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迷踪 末日迷踪
俺其实不是地球人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179 发帖数: 7,884 关注贴吧数: 10
晋中山村代代流传的故事 王都大火烧 在山西晋中有一个叫王都的村庄,每年阴历的四月四日是当地农民赶集的日子。多少年来,当地人一代一代都在传说着一件往事: 有一年正逢赶集的日子,突然跑来一个老头,脖子上挂着一个很大的火烧(当地人管面饼叫火烧),人们都惊讶地看着老头脖子上的大饼,说:“好大的火烧呀!”老头边跑边对着人群高声说:“你们说我的火烧大,可后面还有大火烧。” 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以为是后面还有比老头挂的更大的火烧,也有人觉得老人不正经,却没想到是神在示警。结果没过多会儿,一把天火突然降临,赶集的人死伤无数。 贪心的报应 山西晋中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世代务农,勤俭持家,竟然悄悄攒下了不小的家当,只是不露声色,仍然过着普通庄稼人的日子。 一天,白老汉像往常一样,起个大早,沿着马路拾粪,不知不觉走到了十几里外的小镇上,看到村口一家木材厂堆放着新进的上好木料,不觉的左摸右瞧的。正好被木材厂的老板看见,便想逗逗这个拾粪的老汉,说:“老人家,我看你是不是看上我这些木料了,你要是能把我新进的这些木料全要了的话,我送你个人情,以一半的进价卖给你。”没想到这白老汉也起了贪心,明知是玩笑话竟一口答应。那木材厂老板也是个讲信用之人,心里追悔莫及却是反悔不得,待双方买卖成交完毕,竟想不开,一回家便上吊自杀了。 这白老汉自从白得了这意外之财,更是如虎添翼,买地造屋,收租放贷,不久也成了当地一个不小的财主。可这白老汉心满意足之余,也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家里三代单传,自己已经古稀之年,儿子媳妇多年遍访名医却一直不能生育,眼看着辛苦积累的这万贯家当无人继承,急得白老汉天天焚香祷告。 过了些年,忽天如人愿,年近五十的儿子媳妇竟生下了一个儿子。可这孩子自生下来就天天病怏怏的,遍访名医亦无起色,渐渐一病不起,眼看就活不成了。这白老汉不得已,延请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至家,详问根缘。那算命先生掐指算来,说这孩子与白老汉乃冤家转生,命相相克,二人只能存活一人,无法破解。 这白老汉细思自己的一生,勤俭持家,艰苦劳作,与人为善,赒济邻里,并无恶行,想不明白上天为何这么惩罚自己。突然想到当年那木材厂老板上吊自杀的事,尽管自己当时觉得问心无愧,愿买愿卖,看来还是自己的贪心害了人家。冤家转生的孙子也可能是人家索债来了吧。白老汉前思后想竟也上吊自杀了。这白老汉死后,孩子的病也不治而愈,真应了那算命先生的话。@*
让中国人汗颜 怀揣五星红旗的美国人。。。(让国人汗颜)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我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的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 “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大概就是这样的。”大卫的话让现场很多观众都会心地笑了。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学校给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是算高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是我注意到现场没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我听见观众中有不少人“哇”地一声发出惊叹。我知道是有人灵魂受到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是我们的教科书和父母的教化所达不到的。而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以下一幕: 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 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背的那么大而“内容”丰富的帆布袋。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的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花2分钟,感动你一生 丁铃!门上的铃当响了起来,一个三十多岁,穿著笔挺西服的男人,走进了这家飘 散着 浓浓咖啡香的小小咖啡厅。   “午安!欢迎光临!”年轻的老板娘亲切地招呼着。   男人一面客气地微微点了点头,一面走到吧台前的位子坐了下来,开口对老板娘说:   “麻烦给我一杯摩卡,谢谢。”   “好的,请稍候。”