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鱼 金正鱼
关注数: 55 粉丝数: 326 发帖数: 3,187 关注贴吧数: 14
从张良臣,叶绍翁,陈与义到冰舞幽影 题目里的名字,只是本文中将会出场的若干人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写成这样大家会好奇,几个人是什么关系,有木有八卦。于是都进来看,这是提高点击率的法门。 没有写成“不得不说的故事”一类更吸引眼球的标题,证明我本质上还是个厚道人。 张良臣从为诗人的角度看,有点小杯具。《宋诗纪事》说他“性嗜诗,不轻作,或终岁无一语,故所作必绝人。”这话前半段的意思是写得很少,后半句的赞美也有些过誉之嫌。事实上张良臣并没有王昌龄般的诗史地位,或者有如“姑苏城外寒山寺”或“开窗放入大江来”之类流传千古的一篇。 写得少,又不大流传,当然这并不是老张杯具的原因,低产的诗人还有很多,何况大多数诗人是不出名的。张良臣的特别在于他写了好几首与其他诗人“撞衫”的诗,或者说其他诗人和他撞衫,而且其他人的同类作品都比他要更出名些。 第一首:张良臣 VS 陈与义,抄录两首诗如下。 晓行 张良臣 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磬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两首诗的后二句基本相同,豆花与稻田我都没怎么见过,说不清哪种更美好,也就忽略不计了。二者究竟是谁山寨谁,一时却是不好确定。 弄清两诗谁先谁后,首先便是确定作者的活动年代。陈与义的生平,自有《简斋先生年谱》在,清楚确凿。生于公元 1090 年,卒于 1139 年。麻烦在于张良臣,若干书上都是异口同声的生卒不详。但不必心急,翻查史料我们得到一条线索,张良臣是隆兴元年( 1163 )进士,同榜进士里还有个叫楼钥的诗人,而楼钥是 1137 年生人。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张良臣就也是三零后,旧时科举对年龄很少限制,同榜进士里可能从十七岁到七十岁都有。然无论古人今人都有个共同习惯,就是更喜欢与年龄相近的人关系密切,用今天的话说叫没有代沟。就像诗词贴吧,有的以十几二十岁的在校学生为主流,有的以走入社会正在成家立业的三十出头的人为主力,有的老干部论坛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人翁。
基本扯淡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然赋诗必非此诗者,恐亦非知诗人也。 不遵循任何风格也是一种风格,不信仰任何主义也是一种主义。 诗之俗雅在诗人胸怀气质,非关词字。“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雅哉,何妨牛栏牛矢。“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俗矣,空劳仙鹤清秋。 百分之一是小众,百万分之一也是小众,然二者有质的区别,后者称为“微众”更适宜。诗词努力小众,避免微众。 诗与音乐的本质是节奏感,这也是二者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标志。诗词之平仄如音乐之强弱,强弱按照某种形式固定循环便是节奏,平仄亦然。博尔赫斯曾为一种可无限循环的小说做过若干设想,但在诗词与音乐中却全然不必那么复杂。“强弱弱,次强弱弱”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从理论上便可循环到任意久,音乐里的术语:无穷动。 诗词与音乐的另一共通是讲求“声”的变化,诗词四声,音乐五声七声。除诗词与音乐外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对声有如此细致的划分。节奏是骨,声为肌肤,骨肉匀称方给人美感。 古人写格律诗,宁愿全仄也不大乐意皆平。概因仄声有三种,上去入,即使皆为仄声也可营造声律的变化。平声只有一种,未免单调乏味。故而今韵与古韵的差别,不只在入声消失,更在于阴平与阳平的出现,赋予了平声新的变化。 声的变化从物理学角度解析是音波震动频率的变化,音乐之“声”的震频范围更宽阔,故而表现力更强,诗词之“声”震频相对狭窄,故而更易掌握。从一件事实便可看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朗诵,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唱歌。 四声更多是为朗诵准备的,亦是诗词渐独立于音乐之外的标志。如加以音乐演唱,则四声意义会削弱。音乐本已有五声七声,许多时候可遮盖诗之四声。平仄却是为音乐服务的,许多民间曲艺唱词有平仄限制,应平而仄处称为倒字。 以朗诵为主的诗歌里,如求声调流畅和谐,一句中最好具备三种以上声的变化,无论今韵古韵。追求某些特殊效果时可自动无视此原则。 谨以此贴献给山寨版作诗机偶,以作为正式邀其出任小吧主的信物。并口占一绝镇楼曰 基友爱无价,亲家情亦浓。不知今夜里,梦我梦胡兄?
