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喝杯苦咖啡
今夜喝杯苦咖啡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970
关注贴吧数: 0
七种武器----拳 (作者:杯子) 七种武器----拳 1、 洛阳毗邻少林寺,受其影响,人人好武,就连街头的贩夫走卒,都会一些拳脚。更有许多藏龙卧虎的高手,隐匿在市井之中。 2、 在洛阳北城,有一间不起眼的酒馆。酒馆东家姓刘,是个落第秀才,整日里吟诗做赋,全不管事,只把酒馆里的大小事宜都交付给了一位忠厚老实的伙计打理。 这伙计原是个孤儿,自幼被秀才的父亲收养,随了秀才家的姓氏。左右的街坊邻居,都叫他刘二。 这刘二闲暇时,也喜欢舞弄拳脚,却苦与没有名师指点。也曾提了礼物去拜洛阳城里有名的镖头包龙为师,却被人家赶了出来,讥讽为不是练武的材料。 从此他也死了心,每日只在后院里胡缠乱打,自娱为乐。 在刘二的小酒馆中,有两个常客,一个是衙门里的糊涂衙役,一个是落拓的中年人。 这糊涂衙役是开封府里的老人,原本也是有名有姓的,只因嗜酒如命,清醒的时候少,酣醉的时候多,便被大伙儿称做了“糊涂”。他偶尔清醒的时候,常指点刘二一些三脚猫的功夫赖些酒钱。 而那落拓的中年人,每次来都是挑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叫一壶酒自酌。 刘二起先对这中年人并不在意,因为洛阳城中这样落拓的酒客实在太多。直到有一年的一个黄昏,酒馆里只剩下刘二和中年人…… 那天中年人神情激愤,喝得酩酊大醉,结帐的时候随手把一锭碎银往桌上一拍,转身出门去了。待刘二去收拾桌椅的时候,却发现这锭碎银已经深入木中。 第二天待中年人再来喝酒,刘二便死缠着他,求他收自己为徒。落拓的中年人被缠不过,就教了他几句呼吸吐纳的口诀,吩咐他每日里勤练。 3、 这刘二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每逢刘家老爷的忌日,都要去洛阳的白马寺为老爷上香。 这年,又到了老爷的忌日。刘二带了香烛纸钱,早早便来了。岂料来得太早,寺门还未开。 刘二百无聊赖,四处溜达。转至一僻静处,忽见一群黑衣蒙面人围攻一单身女子。这女子已落下风,鬓发散乱,白衫上有几处殷红的血迹。 刘二见状,一时侠义心起,忘了自己是个只会一些粗浅拳脚的小伙计,大喊着冲到女子身边,乱挥着拳头,也不知是凑巧还是怎的,居然给他击倒了一个黑衣蒙面人。 趁着众黑衣人吃惊的当口,他赶忙抓紧那女子手腕,拖着她冲出重围,窜入附近的胡同里。 那女子只觉耳边风生,仿佛腾云驾雾一般被刘二拖着跑。她回视身后呐喊追逐的黑衣人,只见他们转瞬就被甩成了一群黑点,不觉心中骇然。 刘二带着女子从白马寺一气跑到热闹的城中市集,方在停下脚步,喘息着说道:“可算逃掉了。”一回头,却见那女子正呆呆地看着自己,不觉脸上一热,询问道:“你没事吧?” 听见刘二询问,女子也回过神来:“没,没事,多谢壮士救命之恩,敢问高姓大名?” 刘二挠了挠头,憨厚地回答:“我叫刘二。” 女子低下头,红着脸轻声道:“原来恩公叫刘二。” 再抬头,但见市集上车水马龙,身前却不见了刘二的踪迹。 4、 刘二回家后,躺在床上,细细回想当天的经历,那女子的眉眼总在他脑海中萦绕不去。平生还是第一次跟一个陌生女子如此接近,刘二的心情莫名的温柔起来。 第二天,鬼使神差的,刘二又绕到了和女子分手的市集。
七种武器-----刀 (作者:杯子) 落叶满长安。 月色下的长安和落叶,更是如梦如幻。从高阁上望去,那浸在月色中的千巷万陌,仿佛已经被这些落叶给淹没了。 落叶中,偶尔有箫声响起,伴着乌鸦的夜啼,呜咽着、低诉着,让这长安的夜,显得更是迷离。 高阁之中,此刻正肃立着一个宽袍大袖、长发漆黑的男子。男子身后的太师椅里,蜷缩着一个小小的女孩,女孩脸色红润,嘴角微翘,双眸紧闭,显然好梦正酣。 男子静静眺望着月光下的长安。神情忽而寂寞忽而惆怅。许久,他动了动,意态闲雅地轻拍面前已经被夜露打湿的栏杆,吟哦道:“懒襟兮卧云山,哀老兮恨短促,江河为砚云为墨,星辰做字天做书。杯酒倦了来去意,低头,拢袖与世共沉浮……” “好一句拢袖与世共沉浮!” 男子吟哦的声音未落,却见高阁之下忽然蹿起一道人影。这人影左足在高阁间的檐角轻点,身子如大鸟一般腾空而起,然后半空里一个翻身,斜斜穿进高阁之内,落到男子的身后。整串动作轻盈利落。 “请问来者何人?有何贵干?”男子背对着人影,安静地问道。 “小僧不凡,来向简大侠领教一二。”那人影向前跨了一步,合掌回答。月色下看得清晰,却是一位粗壮的僧人。 “原来是不凡大师,听闻大师投靠魔教,如今已经跻身长老之位,不知传闻对否?”男子声音淡淡的。 “少林弃徒,江湖无处容身,幸得魔教收留,无以为报。”不凡惨笑回答。 “是,少林和江湖负你甚多,你投靠魔教,却是怨不得你。”男子叹息一声,竟是在为不凡感慨:“你原是少林罗汉堂的高手,为少林和江湖正道,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只因你爱慕一个女子,就斥责你是不守清规的淫邪之徒,实在是太过了。” “多谢简大侠仗义直言。”不凡眼角泛出泪光,显然男子的话让他十分感动。但转瞬他的神色又变得坚定沉毅,他沉声道:“可惜现在我既已是魔教长老,就要为魔教尽力。简大侠,得罪了。” 说完,他开步沉肩,凝神缓缓一拳向男子后背击去。 他的拳势去得极慢,中途无声无息,但到后来,却“呼”得一声风雷大作,整个高阁之内,竟刹时被一股奇异的啸声充满。阁外飞舞的落叶,俱被震得向外斜坠。