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lc6200228
关注数: 56
粉丝数: 298
发帖数: 1,688
关注贴吧数: 39
弃婴、割喉,禽兽尚不至此,是人乎? 人在做,天在看,此人已无任何生存之意义,汝与行尸走肉无异,与禽兽畜生无别,后半生里,其将食不香、睡不昧,吾华夏五千年历史,无出其之右者。愿天怜此婴,奇迹再现,祈祷此婴平安一生!
90年代,让球迷津津乐道的辽东四小虎 90年代,是辽足球迷最辛酸也是最幸福的年代。那个年代应该是中国足球较为纯洁的时期,辽足经历了由鼎盛至衰败,再重新崛起的过程。恍惚间二十年过去了,球迷们依稀还记得那些为辽足拼杀奋斗过的球员。 95年年初,也是辽足未降级的前期,辽足的阵容依旧空前强大,尽管前一年丢掉了联赛冠军,但任何球迷都相信,辽足依然是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与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辽宁和上海涌现出了一批新人,并有了“辽东四小虎”、“浦东四小龙”的说法,当时被誉为辽东四小虎的是“庄毅”、“曲圣卿”、“徐冀宁”、“庞力”(庞力这点有争议,有人说是于飞,但我记得应该是庞力)。他们四人被辽足老队员寄予了厚望。实力也是那一批青年球员中最强的。快马庄毅,以速度见长,脚下细腻,曾有“看死庄毅,可破辽军”的说法,其能力可见一斑。曲圣卿也是快马,爆发力好,擅长突破,后来的三叉戟之一。徐冀宁的组织能力强,奔跑积极,脚法好,善于远射。庞力身高马大,很难盯防,善于头球(射门技术却是一般)。可惜的是,这些球员的足球生涯随着辽足降级而发生改变,庄毅由于伤病很快退役,98年冲超后,徐冀宁和庞力被迫转会,仅曲圣卿大器晚成。他们当时若能在顶级联赛中得到锻炼,较早的也许辽足乃至中国足球不会出现“折戟金州”的遗憾。 随着岁月的流逝,辽足当年的“辽东四小虎”的名字已经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怀念辽足98年的哈吉 哈吉,全名Abdeljalil Hajji,摩洛哥籍,司职中后卫,偶尔客串后腰。曾在法甲蒙比利埃和沙特希拉尔队效力。1998年加盟辽足,当年30岁。特点:卡位准确,视野开阔,组织流畅,中长传极其精准(目前国内联赛的所有球员,包括外援,均无法与其相比),擅长远射,任意球刁钻。 哈吉在加盟辽足的赛季初就获得好评,他对辽足当时的张永海、李铁、曲东等球员均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张玉宁曾说过哈吉指导其任意球,李铁也向其请教过长传技巧(可以说,李铁98、99年的长传的确有较大的进步,后来司职中后卫时也较为称职,应该与哈吉的传授有关)。98年辽足顺利的升入甲A应与他的良好发挥有较大的关系(当年和江苏佳嘉争夺甲B第二名还是很激烈的,直到最后两轮才冲A成功)。如此难得的球员却在99年与辽足分道扬镳。 98年联赛结束后,哈吉愿意继续再辽足效率,但前提是要将年薪由原来的14万美金提高到25万美金(俱乐部传说哈吉要28万,但其本人证实当时25万就可以签约,谁想动这3万美金的差值?)。但被当时俱乐部无情拒绝。最后,哈吉无奈只好以年薪40万价格加盟四川全兴(99年,辽足客场对全兴时,哈吉表现的也十分出色,如果哈吉当时还在辽足,我想99年的神话应该实现了吧)。 转眼间14年过去了,回首这14年里,辽足再也没有引进过像哈吉那样技术全面的外援(必须承认,金40与其还是有差距的),当年因为区区9万美金,可能错过的是一个辽足王朝的崛起,真的希望,辽足以后不要再倒在金钱的脚下。
关于俱乐部势夺足协杯的猜想 前提是HY(这个俱乐部我只会用字母表示)真的不想干了。大家想,如果俱乐部放弃足协杯,联赛再努力也就是个前六水准,打不好也可能前八左右,和得第十四区别也不大,它明年不干了,就这几条枪,球队也卖不了什么价钱。但如果夺足协杯,而联赛又保级了,那就不一样了,哪个企业买了,就白捡了一个亚冠球队,买断的价钱也一定不一样。而且HY拿着亚冠名额,还可以和政府多谈些条件。这1000万换亚冠名额的买卖可赚大了。大家说是这回事吗?
