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爱好者✍🏻
SpittingOTAKU
关注数: 1
粉丝数: 1,305
发帖数: 188,769
关注贴吧数: 3
HDMI 2.2 规范确认 CES 2025 揭晓,早于 AMD 英伟达新显卡 IT之家 1 月 2 日消息,HDMI 许可管理公司今日在发给 VideoCardz 的邮件中确认,HDMI 论坛将会在北京时间 1 月 7 日凌晨 2 点在 CES 2025 上正式公布新一代 HDMI 规范,版本号首次确认为 2.2。该公司在邮件中确认了新一代 HDMI 规范的存在,并提到具有“新规范”和“更高带宽”,但可惜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细节,也没有说明下一代 GPU 是否会支持。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CES 2025 将于 1 月 8 日至 1 月 11 日举行。目前,英特尔、AMD、英伟达都已经确认其新品发布会时间,IT之家届时将为大家带来详细报道。 英特尔:1 月 7 日凌晨 00:30 AMD:1 月 7 日凌晨 3:00 英伟达:1 月 7 日上午 10:30 现有 HDMI 2.1 可支持 48 Gbps 的带宽,但仍远低于 DP 2.1a 理论带宽(80 Gbps)。可惜的是,各大厂商对于 DP 2.0 的适配并不积极,尤其是显示器。 之前还有爆料称,英伟达即将推出的 RTX 50 系列将采用最新的 DP 标准,该标准已得到 AMD RDNA3 和英特尔 Battlemage 系列的支持(尽管有一些带宽限制)。如果能提供更高的带宽,那么 RTX 50 系列显卡无需显示流压缩(DSC)技术也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HDR 和更高的刷新率显示。
撼讯预热AMD RX 9070 XT红魔显卡:还有全新系列预计下周公布 快科技1月3日消息,作为AMD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撼讯(PowerColor)在其官方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下一代Radeon RX 9070 XT显卡的首张预告图,并配文: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会发出红色的光芒。你准备好面对深渊的凝视了吗?” 从图片来看背景中可见红魔(Red Devil)标志,这款显卡预计将采用黑色设计,伴有醒目的红色装饰和LED元素,包括红魔标志。 当前一代(RX 7900系列)采用了三风扇设计和可拆卸背板,用户可以单独购买更换。 此外,撼讯预计将在即将到来的Radeon RX 9000系列中推出一个新系列,代号为“Reaper”,预计将在下周的CES 2025上公布。
墙外舅舅党最新爆料,Navi48高能效比移动端更吃香 9070M XT预计和9070XT规格一样,最佳能效比区间应该不会牺牲太多性能 如果桌面端只需要225W TGP,移动端给足190W TDP应该性能牺牲只有个位数百分比 台积电N4P 传统非Chiplet设计才是甜点卡的正轨
RDNA4传统光栅性能参考系数(相对,不考虑面积) RDNA4 64CU=Ada Lovelese 72SM = Blackwell 60SM = RDNA3 80SM 简而言之,Navi48对标RTX 5070,相当于一张光线追踪更强 更省带宽 更省电 多媒体编解码能力更强的7900GRE。放弃最佳能效比区间,超超可碰瓷7900XT 基本就这样了,动不到7900XTX。FSR4游戏生态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5090是28Gbps带宽,三星应该是有量产了32Gbps 4090没有出Ti的次要原因,是显存方面没有更强的带宽了,除非重新设计一个HBM3 5090不一样,开局显存方面有提升空间。问题是AMD与之差距更大了,绿厂两万的消费级显卡,给你一个重度阉割版,不放出完整型号
根据墙外最新爆料,50系GB202 GB203属于断崖式领先 Navi48完整版64CU和50系60SM传统性能差不多,光追和AI更弱,60SM基本是5070,5080和5090分别是84和170 不出意外AMD继续用256bit打192bit显存位宽,回不到256bit打384bit的时代了。 A卡N卡这代都是N4P。RDNA4其实搞双GCD去填补5090和5080之前巨大的性能鸿沟 也是很划算的,但AMD这个Navi4X双GCD项目应该在2023H1被砍掉了
英伟达显卡最新chiphell谣言 5090D和5090直接架构层面就不一样,但5090D采用类似RDNA模式,提供完整传统游戏性能。5080比4090传统性能强5%,可以视作不相上下 A粉也别高兴太早,UDNA走回Vega模式,铁定被禁售,或者搞大陆特供,也就享受不到UDNA部分特性。英伟达目前方案就是102 202级别的核心开两个原生设计方案,否则SM以后越砍越多。到60系如果没有方案变动,不意外103 104级别核心也要双方案
RGB显卡的一些情报基本确定了 ARC B770≈4070Ti RX 8800XT或叫RX 8700XT的完整Navi48≈4070TiSuper,功耗低于4070TiSuper RTX 5090D打游戏和RTX 5090没区别,剪视频建模也没区别,5090D性能确认碾压4090,5080只有84SM,不清楚性能碰瓷40系多少SM 玩4K安安心心入7900XTX,除非对低功耗 轻薄有执念。玩4K光追安安心心继续N卡
为什么新闻一直在谣传AMD造手机芯片 现在AI自动编写假新闻炒作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AMD从来就没有回归arm的计划,甚至x86要结盟来对抗高通结束Windows on Arm独占期后的更激烈竞争,也不可能给x86用于手机 好好期待RDNA4给7900XTX的性能打到(超白金)5K吧,顺带功耗降低个15%,传统GCD设计,无线缓存加倍。 GB202和GB200师出同源,AMD和英特尔根本没法去碰瓷,还是务实一点专注高阶甜点卡~中低阶甜点卡服务臭打游戏和业余创作玩家
关于新闻说AMD进攻手机领域 完全是胡说八道,2019年就说AMD要出Ryzen C1重返arm市场,现阶段AMD和英特尔报团取暖,就是对抗ARM PC的崛起,高通和微软的协议结束后,竞争对手做出来的话,促进ARM内部良性竞争将严重侵蚀x86。这新闻应该是一家新闻yy结果全网转载 UDNA那个爆料是真的,CDNA4和RDNA4是最后一代了。不排除UDNA游戏卡比计算卡提前出来让市场验证其在专业领域的价值,不然RTX 50系定价会更加嚣张
