个群体,无论人数有多么庞大,只要他们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们就容易被忽略,然后在一些特定的时候,他们被抽象成一个数字,偶尔使用一下。比如,当我们说“14亿人民绝不答应……”的时候,他们突然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 为什么说他们是沉默者呢? 李总说得好,“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一位农民工说他50多岁了,在外打工30多年,今年因为疫情没有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难”。 这段话说明,月入1000元的人,是很难在中等城市活下去的,那也就是只能在县城或乡村生活;而工作30多年的农民工,因为几个月的疫情就全家生活困难,说明工作了那么多年并没有积攒下多少钱,原因嘛,当然还是收入低。收入低,就要每天为生存而奔忙,也就没有兴趣说话。收入低,就没有“社会地位”,也就没有人听你说话。 所以,收入越低的人越会陷入沉默,越沉默越容易被遗忘。 这些沉默的人,不关心世界的局势、台湾的政争、加拿大的法庭、澳大利亚的牛肉、太平洋对岸的霸权者有多坏和北方的盟友有多铁,不关心GDP全球第二的排名、北上广深CBD的靓丽、一线城市房价数年涨10倍、下一艘航母何时下水之类。 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谋生,因而成了沉默者。 沉默者,一个月1000元,一天大概也就30元,没病没灾,还是能活下去的,而活下去的重要理想是明天还能挣到30元,下个月还能挣到1000元。 人穷志短。 当一个人处于穷困之中,基本上是难以有远大理想的,往往也因此被鄙视——他们有些像2000多年前韩非子所说的“疲民”,经常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兴趣,没有发言的能力和想法,往他们头脑里安装什么他们接受什么——他们的人生便是干活、生育、打仗,成了“法西斯秦国”稳固的基础。 众所周知,韩非子的理念早已经过时了。历史经被屡屡证明,建立在剥夺底层、弱民、疲民之上的秦国式稳定,是难以长久的。当今世界格局也证明,只有国民普遍富裕的国家,才有可能是长期稳定的国家。 为何李总对那个“连续打工30年”的农民工如此挂怀?因为像这样一旦没活儿干全家就陷入生活困难的人群如果太大,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为何现在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里没有禁止街头摆摊设点了?因为如果更多的人失业,城市街道无论多么整洁也难以保持“文明”。为何“扶贫攻坚”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因为不终结贫困的话,所有的蓝图都只能是草稿纸。 那些吃饱了饭,常常以口炮指点江山的人们应该认识到,庞大的沉默者群体,与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不要以为自己收入超过了1000元就可以避免成为“不惜一切代价”里的“代价”;不要以为沉默者就是沉没者。 火山,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但那是火山的假象。
乔官丁家淳于村的蔬菜大棚面临被强拆问题。春天里来百花香,丁家 乔官丁家淳于村的蔬菜大棚面临被强拆问题。 春天里来百花香,丁家淳于拆棚忙。 各位客官,丁家淳于在这里。 位置信息来自百度地图。 大棚问题说来话长。村里和承包户也是矛盾重重积怨颇深。并且历史遗留问题不少。很多农户打来电话投诉受到不公正对待,合法利益被侵犯。 我联系了其中一个大棚户调查了一下。 明人不说暗话,被采访者说可以实名。因为所说都是事实,这个大棚种植户是丁世玲夫妇。 丁世玲夫妻前一段时间很火,疫情期间,因为免费把菜棚的菜分发给父老乡亲,在抖音火了一镇子。 如图所示 言归正传。 话说村委要求各个大棚户交好钱,否则收回出售。理由是法院在执行竹竿等等乱七八糟,村委以前的欠款。于是层层叠叠利益分摊, 你知道的,中国目前的所有高成本转嫁,如同黑暗料理店的最后接盘侠,都是最底层老农。这个政治经济学分析很透彻。要不然也不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名句千古流传下来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交钱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丁世玲夫妇有两个问题暨需协调解决。 一是村委承认的大棚里有丁世玲夫妇的三叔的补偿地500平方,证据如下图, 丁光杰是丁世玲父亲,丁光荣是其叔。前天发通知还承认这五百平方,现在言而无信不承认了。食言了,拉出来又坐进去了。 二是丁世玲孩子的补偿地。当初村里年年去要钱,丁世玲夫妇便要求村里给个说法,孩子十五岁了没有口粮地。村里也无奈同意,大棚一部分顶孩子的口粮地,从此相安无事好几年。但是现在村里又食言了。 因为只是口头说了,反正你老农没证据,村委怕甚?哈哈,风雨之后无所谓拥有,口头放屁,你却损失这么多。 从此蒋门神又快活起来,镇关西和西门庆不免又浪荡不羁,做着种种不堪入目之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其实昌乐农村每个村子都是大同小异,从合作社分崩离析各方侵占集体利益开始,到计划生育扒屋抢猪,以至于到现在历史遗留问题纷纭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点点滴滴到天黑。 不信你去任何哪一个乡镇哪一个村子问问,农村问题参差不齐,利益关系重重叠叠,阴差阳错。历史遗留财务管理混乱,老干部利益均分,已经成了近一个世纪的糊涂账。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夏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拿丁家淳于来说,村里的山,水库,承包问题敢不敢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晒? 有没有合法承包合同?有没有村民大会同意? 还有各个村的树林子,沟头八脑养殖区,河滩,麻刚沙,污染厂子,这需要农业农村部学习老毛写一部《农村调查报告》。以备秋收起义。 夜正长,路也正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起来倒了一杯烈酒,然后麻木滴睡着了。 梦到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