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G25tGb ss83831995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11,919 关注贴吧数: 22
未来的新型航母可不可以这么干? 航母携带的战机不再使用(或者不单单使用)现在的滑跃/弹射起飞方式,而是采用“垂直起飞+常规降落”的方式。 不是用F35和鹞式那种“垂直起降”模式。 可以把战机用自动化机械臂抓起来竖着停放,战机需要出动的时候被送入专门的“发射仓”,出动的战机外挂两个形似“大导弹”的火箭辅助推进器,打开上面的发射舱盖,启动火箭辅助推进器把战机“垂直发射”出去,战机到了高空以后启动自身的喷气发动机(喷气发动机可以在发射阶段就开机热车)开加力飞走,同时抛掉外置的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被抛掉以后自己返航落回航母,经地勤人员回收后加注燃料可重复利用。火箭辅助推进器的返航可以有3种模式:1,像可回收火箭一样用剩余燃料自己降落(需要在甲板上开辟专门的“火箭回收区”)。2,火箭辅助推进器也做成“小飞机”一样的气动布局,于是它可以自己滑翔+利用剩余燃料推进自己飞回来利用斜角甲板降落。3,发动机顶端可以展开一套“共轴双翼”螺旋桨,那么它就变成了一台共轴双翼无人机,可以自己飞回来。我觉得后两种从技术上最容易实现(都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前两种的结构可以最精简,而第三种则可以在技术容易实现的基础上最不干扰战机的正常起降作业(无人机的回收可以不占用飞行甲板) 我觉得这样的思路应该可以让航母的起降效率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并且航母的“机库空间利用率”也可以更高(因为战机都是像导弹一样竖着装的) 只不过这样的“航母”可能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形态,其所用战机也需要相应的适配设计修改,目前应该是没有什么可参考的对象~~~~
关于tiplus7100的DM跑分用SLC cache忽悠人这事~~~ 我买了个tiplus7100, 2T的。 当我用1G的测试容量来测试的时候,得分基本上跟网上评测出来的得分差不多。它能测出来76M的Q1T1读取性能,看起来还是蛮强力的。但是当我把测试容量提高到64G的时候。。。。。。它的真实的Q1T1读取性能其实只有35M。也就是说,tiplus7100,其实是在用SLC缓存忽悠人。。。。。1G的测试包测出来的其实是它的SLC临时缓存的性能,而64G的测试包应该是突破了它的SLC缓存,这时候测出来的才是真实的、硬盘从TLC闪存里直接读取数据的性能。 而我们平时应用的真实场景——比如打游戏时候加载游戏数据,那肯定是要从TLC闪存里面读取啊,谁能把游戏数据常驻在SLC缓存里啊?? 然后我开始怀疑我手里的其他硬盘是否也会这样忽悠人。 于是我同样用64G的测试包测了一下P44PRO完全发挥标称的性能!海力士没有忽悠人! 然后我同样用64G的测试包测了一下同为国产的海康威视C2000PRO(2019年买的第一版英特尔/紫光颗粒的2T容量版本,后来换过芯的版本听说变差了很多)看来当年海康威视对这第一版的产品真的很良心——可惜后来风评败光了。。。。 然后我同样用64G的测试包测了一下6年前买的1T容量的三星PM961就算是六年前的老东西,它的真实的Q1T1的4K性能也比7100强! 说实话我本来抱着支持国产崛起的心态兴冲冲的购买了tiplus7100,结果现在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我在购买之前竟然完全没有在网上搜到关于7100会用SLC缓存忽悠人的相关提醒! 国产呀。。。。国产。。。。你们这么搞我,让我以后还怎么敢继续信任你们呀。。。。。真是一腔热忱喂了狗!