没有RDNA5了,也没有CDNA5 好好期待大卫王的UDNA吧,真Vega Next 不过不要期望值过高,现在入手7900XTX正合适,UDNA出来前AMD都没有旗舰卡了,就算旗舰卡,应该赶上GB202,打不过6090
AMD京东自营旗舰店直接明目张胆卖绿厂显卡整机 RTG完全不带急的
说不定AMD将尽快拿出超越AD102对飙GB102的RDNA4 我不负责的猜测,AMD接下来顺序反过来,先出性能最低的RDNA3.5 32CU“Navi34”,明年CES再出RDNA3.5 ⑥⑩④CU的“Navi38” RDNA4其实就是RDNA3.5,全面功Radeon xx50 xx60 xx70段位,34就是传说中的44,取代33; 38就是传说中的48,取代32。 全部返璞归真回归单Die设计,特色是N4P跑高频,稳扎稳打主流市场。移动端铺开承包APU多代架构分摊成本 使得8700XT媲美CU多20个的7900XT,功耗更低,8600XT媲美7700XT,功耗更低。前者今年Q4就出,后者CES2025出 传说中彻底济世高端的RDNA5才是实际上的RDNA4正式迭代,用于8800和8900系列,第二代Chiplet GPU,小一点的Navi42为Navi31规模,大Navi41正面对飙5090甚至5090Ti。 集成XDNA3,符合光线追踪和Ai专用加速单元大幅提升的一代。明年台北电脑展见
13/14代Core i9 K系列不稳定仍未根治:换上Ryzen 9就根治了 快科技7月11日消息,Intel 13/14代酷睿i9 K系列处理器不稳定的问题已经曝出3个多月了,官方仍未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披露了Raptor Lake架构eTVB加速算法的一个缺陷,也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只能降低功耗、电流的设定。 外媒Level1Techs与游戏公司、数据中心公司合作,调查了相关数据,主要涵盖i9-14900K/KF/KS、i9-14900K/KF/KS,想看看它们的不稳定性问题现在是个什么程度。Intel 13/14代i9 K系列不稳定仍未根治:换上AMD舒服了© 由 快硬件 提供 来自Oodle压缩算法的游戏遥测数据显示,一个数据库中记录了90天时间里反馈的1584个解压缩错误,其中多达1431个和Intel 13/14代酷睿有关,AMD处理器相关的则只有区区4个。 另一项数据显示,i9-13900K、i9-14900K系列用户有大约20-30%遇到了游戏崩溃、蓝屏死机问题。 考虑到两家平台的玩家数量不同,Intel、AMD处理器出错的占比分别为70%、30%。Intel 13/14代i9 K系列不稳定仍未根治:换上AMD舒服了© 由 快硬件 提供 在游戏服务器中部署了Intel 13/14代酷睿i9 K系列处理器的数据中心供应商也非常头疼,同样遇到了非常高的崩溃几率。 哪怕是在W680这样追求高度稳定、不支持超频的工作站主板上,也不例外,即便设置非常保守,报错率也明显增加了,关闭小核心都没用。 其中一家数据中心服务商透露,i9-12900KS、至强处理器都没问题,但是i9-13900K、i9-14900K系列明显不对劲,很多客户都遇到了问题,不得不为它们换新,但仍未能完全解决。 该服务商称,不少人已经换成了AMD的锐龙9 7950X,性能很好,也很稳定。Intel 13/14代i9 K系列不稳定仍未根治:换上AMD舒服了© 由 快硬件 提供
打算入手9950X3D,前提是两个CCD都带无线缓存 绿厂显卡的价格是真的伤不起,蓝厂的显卡光线追踪了个寂寞,帧数降低一大截,但ARC B出来我还是入手2K以内的ARC B里最高端的型号,因为这是生产力电脑。ARC A770 16GB Adobe全家桶到是各种加速起飞
墙外舅舅党RTX 5090和RTX 5090Ti 4NP工艺没任何悬念 5090是448bit位宽,168SM,28gb显存 5090Ti是512bit位宽,192SM,32gb显存 首发5090晶体管启用率 87.5% 4090晶体管启用率 88.9% 符合4090的阉割幅度,AMD如果RDNA5继续憋了个闷屁,那绿厂有理由继续到死也不出满血102 5080是256bit位宽,84SM,完整版GB103是96SM,同样晶体管启用率87.5%。50系84SM,同节点制程,这波5080已经很难打4090了,而Navi48定位问题肯定打不了5080,打5070Ti都可能吃力(5070Ti不是首发,5070Ti的规格需要绿厂确认Navi48性能怎么样才会敲定)
AMD的舅舅党爆料基本上都是错的 甚至有一个RDNA3爆料党为自己艿错Navi31比AD102完整版还强20%直接退X 但英伟达的爆料都好准好准的
AMD 9000系频率石锤没能到6GHz 但IPC和FLCK方面的比Zen4惊喜式提升足以让用户放心,台积电4nm说不定可以在正常一体式水冷满速运转时让单核PBO爆发短期超6GHz,但长时间不一定稳定 我们看到TDP八核版本就标了65W,12核也就标了120W,可以说明同等供电全核可以跑更高了。这代没走再次提频路线,而是优化同等功率下可以跑的性能,隔壁老蓝摔得有点伤,本应靠频率强行摸7800X3D屁股的 不清楚600系主板FLCK能否达标2400,内存能不能跑到6800,(四条能否4800)
5090砍的更厉害了,直接学AMD砍掉一个MCD 这是开玩笑的,RDNA4怎么样估计绿厂比网友更清楚也更早了解。初步看5090相比满血GB202差距更大了,前提是192SM阉割多少,少砍点还是可以维持4090的阉割幅度的 40系架构提升大,4090足够应付不开DLSS的4K光追游戏,或不开DLSS的4K非高帧率光追游戏。边际效应、完整核心成本、良率、没有竞争对手是英伟达不出4090Ti的五大原因 50系这五个原因都会有变化,50系工艺从N5P提升到N4P只有半代提升,所以无论AMD是否给力都会出5090Ti,但5090Ti良心与否还要看RDNA5,AMD若死死雪藏RDNA5,绿厂可能直接给5090Ti延迟到2026台北电脑展 GB202的方向应该是不脑补分辨率,不插针的情况下,达成AD102的同等光追游戏性能,而不是进一步发展DLSS让游戏厂商渣优化或根本摆烂 5090公版回归20系的双槽煤气灶也是喜闻乐见的,差距会和非公拉开,但墙内没什么人用公版
Win12可能会标配下个世代的产物 DDR6内存(900系主板 可能最低支持Win11甚至仅支持Win12) PCIe6.0 可用通道越来越少 标配集成NPU CPU内集成 或主板板载 会有 基于PCIe的独立NPU,本地ML加速卡 生产力软件主流的Adobe和Autodesk都可以调用NPU本地推理
大胆预计,9000系列锐龙是AMD最后一代传统命名 AMD不打算出到万位数了 Granite Ridge Ryzen 9000下一代AM5 CPU应该会叫Ryzen AI 400系列,IOD大改,集成XDNA NPU 低端产品线速龙也会变成Athlon AI 400系列,线程撕裂者也一样,改个名字可以让股价蹭蹭上涨