对昨天比赛的球员进行打分 1-张鹭:国门级别的表现,本场辽足的最佳球员,9.0分。 2-丁捷:对第二个失球有一定的责任,其他时间碌碌无为,5.0分。 5-杨善平:中规中矩,较为努力,有一次帮助对方门将摆放球门球,取胜欲望较强,6.0分。 8-金泰延:积极跑到前场,要么回传,要么丢球,但防守积极,有边后卫潜质,5.5分。 9-肇俊哲:梦游般的表现,大多数时间在球场消失,5.5分。 11-郑涛:所说本赛季成为了饮水机球员,但本场表现较为努力,防守稳健,6.5分。 14-特里夫诺维奇:要是上半场的射门进了,结果会有所改变,但防守积极,有一次角球防守居然和张鹭站在一起,辽足引进的又一个防守级别高中锋,6.5分。 18-杨旭:上半场与于20的几次配合较为默契,但之后表现平平,6.5分。 19-布兰丹:防守较为积极,还制造一张黄牌,但与期望值还有差距,6.5分。 20-于汉超:跑动较为积极,上半场浪费了一次机会,下半场攻入一球,但不在巅峰状态,7.0分。 27-王博:也许陪伴饮水机的时间较长,本场发挥平平,与第二个失球有点关系,另外几个对方的威胁球也和他有关,5.5分。 替补球员上场时间太短,无法评分。 主教练:换人本身问题不大,但换完之后立刻崩盘,说明换人前战术部署存在问题。主要的体现在换完张7后,球一直在右路组织进攻,丢球后,对方马上对辽足右路(此路是软肋)猛攻,左路的张7和郑涛基本拿不到球,这步攻防兼备的好棋成了摆设。5.0分。 注:本次打分仅为个人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福、祈祷! 江苏加油!
如果江苏真的地震了,请为江苏加油!!! 任何国人都应记住我们都是中华人民(此处...),如果江苏真的地震了,请支持江苏,支持江苏就等于支持自己,足球上的鸡毛蒜皮不能蒙蔽我们的良知,但愿所有人都没事,江苏加油!中华加油!
看评论,法里亚斯要将许打入冷宫了 看了昨天法里亚斯对比赛的评价,这句话很有深意“我相信辽宁这场比赛的胜利是应得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从开始到最后是10打11,虽然说结果不让我骄傲,但是队员们的表现让我满意。 ”注意这个“从开始到最后是10打11 ”,他真的可能觉察到什么了?不会变成当年的“隋波事件”吧,真不希望辽沈球员受罚,无论他在哪里。
分析辽足现在的状况,请大家为辽宁足球留下火种! 首先声明我不是保马也不是倒马,在这里不说过激的言论,只表明个人看法。 1.关于矛盾。球员维护主教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教练被骂,球员幸灾乐祸,那就太不正常了,那就不是我们想要的辽宁队了,那样球迷也会很悲哀的。球员骂球迷只能说不职业,但也说明球员与教练的感情。比赛中球员的努力毋庸置疑,一些球员的能力确实有限,但不能扼杀他认真比赛的态度。所用,球迷和球员之间应互相鼓励,即使比赛时有些摩擦,但都是人民之间内部矛盾,两天半就好,大可不必再争论。 2.关于换人。我认可部分球迷观点,马林换人没有明显错误,有球迷认为落后不该换下前锋,但T14不再状态,浪费了几次机会,主教练换他一是因为状态,二是为了给周三足协杯留体力,三是给他及其他人做出警告,无论是谁,状态不行就拿下,这是主教练的权威,作为领导者这是必须的。还有是换布兰丹上场,也是为了让布兰丹找找状态,替补上场也是为了足协杯,换金8上的意图并不了解(金8的确没有亮点),但我隐隐觉得教练的另一种想法,呵呵,“希望金8能带来像天津那场的运气”吧(金8点球,津迷痛楚,只为说事,虎弟勿怪)“虽然这场没点球,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再看看,我们的替补阵容:6-杨宇、8-金泰延、11-郑涛、19-布兰丹、22-王亮、27-王博、29-刘旸,最后的确没有前锋可换。这里也不得不承认,马林主教的确很保守,现在不敢启用年轻人(这里可能另有隐情,一会再分析)。 