男子的衣襟和长发,也被拳风激得‘猎猎’飘扬。 但在这剧烈的拳风声里,那男子却仿佛无知无觉,依然安静地站着,欣赏栏杆外的月色。 直到不凡的拳头触到他背心的衣料,他的右手才动了动。 仿佛只是随意地向后挥了挥手,大袖卷起间,有星光灿烂地掠起,惊艳得象一场梦。 星光下,不凡脸色骇变,他退、疾退、一直退…… 他退出高阁,退出巷陌,退出长安,然后喘息的立在灞陵桥上。他低头,看见自己从小腹至咽喉,从里到外的衣物都被整齐的划开了。 风从敞开的地方吹进去,不凡打了一个寒战。 高阁上,男子依然静默的立着,他在等人?还是在看风景? 或许,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吧。 太师椅中睡得香甜的小女孩翻了个身,嘴里梦呓地喊道:“妈妈。” 男子闻声转过头去,怜爱地看着她。直待她又安静的睡着了,方重新转身,眺望落叶和月色下的长安。 忽然,男子倏地又转过身来。 高阁的另一边,不知何时,悄然立着一个女子。 那女子见男子发现了自己,伸出食指竖在红艳的唇上,做了个禁声的顽皮表情。她悄步走向太师椅,蹲在椅子前,仔细端详睡熟的小女孩,脸上满是慈爱。
小菩提进来下--聊聊
深夜来访的兄弟进来喝杯咖啡?如何? 我去倒!!哈哈
佛语 健康 生命者,乃一切财富中的第一财富也。 --日莲《事理供养御书》 健康和平安,是人生最贵重的两大财富。能得其一都是大有福份之人了;二者皆得,必是修积了几世功德的神仙。 --安忍安心 让我们都保有如莲花清净自在的心性,贪、嗔、痴自然不著于心,烦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选自《莲花菩提》摄影集 放下便是实相无相,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 --《六祖坛经》 黯然伤神时,则所遇尽是祸;心情开朗时,则遍地皆宝。 --空海《性灵集》 身虽不由己,但心却可由己。 --日莲《撰时抄》 有事尽心,无事静心,做事专心,过事忘心,俗事无心,杂事净心,乱事清心。 --安忍修行 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悟实相真心,即是道心。 --《六祖坛经》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六祖坛经》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本自清净。 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 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坛经》 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心被境转便是众生。 --《六祖坛经》 纵然全身陷入诸多苦毒之中,我亦专心修行,忍之而永不悔。 --《无量寿经》智慧 佛在世,如莲花,生泥中更不著泥;在世不著世,破一切烦恼,究竟离生死际,以名为佛。 --《杂阿含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楞严经》 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无住真心。 --《六祖坛经》 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 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惠能大师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故名为此岸。 离境生灭息,如水常通流,故名为彼岸。 --《六祖坛经》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份,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法句经》 诚心诚意,是不欺骗自己;恭恭敬敬,是尊重自己。 --安忍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计得失。 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不背重负。 --安忍 敬佛应该敬的是佛的精神境界;拜佛应该拜的是自己的真善美人性。 --安忍 平时不知不觉的那些心灵深处的丑恶卑俗,从理智上发现了,便是明心开悟;从情感上厌弃了,便是慧剑诛魔。 --安忍为人 抱大丈夫之气概,持小儿之童心。 --释宗演《座右铭》 不知耻者,将下地狱。 --《法句经》 畜生之心,欺善怕恶。 --日莲《佐渡御书》 只注意别人的行为,却忘了检点自己的行为,可说是件严重的错误。 --莲如《御一代记闻书》 贪求无厌的人,终究无法远离忧伤、悲痛以及妒忌之心。 --《经集》 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也静静地活在世上。 --安忍 忘我,是要忘掉自我为中心;无心,是把小我化做大我。 --安忍处世 给人家好处,别放在心上;得人家好处,要记在心上。 --安忍 做事要争,做人要让。 --安忍 下争争名,中争争利,上争争奉献。邪争损人,正争利他。 --安忍