好吧,我是来求积分的,蛋疼的验证码 墓场之一    在拥挤的墓地间 寻找空位 建一座坟    我一寸寸敲打着地面 问 有没有人    鬼    鬼开门 门上就有鬼 鬼坐在床上 数不清床腿 鬼吃肉 鬼不喝水 鬼 鬼 鬼照镜子 说 见鬼    强盗    很远很远的山里 有一个强盗 强盗独自住在山洞里 山洞堆满了珍宝    强盗抢金子时觉得自己很年轻 强盗看金子时觉得自己很老 反正就是这样 别问我怎么会知道    这个世界还不错 因为强盗这样的人很少 强盗每天很满足 看着马儿吃青草    强盗懂得和小偷的不同 强盗从不逃跑 所以直到现在才落进**的圈套 说起来就不能怪运气不好    高高的绞刑架已经立起 据说有多情少女准备在那一天哭泣 这个故事的读者 不必盼望奇迹    神甫,僧侣和城市里的所有好人 都跑来拯救他的灵魂 只要在临死前说出自己的忏悔 就会像新生的婴儿一样清纯    强盗很内疚 强盗很伤心 强盗很感动 强盗说 滚    苍蝇    我在煮面 苍蝇乱飞 其实飞得一点也不乱 因为没有一只飞到我的面里 也没有一只落到开水里 它们比我聪明 我刚才就被烫了一下    它们怕烫 我也怕烫 一起等面凉
生查子·四季 一月·碑 我心一座碑,矗立无人岛。字迹覆青苔,只辨君、荒、老。久临沧海风,偶落黄昏鸟。直待某春天,淹没于高草。 二月·镜 清清一镜前,坐对双维我。喜怒乐哀愁,一切临摹我。君为虚幻君,我是真实我?谁又四维中,正对三维我。 三月·风筝 天空片影留,记我曾飞过。翅膀化清风,身下千云卧。摇摇逐太阳,眸子旋如火。一线系君心,终向人间落。 四月·夜曲 荒原开月光,四月尤残忍。灯与影深缠,指与琴轻吻。玫瑰落夜莺,细雨弹霜刃。世界已失聪,世界何安稳。 五月·河 傍桥开野花,落日沾如锈。树是岸睫毛,漪是河伤口。我于河岸停,倒影鱼穿透。五月不成诗,静待时光朽。 六月·离人 时光轻若何,遥远之香气。一朵未名花,开在悬崖底。已薄蝉蜕中,渐远船歌里。六月是离人,脚印风吹起。 七月·麦田 梦回年少时,落日菊花岛。起落耳边潮,来往空中鸟。麦田无尽头,牵手学奔跑。奔跑莫停歇,停步吾将老。 八月·老歌 黄昏雨几行,湿了秋模样。窗上的风铃,正不停摇晃。某一支老歌,谁在依稀唱。开口想轻和,句子都遗忘。 九月·西风 西风何处来,吹皱无眠夜。吹瘦两三星,吹旧窗前叶。吹凉灯似萤,吹乱愁如屑。检点一生诗,半是因君写。 十月·迷宫 重重夜幕中,雨过风游荡。泥水与霓虹,交换着模样。迷宫般路街,无数之方向。灯火在身旁,虚构出天亮。 十一月·老男孩 长街落叶粘,似写黄昏序。一个老男孩,几点初冬雨。未来犹会来?也许如何许。提伞入人潮,不问何方去。 十二月·海 水天浑作灰,沉静无余态。细浪益苍白,那岁曾澎湃。寒风时触身,醒我犹存在。轻点一支烟,温暖冬之海。
生查子·四季 一月·碑 我心一座碑,矗立无人岛。字迹覆青苔,只辨君、荒、老。久临沧海风,偶落黄昏鸟。直待某春天,淹没于高草。 二月·镜 清清一镜前,坐对双维我。喜怒乐哀愁,一切临摹我。君为虚幻君,我是真实我?谁又四维中,正对三维我。 三月·风筝 天空片影留,记我曾飞过。翅膀化清风,身下千云卧。摇摇逐太阳,眸子旋如火。一线系君心,终向人间落。 四月·夜曲 荒原开月光,四月尤残忍。灯与影深缠,指与琴轻吻。玫瑰落夜莺,细雨弹霜刃。世界已失聪,世界何安稳。 五月·河 傍桥开野花,落日沾如锈。树是岸睫毛,漪是河伤口。我于河岸停,倒影鱼穿透。五月不成诗,静待时光朽。 六月·离人 时光轻若何,遥远之香气。一朵未名花,开在悬崖底。已薄蝉蜕中,渐远船歌里。六月是离人,脚印风吹起。 七月·麦田 梦回年少时,落日菊花岛。起落耳边潮,来往空中鸟。麦田无尽头,牵手学奔跑。奔跑莫停歇,停步吾将老。 八月·老歌 黄昏雨几行,湿了秋模样。窗上的风铃,正不停摇晃。某一支老歌,谁在依稀唱。开口想轻和,句子都遗忘。 九月·西风 西风何处来,吹皱无眠夜。吹瘦两三星,吹旧窗前叶。吹凉灯似萤,吹乱愁如屑。检点一生诗,半是因君写。 十月·迷宫 重重夜幕中,雨过风游荡。泥水与霓虹,交换着模样。迷宫般路街,无数之方向。灯火在身旁,虚构出天亮。 十一月·老男孩 长街落叶粘,似写黄昏序。一个老男孩,几点初冬雨。未来犹会来?也许如何许。提伞入人潮,不问何方去。 十二月·海 水天浑作灰,沉静无余态。细浪益苍白,那岁曾澎湃。寒风时触身,醒我犹存在。轻点一支烟,温暖冬之海。