3.关于球员。再说几个有争议的球员,丁2,标准的小快灵右前卫,主要是技术还达不到给T14喂球的程度,本赛季被狠狠的按在了右后卫的位置上,可以说让他打右后卫和用他打门将区别不大,为什么这样安排一会再分析。但不可否认,丁2还是很努力的一个,因此球迷还是少点辱骂多点鼓励。至少他在为辽足努力。金8,能力一般,但拼劲足,这也是鲜族球员的特点,各方面的平庸也说明他没有明显缺点,对于较为保守的马导来说最敢用这样的球员,起码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张36,长处短处同样明显,“他的护球像亨利”,呵呵,这是玩笑,但的确,他的护球能力至少在辽宁队里应该是可以排上的(球迷可别喷我啊,呵呵),但正是因为他护球,他才丢球,主要是他的动作幅度慢,这个致命缺点也造成了为什么一打反击就容易在他那里减缓速度。马导用他的意图是想让他能拿住球来控制中场,但效果的确不明显。张7是本赛季辽足的亮点,用的少了是马导保守所致,毕竟他是后来的,他需要去适应球队,但能力有、提高空间大,可以重用的。王22,原本不想提,但我一直很喜欢他哈着腰在右路狂奔的样子,呵呵,他也是辽足球员里传中质量最高的,为什么得不到重用,原因有三,第一,年龄大,体力吃紧。第二,个性与教练不和。第三,待遇问题。 4.关于教练和俱乐部。这个本不应该一起说,但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这是辽足特色吧。刚刚说了王22的待遇问题,实际这是最大问题,是主导问题,不是说王22需要待遇,而是俱乐部不想给王22这个待遇。主力和替补的待遇应该是有区别,而上场不上场也应有区别。为什么马林用人那么保守,只用这十几个人?为什么不敢用年轻人?下面举例说明一下吧。例如:任何单位或公司,若让员工转正,那就需要提高各种的待遇,若让其承担主要责任,这就会给其相应的补贴,这无形就增加了公司的经济负担。而对于如此贫穷、欠薪的俱乐部来说,它会同意让主教练随意转正外聘(年轻)员工来增加俱乐部的负担吗?任何没有发展想法的领导,都是希望自己的员工越少越好,这也就造成了辽足现在无人可用,说到底,不是没人而是没钱。这就是马导的困扰,即使他想用王22或其他人,但俱乐部若明确表示不会给球员出场费或补贴,主教练也会存在顾虑。这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俱乐部真的这么差钱吗?答案是: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差钱。俱乐部的经营是靠企业本身运作的,HY(我这里不想给这个企业做广告,用英文代替)是搞房地产的,今年房地产极其不景气,国家调控,股票下跌,泡沫经济已经开始出现破裂,人们手中现金少,前几年有钱人买房已饱和,中产阶级持观望态度,老百姓买不起房。造成房地产商极其被动。辽宁的企业本身就不行,HY实力也不强,结果就坑了辽足。每场比赛都是这几个球员在踢球,球员的体能已经极限,所以技战术不能够完全贯彻就可以理解了,马导也希望球员去进攻,但球员能力有限,体力已到极限,再因为欠薪而分心,可以说身心疲惫下能够完成比赛就已经很不错了。年初为什么辽足冬训最早,也许就是想把这几个主力的体力好好练练吧。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导保守的战术的确很难再提高辽足,若有将来,若有体制完善的企业可以接手辽足,我想马导应该学会放手,他也希望自己的弟子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球员从骨子里释放的是不服输的性格,但现实的社会,再伟大的英雄也会被金钱所击倒。现阶段辽足的任务应是努力保级,我们已经不应该对俱乐部抱有任何幻想了,唯一希望的是,我们这些被欠薪的教练、球员用他们的意志,为辽宁留下在足球顶级联赛的火种,等待黑暗的离去。也许他们这一批不是最出色的,但他们可能是辽足未来腾飞的基石,他们所做的贡献不应该被抹杀。(请理解被欠薪的他们,让我们学会去换位思考)。