老板娘微笑着说。   接着她便开始熟练地磨碎咖啡豆,煮起咖啡来。男人一直带着笑容看着老板娘煮咖啡的动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过了没多久,老板娘便将一杯香醇的咖啡端到男人的面前。“请慢用!”   “谢谢。”男人将杯子拿到嘴边,浅浅地尝了一口。   “第一次来吗??”老板娘问。   “是啊!!”男人答。   “觉得我们这家店怎么样?”   “很不错!气氛很好!”   “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所以虽然生意不好,我和我先生却还是舍不得把它关掉。”   “嗯……”男人好像有所同感地点了点头,又喝了一口咖啡。   两人沉默了一会,一时间空荡的店里只余悠扬爵士音乐。男人忽然开口,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呃……不好意思,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呢?”老板娘好奇地问。   “嗯…这…这该怎么说好呢?”男人抓着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或者你可以先听   我说个故事吗?”   老板娘点了点头,示意男人继续说下去。   “我以前有个很要好的女朋友,已经到了要论及婚嫁的地步。我和她之间的感情发展得相当平凡,并不是什么经过大风大浪、轰轰烈烈般的爱情。但我想从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彷佛有一股魔力,有一个声音,在推动着我,告诉着我,就是她了!她就是我一直期待着的女孩。更令我高兴的是她也响应了我的示爱,接受了我。这一切的顺让 我整个人陶醉于幸?的喜悦之中,只不过……”“只不过!!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老板娘显然给故事吸引住了,她打断了男人的话。   “嗯……”男人脸色沉了下来,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下去。   “只不过我忘了幸?的背后,往往藏匿着最可怕的恶魔。就在我们订婚前一个月的一个晚上,她……她遭到了歹徒的强暴“啊!”老板娘惊讶地啊的一声叫了出来“都怪我!要是我那天坚持送她回去就好了!”男人用力地捶打着桌面,杯子中的咖啡因剧烈震动的关系洒了出来。   “你要问我的该不会就是这个吧!”老板娘一面擦拭着洒出来的咖啡一面说。   “不!不是的!我对她的感情不会因为这样而有所动摇,我决定仍旧如期订婚,可惜就   在我们订婚的那一天,她……上吊自杀了!”   男人的语调异常平缓,从他的表情上看得出,当时的他是多么的难过与震惊。   “自杀!那她有没有怎么样?”老板娘为突转而下的剧情睁大了眼睛,紧张地看着男人。 “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得早,送到医院时还有气,只是脑部因为长时间缺氧,呈现昏迷状态,当时医生说她一度有成为植物人的危险。”
狂人相亲记 狂人相亲记(全) 【下午硬被朋友拉去相亲】   女的长的相当不错,长发,蛮柔柔的样子。可我现在半点兴趣也提不起来,就是对 着她发楞。结束后她发短消息给我,问我是不是对她不满意,我说不是,又问是不是嫌 她难看,我说不是,你很好看。结果她就发嗲了一刚!娇声娇气要我明天去找她吃午 饭。我说我穷光蛋,她说她来埋单,我说我胃溃疡,她说陪我去医院,我说我没医保 卡,她说她来付帐,我么闲话来!   【逛街】   今天下午我在健身房里,收到她的手机电话,让我陪她逛徐家汇,我说没空,正在 嘿咻嘿咻,她一下子很大声骂我黄色,忽然又小声问我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我说是 的,我的女朋友就是扩胸器、跑步机等,她一下子愣住了,问我你在哪里,我说在健身 房,她“噗哧”一下笑起来了,嗲声嗲气地骂我13点,然后让我快到徐家汇去,我说没 空,她说不去的话就死给我看,我说你死吧,反正我也看不到,她又可怜巴巴地求我, 我心肠软,一下子昏了头就答应她了。陪她逛徐家汇地铁下面的商场,我就是一个陪 客,什么话也没有,她东看看,西摸摸,好像很兴奋,一路问我这件怎么样,那件好不 好看,我就是不发表意见,到了快要回家的时候,她再三地逼我说,我看她一直在看那 些鲜艳的   衣服,就随便指了一件素色,说这件不错,想不到她一下子很惊喜地看着我,说我 其实注意这件衣服很久了,就是想考考你的品味,想不到你还蛮懂的嘛!吾刚特了   【划领子?】   今天没去逛街,偶下午还是去了健身房,手机放在我教练的台子里(我赤膊练)。 结果2组动作做好,回去喝水的时候看手机吓了一跳,7条短消息一刚!都是什么“你在 干什么呀”“有没有想我呀”之类无聊的话,最后一条好像发飙了,“你是不是不打算 理我了1我嘿嘿一笑,索性不回,一了百了!可是正在要去练下一组的时候,手机忽然 响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我接来一听!册那!还是这个女人!她好像很生气,质问我说 我为什么不回,我说手机放在教练抽屉里了,没听见。她半信半疑,我说要不把教练叫 来听电话,她说她怕的,不要。我说教练很帅的,肌肉又发达。她噢了一声,说有你帅 吗?