绿厂40系吃相极其难看 4090D全球上市,D是龙年的意思,卖4090价格,4090涨价,完整AD102不给游戏卡用。官方还不澄清可以申请单品解除制裁,宁可让js给价格炒上天
我的观点,显卡从顶级旗舰到入门 五位数价格顶级旗舰 4090/4090D 或者等5090,5090在墙内发售问题应该不大 高端卡 7900XTX或4080S,优先4080S,无光追需求无较重生产力需求可以7900XTX,等的及可以等Navi48 中高端 4070TiS 4070Ti 4070Super或7900GRE 6950XT 中端 6750GRE 12g或4060Ti 甜点 4060 入门 6500XT
7900XTX是卖的最好的RDNA3,但是绿厂最有竞争力的也是这个价位 102核心有边际效应、专业属性和品牌溢价,103核心完美的满足了99%玩家的臭打游戏需求。。。 所以我目前用的AU配I卡,不值得入手7900XTX,怕被Navi48背刺。 蓝厂第二代ARC大点的核心对标AD104,小一点的核心打不过A770,没有意外的话我下一张卡是AD103
英伟达50系传统光栅部分依然没有大改,9成爆料还是128sp\CUDA 倒是说GB202是最先发布的,所以能够最先确定GB202是192SM,不是5090是192SM。 GB203是96SM,这刚好是GB202的一半,这可以说明02级别大核心绿厂也知道双拼Chiplet了,不然不可能那么大的跨度,做192SM巨大核心对于基于N4P的4NP应该也要700mm+,比基于N5P的4N还要大一圈,太贵了。 512bit显存来带GB202的爆料也是可以佐证绿厂首次在02级别核心上做Chiplet,02级别核心默认肯定是384bit位宽 40系2022年这个时候爆料的全体核心SM数量都是对的,甚至包括4090是128SM 无线缓存没有96SM都是奶的对的。那么50系GB202 GB203当前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AMD RDNA4到现在定位高的那颗CU数量都没搞明白。 GB203只要频率够高应该是可以打96MB AD102的,相反GB202是有不确定性风险的,但是RDNA4只能对标GB205,ARC B只能对标GB206,GB202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AMD RDNA5有望采用从零设计的全新架构 虽然AMD RDNA 4的发布可能没有像英伟达Blackwell(50系)的发布那么令人兴奋,但据称RDNA 5架构则显得更加值得期待,它有望成为AMD对抗竞争对手的最终利器。AMD RDNA5有望采用从零设计的全新架构© 由 3DM 提供 据Chiphell论坛可信消息来源透露,AMD正在从零开始研发RDNA 5 GPU架构,旨在成为RTG的“Zen时刻”(Zen时刻通常指代AMD在CPU架构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AMD RDNA5有望采用从零设计的全新架构© 由 3DM 提供 报道指出,AMD的RDNA 3 GPU系列路线图遇到了些许挫折。这些问题包括最终的芯片未能达到内部性能目标,以及能效提升低于最初预期。相比之下,英伟达的“Ada” GPU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了AMD的RDNA 3芯片的能效表现。 最初,AMD计划在RDNA 3架构中加入高达192 MB的Infinity Cache缓存,但由于成本和功耗限制,最终不得不将其减少到96MB。 然而,下一代的RDNA 5将会采用全新架构,从头开始研发,而不是RDNA4的递进。至于AMD会继续使用RDNA 5的命名,还是采用全新的命名方式,目前还存在争议。 可靠消息,即将发布的RDNA 4 GPU可能只是对RDNA 3 GPU架构的改良版本。类似于第一代RDNA架构,Navi 48和Navi 44 SKU都将瞄准主流和入门级用户市场。
AMD RDNA5显卡或放弃Radeon品牌?类似FX转Ryzen 据报道,在经历了超过二十年的时光之后,AMD正在考虑放弃AMD Radeon品牌,转而为其下一代GPU采用新的命名方案。 AMD的RDNA 5 GPU架构将会是类似Zen系列重新做“clean sheet”的设计,就像该公司在2017年的Zen CPU架构一样,基于它的显卡可能会被赋予一个新名字。游民星空© 由 游民星空 提供 AMD RDNA 5 GPU架构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发布,尤其是因为RDNA 4还没有推出。 然而,预计AMD的RDNA 4显卡不会在高端市场与Nvidia竞争最佳显卡的头衔。目前的谣言指出顶级RDNA 4 GPU以一半的价格提供RTX 4080 Super的性能,并将高端市场留给 Nvidia。 Chiphell论坛用户wjm47196表示:“RDNA 5将会是类似Zen系列重新做clean sheet的设计”,指的是AMD放弃其FX品牌和Bulldozer架构,转而采用其优越得多的Zen架构,以及非常成功的Ryzen品牌。 wjm47196随后暗示AMD可能会更换这些新显卡的名称,不过他也表示“这并不确定”。 当然,这一切目前仍是纯粹的非官方爆料,AMD尚未正式宣布其RDNA 5架构,一切请谨慎看待。
所以RDNA4也就是以传统单芯片的模式重新呈现RDNA3? AMD的爆料强烈建议对无脑乐观的和明显过分悲观的均报保留意见 AMD明确说今年出RDNA4了,还有外网舅舅党说今年没RDNA4 Navi48(8800XTX)应该是能对标4080S的,Nave44(8600XT)应该是能对标4060Ti的,光线追踪性能是否大提升这个还是放悲观点 RDNA3是2022年底发布,2023年才开始出非公版的,所以RDNA4绝对不会早,至少发布Zen5的台北电脑展AMD官方PPT应该大概率继续雪藏,顶多有好奇的记者可做从AMD高管嘴里挖出点RDNA4的零星内容。 RDNA4确实开卖档期高概率和绿厂50系旗舰卡以及蓝厂ARC B系重叠,蓝厂ARC B系暂定规格最强的跑分追上4070Ti。中高端价位竞争压力很大