迷人的禅(ZT)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其对真实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喜爱。 禅宗是唐宋时期无数杰出的禅师创造的。这些洋溢着活力、充满着自信的禅师,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他们互斗机锋、棒喝交加,指天笑月,潇洒风流。他们认为出家的真正原因不是逃避尘世的喧扰,而是探求智慧的特有方式。因此,他们强调自尊、自信、自立,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母胎中,完成了中印文化的交融,孕育出大智大慧的中国禅宗。它流光溢彩,博大精深,洋溢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风范和魅力,蕴涵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宗教智慧和人生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座独特的丰碑。西方人没有创造过这种智慧,可以肯定地说,从来没有创造过。因此,可以说禅宗智慧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迷人、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它放射出哲理的光辉,照亮了一千多年来的人生之路。 进入大彻大悟境界的禅师们,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注重创造。他们的灵魂自由、奔放、果决、豁达、充满自信。他们不再是晨钟暮鼓中身似枯木、心如古井的苦行僧,而是潇洒自在、超然物外的智者。昔日古佛青灯旁的死气沉沉,被寄情山水的生龙活虎所取代;昔日坐禅守戒的寂寞,被神交天地的自由所取代。他们落拓不羁的潇洒风格令后人倾倒,他们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令后人拍案叫绝,而他们超然凌越的大智大慧,又让后人望尘莫及,赞叹不已。 一千多年来,禅宗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大夫,从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禅可以使人们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使人们把世俗的功名富贵看得淡些,再淡些;可以便人们生活得洒脱些,再洒脱些。禅宗是中国文化的杰作,通过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禅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就会黯然失色。 在公元十二世纪左右,日本来华僧人荣西将临济宗禅法传入日本。公元十三世纪时,日本来华僧人道元又将曹洞宗禅法传入日本。从此禅宗不仅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深深渗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 二十世纪初,铃木大拙等人相继把禅宗传到欧美,使东西方文化在更深层的精神领域中交融,西方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发达,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现代生活的速度和节奏,加上经济危机,使人难以预测自己的未来,西方人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是异常的空虚。在一些人看来,禅宗无疑是挽救西方人心理危机、填补心灵空虚的灵丹妙药。在今天的西方,禅学机构和禅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禅宗已经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在中国文化中,只有禅宗才算得上是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 在当今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也兴起了一股势头不小的参禅风,从政界要人到普通员工,无不利用节假日到寺院拜师访道,向现代的禅师请教如何去除人生的烦恼,如何才能生活得洒脱自在。 于是人们纷纷称道禅的妙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当你被人生的种种烦恼包围之时,读一点充满人生智慧的禅宗语录,可以帮助你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只要有禅宗的智慧之光在你的心灵照耀,你就会变得旷达洒脱,活得自由自在。于是乎,禅宗智慧为处在利欲纷争的世欲人生注入了一股除去烦恼的清泉。 