“闻格”期间文物被毁清单——不许哭……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4. 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 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6. 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7. 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至今日,“横扫”之后,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狮子。 8. 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 9. 颐和园佛香阁被砸, 大佛被毁。 10. 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被平毁无遗。 11. 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 12. 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亭、石碑被砸烂,“张仲景纪念馆”的展览品也被洗劫一空。“医圣祠”已不复存在。 13. 河南南阳诸葛亮的“诸葛草庐”(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罗汉全部捣毁,殿宇饰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烧。 14. 汉中勉县“古定军山”石碑,也因诸葛亮是个“地主份子”而被砸毁。 15. 书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亩的金庭观几乎全部平毁,祗剩下右军祠前几株千年古柏陪伴书圣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 文成公主当年亲自主持塑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觉拉寺。被捣毁。 17. 合肥人代代保护、年年祭扫的“包青天”墓,也毁于一旦。 18. 河南汤阴县中学生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秦桧等“五**”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19. 杭州**青年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刨了个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扬灰。 20. 阿拉腾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园被砸了个稀烂。
古代家居七大避邪宝物[组图] 第一: 铜镜   在重多法宝中,铜镜的驱邪能力是最强的。古代中国人长期使用铜镜,铜镜不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艺品,也是一种兼有多样功能的法宝。铜镜的法力从何而来,古人的种种解释多与其制作者相联系。   铜镜的神明妙用,首先在于它能“观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它们一看见铜镜,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赶快溜走。基于这一原理,凡巫视道冠一流在从事捉鬼妖等活动时,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镜子当识破妖怪的法宝,其时镜子乍现,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顺此思路,照妖镜又成了应用广泛的禁劾物,比如古代武士甲胄的后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块“护心镜”,一方面,镜材的铜质本身具有抵御剑矢之类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可以发挥镇吓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块小圆镜镶在大门顶端中间部位的民居建筑习俗,在中国许多地区盛行,甚至直到今天,这块具有镇邪驱怪意义的古老的禁刻物,还常常出现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上,只不过镜子的材料已由熟铜变成了玻璃。   又比如,在传统的婚礼风俗中,铜镜是使用场合和次数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着有铜镜的新衣上轿去婆家;在花轿进入婆家大门前,还要由专职人员用铜镜在轿厢内上下左右仔细地“搜寻”一遍;用作合晋的洞房里,一面大铜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铜镜也被使用在民间丧葬活动中,人们将其置于墓穴顶部,或棺床的四角,这些安排均出于辟邪的需要。
和珅家产 和珅 和珅,原名善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清史稿》等书载称,和珅“少贫无籍”,即贫穷低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历史实际相差太远。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额峪,与同一姓氏的清开国元勋私毅公额亦都同居一地。英额峪离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不远,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鸾及其子达古山巴颜等弟兄子侄,皆投归太祖,此后不少人担任文官武将。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纳,行伍出身,在太宗时从征,“过北京,征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职,相当于官阶正三品。尼雅哈纳之孙阿哈硕色袭祖世职后,又兼任佐领,并于和通泊征准阵亡,被追赠一云骑尉(官阶正五品)。尼雅哈纳的曾孙也就是噶哈察鸾的九世孙常保(和珅的父亲),袭曾祖父的三等轻车都尉和阿哈硕色的一云骑尉世职,并在八旗军内任职,当上了副都统。副都统,官阶正二品,是军界高级将领,每年俸银155两、米155石,还有养廉银500两。从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纳起,到父亲常保,皆是有世职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员副都统,怎能说他是出身低微,“家贫无籍”!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多岁后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由于与继母的关系不好,少年时期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他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就显著地好了。因为,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和珅有了这笔可观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铡美案》故事属虚构 陈世美原是清官 《铡美案》说的是陈世美的故事,家喻户晓。戏剧中的陈世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男人,但现实生活中的陈世美不仅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为官期间得罪了人,才被恶意丑化。所以,《铡美案》的故事情节纯属虚构。  人物原型  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是部群戏,在介绍剧情时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据,因为这是一出绝对的编出来的戏。今天,“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陈世美非但不是坏人,还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生于明代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饶阳知县。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屡受顺治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康熙十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更没有做出贪图富贵,杀妻灭子之事。  故事由来  好男人遭到恶意丑化  陈年谷之所以被丑化,是因为清顺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求官,陈年谷对他们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仇、胡大为不满,认为陈年谷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二人怀恨而归,途中,在河南南阳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年谷,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所以《铡美案》也叫《赛琵琶》。  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她是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把陈年谷化名陈世美,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改为宋朝,由此也为铁面无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项本不属于他的“政绩”。