AMD 发布 24.4.1 图形驱动:支持《庄园领主》,改进《绝地潜兵 2 IT之家 4 月 26 日消息,AMD 公司近日发布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4.4.1 驱动更新,添加了对《庄园领主》(Manor Lords)游戏的支持,改进了《绝地潜兵 2》游戏的性能,并为《夜莺传说》、《碧海黑帆》游戏扩展 HYPR-Tune 支持。24.4.1 图形驱动更新为 VK_KHR_shader_maximal_reconvergence 以及 VK_KHR_dynamic_rendering_local_read 扩展了 Vulkan Extensions 支持,此外更新了 AI 应用,支持 7.1.0 和 7.1.1 版本的 Topaz Gigapixel AI 应用程序,为 AI 上采样引入了全新的 “Recovery”和“Low Resolution” 功能。 AMD 本次发布的图形驱动还修复了诸多 BUG,IT之家附上内容如下: 改进《绝地潜兵 2》游戏的性能 修复部分 Radeon™ RX 6000 系列显卡产品玩《堕落之主》游戏,进入某些区域后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游戏崩溃的情况。 在某些 AMD 显卡产品(例如 Radeon™ RX 6800)上玩《雪地奔驰》时,在某些泥浆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伪影。 在 Radeon™ RX 6000 系列显卡产品上玩《地平线 2: 西之绝境》时,水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类似彩虹的伪影。 在 Radeon™ RX 6000 及以上系列显卡产品上启用 Radeon™ Boost 的情况下玩 Overwatch® 2 时,可能会出现间歇性应用程序崩溃或驱动程序超时的情况。 修复首次使用 Meta Quest 2 上的 Quest Link 功能启动 SteamVR 时,应用程序间歇性卡死。 使用 Microsoft Teams 共享屏幕时,系统或应用程序间歇性崩溃。 修复在 Radeon™ 7000 系列图形产品上玩 Enshrouded 时,更改抗锯齿设置后应用程序间歇性崩溃。
七彩虹正开发新款迷你主机 IT之家 4 月 26 日消息,七彩虹本月初在国内推出了旗下首款迷你主机产品 CMHN01,搭载酷睿 i5-12450H 处理器,准系统售价 1559 元。 这是七彩虹第一款迷你 PC,虽然价格只有 1559 元,但酷睿 i5-12450H 处理器相对于其他厂商今年推出的同类产品来说并不是很有竞争力。除了这款机型之外,七彩虹官方向 VideoCardz 确认,他们正在开发基于英特尔酷睿 Ultra 5 125H 和 AMD Ryzen 7 8845H 处理器的系统。 酷睿 Ultra 5 125H 是英特尔最新“Meteor Lake”系列产品,具有 14 核(IT之家注:4P+8E+2LP)18 线程配置,最高睿频 4.5 GHz,GPU 配备 7 个 Xe 核心。 此外,AMD R7 8845H 也具有 8 核 16 线程配置,频率最高可达 5.1GHz,配备了 12 个 RDNA3 CU,所以接下来即将面世的这两款机型都能提供足够的休闲游戏性能,敬请期待。
AMD 锐龙 9050 系列“Strix Point”ES 处理器现身 Geekbench IT之家 4 月 24 日消息,现有一颗代码为 100-000000994-14_N 的 ES 处理器出现在了 Geekbench 上,归属于 Family 26 Model 32 家族,也就是 AMD 尚未发布的 Strix Point 处理器,预计将作为首批 AMD 锐龙 9050 系列 CPU 面世。 如图所示,这颗 ES 处理器频率仅 1.4 GHz,显示为 12 核 12 线程,还有另外一个 2.0 GHz 的样品,不过显示为双处理器平台,目前无法确定是 Geekbench 识别错误还是工程机禁用了超线程技术。这款工程机的跑分不具备参考价值,不过它能以 1.4 GHz 实现 8016 分的多核成绩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作为参考,目前 R9 7940HS(8 核 16 线程,4.0~5.2GHz)的单核 / 多核得分约为 1995/11838。如果一切顺利,AMD 将会在今年年底发布全新的锐龙 9050 系列处理器,包括 Strix Point、Strix Halo 等型号。IT之家注意到,除了 AMD 的 Strix Point 处理器之外,英特尔 Arrow Lake 和 Lunar Lake 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后者将拥有三倍于 Meteor Lake 的 GPU 和 AI 加速性能。
高通 X Plus 芯片发布,性能超越 M3,AI 能力是亮点 经过数个月的多重爆料、预告、甚至「下战书」后,高通终于在 24 日推出了骁龙 X Elite ,以及全新层级的骁龙 X Plus 芯片。 这两款芯片不仅仅是骁龙迄今最强 PC 芯片,也是市面上最顶级的 AI PC 芯片之一,甚至还是微软振兴 Windows on Arm 的最大希望。 骁龙 X Elite 的主要参数已经在去年的骁龙峰会上曝光,我们来看看这款新的骁龙 X Plus 还有什么惊喜。「刀法精准」的骁龙 X Plus 首先看看骁龙 X Plus 的整体规格:骁龙 X Elite 同款 4nm 工艺,10 核心,最高主频 3.4 GHz,总缓存为 42MB。GPU 能力上,骁龙 X Plus 支持单屏 120 Hz 显示输出,外接双屏 5K 60Hz 显示 ,或者外接三屏 4K 60Hz 显示,支持 HDR10。GPU 算力达到 3.8 TFLOPS。 至于连接方面,骁龙 X Plus 和骁龙 X Elite 水平相当,都支持 Wi-Fi 7、10 GB/s 的 5G、高频并发多连接等。影像上也看齐骁龙 X Elite,支持 18-bit 双 ISP 和 MIPI 摄像头。 作为一款「AI 芯片」,NPU 能力是骁龙 X 的重头戏。骁龙 X Plus 在集成 NPU 上达到了骁龙 X Elite 同等的 45 TOPS 算力,也是目前为止唯二达标英特尔「AI PC」NPU 算力要求的芯片。由此可见,作为 X Elite 的「青春版」,骁龙 X Plus 主要在核心数量上略少两个,并且也不支持骁龙 X Elite 的双核增强技术,也就是 Elite 上那两个能超频至 4.3 GHz 的核心。 至于 AI 支持最重要的 NPU,骁龙 X Plus 与 Elite 达到了同等算力,同样处于行业的最高水平。不过骁龙 X Plus 端侧运行模型的能力还未透露,而骁龙 X Elite 支持端侧运行 130 亿参数模型,和以 30 个 token 每秒的速度运行 70 亿模型。 领先英特尔和 AMD,和 M3 芯片也能掰掰手腕 去年惊艳亮相的骁龙 X Elite,当时高通比较的是苹果的 M2 芯片,在多线程峰值性能上领先了 50%。 而今天高通重新对标了苹果最新的 M3 芯片,Geekbench v6 跑分显示,两款高通骁龙 X 处理器都在多线程 CPU 性能上超越了苹果 M3 处理器。其中,骁龙 X Plus 快 10%,骁龙 X Elite 快 28%。不过要指出的是,M3 芯片为 8 核处理器,核心数少于两款骁龙 X 处理器。至于搭载 11 或 12 核的 M3 Pro,高通没有作对比。 在与 AMD 和英特尔产品的对比中,高通选择了两款 x86 平台的 「AI 处理器」:英特尔的酷睿 Ultra 7 155H 和 AMD 锐龙 9 7940HS。 