其实禅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去除烦恼,禅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而是要人们在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挥人性的光明面,扬弃狭隘和自私,培养智慧和爱心。可见禅是积极入世的,是面向人生的,更是理解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钥匙。 禅,并非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禅,其实就在你的生活之中。禅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从禅意盎然的禅师语录中能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摆脱一些尘世的烦恼,从而生活得潇洒自在些,然后再进入超脱旷达的精神境界。
金古武侠主编冯知明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196187107
我与古龙,擦肩而过的那些往事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17&idArticle=20996&flag=1
[学术争鸣]强奸罪——在规范刑法学视角下的解读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article=55302&stritem=law&idwriter=829648&key=648953864&flag=1
古龙,让悲剧悄悄走开转 古龙的人生,传奇丰富!此丰富中,充满着浓郁的悲、苦、凄三色彩,这是任何一位了解古龙生平的人皆知之事。但,与此开成反比的是,古龙的作品中,尽量在回避上述三种元素的色彩,这又是许多资深古龙迷们所熟悉之事。 �� ��这在他对金庸与王度庐两人笔下经典爱情故事不同的评价可以明显看出来。 �� ��王度庐笔下李慕白与俞秀莲的爱情悲剧,本来是极感人极有震憾力的,被奉为武侠史上的经典爱情之一。古龙却不以为然,对这个故事持批判态度。对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却大加赞赏。他认为“爱情故事本来就应该是充满幻想和“罗曼蒂克”的。 �� �� ��反差,为什么如此之大呢? �� ��古龙写小说,时时处处在为读者着想,不忍让读者在看的时候伤心流泪。在他看来,世界上悲惨的不幸的事已够多了,要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笑一笑”。 �� ��一般人看来,“悲剧的情操比喜剧高”,但古龙一向反对这种说法,他在《关于武侠》中这样写:“我总希望能为别人制造些快乐,总 ��希望能提高别人对生命的信心和爱心。 假如每个人都能对生命充满了热爱,这世界岂非会变得 更美丽得多?” �� �� ��真是菩萨心肠呀! �� ��古龙写的篇幅比较长的两个系列《楚留香》与《陆小风》,几乎全部都是浪漫的冒险经历,主人公幽默诙谐、滑稽忽梯。根本就不见半点悲剧因素。其他的像《欢乐英雄》也是如此。 �� ��楚留香拍身旁的甲板,道:"乖乖的坐下来,陪我晒晒太阳,讲个故事给我听,要开心的故事,要有快乐的结局,这世上的悲惨之事已够多了。” �� ��上面是《楚留香》中的一个章节,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章,但却道出了古龙的心声啊。 �� ��也许,许多同志不赞成我的说法。 ��有人可能会说古龙的作品中有些章节,读起来常常会压抑,因为,他的笔,常触到现实尘缘中的众生百态,常对自己人生、事业、爱情的看法大发感悟,而这些在敏感的古龙眼中看来、笔下道来,尖锐而惊心,尘世、人性中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一面,皆暴露无遗;也有人可能会说,古龙所塑造的许多人物,一个个都显得那么不幸,那么不快乐。 �� ��这无可厚非,毕竟,古龙写的是小说而不是神话,不可能让传奇与浪漫无处不在;笔下的人物是人而不是神,他们有人的悲哀、痛苦与恐惧。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古龙的在宣扬的是在逆境与绝境中乐观向上,在黑暗中怀抱光明的主旨,在人物身上更是赋予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他们能够做到忍辱负重。他在鼓励人们要平静地面对困难与不幸,要留住笑声与希望,黑暗中要勇于寻找光明。他十分推崇邱吉尔的一句话:“幸的遭遇,常能使人逃避更大的不幸。” �� ��《风云第一刀》被奉为古龙后期风格的优秀代表作,由里面,可以找出好多典型的例子。 �� ��李寻欢大家应该熟悉吧,开头他出场就是在严冬雪漫天的情景下,他落魄的一生,就像严冬一样萧楚、凄凉:在爱情与友情间进行了痛彻心肺的挣扎后,选择了友情,将自己最爱的人让给了曾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好友。许多人因此不理解他,不喜欢他。他全心全意地为好友龙啸云好,从不求回报,但是龙却以小人之心,疑忌他甚至陷害他,给回乡的李寻欢造就了许多波折麻烦。甚至,连应该最了解他的林诗音都极恨他…… �� ��但,古龙没有将他造成悲剧,李寻欢并没有因此悲观绝望,怨天尤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仁侠与博爱,仍然以自己的武功与意志对抗着邪恶为武林的命运与自己的朋友奔波,仍然以自己的胸怀感召着世人改变着世人(阿飞与玲玲就是最大的受惠者)。在道义上,李寻欢成了正义的化身,他的侠名流芳千古,为后世之人所膜拜;在爱情上,古龙给了他最好的补偿,开朗大方敢爱敢恨的孙小红,尤如严冬的艳阳,照亮并温暖了李寻欢的后半生;友情上,铁传甲、郭蒿阳、阿飞皆将其视为生死之交。
