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r10b23 m1r10b23
关注数: 8 粉丝数: 791 发帖数: 2,751 关注贴吧数: 5
护科党真的蛮滑稽的 东亚吧发帖骂教练把我封了,呵呵。 大概就是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所以很多自以为是的懂球帝天天护,踢成这个屎样还要护?还球员不行?! 如果是国产教练带队,是不是早就被喊下课了?李铁算千古奇冤,这个克罗地亚人肯定不算 最可笑的言论是奥斯卡不在,我们国内球员能力不行。这条是最滑稽的,目前球队的班底是三代全运会冠军成员+引进的国脚准国脚球员。年龄最大崇明一期,其中王4,颜1,张5还都是国足12强赛的主力。别跟我扯全运冠军没有含金量,至少是在当年U20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所以基本是顶配的国内球员配置了。 护科党第二个理由是封3月没冬训。遇到困难光抱怨有用吗?难道跟足协说申请联赛延后2个月?14天备战是很紧,那么先搞清楚主次,好了,技战术不变大量练体能,结果还没打已经伤掉一半人,那是谁的问题?如果说你每场比赛技战术没问题占尽优势领先1-2球因为体力原因60分钟抽筋被逆转那可以说这是个理由。但是现实就是每场比赛进攻没威胁,防守防不住。就算赢鱼腩也只是靠运气才能赢 而且其他各队的困难比我们严重得多,人家俱乐部暴雷边缘欠薪不断。不少球队外援都没了。像恒大,华夏都是不光全华班能走的球员都走了,留下多半球员都是梯队小孩。 说到教练最典型的2个参照 金贵这么多年你说他能力很强不见得,很差不至于。现在人家就单外援,很久没打主力的李运秋不也重新上位了吗? 谢晖的技术含量更高,手上绝对的臭鱼烂虾,什么高龄常见混迹低级别联赛的商隐,远古老将闫相闯,朱挺这种牌都可以两胜纸面实力还比他强的富力。 执教水平低下就是事实,还动不动喜欢教球员做人。
/2005/谈谈东欧名帅的用人吧 这位菜科桑不是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很迷信 他的定律是,只要上场比赛进球或者助攻下场必首发,当然本身这思路没错,但是我们这个是奇葩联赛,赛程很密集。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某球员状态爆棚连续死艹基本不给喘息的机会,这样伤病的风险大大提升。 谁都知道冯劲状态好,但是踢边翼位无疑是大量消耗他的体力。 就像你封控在家的食物都要计划着吃,东欧名帅是乡巴佬思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每场首发球员以上一场表现好的+看得顺眼的上。实在没辙需要换人的时候才会想到那些不顺眼的 他对不顺眼球员是极为苛刻的,偶尔给你机会踢的中规中矩也是不行的,下场还是进黑名单。问题就是平常这些不顺眼的球员上场几乎寥寥,你不可能让一个许久没比赛的上来就能发挥出色。所以不断的恶心循环 然后呢训练照搬对付以前安特卫普球员的强度来,所以还没踢先伤一大片 心眼特别小,可能我们都不知道的原因有些球员就是被拉黑名单了 老蔡和傅欢之前一直是球队主力,去年开始被他丢进回收站,2个人都是足协杯替补踢一会儿,就算水平退化也不至于这样吧。有些引援可以怪敏公,但是哪些球员不用完全他说了算。去年联赛没开始前说聂猛是巨大发现,结果一出没打给送走了,魏来也给送走了。陈彬彬确实不适合左边翼位要么留下当前锋用要么租借出去,结果呢基本是上不了的。吕文君年纪大了场场左翼位首发能撑多久是多久,没体力换临时工。陈纯新打中路的中场被他当膏药一样偶尔缺人了去贴在左边。打三镇这场也进了黑名单 至于李圣龙 魏震 小新疆 伤不伤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贺惯明明好了也不用,宁可让王4去拖后。对方现在定位球就盯着王4打。一个带刀全能选手每场都被派去和对方最强壮的男人肉搏