在 Cinebench 2024 多线程测试中,相同功耗下,高通 X Plus CPU 性能领先 Ultra 7 155H 28%,达到 Ultra 7 115H 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要低 39%。GPU 性能上,骁龙 X Plus 同功耗 GPU 性能对比 Ultra 7 155H 高出 36%,在 Ultra 7 155H 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骁龙 X Plus 的功耗仅为 Ultra7 155H 的一半。比较可惜的是,作为「AI 芯片」,高通没有公布骁龙 X Plus 与这些竞品在 AI 性能方面的对比。去年的骁龙 X Elite 发布会上,高通展示了骁龙 X Elite 在 AI 生成工具和 AI 性能跑分程序上如何领先英特尔和 AMD 竞品。 AI 和 Windows on Arm,骁龙 X 的两个重任 骁龙 X 系列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寄予了「真正的 AI PC」和「振兴 Windows on Arm」两大厚望。 在英特尔的 AI PC 标准定义中,AI PC 的 NPU 计算能力要达到 45 TOPS,而两款骁龙 X 是目前为止唯二在 NPU 算力上达到这个标准的处理器。 这么高的 NPU 算力能带来什么样的提升?高通举了几个例子:在软件开发编程领域,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利用终端侧 45TOPS 的 NPU 算力即时生成代码;此外,还能赋能图像画质增强、AI 滤镜、AI 降噪等丰富应用。 上文也提到,骁龙 X Elite 支持 7B 参数规模的大语言模型以 30 tokens/s 的速度在终端侧运行,高通表示,这将帮助用户更快在终端侧得到 AI 生成结果,无需经过云端。不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 AI 大模型都还通过云端运行,端侧 AI 大模型运用还运用。但如果未来 AI 纷纷落到端侧,骁龙 X 芯片不会马上落伍,反而能真正大展拳脚。 除了 AI,微软对骁龙 X 芯片,特别是骁龙 X Elite 对 Windows on Arm 的推动也抱有非常大的期待。 Windows on Arm 的诞生虽然早于 ARM macOS,但由于早期 Arm PC 处理器性能上的孱弱,Windows on Arm 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苹果「全盘 ARM 化」卓有成效的当下,市面上 Arm PC 产品还不成什么气候。▲初代 Surface Pro X 搭载 Windows 10 on Arm 和高通骁龙 8cx 处理器 不过,骁龙 X 芯片一改以往骁龙 PC 芯片的颓势,性能上终于能和苹果、英特尔过上几招,微软也向苹果「下战书」,自信表示搭载骁龙 X Elite 芯片的 Arm Windows 笔记本能够在 CPU 性能和 AI 加速任务方面击败 M3 MacBook Air。 高通预计,首批搭载骁龙 X 芯片的产品将于今年年中正式面世,高通也将在今年 6 月台北国际电脑展公布更多骁龙 X 系列产品信息。这款潜力满满的芯片,离和大众见面越来越近了。
AMD 多款AM5服务器 CPU 现身 eBay,含 3D V-Cache 版 EPYC 4004 IT之家 4 月 24 日消息,X 平台消息人士 Hoang Anh Phu(@AnhPhuH)近日爆料,AMD 将推出 EPYC 霄龙 4004 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将基于 AM5 插槽,最大单路配置,采用与标准锐龙 7000 系列处理器代号相同的“Raphael”核心,包含配置有 3D V-Cache 的 X3D 版本。 换句话说,霄龙 4004 将是一个主流桌面级的服务器平台,有望最多容纳 16 颗 Zen4 核心。 AMD 此前推出了 EPYC 霄龙 9004 和 8004 两个 Zen4 架构服务器处理器系列,分别面向标准应用和低功耗边缘平台。 事实上,另一位消息人士结城安穗-YuuKi_AnS 早在去年 11 月就有暗示,AMD 将推出一款代号“4004”的处理器,性能方面远胜于英特尔 1971 年推出的世界首款商用微处理器 4004。英特尔也有推出主流桌面级的服务器平台,也就是至强 E 系列。目前这部分产品不能与相同插槽类型的消费级处理器使用同一芯片组的主板。 尚不清楚 AMD 是否会为 EPYC 霄龙 4004 处理器推出专用主板平台,IT之家将持续关注。
沿用现有方案,新证据表明 AMD Zen 5 桌面 CPU 命名为Ryzen 9000 IT之家 4 月 24 日消息,华硕和微星日前向 AMD 600 系列主板发布 AGESA 固件更新,确认支持“下一代 AMD Ryzen CPU”,而在技嘉公司官方发布的新闻稿,再次表明下一代 Ryzen 桌面处理器名称为“Ryzen 9000”。此前有消息认为 AMD 的下一代 Ryzen 处理器在升级到 Zen 5 架构之后,会启用全新的命名方式,而目前来看 AMD 短期内不会调整。 AMD 有望在今年 6 月召开的 Computex 大会上公布 Zen 5 “Granite Ridge” Ryzen CPU,而现有曝料已表明会有 6/8 核版本。IT之家注图源:videocardz 关于 AMD 的命名惯例,从逻辑上来说,Strix Point 应该被标记为 Ryzen 8050。不过,有传言暗示明年即将发布 Fire Range 和 Strix Halo。为了保持一致性,所有 Zen5 产品采用相同的命名方案似乎更合适。
微星对 AMD Radeon GPU 失去兴趣,重心放在绿厂 RTX GPU上 IT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近日有媒体发现微星(MSI)官网很难找到 AMD Radeon 7000 系列 GPU 产品,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微星公司随后向德国 hardwareluxx 网站确认,公司未来发展将专注于推出英伟达 GeForce RTX 系列 GPU 产品。微星官方表示:“在显卡方面,公司当前的重心放在推出更多 RTX 显卡上。和 AMD 公司的合作对我们来说依然非常重要,我们在主板等方面有着更深入的合作”。微星 Radeon RX 7900 XTX GAMING TRIO CLASSIC 24G IT之家查询社交平台,网友立即联想到了微星的游戏掌机,目前主流游戏掌机设备都采用 AMD Ryzen APU,而微星日前发布的 Claw 游戏掌机,采用了英特尔酷睿 Ultra“Meteor Lake”CPU。