金鱼版格律诗写作教程 序言 几年前有人和我说,格律诗词会有重新被关注的一天。当时不以为然,没想到几年后的今天,凭借网络,格律诗词果然有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的趋势。有人说在这个网络时代,不会写几首格律诗词,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借此春风,也打算鼓捣出一部写作教程神马的,算是为诗词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掌声)谢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也曾看过些网络里的诗词学习教程之类的,觉得都是板起面孔说教,把挺简单的事说的老复杂,而且还没说透。内容也多是靠各种引用,你抄我我抄你的,看了这种也就等于看了另一种的百分之八十。于是想写一部不引经据典的,只讲原理的教程。当然了解我的人知道,究竟能坚持写几章是很没准的事。 本文只是讲讲如何写出诗词,至于如何写好则不在讨论之列。我认为“写好”是神马教程也教不出来的,不只是诗词,任何一种艺术想达到杰出的境界都不是教出来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的杰出,都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所有人不同,甚至要创造新的规则。这东东谁能教给你,教给你的也是他的感受,不是你的。 第一讲:押韵 诗词的首要规则是押韵,看起来很严肃,实际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不必相信某些人板着脸的各种说教和术语,那是唬你呢,怕他会的东西你一分钟就学会了,木有了神秘感。 下面请跟我念:排排坐,分苹果。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然后再跟我念:排排坐,分西瓜。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好了,你是否体会到两种之间的区别,感受到哪一种更和谐?如果立刻体会到了,恭喜你,你已经学会押韵了。如果体会不到,呃,我个人建议还是换一种更有前途的文体。第一讲结束,下课吃饭……神马?你们说我太简略了,纯属灌水骗积分?好吧,受于群众的舆论压力,再举几个例子。 比如你想攻击个对手,写了首顺口溜:某某一回头,吓死一头牛。这样就很押韵,具备了一定的传播力和打击力。如果写成:某某一回头,吓死一头猪。这样就不具备传唱的功能。而且猪字改为牛,除了押韵外,因牛与猪的体积,吓死牛的能量显然是要比吓死猪的能量来得充沛,少数猪坚强忽略不计。于是不只是押了韵,从艺术上也大幅提升了感染力,这是押韵的第二重境界。 再比如有人已经不满足于地面空间,有了更高层次的视野追求,写成:某某一回头,彗星撞地球。这样很好,但写成“彗星撞太阳”就不好了,虽然从视觉上更有冲击力。第一还是押韵的问题,不重述。更重要的是红太阳是绝不可以轻易撞的,既然学习国诗,就要了解一些相关文化背景和禁忌。所以写成“彗星撞地球”就很好了,不但韵律和谐,而且符合文化背景,包含了一种人文内涵,于是境界又提升了。 最后谈谈韵的选择,说起这个会有人用激越幽微,开口音闭口音了来让你云山雾罩,你现在不用理会这么多,等对韵有了一定感觉后这些东西如窗户纸般一捅就破。关于选韵说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你心情不爽,跑到楼顶山顶想大喊一声发泄,你会喊什么?我想很可能是啊……或者是靠……这就是很自然的选声选韵原理,能借此用上力让自己的情绪释放出去。如果换成喊一声疑疑疑或回回回,就会有发不上力的感觉,有劲儿没处使。如果反过来,换做是表达一种内敛些含蓄些,比如小资式的孤独与忧郁,就不适合用靠了,而要用伊伊伊灰灰灰为佳。 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一首押韵之歌作为结束:押韵是什么,押韵就是你。押韵是什么,押韵就是我。押韵你如此给力,押韵你不能不火…… 第二讲:平仄与节奏 现在,相信你可以写一些押韵的句子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平仄。听起来是很麻烦的东西,很多人被拦在这道门前。故而对于平仄的争议也很是凶猛,高呼消灭平仄者有之,誓死捍卫平仄者亦有之。在我看来,平仄也是与押韵一样很自然的东西,只要真正理解其意义所在,并不难掌握。下面我便从平仄感觉的产生与节奏的产生梳理一番,希望大家可以轻松看懂。