/2005/2014赛季的阵容放到现在会打出什么成绩 2014年上海上港球员名单一览: 球衣号码 球员姓名 年龄 身高(m) 体重(kg) 位置 国籍 1号 颜骏凌 23岁 1.89m 78 门将 中国 2号 张卫 21岁 1.75m 74 后卫 中国 3号 吴禹寅 24岁 1.88m 76 后卫 中国 4号 王燊超 25岁 1.79m 72 后卫 中国 5号 汪佳捷 26岁 1.85m 78 后卫 中国 6号 蔡慧康 25岁 1.82m 81 后卫 中国 7号 武磊 23岁 1.72m 63 中场 中国 9号 海森 32岁 1.78m 76 前锋 Sweden 10号 朱峥嵘 26岁 1.83m 80 前锋 中国 11号 吕文君 25岁 1.84m 72 前锋 中国 12号 李浩文 21岁 1.81m 75 前锋 中国 13号 郑达伦 20岁 1.69m 67 中场 中国 14号 李圣龙 21岁 1.8m 72 前锋 中国 15号 林创益 21岁 1.8m 76 前锋 中国 18号 张一 21岁 1.79m 66 中场 中国 19号 哈利利 27岁 1.82m 82 中场 Palestine 20号 王佳玉 24岁 1.76m 70 中场 中国 21号 伊班 35岁 1.88m 81 后卫 Spain 22号 孙乐 25岁 1.95m 81 门将 中国 23号 傅欢 21岁 1.82m 70 后卫 中国 24号 董佳林 21岁 1.84m 88 门将 中国 25号 阿多 31岁 1.82m 80 后卫 Ghana 26号 李嘉玮 21岁 1.71m 81 中场 中国 27号 杨世元 20岁 1.73m 71 后卫 中国 28号 贺惯 21岁 1.81m 80 后卫 中国 29号 郑致云 22岁 1.78m 71 中场 中国 31号 孙峻岗 19岁 1.75m 76 中场 中国 32号 吴海天 20岁 1.8m 71 后卫 中国 36号 麦克布林 37岁 1.86m 89 前锋 England 那个时候上港刚赞助还没正式接手球队,当赛季我们的战绩是48分第五名,和鲁能同分,榜首的恒大70分。 武磊和小颜都是U23,9394那批更小而且经常被派上去锻炼。五个外援能力最强的也只是瑞典老国脚海森,其他几个都是菜鸡。那时候武磊更像梅西,能盘带能组织。现在回看这个阵容能当发动机的球员文武峥嵘,佳玉 益达,张一 。1516埃里克森就开始死艹主力了,如果之后每一任教练能玩好轮换我相信我们不会就18年一个冠军。死艹主力的恶果就是累的累死,小的没得到成长。最后成绩还不咋样
/2005/想要走出困境最好就是换帅 管理层引援的问题此贴不说就说教练。 中国联赛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最特殊玩法的联赛了, 没有之一!以后是不是一直这样下去谁都不知道,悲观一点新球场可能哪天作为赛区承办地才能用上。 现在我们的联赛特性就是在半年的时间内打完所有的比赛。密度高,赛程紧。6月份开始,高温,3-4天一场,连续不断。那么人员配置起码2套轮换11人的阵容才能应付。 克罗地亚人不喜欢主动轮换,所以他的轮换都是主力受伤换下一个顺位的,再伤再换。这个是规划、计划能力很差,脚踩西瓜皮。 战术单一。昨天2位跟队记者老师直播都说这厮只会做填空题,不会看菜下饭。 我认为352不算非主流阵形,世界上很多球队也用,所以我并不纠结三后卫还是四后卫的对错。但是在他的战术体系中,边中卫都要跑到边路还要向前去助攻,那么一旦被对方打反击疲于奔命。所以李昂那2个球既是他自身状态不好同时战术设计让他在攻防瞬间消耗很大。 边翼位也是如此,吕文君去年是队内进球最多的,且都是踢边翼位打进的,李申圆也有2个进球。并不是说明他们得分能力多突出而是这个战术体系,当一侧翼位边路传中的时候另一侧的翼位需要猥琐跑位跑到门前去包抄,所以这个位置消耗的程度也非常大。除了体能消耗,一年多打下来我一个球迷都能看透的东西其他球队主教练应该也都看透了。我们输给隔壁的2个球都是通过反击打边中卫这个由攻转守的空档。 他在比甲可以成功因为球队有年轻的速度快的边翼位而且比甲联赛一周一赛为主。但是我们的配置跟以前的安德卫普是不一样的。球员能力和赛程密度的天壤之别再照葫芦画瓢就不行了! 我们的传接球越来越慢,很少看到一脚出球连续短传渗透的配合。中国球员本来基础就差而教练又不重视这些细节所以这球踢的丑陋至极,以前有奥斯卡这块遮羞布,外援拿球直接单打过人就稍微能扯开空档现在没外援更不知道怎么配合了。看看现在的比赛,再回想下10几年前没外援的时候老东亚踢的精彩配合真的是天差地别 封印的2个月已成事实,又不能坐时光机倒回去。所以当务之急是怎么解决办法。战术不变通肯定是不行的,体能不能是借口,事实上第一场我们少一人的跑动距离和对方是一样的。 基于现在的情况找任何洋帅都是不合适的。除非他可以长期的留在国内备战,而我们这个克罗地亚人年初输完足协杯就回去度假回来也那么晚,所以无法期待技战术能有什么新变化。 作为主教练必须有多套方案去应对这几十场比赛。比如万一最重要的外援伤停就有替代的战术而不是两手一滩不知如何是好。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光纸上谈兵,所以休赛期充分的准备是有必要的 最合适的替代人选我觉得可以试试小蔡,有一定的水平也了解球员。