AMD“RDNA 4”GPU 顶级型号曝光,比 Navi 31 多出 50%着色器引擎 IT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AMD Radeon RX 7900 XTX 和 RX 7900 XT 显卡基于 RDNA 3 架构的 Navi 31 GPU,京东低价在 6599 元和 5099 元左右。 虽然 RX 7900 XTX 在 AMD 阵营中已经是旗舰型号,但实际上它的性能只比英伟达次旗舰 RTX 4080 Super 强一点点,相比 RTX 4090 仍有不小的差距。 由于 RDNA 3 时代的窘迫,AMD 下代 RDNA4 似乎直接放弃了与英伟达在旗舰级产品上竞争的想法。消息人士 Kepler (@Kepler_L2) 表示,AMD 下代 RDNA4 游戏显卡全系均将采用 18Gbps 的 GDDR6 显存,而英伟达很显然会采用更强的 GDDR7 显存。 此外,@Kepler_L2 还在 AMD GFX12 的新补丁中发现了一些代码,显示 AMD 曾经开发过一款旗舰级的 RDNA 4 GPU,其顶级型号 Navi 4X 或 Navi 4C 配备了 9 个着色器引擎(SE),相比于 Navi 31 芯片(6 个 SE)数量增加了 50%,但这款型号目前已经被取消,而且是在开发项目进入晚期阶段时才取消,所以 GFX12 补丁中依然保留了它的代码。目前还不清楚 RDNA 4 是沿用了与 Navi 31、Navi 32 相同的着色引擎配置,还是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但据 Anandtech 论坛成员 Adroc_Thurston 的说法,这款顶级 Navi 4X 或 Navi 4C 芯片有着超过 200 的 SE:WGP:CU 比率,这意味着它按照之前的算法最多能提供 216 个计算单元(CU)。 作为对比,AMD RDNA 3 GPU 提供了两种配置,其中 Navi 31 每个 SE 具有 16 个 CU(每个 WGP 双 CU),16 个 SE 可提供 144 个 CU,而 Navi 32 最多能提供 180 个 CU。实际上,早在去年 3 月,AMD 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技术上讲完全可以开发一款对标英伟达 RTX 4090 的 RDNA 3 GPU,但出于对功耗和成本的考量,AMD 最终决定不走这条路,详情可见IT之家此前报道。 目前看来, AMD 确实有计划开发一款可以提供“发烧级”性能的高端 GPU。但很可惜,由于一些我们无从得知的原因,AMD 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的设计,可能是由于设计的复杂性、发热、良率甚至成本问题,如果 AMD 后续不打算讲出来,我们恐怕将永远无法听到它背后的故事。根据之前的报道,AMD 目前正在开发的 Navi 48 GPU 预计将拥有 4 个着色器引擎(与 Navi 32 相同),而 Navi 44 则将拥有 2 个着色引擎(与 Navi 33 相同),其 GPU ID 为 GFX1200 和 GFX1201 IP。
集显性能干掉台式机RTX 4060?Zen5笔记本电脑APU图形性能起飞 AMD下一代APU将采用Zen5架构,主流产品代号为Strix Point,旗舰产品代号为Strix Halo。前者预计将在2024年中发布,后者预计将在明年初上市。此前AMD曾表示新品会在AI计算性能方面大幅升级,NPU算力将是现在的3倍,约为50TOPS,但其实NPU性能未来英特尔、高通的产品基本也会达到这一水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下一代APU的最大亮点或许是在GPU图形性能方面。Strix Point集成的GPU规模将进一步扩大,WGP从两组暴增至八组,CU单元将达到16个。不仅如此,旗舰级的Stirx Halo的GPU可能更厉害,WGP达到20组,也就是40组CU单元,这一规格已经超越了RX 7600 XT的32组CU,这意味着Stirx Halo的iGPU性能已经媲美当下主流独立显卡。此外,下一代APU在CPU性能方面也会显著提升,Strix Point CPU会升级到12核24线程,二级缓存从6MB翻番到12MB,三级缓存从8MB增大两倍到24MB,PCIe 4.0总线通道从14条增加到16条。Stirx Halo最高可以做到16核32线程,支持16MB二级缓存、32MB三级缓存。另外内存规格上也会支持到LPDDR5X-8000,总体性能提升极为全面。
AMD R7 8700F 和 R5 8400F 桌面 APU 已在海外上架,预计近期发售 IT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AMD 官网近日已正式上线锐龙 7 8700F、锐龙 5 8400F 两款不具有核显的 AM5 平台入门级游戏电脑处理器。这两款处理器全球可用,并非局限于中国市场。目前,这两款处理器的盒装版本已经在 PC-Canada 和斯洛文尼亚零售商 Funtech 上架,看起来并非之前传闻中的那样仅限 OEM 市场。 数据显示,R5 8400F 和 R7 8700F 在欧洲可能是 199.90 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553 元人民币)、309.90 欧元(当前约 2408 元人民币)起。R7 8700F (100-100001590BOX)(加拿大):752.99 加元(当前约 3998 元人民币) R5 8400F (100-100001591BOX)(加拿大):481.99 加元(当前约 2559 元人民币) R7 8700F(100-100001590BOX)(斯洛文尼亚):309.90 欧元(当前约 2408 元人民币) R5 8400F(100-100001591BOX)(斯洛文尼亚):199.90 欧元(当前约 1553 元人民币)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处理器当前价格属于上偷跑的价格,大概率会高于 AMD 官方的建议零售价。从数据来看,Funtech 给出的价格很有参考价值,但欧洲属于高价区,势必会比国行贵一些。 作为对比,Funtech 上 R7 8700F 标价为 309.90 欧元,比 R7 8700G 的 325.20 欧元便宜 5%;R5 8400F 标价为 199.90 欧元,比带散热器的 R5 8500G 略贵一点,我们预计这两款处理器最终定价将比带核显的“G”系列处理器价格低 5-10% 左右。 规格方面,两款处理器仅采用 Zen 4 架构,CCD 面积 178mm²,PCIe 4.0 通道总数量 20 条(16 条可用),证明其均基于 Phoenix 1 芯片。IT之家整理参数如下:锐龙 7 8700F 可视为此前推出的锐龙 7 8700G 处理器的无核显降频版本,后者最大加速频率 5.1GHz,基本频率 4.2GHz; 而锐龙 5 8400F 可视为锐龙 5 8600G 的无核显降频版本,后者最大加速频率 5.0GHz,基本频率 4.3GHz。 此外锐龙 7 8700F 仍拥有算力 16 TOPS 的 NPU,在搭配兼容的 AMD Radeon 显卡时支持 Ryzen AI;而锐龙 5 8400F 则没有包含 NPU。
