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岛静雄◎ 苯疍FOEVER
目标,三千幅成就!
关注数: 190 粉丝数: 383 发帖数: 30,485 关注贴吧数: 41
【#图文#】170522倭河马幼崽火爆网络,动物受益还是受损? 身材娇小的倭河马(学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产于非洲西部,图中这只幼崽不久前出生于澳大利亚,此刻正在水里咿咿呀呀地闹腾着。 摄影: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 撰文:Delaney Chambers 此前悉尼塔龙加动物园(Taronga Zoo)上传了一段在园内出生的倭河马幼崽视频,随着该视频火爆网络,那只小幼崽也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园方就势为小家伙发起了征名活动。 倭河马属于濒危物种,西非的野生倭河马仅剩2,000到3,000只。 另一头名为“Fiona”的倭河马幼崽虽年龄不大,却已然是数周登榜的“超级网红”,凭借着滑稽的动作和表情,Fiona相关视频的点击量达到了数百万之多。它是个早产儿,但经过园方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如今已基本恢复健康。倭河马幼崽Fiona在动物园内享受明星级待遇。该组图来源于视频截图。 网络视频的火爆传播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些物种的存亡问题,众人也将目光聚集到了动物园上。 位于纽约的动物冒险公园(A***l Adventure Park)此前曾在YouTube上直播长颈鹿妈妈April的分娩过程,人们反馈回来的评论毁誉参半。众多好心的批评者在表示抗议的同时,还向园方详细询问了April近期的饲料、饲料盛具、住所围栏等问题。面对各种质疑的狂轰乱炸,动物园的负责人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园方并无不妥之处。 动物保护者以该视频涉嫌“裸露色情”向YouTube进行投诉,后者不得不将其删除下线。 一方面,视频的火热传播给动物园带来了广告效应,动物们的吸睛表现也为动物园赢得了更多的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另一方面,人们却无法确保这些资金能真正投入到动物保护和物种延续中。 长颈鹿Giraffe的赞助网页显示,它已获得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动物冒险公园在“请资助我”网页(GoFundMe)上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相关设施的改造工作。 倭河马Fiona的赞助网页显示,早产的Fiona需要全天候的悉心照料,因此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支付兽医诊疗费用。 但是圈养动物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令人扼腕的动物园事件亦屡见不鲜。去年,动物管理员为保护跌入围栏的小孩,被迫射杀了大猩猩哈兰贝;而就在前不久,偷猎人竟潜入巴黎的一家动物园,残忍的将一头犀牛杀害,并带走了犀牛角。不仅如此,圈养动物每日的活动范围很小,长久以来,它们将难以培养出大自然赋予的那种野性。 对此,美国人道协会(Humane Society)总结道:“如果动物园无法合理且人道的保护动物,那就不该再把动物关在笼子里。当然,我们也要对每个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中盘根错节的关联,不能把动物园简单看作野生动物的展览场所。” 海洋世界公司(SeaWorld)的负责人在宣布逐步关停虎鲸表演时,这样谈道:“人们应该清楚,动物自身是需要进化的,它们还需要壮大自己的种群。”由于圈养的虎鲸暂时无法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因此该公司暂时还不能把它们放归自然。 (译者:清泉石上流)
【#艺术瑰宝#】170404秦朝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整体的动静和谐统一中,蕴含着无穷的威力,流露出艺术设计者对秦王军威的仰慕和崇敬。作为雕塑个体,形象的具体化,尤其是面部个性化的特点增加了军阵的勃勃生气。陶俑在制做上采用模制和手捏结合的方法。工匠艺术家们在捏塑过程中运用贴塑、刻、划等技法,根据长期对不同人物的观察尽情地发挥个人的想象。俑的脸型、神情多种多样:有的脸长方、宽额,有的圆浑、两颧隆起;有的骠悍,有的清秀;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精明干练。须发的样式也别具一格。蓄须的有呈牛犄角上翘,面颊浓髭相连,有的几缕长须;有的只留短髭。发型也奇异多变:长发绾髭,髭有锥形有圆型,位置有偏有正。脑后发辫或盘成十字形、大字形,或盘成枝丫形。姿态除少数立射、跪射俑和驭手外,大部都呈立势,右手握武器,左手下垂,身体多为模制。军阵这一主题要求武士姿态挺直,整齐划一的排列自然形成军阵整体肃穆的布局,显示了秦军千军万马横扫六合勇不可挡的气势。艺术家在有限的自由创作中,塑造着一个个武士,倾心灌注了他们对普通人家子弟的爱。在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变化的和谐中,完成了巨大的艺术构想,它既体现了统治者的所要的军威,又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
【图楼】140903== 百年中国 国画.山水 == 20世纪的丰碑以此前任何一个世纪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屹立在无声诗史的群峰之中。它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在20世纪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独异的光彩。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是与整个中华民族艰辛奋进的里程同步的历史。百年之间,沧桑之变给中国画事业带来过挫折,但中国人依然在内心深处喜爱山水,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画艺术并不曾因一时的迂回改变它驶向真、善、美的航程,因此,我们可以从20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中看到一部无数画家寻找理想家园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 能看到这些精美的画卷,你很幸运!《百年中国》是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家研究院联合主办“百年中国典藏画展”的系列珍品,以高度的历史性、前瞻性、客观、公正地回顾和审视百年中国画,全方位,多视角,系统展示 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精心遴选的1901-2000年间的542位国画名家的551件作品。充分考虑地域风格流派,兼顾已故画家及当代老、中、青作者。兼容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各种题材!是100年来迄今为止反映中国最为全面完整的美术历史,让我们在21世纪的今天,直观可触摸的历史,东方既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匡庐读书图 黄山寿 纸本设色 146cm×80cm 私人藏 黄山寿(1855~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生活贫困,一生志力于书画。书法学唐、北魏及清郑燮、恽寿平等,得其神韵;国画创作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黄山寿山水多青绿,颇见功力。青绿山水一 派的精髓,他能化为己用,表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和变革。