金鱼版格律诗写作教程之四:浅说孤平原理 这几年在球迷中流行一个词,叫做伪球迷。不含多少贬低意味,更多是一种善意的调侃和自我解嘲,指的是某些也能认出几个球星,特别是帅的,也知道该往对方门里踢,知道拿哨子的叫裁判。一旦涉及到某些细致的规则,尤其是越位之类就一头雾水了,是否理解越位几乎成了真伪球迷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样在诗词里也有这么一种,知道诗词需要押韵,知道近体诗有平仄之分,也能背出几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之类的句型。一旦涉及到孤平之类就很挠头。这个孤平也俨然成了越位的同胞兄弟。 只是孤平的定义不像越位那么确定,历来存有争议,主要是两种论点……有的人开始点头了,好,知道的童鞋都是真诗迷。没错,是王力先生与启功先生的两种观点。 虽然我对二位先生都很敬仰,但本着亚里士多德我更爱真理的唯心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理论,我还是要对两位先生的理论检测一番。 启功先生的观点是“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这个论点能解释很多现象。但也存在局限。其一,会将一些律句误读为孤平,例如“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三字两仄夹一平,按理论老杜便是孤平了,实际这是很常见的律句。与此相类的还有“仄平仄仄平平仄”。既然孤平为诗家之病,力求避免,如何又会有许多常见的情况出现?本身有些矛盾。 其二,过于强调局部,而忽略了整体。例如“平平平仄仄”,有一种很普及的变体为“平平仄平仄”。按照理论,后三字两仄夹一平,整句成了孤平。既然孤平是不小的问题,本来没毛病的格律,古人为何非要给它调整成孤平了? 王力先生对孤平的定义:仄平脚句式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为孤平。或者直接说包含“仄平仄仄平”的句式为孤平。这个理论推导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但原理表述不很清晰。韵脚本就是诗歌节奏的组成部分,讨论格律时为何要特意排除在外?而且为何只有仄平脚或“仄平仄仄平”里存在孤平? 故而我在此提出一个孤平的原理,帮助理解王力先生的理论。孤平孤平,何者为孤?自然是孤单孤独的意思。只有一个是孤独,有几个却被分隔数地不能相见也是孤独。我得出孤平的原理如下: 无论韵句,非韵句。一句中如果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即为孤平。但非韵句相对宽容,只称其为“拗句”。韵句孤平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平。 以此检测“仄平仄仄平”,此句式两个平声分别出现在第二,第五字,彼此隔离,故为孤平。解决方法是将第一字或第三字改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 “平仄仄平仄仄平”,三个平声分别孤独出现在一四七位置,无法相连,故为孤平。解决方法将第三字或第五字换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组合。 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这个论点,并进行检测。 近体诗对于平声的重视,在其押韵就可看出。近体诗押的都是平声韵,很少有仄韵。这是与近体诗的产生背景与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平声为清,仄声为浊,近体诗与古体相比,审美更趋向清扬典雅,选择平声韵也是很合理的事。