入手R9 7950X 主板是ROG CROSSHAIR 9 EXTREME还没到货,有问题随时问
老外很喜欢大容量nvme? 2.5吋3.5吋满足不了需求么 亚马逊8tb NVMe烂大街,国内搜到现货8tb NVMe比登天还难
才知道5.0硬盘4k随机尚未干过4.0? 990 Pro还是4.0极限了吧,有比990 Pro更强的4.0盘么
有没有哪家给PCIe4.0×4榨干了 你们心目中最强的4tb PCIe4.0固态硬盘是什么
这是美国贴吧AIC合作伙伴爆料的N卡下一代内部初步YY 绿厂实际上出显卡都是要派人跟踪红厂AMD和蓝厂Intel接下来的动向的,这个初步内部YY肯定仅供参考,英伟达的流处理器自古以来都是两个SM两个SM随便切的,不像AMD的架构到了RDNA都不能随便切,到时候AMD有相关动作绿厂才会手术刀精确确认50系每张卡给多少性能,石村泡也认可这个过程,这只是粗略YY,没有具体规格,但AIC已经可以提前研发个等级散热用料 RTX 5090Ti 192SM 36GB GDDR7 384bit RTX 5090 184SM 24GB GDDR7 384bit RTX 5080Ti 160SM 20GB GDDR7 320bit RTX 5080 108SM 16GB GDDR7 256bit RTX 5070Ti 96SM 16GB GDDR7 256bit RTX 5070 72SM 12GB GDDR7 192bit RTX 5060Ti 64SM 10GB GDDR7 160bit RTX 5060 44SM 8GB GDDR7 128bit RTX 5050Ti 28SM 6GB GDDR7 96bit RTX 5050 16SM 3GB GDDR7 96bit RTX 5050Ti Super 36SM 6GB GDDR7 96bit RTX 5050 Super 20SM 6GB GDDR7 96bit RTX 5070 Super 84SM 12GB GDDR7 192bit Titan B 192SM 72GB GDDR7 384bit 移动端: RTX 5090 108SM 32GB 256bit 195W RTX 5080Ti 72SM 24GB 192bit 175W RTX 5080 68SM 12GB 192bit 175W RTX 5070Ti 60SM 12GB 192bit 175W RTX 5070 44SM 8GB 128bit 115W RTX 5060 40SM 6GB 96bit 75W RTX 5050Ti 28SM 6GB 96bit 75W RTX 5050 16SM 3GB 96bit 75W RTX 5080Ti Super 104SM 24GB 192bit 175W RTX 5050Ti Super 36SM 6GB 96bit 75W RTX 5050 Super 20SM 6GB 96bit 75W
苹果海外开售翻新版 M3 Pro / Max MacBook Pro IT之家 2 月 20 日消息,苹果现已开始在海外提供搭载 M3 Pro 和 M3 Max 芯片的翻新版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机型,这是自 2023 年 10 月发布以来,这些机型首次提供官翻版。两周前,苹果已经在官网提供入门级 14 英寸 M3 MacBook Pro 的官翻版。配备 11 核 CPU 和 14 核 GPU M3 Pro 的 14 英寸 MacBook Pro 官翻机型起售价为 1699 美元,比全新版的 1999 美元起售价便宜 300 美元。搭载 12 核 CPU 和 18 核 GPU M3 Pro 芯片的 16 英寸官翻版 MacBook Pro 起售价为 2119 美元,与售价 2499 美元的新机相比可节省 380 美元。 苹果还提供其他配置选项,例如升级芯片、内存和 / 或存储空间,但具体型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建议有特定配置需求的用户多查看苹果官网。 所有苹果翻新版 Mac 产品都几乎与全新产品相同,经过了全面的功能测试,会更换掉任何有缺陷的模块,并进行彻底清洁和检查。翻新产品同样可以享受 AppleCare+ 服务,并与全新 Apple 设备一样拥有 14 天的退货政策。 IT之家查看发现,苹果中国官网尚未上架 M3 Pro 和 M3 Max MacBook Pro 翻新版。
Omdia 预测苹果将推出至少 9 款 OLED 屏 iPad 和 MacBook 产品 IT之家 2 月 21 日消息,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发布的最新报告,苹果计划在 iPad 和 MacBook 产品线中至少推出 9 款采用 OLED 显示屏的新设备。就目前已经确认的,苹果即将发布的新款 11 英寸和 13 英寸 iPad Pro 机型就会采用 OLED 屏,分辨率分别为 2,388 x 1,668 和 2,880 x 1,920,那么IT之家各位小伙伴认为新机是否值得购买呢?分析师预测,苹果准备在 2026 年推出配备 OLED 显示屏的 8.3 英寸 iPad mini 和 10.8 英寸 iPad Air 机型,并将推出新款 OLED 版 MacBook 从而取代当前 14.2 英寸和 16.2 英寸款 mini-LED MacBook Pro 机型。 据报道,苹果还计划最早于 2027 年推出 13.6 英寸和 15.3 英寸 OLED MacBook Air 机型,但仍不会提供 ProMotion 技术,刷新率仍为 60Hz,绝对等级森严。 2027 年甚至更晚,苹果可能会推出支持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的 20.3 英寸可折叠 OLED iPad Pro,而该产品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不排除被砍的可能。