关于流浪地球的某些设定,我有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吧~~~流浪地球里的某些设定还是过于极端了点——当然,电影为了塑造冲突,可以理解。不过要是认真掰扯一下的话,还是可以探讨一下的。 电影里流浪地球计划要求人类转移到地下生存——因为当地球开始流浪以后地表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但因为地下的基础设施不够用,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地下设施活下来,所以必须放弃一部分人让他们留在地表等死。。。。。 其实我觉得吧~~~如果把“数字生命”计划砍一砍,折中一下或许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让人类有“抛弃肉体的纯数字生命”这种机会,而是可以做成人体休眠仓。人在里面要么休眠,要么把大脑接入虚拟世界,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生存物资,并且这些人也就不需要什么生活设施了,这应该可以让地下掩体里接纳更多的人口存活。至于接入虚拟世界的人可以干啥——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对接真实世界需要的脑力劳动,他们可以用脑波遥控的方式远程操作工作机器人,或者没事干的可以干脆打打沉浸式网游。只要人活着,就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总比扔在地表白白死了强。 说到打游戏,我看到流浪地球1里面,游戏玩家竟然在玩红白机,这可实在有点不太合理。 有的人解释说因为物资短缺,所以娱乐相关的设施早已停产——那也不至于打个游戏还要用8位的老古董吧??人类科技都能造行星发动机了,人工智能都能造出MOSS了,随便搞点淘汰下来的芯片啥的不比8位老古董红白机强多了?再说了,物资短缺??你们带着地球流浪的耶!造芯片的硅怎么可能缺?!现在全世界就这么几家芯片工厂,就可以供应全世界人的工商业+娱乐需求,未来如果人类大团结的话,国家科技壁垒消除,工业火力全开,会缺芯片??? 还有的人解释说流浪地球时代,全球人类都有干不完的工作要做,根本没时间打游戏——这我更不能同意了。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没有娱乐时间只有吃、睡、干活的话,人的精神会崩溃的呀,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呀有木有!就连监狱里都需要给犯人“放风”呢。而且看流浪地球1的生活场景镜头,很生活化嘛!人类是无论如何都需要娱乐的,哪怕是住进地下掩体,精神生活也不可或缺。而“打游戏”,它没有什么场地要求,更不需要消耗多少能源和体力,也不需要什么社会组织运营,一个人就可以娱乐起来,这简直是最低碳环保的娱乐休息方式了。而且,看流浪地球2里面,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达到那么高的技术水平,真正需要人类亲自动手/亲自监控的工作其实可以大幅减少的。等地球真正开始流浪征程了,肯定会有很多人没活干闲的蛋疼——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反叛组织的人有闲空上街游行(流浪地球1里面有相关镜头) 总之,流浪地球计划在实行的初期,或者某些重大变故的历史关键节点上,人类可能会陷入暂时性的极端生活困难,但我相信,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团结起来的话,靠《流浪地球》里面人类的工业技术水平,这种生活方面的极端困难时期顶多几年时间也就克服了。
我想到一种针对固态硬盘4K性能的阵列方式,不知道它存不存在? 众所周知,raid0只能提升硬盘的连续读写速度,但并不能提升其4K性能——甚至,因为需要多硬盘之间协调一致而导致raid0的4K性能甚至不如单个硬盘。 众所又周知,如今这年头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性能(缓内)其实已经非常强悍了,PCIE4固态的连续读取甚至能够达到每秒7G——但其实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不到、发挥不出这么极端的连续读写性能。 而真正制约当今固态硬盘使用体验的,其实多数情况下还是4K性能。 那么,如果想要提升4K性能,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阵列形式呢? 我想到了一种方式:建立某种阵列形式,并且假定它由5个硬盘组成~~~~ 假定我们这一次安装一个游戏需要写入10个文件,并且这十个文件的大小各不相同。那么就把第一个文件写入1号盘,第二个文件写入2号盘……依此类推,这样写到第五个文件的时候就是每个硬盘都有了一个文件。 这时候五个硬盘里的剩余容量都不一样,然后第六个文件则优先选择剩余容量最大的那个硬盘写入(假定1号盘剩余容量最大),然后第七个文件则在2345号盘里面优先选择剩余容量最大的那个写入(假定它选择了2号硬盘),然后第八个文件则在345号硬盘优先选择剩余容量最大的那个写入……依此类推。 这样一通流程走下来,这个包含10个文件的游戏,平均每个硬盘负载2个文件,那么当我们运行游戏需要加载这10个文件的时候,就会有五个硬盘来同时负担“寻找/定位需要的文件并读取之”的任务,这样每个硬盘只需要读取两次,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加载游戏文件的4K延迟缩减到五分之一(理论上)。 这可能会造成一定量的存储空间浪费——毕竟我们平时写入的文件有大有小,而且很多时候大小差距还蛮大的。那么可以设定一个机制,当五个硬盘的剩余容量相互差距大过一定程度的时候,启动一个新机制,无视前面的“依次写入多个不同硬盘”的规则,把超过一定大小的“大文件”优先往剩余容量最大的硬盘里写入,直到硬盘之间的剩余容量差距恢复到一个合理范围内,再恢复原有的“依次写入”机制。这样虽然仍旧无法“完全平衡”多个硬盘的剩余容量,但应该可以做到“相对平衡”,从而避免某个硬盘过早写满。 我相信,如果有这样一种阵列形式,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多个固态硬盘,使文件的4K读取性能获得翻倍的提升。 我不认为我自己聪明到“第一个想到这个好主意”。所以我怀疑这种阵列机制应该已经有人做出来了。只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所以没法通过网络搜索得到这种阵列形式的软硬件产品~~~~~大家有谁知道吗?
