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陈清
周渔陈清
都是戏子。
关注数: 16
粉丝数: 57
发帖数: 1,080
关注贴吧数: 6
此时此刻的鞭炮 8月24日0:03,谁家为啥事放的烟花?
老太太与垃圾桶 每到大中午,五一北街和向阳路交叉口那块,就有一老太太不间断用手敲击垃圾箱,是什么情况?
有没有水仙公馆一起的吧友 请问,小区现在来水了么?
此时此刻在电视台南面小广场 噼噼啪啪的,是有人在抽鞭子么?
此时此刻或者五分钟前 庄河以南天上高空为啥这么多闪闪的飞机灯?有同样看到的么??
偶然读到一篇新闻 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韦思浩老人事迹展开幕 2018-01-24来源:杭州日报[收藏] [推荐][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1月23日,一场温暖的展览在被网友称为“最温暖的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开幕。展览的主角,便是打动了许多人的拾荒老人——韦思浩。 两年前,一篇《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 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报道,将76岁的拾荒老人韦思浩推进公众视野,他在图书馆读书看报的画面被很多媒体转发。人生无常,2015年11月,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遭遇车祸,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他的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证明和受助孩子们的来信,大家才知道这位爱阅读的老人背后的故事。 老人的故事温暖了一座城,感动了一城人。人们也在想:以怎样一种方式让这个温暖的故事留在这座城市?2015年12月,“众筹老人雕像”爱心行动应运而生。从正式对外公布到众筹完成,前后不过1个多小时,1178位热心人士便迅速完成了公益众筹。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进行雕像的设计制作。 在这场“精神世界的拾荒者——韦思浩老人事迹展”开幕式上,完成的韦思浩老人雕像正式向公众展出。铜像是老人的半身像,加上底座总高度为1.95米,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不离身的竹棍和一些塑料瓶。 “经历多次修改才定下最后方案,老人就是这样在图书馆看书的。”朱炳仁说,“雕像采用简单、硬朗的线条,和大块面的几何形作为雕塑符号,勾勒出老人硬朗有型的身骨,体现老人内在性格和精神力量,用古朴厚重的铜来讲述韦思浩老人平凡却动人的故事。”这座雕像,将永久坐落在老人最爱的图书馆里。 令人意外又感动的是,朱炳仁希望将这笔众筹费用全部捐出,传递这份温暖;韦思浩老人的女儿吴秋筠姐妹也希望继续接力父亲的爱心,捐助更多爱阅读的人。开幕式上,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公布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两笔捐赠将作为“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启动资金,以此鼓励更多爱书的人,传递求知、助学的精神。 此次展览展出了吴秋筠姐妹向浙江大学档案馆捐赠的韦思浩各类证书、捐资凭证、来往书信等实物、资料60余件。韦家姐妹表示:“能让父亲的闪光点发扬光大,那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展览将持续至2月4日,地址在杭州图书馆借阅区二楼。(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
大家小年好,有个疑问。。 我就想问问在半夜十二点多,小年凌晨放鞭放雷的人,心里都是怎么想的??我想问很多年了,是有什么习俗和讲究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