苹果 iOS 18 适配机型曝光:仅限 iPhone XR 及以上 A12 IT之家 2 月 27 日消息,MacRumors 获取到了一份 iOS 18、iPadOS 18 的兼容设备列表,消息来源在苹果产品内部版本号方面有着良好的爆料记录。爆料显示,苹果 iOS 18 将兼容以下 iPhone 型号: iPhone 15 iPhone 15 Plus iPhone 15 Pro iPhone 15 Pro Max iPhone 14 iPhone 14 Plus iPhone 14 Pro iPhone 14 Pro Max iPhone 13 iPhone 13 mini iPhone 13 Pro iPhone 13 Pro Max iPhone 12 iPhone 12 mini iPhone 12 Pro iPhone 12 Pro Max iPhone 11 iPhone 11 Pro iPhone 11 Pro Max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iPhone XR iPhone SE(第 2 代) iPhone SE(第 3 代)相对于 iOS 18 来说,iPadOS 18 将不再支持配备 A10X Fusion 芯片的 iPad 机型,也就是说,iPadOS 18 将兼容以下 iPad 型号: iPad Pro:2018 款及更新版本 iPad Air:2019 款及更新版本 iPad mini:2019 款及更新版本 iPad:2020 款及更新版本 这意味着 iPadOS 18 将不再兼容 iPad Pro 10.5 或 2017 年发布的第二代 iPad Pro 12.9 机型,还有第六代和第七代 iPad 等常规 A10 Fusion 机型。 不出意外的话,苹果将在 6 月份的 WWDC 上正式带来 iOS 18 以及 iPadOS 18,并将于 9 月份向所有兼容设备推送,IT之家后续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相关报道。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相关爆料集中在 AI 方面,例如彭博社称 iOS 18 将针对 Siri 提供新的生成人工智能功能,并为 iMessages 引入 RCS 支持。
现在的华硕路由器还能给USB3转RJ45以太口吗 网口不够用,有绿联USB转RJ45,USB3口应该速度是远超千兆的,没有文件存储共享需求,还能给USB转LAN或者WAN吗
1234567890 0987654321
7900XTX用PCIe3.0×16相比4.0×16 重负载剪辑 特效 渲染的情况下,差距大吗
有没有用GT-BE96的人,就是那个八爪鱼7 这么贵的路由器肯定是有高技网络使用需求的人才买,不过不是说不支持WIFI7才叫八爪鱼7,如果这玩意久久不推送解锁BE13000硬件,那不就是标标准准AX9000么 华硕推送了WIFI7固件了吗,推送后贴着路由器时无限性能怎么样,隔一堵墙呢
现在你们的手机WIFI能跑多快的内网 最快的WIFI6 小米13 Ultra(未升级澎湃),能跑解决1800Mbps出头 最快的WIFI7 红魔9 Pro,能跑接近2200Mbps iPhone 15 WIFI6 就750Mbps左右,iPhone 15 Pro刚好翻倍,WIFI6,能跑1500Mbps,非常垃 iMac 2023 M3芯片,WIFI6e,可以跑1900Mbps左右
8Gen5出来后,国产5nm SoC实际性能略超8+ 这个是外界对明年9010的预期,那今年有没有乐观主义认为9010能发布呢? 对标778G的8000还没出,对标4Gen1的7000还没出,P70还没一点消息
AMD应该是确定不会代代都做发烧级 细数AMD过去十几年发烧级 HD7970 毒药 R9 290X 毒药 R9 Fury X 10系 20系同期AMD发烧级完全出于沉寂状态 后面有一个VII勉强算发烧级,脱胎于专业领域,Windows这边打2080S都费劲,离开Windows混的风生水起 6900XT宣告正式重返,出了毒药,6950XT作为黑苹果最强官方免驱卡,也出了毒药 7900XTX勉勉强强算准发烧级,不再支持黑苹果
问一下性能级别 约等于3070Ti公版性能的瀚讯红魔7600XT海外版,用PCIe 4.0×4够吗 老北极星架构的WX7100用PCIe3.0×4够吗 我要是主板PCI扩展槽够用我还会来问么
报道称AMD将在光线追踪上"下大功夫":同时还便宜 根据最新传言,AMD计划在未来的GPU中解决目前落后的光线追踪性能问题。该公司已经为标准3D游戏图形确定了光栅化性能,尽管AMD的光线追踪技术在其最新的GPU上已经有所改进,但他们仍然落后于竞争对手英伟达。 在YouTube技术泄密者“摩尔定律已死”最新发布的视频中,AMD的光线追踪性能被提及,看起来AMD似乎计划将其应用于下一代GPU架构中。不过,这需要等待,因为这些变化很可能出现在RDNA 5 GPU架构中,而不是即将到来的RDNA 4架构。游民星空© 由 游民星空 提供 这位泄密者在与众多内部消息人士交谈后表示:“从我听到的消息来看,RDNA 5才是真正要大力发展光线追踪技术的地方。我还不能精确地量化它,所以当涉及到光线追踪性能时,我就不多说了。” 这并不是AMD第一次指出在未来解决其光线追踪性能差距。在接受Club 386的采访时,AMD显卡主管Scott Herkelman承认:“我们只需要在未来几代产品上做得更好,确保我们有正确的架构来实现高效的光线追踪。”游民星空© 由 游民星空 提供 与此同时,AMD似乎不会推出高端的RDNA 4 GPU。之前的传言指出,新的Radeon RX 8800 XTX GPU将以一半的价格提供RTX 4080 Super的性能,这位泄密者称这款显卡看起来将“为500美元价位带来30%的更高性能”,并将其比作价格低300美元的RTX 4070 Ti Super。(来源:pcgamesn)
联想现在还出不出纯正IBM血统的W系列 P72 P73应该是纯正IBM血统的傻大黑粗 现在好像都是苗条机,没有纯正IBM血统那种傻大黑粗 超饱满的物料 之前还有RGB彩色背光键盘的ThinkPad,应该也没有了吧
下个大版本6.0 请问是不是出深色模式、https相关功能、x64版本、ARP相关功能、火绒剑安全工具相关功能
零售指导价格估计 锐龙9 8950X 6.1GHz 4999¥ 锐龙9 8900X 6.0GHz 3699¥ 锐龙7 8800X 5.7GHz 2499¥ 锐龙5 8600X 5.6GHz 1899¥ 锐龙9 8950X3D 6.1GHz 5999¥ 锐龙9 8900X3D 6.0GHz 4599¥ 锐龙7 8800X3D 5.5GHz 2999¥ 锐龙5 8600X3D 5.4GHz 2099¥
大家认为Zen5 IPC提升多少 对于家用DIY和实际游戏场景,Zen+ IPC相比Zen提升3%,Zen2 IPC相比Zen+提升15%,Zen3 IPC提升19%,Zen4 IPC提升9~13% Zen5预计提升12%~17%,4nm,预计架构层面是16核极限了,再堆IPC对于AMD只能搞大小核了。
WIFI7基本在是公网无线需求最终协议了 在往后WIFI8感觉只用于提升内网体验 不提升路由器发射功率和接收端天线mimo一切皆竹篮打水 调制4096再×4,640MHz,这只能用于随身口袋WIFI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