困扰我多年的头皮屑问题竟然被彻底治愈了!! 我从小学开始就有了头皮屑的毛病~~~~ 那时候还觉得挺好玩,没事的时候猛挠头皮,然后掉一桌子头皮屑,可以用尺子刮成一小堆。。。。 中学以后,情况越来越严重了!症状比较猛的时候,只要三天不洗头,那头皮屑可以一张一张的从头上撕下来,都有指甲盖那么大!更严重的时候头皮发炎,还会渗出松香一样的小渣渣~~~~ 就算刚洗过洗头,第二天也会迅速又起一层! 曾经尝试过剃光头,无效! 尝试过超市里的各种品牌的洗发精,统统无效! 药店里买的各种中药类洗发精,完全无效! 后来一个皮肤科医生建议我用“酮康唑”洗剂——有效!但只能维持一周,且连续使用还会产生抗药性,导致效力越来越短。而且后来这玩意还被列入了处方药(好像是因为里面有激素),不专门指明“酮康唑”三个字且把我那疯狂的头皮屑展示给药店职员看的话他们都不会主动拿出来。。。。。 我以为这一脑袋头皮屑可能要被我带到坟墓里去了。。。 然后有一天,我老婆在PDD上给我买了一瓶“二硫化硒洗剂”,我用了一下,有效!!但过一阵子又会复发。我以为这玩意跟酮康唑的效果差不多,于是我为了防止积累抗药性(而且这玩意有点伤发质),就平均每周只用它一次~~~ 然后最近几天熬夜工作,三天没出门也没洗头洗澡~~~~~刚才用手抹了一下头发——卧槽这一手的油! 然后我忽然想起来~~~~我似乎已经有快半个月没用那个“二硫化硒洗剂”了!头油都这么多了,竟然一点头皮屑都没生出来?! 困扰我半辈子的头皮屑~~~~似乎~~~~已经彻底离我而去了?! 可喜可贺!!幸甚至哉!!!!二硫化硒洗剂,YYDS!!!! 我用的就是这个,推荐给有同样烦恼的朋友!