流氓才子王怜花(ZT) 《武林外史》不是古龙最好的武侠小说,也不是古龙成熟时期的作品,但不知为什么,我对这部小说倒是情有独钟。看《武林外史》的时候,大约是在高二,书是从县图书馆借阅的,那时书名叫《风雪会中州》,我倒是比较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一种大唐传奇的气魄。 从整体内涵来看,这部书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是争霸和复仇。具体情节我倒是不怎么记得了,好象主线是称霸武林的快活王和他的两个弃妻之间的恩恩怨怨。白飞飞的母亲和王怜花的母亲,就是复仇的主角。而副线则是以沈浪和熊猫儿为代表的大侠们,站在白道的立场上,和这些黑道魔鬼们作斗争。 古龙这部书的特点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说实在话,在《武林外史》之前,古龙的书中并没有很生动成功的人物形象,我现在回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人来。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武林外史》是古龙创作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武林外史》有三绝,王怜花是一绝,熊猫儿是一绝,朱七七是一绝。读《武林外史》,看王怜花一出场,就知道大事不好了。看熊猫儿一出场,就知道有酒喝了。看朱七七一出场,就知道又要搞笑了。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流氓才子王怜花。 王怜花是王夫人的儿子,唯母命是从,好象是个孝子。可是他又听从母亲的命令,要铲除他的父亲快活王,这又似乎不孝了。这让人想起了阿伽门农的悲剧故事,父母之间的恩恩怨怨,如何让后辈承受得起,站在哪一方都会背上不贤不孝的乱伦之罪。 要说王怜花这人坏,这人真的是坏透了,好象没有什么坏事干不出来似的。可是这人又坏得好象还有些可爱,以至于沈浪一次次地放过王怜花。我觉得,论天下坏蛋之可爱者,莫过于古龙笔下的王怜花,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从男性读者的角度来看,韦小宝的可爱,在于他纵横四海的义气;王怜花的可爱,则在于他的天良未丧吧。当然要是从女性读者的角度来看,韦小宝毕竟是大款,王怜花毕竟是才子,自然有其它可爱的地方了。 王怜花的易容术,天下无双,可无论如何易容,总逃不脱沈浪的法眼。王怜花的聪明灵秀,天下无双,可无论如何耍阴谋诡计,也逃不过沈浪的屈指一算。王怜花和沈浪,绝对不是瑜亮之争,而是孙猴子和如来佛的斗争,因为无论王怜花怎么折腾,最终也逃不过沈浪的掌心。 在王怜花和沈浪的一次次的斗争中,总以王怜花的失败而告终。如其说这是邪与正的较量,正必胜邪的结果,倒不如说这是人与神的较量,神定胜人的结局。王怜花拥有人间智慧的极致,可沈浪却拥有神一般的全知全能,王怜花如何能不败?然而正是因为王怜花的失败,反使得他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活力,而沈浪的形象相对而言却显得苍白,因为神是非人间的。 在古龙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只有妙僧无花继承和发扬了王怜花的恶魔传统,将才子加流氓式的恶本能演绎到了极致。古龙的创作艺术更加成熟,楚留香相对于沈浪,更有了人间飘逸和芬芳,因此楚留香享尽了人间的艳福,而可怜的沈浪只能借助春药才能和白飞飞一夜销魂。而妙僧无花相对于王怜花,则更具有唯美的罪恶色彩,因为妙僧无花更高雅,但是也更恶毒,所以无花必须死,而王怜花则可以移民海外。不过我们不要忘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无花是日本人,日本文化的优雅和残忍的合而为一,在无花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关于王怜花,就说到这儿吧,只是值得一提的是王怜花的旷世巨作《怜花宝典》,这部宝典集中了中国古代的各种被正统读书人瞧不起的种种末技淫巧,里面有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只可惜这部书在中国本土被烧掉了。而这部书脱亚入欧,遂引爆了西方的技术革命,从此欧洲人独步天下,建立全球霸权,都依赖于《怜花宝典》之功。而中国人呢,只知道修炼《葵花宝典》,在官场上争权夺利,不知道知识经济是兴国之本,技术革命是富民之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