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飞的更高 我想飞的更高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7 发帖数: 89 关注贴吧数: 1
海底“无鱼区”揭秘   据美国《深海研究》杂志报道,西南非洲附近的海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浮游生物种群,然而出于某些原因,大型鱼类却不在此处觅食。一个研究小组对此作出一种解释:海底可能含有对大型鱼类不利的有毒气体。   在那些洋流将养料带到海面的水域中,浮游生物长势旺盛,这为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但对于纳米比亚沿岸附近的本格拉洋流区域,情况却并非如此。那里的鱼类数量仅为秘鲁沿岸类似水域的1/20左右。因此,许多浮游生物未被捕食就沉到了海底。它们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分解,夺取水中的氧,在沉积物下形成甲烷和硫化氢气囊。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甲烷和硫化氢气体就会喷发出来,散发出臭鸡蛋般的味道,使许多鱼虾缺氧而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气体喷发仅是局部问题,然而,卫星探测却表明并非如此。   卫星图像显示,一片面积足以覆盖整个新泽西州的海域呈现绿色,并且水面覆盖着一层薄雾。目前,一个由海洋地质学家和水产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南非开普敦大学的斯卡拉·维克斯的领导下,将这些卫星图像和本格纳洋流最近16次气体喷发的地面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以寻找这种气体喷发的机制,并估算出气体喷发给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科学家在《深海研究》杂志上报告说,引发气体喷发的机制原因是天气变化。喷发时间、规模和形状表明,低压天气系统、温度较高的海水或者较强的上升洋流致使海底压力略有下降,可能会促使少量气泡从气囊中逸出。研究小组推测,这些气泡的逸出进一步降低了海底压力,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气体喷发。他们还认为,正是这种恼人的气体喷发令当地水域死气沉沉,使得鱼类到其他地方觅食。   加州莫斯兰丁的蒙特利尔海湾水族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指出,的确有众多鱼类死于这一水域。尽管他们认为气体喷发的机制未能精确地描述海底气体的活动状态,但他们也认同是硫化物及其他气体造成卫星图像上出现斑块。(未 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