bin和RNG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春季赛到目前为止,bin确实C了一些局,但也拉胯了一些局。 而我看RNG翻大车的那些局,大部分也都是bin拉胯的局,而bin拉胯的情况,往往都是因为自身太过激进导致翻车,然后又为了抢回优势而导致翻更大的车,最终葬送了比赛。。。。 不知道是bin过于自信了,还是bin给自己定了过高的标准,还是rng对他过于信赖了,还是rng对bin的要求过高了?? 上次打LGD的时候,bin看起来很稳,我以为bin和rng已经认识到了问题并且彻底改了呢~~~~结果昨天打WE,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没改~~~~ bin和rng的比赛思路总是基于“bin可以在上路取得明显优势”这个假设前提~~~~如果bin确实打出碾压优势了,那就可以顺利执行预定战术一路摧枯拉朽。而一旦bin的进攻受挫,整个比赛节奏就会变得很滞涩~~~遇到弱队(或者状态不好的强队),还可以靠运营艰难翻盘,遇到强队(或者状态很好的弱队),这种问题就会变成滚雪球——很多时候我觉得雪球不是对方滚起来的,而是RNG自己滚起来的。。。。 所以我觉得,bin和RNG必须走出这个“bin在上路一定优势”的思维误区,放下傲慢,把bin当做一名“普通合格”的上单队员来使用,并基于此来做出战术安排。 去年rng上半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基于对新转上单的xiaohu的认知清醒——知道他新转上单,对线不会特别厉害,所以全队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建立前期优势弥补队伍的短板。可以说,去年RNG上半年的成功就是因为这种“B+队的谦逊”。我希望今年的RNG可以继续找回那种谦逊,这样才可以走的更远。
我觉得,RNG的打法体系,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反套路”。 绝大多数战队的取胜思路都是要“我打的比对方好”。 而RNG这帮畜生~~~~我算是看出来了,他们的取胜思路是反着的——我打的好不好就这样了,很难更进一步。相对的,“让对手打不好”反而更容易做到。 所以~~~~~ RNG重点支援上路其实不是单纯的只为了养小虎,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对方上单肥不起来。所以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尽管小虎还在线上慢条斯理的补兵,wei和cryin却已经杀到自闭草丛去强行搞对方上单了。 这个版本,上单战士一旦肥起来,后期就是大爹,例如入围赛的时候ale的武器大爹,后期后期单枪匹马杀的对方后排鸡飞狗跳根本发挥不出战力——实际上LOL的比赛一直以来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只是程度问题。 那么,只要前中期集中力量把对方上单踩成儿子,后期团战的时候我方人人都是他爹~~~就好打多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wei化身“守虎者”,cryin狂拿支援型英雄,ming时不时的放弃下路跑上来搞事,gala虽然厉害,却成了那个前期被牺牲的点——但也不能彻底牺牲,中期安全的线都是给gala吃弥补他的发育的(反正这版本ADC前期也很难有所作为,正好也契合了RNG的战术思路)。 总之,RNG现在的体系,表面看上去是小虎的“队内帝位”和gala的“队内弟位”,其实本质上是一套完全以“让对手难受痛苦、打不好进而犯失误”为战略核心的体系。所以大家在看RNG的比赛的时候,总会觉得对手似乎被套了“降智光环”,显得特别扯淡~~~~~
关于小虎今天的出色发挥的解析,以及未来趋势 首先呢~~~小虎这选手一直对线就不差的。大家黑他也只是说他不够C,UZI也评价说:“没有人可以对线打爆小虎”,这就决定了这个选手的下限其实是不低的(别跟我提2200,那一场全队都捞,他一个瑞兹根本就没有什么输出空间)。 其次呢,打野前期疯狂照顾上路也是起很大作用的。当然,小虎这个对线能力确实值得打野投入关照——投入了就能让整局收到回报。另外,打野前期对小虎的呵护也帮助小虎规避了【中单选手因为对上路兵线理解不到位前期容易被gank】的缺陷。 第三呢,小虎转上也是很有压力的,打不好就是千夫所指,这就逼迫小虎必须打出点样子来。小虎这家伙就是需要被“逼着”才能有出色的发挥——还记得当年跟UZI在大龙坑“被迫操作了一把”么? 第四呢,小虎作为一个原本的中单选手,而且上单英雄也能玩几个,这在BP的时候其实是给对面很大压力的。你指不定他会掏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这会让传统上单选手非常不习惯,也会让对方的教练有点无所适从,手忙脚乱下可能会用大量的ban位来尝试限制他。