虽然我不喜欢李铁,但客观讲换谁都一样 李婊潘伟猴的节奏带的飞起,其实换谁当国足主帅都是一口背不完的锅。 用潘伟猴的话来说因为中国足球青黄不接所以一定要归化,参考标准是猴大2夺亚冠。 好,那就先来说说这2次亚冠冠军的配置 13年,巅峰的埃尔克森,穆里奇,一个全能中锋,一个快马,中场有个发动机孔卡,因为孔卡能带能传能射加上一众堆积的国脚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力,这就是703的打法。前场三叉戟,后面7个中国人防守。 15年,埃尔克森。高拉特作为一个隐锋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另外就是中场有世界级实力的暴力鸟。所以15年又夺亚冠。另外要提的是当时冯潇霆 赵旭日 郜林都是05国青的主力,而自那之后中国再也没打过世青赛。而且除了中方球员配置比现在强主要因素是有暴力鸟和高拉特2个在中场的外援。这是主流的踢法 不否认短期内国足要进世界杯必须靠归化。但关键在于归化的人是谁。现在的三个巴西族,如果是8年前的水平这三个人前场三叉戟后面7个中国人防守这是有战斗力的。但是竞技体育就是这样,再强的球员过30岁走下坡路,何况这3人全部经历过重大伤病而且位置重叠(最擅长的都是中锋)。 客观的讲,换哪个教练也不可能让3个人同时首发。 那么谁当主教练这结局就跟李铁一样,不用这三人说是足协领导意思不要用归化。用了输球更会说你能力有问题不会用。 武磊目前是国内最好的球员,王燊超、张琳芃、颜骏凌都是这一批的球员。最年轻的武磊也有29岁了。而整个国足名单里U23以下的只有同样出自根宝基地的朱辰杰。25岁以下的也只有他和张玉宁。整个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就是青黄不接,很多球员因为U23政策还能上来打个酱油,下一年立马退休。对比以前球员17、18岁踢主力完全天壤之别。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归化球员看似像伟哥,快速起效,但实际操办根本不一样。 国情不一样,别人双国籍我们不行。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则,有血缘的归化能找的都给找回来了,这里面水平的天花板也就布朗宁这样的了。无血缘归化需要中国联赛待5年,这才是归化之路最大的困难。18-23岁的可以打两次世界杯,但是那么年轻实力就强为什么不代表本国的国家队。25岁以上的有一定实力但是永远进不了国家队的,就目前这三个巴西族在他们这个25-26岁年龄段都是这种情况的。如果归化好,那么等他们30岁最多也就打一届而且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大量的金钱投入和不确定性使得这条路也其实是走不通的。 所以只有脚踏实地做青训经过长时间坚持才会机会进世界杯。 另外一点是当时猴大搞归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国家队。因为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让它们也觉得烧不起钱了,想继续统治中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能归化的外援变成国内球员,然后再用满外援名额就可以凑出一支7-8个老外的首发。 以外援的数量替代质量。