他画山笔力方硬,但不刻薄,在直接勾勒的山骨和皴擦的山体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匡庐读书 图》画近处岸边,茅屋中有人在读书吟诗,屋外有两人在散步缓行,后有童子相随,前面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影与山中云雾缭绕的境界化为一体。远山山顶耸立丛丛松林,山中潺潺流水把静的山变成动的山,从而同云雾、行人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好美QAQ】140818壮观而秀美的“音爆云”:战斗机似披白纱裙   当飞行器的速度达到音速左右(1193公里/小时)时,就会压缩周围的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但它并不总是伴随着音爆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未必是音障被突破时所产生的冲击波。   音障是历史上(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飞行器尝试跨越声速飞行遇到困难的称呼。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以后随着跨声速飞行的广泛实现已渐不多见。 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 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突变面--激波(或称震波,Shock Wave)面。激波的形成是超音速飞行的典型特征。激波面将增加空气对飞行器的阻力,这种因为音速造成提升速度的障碍被俗称为音障。另外,在早期飞机的设计中,由于对跨音速空气动力学了解尚少,所以曾多次发生飞机试图超越音速时解体或者失控坠毁的严重事故,有人把这一时期困扰飞机制造业的难题也称为“音障”。事实上,音障一词的名声大噪更多地来自于媒体的炒作及大众的误解,而非更加深刻的物理实质。   飞行器进入超音速飞行形 成的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音锥在听觉上是一声短暂而极其强烈(可能超越人耳的听觉)的爆炸声,故称为音爆或声爆(Sonic Boom)。强烈的音爆不仅会对地面建筑物产生损害,也会给飞行器本身跨越冲击面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各国一般都禁止超音速飞机在住宅区上空突破音速。   除此之外,跨音速飞行常常伴随的一个效应称为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Prandtl-Glauert condensation clouds),表现为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这是由于气流流速突破音速时比空气传导速度更快,无法有效向下拉气 流,导致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水气凝结。另外,由于气流超过声速后迅速膨胀,推动周围其他空气做功,消耗了分子热运动能 量,温度也会降低。变成微小的水珠后,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迅速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并非只能在跨音速飞行中看到,与激波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仅仅表征了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尚未接近音速的飞机也能在自己周围产生普朗 特-格劳厄脱凝结云。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人会把音爆云和 涡流搞混。音爆云是飞行器超越声速时才会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通常呈三角锥状,几乎垂直于机身,或者稍稍向后倾斜。而涡流是当飞机突然大迎角飞行或急速进 行机动时气流从机翼上表面分离出来,形成低压脱体涡。涡流内部水汽也能凝结,使机翼上部覆盖一层水雾,看上去和音爆云很像,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那么,“音爆”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只有在超音速飞行时 才会出现呢?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谈起:在平静的水面上,如果投一块石头,水面上立刻会出现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传播,波及整个 水面,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如果是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在水中激起的水波就不是这样了,例如一艘快艇在水中高速前进时,我们看到它激起 的水波就不是一圈一圈地向外传,而是从艇前开始,呈一楔形向外传播。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前缘密集,波浪很大,而后面波浪就很小。这种波我们称为楔形水波。此波随同快船一道前进,波及的范围始终在楔形之内。   同样地,对于空气来说,也有这种现象,如果给空气一个扰动,声音也会象水一样通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就是声波。我们平时听见的声音就是声波传入耳内刺激鼓膜产生的。当飞机在空中作超音速飞行时, 在机头或突出部分,也会象水中前进的快艇一样出现一种楔形或锥形波,这就是激波。当它们向外传播时便互相干扰和影响,然后汇集成一道包罗机头的前激波和一 道尾随机尾的后激波。这种波虽然可以用上述的楔形水波来比拟,但有着迥然不同的性质。激波的厚度很小,经过波后空气的压强、密度、温度都突然升高,速度立 即下降。当这两道激波波及到无论哪个空间和物体时,均会感到这种强烈的变化,反映到人的耳朵里,使耳鼓膜受到突然的空气压强变化,就感觉是两声雷鸣般的巨 响。这种响声就称之为“音爆”。   “音爆”只有在飞机作超音速飞行时 才会出现。当飞机在一定高度下以超音速飞行时,由于激波引起的强烈的压力变化。使我们听到了“音爆”。那么,随同飞机一道前进的飞行员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 感觉呢?其实飞行员是不会听到这种响声的,因为飞行员坐在座舱里,激波引起的压强、密度、温度的变化,飞行员是无法感觉到的。即使座舱不密封。由于飞行员 始终处于前激波的后面、后激波的前面,也就是说,他是处在一个暂时的稳定的等压强的条件下,也是听不到的。   “音爆”的强弱以及即对地面影响的大小,与飞机飞行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激波和水波一样,距离越远,波的强度也越弱。当飞机作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不但地面的人畜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严重的还可以震碎玻璃,甚至损坏不坚固的建筑物,造成直接的损失。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 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当超过一定的高度后,地面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当飞行器的速度达到音速左右(1193km/h)时,就会压缩周围的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但它并不总是伴随着音爆现象的产生,同时也未必是音障被突破时所产生的冲击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