蹩脚的思维 看了很多关于辽足外援的报道,我感觉俱乐部的决策者有个误区,总认为我们的外援不能自己创造机会,想换个自己可以创造机会,还可以拿住球,要有身高、技术、意识全面的前锋,我想这太不现实了。如果我们换个思考方式,引进一名中场,可以为其他队友创造机会的球员,外援内援都可以,这才应该是解决前锋进球难的方法。
辽宁的球员 刚才看了关于王新欣的一篇报道,有些感触。实际上,很多辽足走出去的球员在外面生存也很艰难,真的希望在每次有辽足出走球员回来客场比赛的时候,球迷们能喊出“***回家”的字样,而且声音越大越齐越好,这样有几个好处。 第一:让出走球员感觉辽宁球迷对他们的感情。 第二:让客队球员感觉辽宁球迷的热情。 第三:可以略微的动摇辽足旧将的军心,影响对方的发挥,我想球迷们都是想辽足赢球的吧,如果真能起到作用,球迷才真正做到球队的第十二人。(呵呵,有点小坏,心里战术,四面楚歌就是例子) 第四:可以代替谩骂,谩骂不会对球队起到任何作用,而且,我们的球员在场上也会感到脸红,降低球员对球迷的感情,反而影响他们的发挥。 希望去现场看球的大家真的能够做到这些。 唉,不知道上周日喊“王新欣回家”了吗?我是没听清。 还有,请大家不要在谩骂那几个大家愤恨的几个出走球员了,并不是替谁说话,每个人都需要生存,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也许我们当时在他的位置,做的比一定比他好。
辽篮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坑疵瘪肚” 这球看的,这叫一个纠结,连王非都看不下去了,在咱主任的指挥下,现在连联防都破不了。挺怀念“蒋老”的,他要是在,早就“齐叱咔嚓”的拿下了,还用这么“坑疵瘪肚”?希望以后别再让咱这么心跳加速了,好运吧。
假设足协能够制定一项新规定 如果足协考虑提升中超联赛在亚洲的地位,应该制定“参加亚冠联赛的球队可不列入下一年的降级名额,降级球队为联赛最终排名中的非亚冠球队的最后两名”就好了,这样有实力的球队可以努力争得亚冠资格,也不用考虑下一年的降级压力。当然,第二年没有得到亚冠资格,还需要主拼联赛的。
您认为中国足球引进的外援给中国足球带来进步了吗? 中国足球属于小学级别,在小学班级里面放几个大学生或高中生,其他的学生成绩会提高?中国球员的基本功都没练好怎么和人家学?国足缺的不是技术,因为根本就没有技术,他们缺的最基本是职业球员的责任感和个人素质。不要与韩国比较,根本就没办法比。韩国联赛出现赌球之后,参赌人员在球场为球迷下跪乞求球迷原谅并恳请球迷回到球场看球,而中国球员现在哪个承认踢过假球?不要说封闭的朝鲜是垃圾,不然中国花了这么多的RMB,结果连垃圾都比不了。中国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外援,但本国与其他国家真正较量时,没有几个顶用的,花了中国纳税人的钱支援了外国的足球事业,年轻球员得不到比赛的机会,如此恶性循环就没什么希望了。不要说外援能提高观赏性,对国足没有任何意义。
中超真的不应该引进外援前锋 看看国猪们的表现,看看中超的射手榜,就知道中国球员有多么的不能射,因此可知,中超不应该引进太多的外援,至少对外援前锋的限制,看中超对外援门将的限制之后,现在也出了一些不错的门将。有人会说,引进外援会提高联赛水平,真的会吗?在英超、葡超、德甲、意甲一定会的,因为,他们的球员在哪国踢球都一样,水平都是顶级的,可以相互提高和促进,而中国和他们一样吗?外援过多只能压制本国球员的发展,本国的球员踢不了球,出国还没人要,真是悲哀啊,整个联赛踢了一年,所有俱乐部的前锋加一块也没进几个球,就指望他们在国家队表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