今天第一局开始之前我就跟朋友开玩笑说:“我要是小虎,就在上路掏一个瑞兹出来”,结果果然拿出一个瑞兹,朋友纷纷吹神,不过最终瑞兹给Cryin拿了没让我继续得意下去~~~ 所以,我有种感觉~~~~小虎这次很可能又会是“春之虎帝、夏之捞逼”。因为上面说的小虎目前强势的四点原因,其中第三点和第四点的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淡化掉——打久了上单以后,习惯了,没压力了,虎有极大概率会变混变捞;并且打上单时间久了以后小虎也会被上单这个身份同化,其他战队就可以慢慢摸清楚小虎的上单套路了,知道怎么对付了,不再无所适从了,也就能相应的进行针对了。 我个人觉得,如果我是其他队的教练,与其用大量ban位去限制小虎,不如转而去限制wei这个打野。wei毕竟年轻,设计好战术套路去针对wei应该会相对容易。只要让wei自保不暇,他就没法肆无忌惮的去帮小虎,那么小虎也就会变得没那么可怕了,而且也会让中单Cryin更难发挥。 今天SN的教练其实就是被小虎这个“上单新人”给干扰了思路,把太多的BP资源倾斜给了小虎——但是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来小虎面对这么重要的比赛必然准备了种种套路来应对,BP再怎么倾斜也不可能一下子ban完他所有的套路的——毕竟小虎的英雄池可是中单+上单哦。 小虎要想延续今天的出色,就必须做到这几点: 1,保持好拼命的心态,每一场都当做谢幕战来打。(但这种事也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 2,继续开脑洞研发层出不穷的花式套路,彻底变成一个“绝活哥”,不要被人摸清楚了。 3,强化wei和Cryin的细节训练,wei主要是要做到被针对的情况下仍然能像香锅那样发挥作用,而Cryin则要减少自己的失误。今天这场比赛暴露出Cryin补刀基本功有点问题,操作失误也有点多,第二局如果没有那几次失误的话胜负还真不好说。 4,当然,小虎的上单英雄还是得努力练习~~~~最近的比赛能看得出来,他在操作上单英雄的时候失误也挺多的。。。。比赛总不能全靠“骚套路”来打,对位硬实力还是得有。
帮一位老先生做了一首思乡的歌《黛溪情》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5sing.kugou.com%2Fyc%2F3742382.html&urlrefer=988f94a844ca9e322c373c72a1bab345 商维成先生,邹平焦桥人。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后参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身负重伤荣立二等战功,转业后继续从事音乐教育,现已成为著名钢琴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其学生屡次在全国比赛获得大奖,全国各地的钢琴学子慕名前来求学,并有多人考入国内外各种顶级学府。 商老师一生传奇,老来却也日渐思乡。虽说他现在就在周村,离邹平也不远,但老人对家乡的那种思恋之情其实并不完全与地理距离有关,还溶合了很多往日时光的追忆,是一种岁月积淀的情怀。当这种情怀浓郁到极点的时候,一首《黛溪情》就这样从他心底缓缓流出。 黛溪情 演唱:秦静静 作词:商维成 赵岩衫 作曲:商维成 编曲:孙磊 混音:孙磊 制作:邹平黄山云尚传媒工作室 清清的黛溪水, 静静地向北流; 绕过了印台山, 流到我的家门口。 门前的小石桥, 不见人再走; 只有童年的记忆, 随着水在流。 妈妈讲过的故事, 还在那山里头; 山顶上的那朵云, 是千年的问候。 曾经想离开你, 今又走近你, 你在我的梦中, 是一生的守候。 清清的黛溪水, 静静地向北流; 流过了岁月的光阴, 流到我的心里头。 多少苦涩的泪, 多少忧和愁; 不忘溪边的土地, 自古叫梁邹。 春风吹过了原野, 原野花儿稠; 黛青色的溪水边, 人在画中游。 轻轻地走近你, 深深地望着你, 你在我的梦中, 是一生的守候。 你在我的梦中, 是一生的守候。
