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二😳 水瓶沙似年华
逐战曾迷只轮下,随君几陷重围里。
关注数: 13 粉丝数: 31 发帖数: 5,929 关注贴吧数: 15
“无冕女帝”吕雉——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 一、军事 (一)匈奴 《汉书·爰盎晁错传》: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 《汉书·匈奴传》:孝惠、高后时遵而不违,匈奴寇盗不为衰止,而单于反以加骄倨。 《汉书·高后纪》:六年春……匈奴寇狄道,攻阿阳……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 ——面对匈奴的铁骑,忍辱负重的吕雉奉行不抵抗政策,成功实现城破民亡的目标。百姓失去财产,将士失去志气。 (二)南越 《史记·南越列传》: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於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馀,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前日高后隔异南越,窃疑长沙王谗臣,又遥闻高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长沙边境。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 ——吕雉禁止向南越交易铁器,诛杀赵佗宗族,掘烧其祖坟,逼反南越,使得数县被侵袭,大半个南中国领土丧失,使西汉成功向亡国目标靠近了一大步。
马伯庸梦戚夫人 很久没分享做的梦了。虽然休博很久,但昨天那个梦实在离奇,不得不爬上来记一下。 昨天赶稿状态不错,一口气写到晚上九点才关上电脑。为了让大脑的兴奋感迅速褪去,刷了一部B级恐怖片,睡前又刷了两部恐怖漫画。我入睡花了很长时间,意识不是一口气沉下水底,而是浑浑噩噩,反复翻腾,搞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睡着没有。 不知何时开始,我忽然发现浑身动弹不得,嘴巴张不开,眼皮抬不起来,嘴巴张不开。耳畔似乎有动静,但总觉得隔着一层厚重的膜。 “鬼压床?” 这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我每隔个两三年,总会碰到一次, 还算有应对经验。 但我很快发觉不太一样。鬼压床的个人体验里,定伴随着绝望的窒息,喘不过来气。憋着憋着到极限,腾一下整个人就醒了。但这一次,虽然浑身动不了,但呼吸却很通畅。 我能模模糊糊感觉到,这不是我的肉体反应,而一种梦境状态。也就是说,我的身体没有陷入睡眠瘫痪,正常地躺在床上。我之所以眼不能见、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耳勉强能听,是潜意识赋予我在梦里的设定——但到底什么样的梦,需要梦主有这种瘫痪人设啊! ! 不,比瘫痪更惨,五官里我只剩听力勉强还在,其他全没了,好似中了沙加的天舞宝轮。(当然, 这些分析,是我事后复盘时补出来的,在当时完全没有“我是在做梦”的意识,不算清明梦) 在深沉的黑暗中,我静下心来,至少先搞清楚自己在哪儿。我听到旁边似乎有人过来,把我扛起来走动。幸亏我的触感还在,从ta扛我的姿势判断,我不是四肢动不了,根本就是没有四肢,他就像星矢背着圣衣箱子那样把我背起来,走了很久才放下。凑到我耳边,说了一句话。 男的声音。 这一句话太惊悚了,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戚夫人,我们逃出宫了。
小吕粉悲情故事编的不错,可惜也只能骗骗自己和路人 开头经典话术,“你换位思考一下”,“你代入吕雉一下试试”,不好意思,就算是代入一个穷凶极恶的变态杀人犯,他的背后也有逼不得已的理由,可这并不能成为他泯灭人性的理由,吕雉同理。况且,偏颇的立场你指望能得出什么真知灼见? “自己本是富家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已经将吕雉的家世揭露地淋漓尽致。为躲避仇家,吕雉的父亲吕公从单县(今山东单县)搬到了沛县(今江苏徐州)。颠沛流离带来的是财富的缩水,加之逃难的初衷,所以吕雉是什么富家女?撑死一个破落户罢了。 “因为自己老爹的豪赌”——“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刘邦在拜帖上写了价值万钱的贺礼,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带,这种公然欺骗诸官吏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谒入”!“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刘邦侮辱诸位客人,坐在最上座,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酒阑”!凡此种种,说明什么?说明刘邦是有实权的,而并非仅仅只是亭长这个名义上的官职。而对于吕公这种逃难户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刘邦这种地头蛇的支持,所以才有了“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一说。他看重的是刘邦现在的人脉和影响力,而并非什么贵相,去赌他未来出人头地。所谓“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不过一个托辞罢了,豪赌一说不过是骊黄牝牡。 “游手好闲”——《史记》卷七十五韩信卢绾列传,“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刘邦少年便开始读书。《史记》卷七十一张耳陈馀列传,“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刘邦跟着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游历。《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刘邦通过考试成为亭长,可见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刘邦把时间投入过学习,并非所谓的游手好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