真实的周扒皮是个好人 1951年,土改中,农民斗地主。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土改运动开始,一直持续到1952年。 1947年,黄店屯村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这年6月,天朝打回来,村子“二次解放”了;第二是工作队进村,发动大伙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则是,村里的大户——老周家的户主周春富死了。 黄店屯村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的复县(今瓦房店市)。东北光复不久,八路军接收了伪满政权,1945年10月,复县民主政府成立,黄店屯村也随之“解放了”。可没想到,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又打进来。又过了半年,辽东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反攻胜利,黄店屯又迎来了“二次解放”。 “二次解放”后,黄店屯最激烈的变化,就是土改工作组进村了。工作队来的时候,是12月,村里的老人们回忆,“工作队的人当年大都是兵,还有干部,有从沈阳来的,有从胶东来的。” 也就是在这个月,随着土改的进行,周家的户主周春富,被当作“阶级敌人”的典型,打死了。 家业 “老周家也是闯关东过来的。”83岁的黄店屯农民阎振明说。具体哪年哪月从山东迁来的,周家后人也不明晓,周春富的玄外孙孟令骞推测,大概是在清初。 和东北其它地方一样,复县长期地广人稀。清初召民垦荒,一些山东人来到这儿。雍正十二年(1734年),人丁才增至5278名。当时,八旗官兵“跑马圈地”,戍边官兵“按丁 授田”,包括周春富的先辈在内的移民们,则自己动手垦荒。周家的先祖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生孩子,一户人就这样繁衍生息下来。 后来的移民,能选择的好地越来越少,有人干脆租地。天灾人祸、家道中落等变化,也会导致土地的流通和集中。即便如此,这里的人地关系远没有中原地区紧张。民国三年(1914年),政府丈量登记,明确土地所有权, 3年后统计,复县共有耕地面积1517570亩,农户46610户,其中87%是自种户、自种兼租种户,仅有少量农民完全靠租地为生。 周家到了周春富这一辈,并不算富裕,按阎振明的说法,周春富“继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但在周春富看来,那些浮财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土地才是结结实实的保障,地里出一家人的吃喝,子孙也能受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history%2F1%2Frenwu%2F200808%2F0807_2665_701930.shtml&urlrefer=13e68930e7b0a6c8bb4572b310ad9c79
真实的周扒皮 1951年,土改中,农民斗地主。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土改运动开始,一直持续到1952年。 1947年,黄店屯村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这年6月,天朝打回来,村子“二次解放”了;第二是工作队进村,发动大伙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则是,村里的大户——老周家的户主周春富死了。 黄店屯村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的复县(今瓦房店市)。东北光复不久,八路军接收了伪满政权,1945年10月,复县民主政府成立,黄店屯村也随之“解放了”。可没想到,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又打进来。又过了半年,辽东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反攻胜利,黄店屯又迎来了“二次解放”。 “二次解放”后,黄店屯最激烈的变化,就是土改工作组进村了。工作队来的时候,是12月,村里的老人们回忆,“工作队的人当年大都是兵,还有干部,有从沈阳来的,有从胶东来的。” 也就是在这个月,随着土改的进行,周家的户主周春富,被当作“阶级敌人”的典型,打死了。 家业 “老周家也是闯关东过来的。”83岁的黄店屯农民阎振明说。具体哪年哪月从山东迁来的,周家后人也不明晓,周春富的玄外孙孟令骞推测,大概是在清初。 和东北其它地方一样,复县长期地广人稀。清初召民垦荒,一些山东人来到这儿。雍正十二年(1734年),人丁才增至5278名。当时,八旗官兵“跑马圈地”,戍边官兵“按丁 授田”,包括周春富的先辈在内的移民们,则自己动手垦荒。周家的先祖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生孩子,一户人就这样繁衍生息下来。 后来的移民,能选择的好地越来越少,有人干脆租地。天灾人祸、家道中落等变化,也会导致土地的流通和集中。即便如此,这里的人地关系远没有中原地区紧张。民国三年(1914年),政府丈量登记,明确土地所有权, 3年后统计,复县共有耕地面积1517570亩,农户46610户,其中87%是自种户、自种兼租种户,仅有少量农民完全靠租地为生。 周家到了周春富这一辈,并不算富裕,按阎振明的说法,周春富“继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但在周春富看来,那些浮财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土地才是结结实实的保障,地里出一家人的吃喝,子孙也能受益
传统的新年日期是这样的......才是正确的。 传统的新年是从腊月八日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开悟成佛的日子,民间与寺院都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接下来就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民间认为灶王爷监看着一年以来一家人的一举一动,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要上天庭去汇报。至除夕再贴上新的灶王像。这种活动是中国人“头上三尺有神灵”的一种表达。由于相信灶王的监督作用,人们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腊月三十也称“除夕”,是新年庆贺的高潮,这是“祭神祭祖”的日子。其中置天地桌、贴门神、接福神、财神、贵神、喜神、太岁神、请灶王爷像、贴春联、放鞭炮等都与中国人敬神的传统有关。天地桌是供奉神佛和接神的临时性供桌。春联的原形是桃符,因为传说中鬼怕桃木,至五代时蜀主孟旭在桃符上题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正式的春联的开始。 过年是华人社会最大的传统节日。《说文解字》中“年”的意思是“五谷大熟”。古人丰收后要感谢神明保佑,因此举行谢神祭祀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重要仪式。 注明:1949年9月27日,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似乎只是个普通的庆祝“春天”的节日而已。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叫法,是为了批判、替代传统文化、宣扬无神论的需要。这样一改,传统过年中感谢神明看护、尊敬神明与先祖的文化内涵就被去除了。这是不对的。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