这一次IG是真的凶猛! RNG其实打的不差了,团战各种反打什么的也做的到位,但问题是IG这几个人像磕了药一样的凶猛啊~~~这种超乎寻常的凶猛直接把RNG的节奏给冲乱了。 平心而论,RNG打的不算差,也算是比较凶了,但还是不知什么时候起染上了一种“习惯了常规节奏想当然”的毛病,当对手用出反常规战术的时候往往会被对手抓住致命的漏洞——比如IG死了一个能主动开团的洛,一般的队伍就缩了,RNG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正好他们也不想打团,于是他们大摇大摆的后撤,但他们的后撤路线太散漫了,而IG就抓住了这个漏洞果断反打,顿时就把RNG给打懵了,虽然RNG的队员水平顶尖反应很快,但他们要想在IG这种无比凶猛的攻击下重整阵型就几乎不可能了。 总之,随着RNG这支战队越来越老牌,又加上近期拿了世界冠军,他们开始朝“稳健型”心态转变了。但是!!RNG这支队伍的核心灵魂是稳健吗?!在大家的印象里,RNG才应该是那种绝境也敢果断反打的凶猛型队伍吧??小虎、香锅、UZI、小明,他们本来都是那种胆大包天型的选手吧??结果呢?今天却被IG给正面肛了! 我觉得有四种可能的原因:1,上次跟VG的比赛真的累着了,超长的三局BO3把他们近期的暴脾气给磨掉了。2,卡萨的节奏型打法导致RNG全团太过适应常规节奏和稳健运营,于是一旦碰到IG这种不讲道理超凶的对手就有点招架不住了。3,韩国来的教练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故意想让RNG以被动型的B/P抗压阵容来锻炼他们的严密运营能力(毕竟韩国强队就是以严密运营不给对手任何机会著称的),但是练的久了反而把RNG的锋锐给练没了。4,麻辣香锅的状态不佳,让卡萨来打野带节奏,但卡萨本身并不是那种凶猛型的打野,于是导致RNG整体节奏也凶不起来。 总之,希望RNG能够尽快调整好状态,在运营越来越严密的前提下,赶紧把那个超凶猛的RNG找回来吧~~~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凶猛型的战队才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哟~今天你们可是被IG给凶了哟~~
关于贸易战~~~一点乐观的脑洞推理~~ 美国加税,于是中国产品在美国卖不动。 但是中国资本家已经苦心撑起来的产能总不能就这么拆了,库房里堆满的产品总得卖出去回回本~~~ 这多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呢~~~~当然是谁有钱买就卖给谁咯~~~ 欧洲人有钱~~~卖给欧洲人?废话,能多卖的话肯定早就多卖了啊~~~ 日韩?也是一样的道理~~~ 发展中国家?他们也得有钱买啊。。。。 于是最方便的就是国内市场了~~~~ 可是国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啊~~~国人有钱买的话资本家肯定早就卖了啊~~~ 嗯。。。所以必须解决“消费者没钱买更多的产品”这个问题。 那就得让消费者变得“有钱买”。 想让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变得更有钱,这个很难,毕竟党国也控制不了其他国家不是~~~ 那么就剩下一条路了——让中国消费者变得更有钱。 貌似对于党国来说,实现这个事并不是那么难?? 是时候祭出“宏观调控”大招了~~~ 以前经常看见很多“有识之士”评论,中国缺少一个比例雄厚的“中产阶级”,这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也一直纳闷呢,这么明显的问题党国为啥视而不见?前三排有那么蠢么?? 现在想一想,“中产阶级”——其实就是一个“实力消费者阶级”嘛~~~ 莫非这又是一盘大棋?之前其实一直在故意压制中产阶级的兴起,就是因为前瞻性的看到了“出口导向经济迟早要被太平洋彼岸强力阻击”,所以一直压抑着这么一份深厚的消费潜能?而现在大洋彼岸出大招了,出口的东西卖不动了,于是,是时候解放中产阶级消费潜能来消化多余产能了? 我想起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90年代入世谈判的时候,美国人以为中国大规模城市化会导致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进而农业减产,进而需要大规模进口美国粮食,于是美国人以为攥住了中国人的粮袋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于是谈判的时候很多条款就定的比较宽松了。但是党国紧接着就推出了大规模的农机补贴政策直接把农业生产率提升一大截解决了粮食风险。 嗯。。。。这么看起来,“暗藏潜力扮猪吃老虎”这招貌似已经是党国玩熟了的套路了。。。。 那么,身为一介草民,我貌似可以为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憧憬未来了~~~ 那么还有一个隐患~~~当中产阶级兴起,国人变得有钱以后,怎么保证这些钱是被拿去消费工业产品,而不是被拿去投资房地产泡沫? 嗯。。。。。我似乎预见到了“房产税”的来临。。。。。。别跟我提什么“房屋只有70年产权,土地不属于个人所有国家就没有理由征税”。前阵子国际油价突跌的时候党国为了维持油价还蛮不讲理的加税呢。党国想在哪方面征税还需要跟草民商量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