/2005/我真的觉得那种“名字”球迷特别的傻 赛季初很多我们的球迷出坑,因为我们没叫上海队,而是改了个擦边球名字海港。 上港刚入主的时候我也喊我过还我东亚,因为当时请了埃里克森,买了很多前场外援。导致老朱文君佳玉多人没了位置。但换个角度,竞技体育就是那么残酷,最后活下来的是精英中的精英。上港集团给崇明一期的老东亚带来了名利双收。根宝十年磨一剑因为金元足球的鸭梨在上港入主前就开始卖人维持球队。上港入主后这些崇明1期2期待遇提高了不少也最终在18赛季圆梦。 至少从字面上来说,海港也算中性词。上海是全国最有代表性的港口。上港集团也靠着上海港口的各类业务蓬勃发展。所以港字不是戆也是上海的重要标签。事实也证明只有超级国企的稳定性才有可能打造百年俱乐部。以前的英文写法是SIPG,上港集团俱乐部,现在改成上海PORT。国外俱乐部也有各种什么什么港的球队,所以我觉得名字没问题。 我从中甲喜欢这支球队也有12年了。开始是喜欢根宝和他的孩子们。后来又有浩克奥斯卡这种以前只能电视里看看的超级外援。现在又可以关注各年龄的小球员接班 传承。踢好看的球,传递正能量的队风才是一生追随的根本。所以我管他叫东亚叫特莱士还是叫上港海港都是小事。 隔壁的球迷非常可笑,自己也知道球队从上到下就是一泡屎,就因为申花2字愚忠一样坚守。 踢的球打法丑陋,低劣的企业文化化身恶汉制造工厂,只会给我们上海人坍台。 它们天真的以为绿地很稀罕“申花”2字,申花是热水器,是上一任的名字,我花自己的钱帮上一任做广告你觉得会心甘情愿吗。所以从没见过绿地非常用心的搞球队,那种做不好被骂祖宗18带做好了也喊的是申花队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当初我就说我们改回东亚也是不可能的。东亚并非称霸东亚而是前任东亚集团。
/2005/莱科应该签长约 虽然打法没以前博阿斯好看,但是手上的牌差了很多。 跟历任洋帅比,莱科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细节。 17年中场有奥斯卡巅峰艾哈的时候为了应付U23政策上了张华晨。奥斯卡纯进攻组织,艾哈是串联的B2B,巅峰的老蔡主防。而张华晨明显攻强守弱即便上去顶10分钟也踢得很艰难。包括有时候换张一,林创益其实都是凑人数而忽略了他们不适应去打纯防守后腰的事实。当然我一直非常喜欢博阿斯,大多数的教练也会为了自己的王牌球星牺牲掉角色球员,但往往就因为角色球员发挥不佳影响全队的事故也是经常会有的毕竟足球是11人的运动。 莱科在细节处理非常好。特别是当联赛有段时间踢得不顺的时候改打单箭头,中路4中场可以说把手上不算好的牌发挥到了120%的潜力。 本来我对球队买这个光头非常不满,因为年龄不小几乎防守不行主打位置还是中前卫。如果是很主流的阵型下光头的表现不会很好,到队前几场的表现的确是这样,甚至有首发被换下的经历。 4中场的非主流战术下,杨世元主防,奥斯卡都可以为了让张华晨和光头更好的发挥来承担更多防守的任务。因为主场中路人数的优势下光头和张华晨都会有不错的发挥。 淘汰隔壁是令人满意的结果,当然更值得高兴的是年轻人几乎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
/2005/教练阵容不变这锅该管理层来背 新教练擅长3后卫体系,但是要搞清楚的是,9798的U23红利已经快吃完。划重点,魏震,雷文杰,高海生,胡靖航这种脸熟的U23都不是U23了,包括新上调的陈纯新,李申圆都不是了。U23严重的捉襟见肘了。 三后卫体系第一场天津很弱,所以343,2个腰就够了。 打隔壁和国安不好打所以奥斯卡+穆伊,小新疆只要负责防守就可以 昨天看了报名的U23: 陈威:不见得让小颜这样的门神替补吧 宝马:有小新疆靠谱吗,何况宝马擅长的位置是前腰和中前卫,如果打3腰带他肯定不如2外援带小新疆好用。 陈彬彬:打前锋这射门也算职业球员?打翼位这防守站位连全华班的天津都能抓住他这个漏洞进球。 聂孟:伤了,所以明白他为什么之前一直是主力了吧。 小贾:太年轻,3前锋还能上来玩玩,双前锋打强队会导致进攻乏力。 9900没拿到就是管理层最大的问题,自己也没有更小的能接上来,如果不买小新疆今年彻底嗝屁了。 买外援的错误也很离谱,买了中卫本来当主力的结果重伤,关键即使不重伤那就必须换掉洛佩斯。 别看三场进了4个球,鸡肋一般的外援,整个球队没有一个跑得快的前锋!本来今年谣传要买丹尼斯,没搞定这是最最最可惜的事情。杨世元这几年成为球队最好的防守后腰为什么没法上场就因为U23缺人规则上必须一个永久在场所以没办法换小新疆,哪怕已经体力不支也不行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