可能也出现过一些仄韵格律诗,但终究与近体诗声韵所倡导的美学特征不合而没有广泛发展起来。近体诗的这个特点有点像西方的一些宫廷舞曲,讲求流丽优雅,而很少有激烈沉重的节奏出现。当然发展到了贝多芬的笔下,小步舞曲同样可以很给力,但就整个体裁而言,基调还是大体没变的。 近体诗的句子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韵句,即出句。一类是韵句,即对句。实际这两种句式中都存在孤平现象,先来说韵句。 韵句的最后两字,实际只有两种可能:“平平”或者“仄平”。先说“平平”脚,因为最后两字已经是平声相连,故而前面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构成孤平。这也解释了为何“仄仄仄平平”与“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普遍应用的句式。 故而有可能产生孤平的,只有“仄平”脚。同时能够对前一句进行拗救的也只有“仄平”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算是一种平衡与补偿。
金鱼版格律诗写作教程之四:也说孤平 这几年在球迷中流行一个词,叫做伪球迷。不含多少贬低意味,更多是一种善意的调侃和自我解嘲,指的是某些也能认出几个球星,特别是帅的,也知道该往对方门里踢,知道拿哨子的叫裁判。一旦涉及到某些细致的规则,尤其是越位之类就一头雾水了,是否理解越位几乎成了真伪球迷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样在诗词里也有这么一种,知道诗词需要押韵,知道近体诗有平仄之分,也能背出几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之类的句型。一旦涉及到孤平之类就很挠头。这个孤平也俨然成了越位的同胞兄弟。 只是孤平的定义不像越位那么确定,历来存有争议,主要是两种论点……有的人开始点头了,好,知道的童鞋都是真诗迷。没错,是王力先生与启功先生的两种观点。 虽然我对二位先生都很敬仰,但本着亚里士多德我更爱真理的唯心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理论,我还是要说,二位先生对于孤平的论点都存在局限性。 王力先生对孤平的定义:除去韵脚之外整句只有一个平声为孤平。这个理论实际很含糊,韵脚本就是诗歌节奏的组成部分,讨论格律时为何要特意排除在外?检验起来亦颇多难以解释处。 其一,“仄仄仄平平”除去韵脚外也只有一个平声,按其理论也是孤平。但这个句型在格律诗里却非常普遍,既然孤平是诗家大忌,为何这个句型会如此普及? 其二,如果说这个论点只适用于“仄平”脚,则本身就有局限性,而且为何只有“仄平”脚存在孤平,并没有清晰的解释。 其三,平仄仄平仄仄平,如果按照王力先生理论,除去韵脚还有两个平声,不为孤平。后来又有人跑来解释说,七律第一字太不重要了,所以不算。我对这种解释并不满意,这是明显的“先打后指”,何况我认为格律诗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启功先生的观点是“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这个论点实际要比王力先生清晰一些,能解释更多现象。但也存在局限。其一,会将一些律句误读为孤平,例如“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三字两仄夹一平,按理论老杜便是孤平了,实际这是很常见的律句。 其二,过于强调局部,而忽略了整体。例如“平平平仄仄”,有一种很普及的变体为“平平仄平仄”。按照理论,后三字两仄夹一平,整句成了孤平。既然孤平是不小的问题,本来没毛病的格律,古人为何非要给它调整成孤平了? 故而我在此提出一个孤平的定义。孤平孤平,何者为孤?自然是孤单孤独的意思。只有一个是孤独,有几个却被分隔数地不能相见也是孤独。我对孤平的定义是: 格律诗整句中是否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如果没有,便是孤平。请重点注意“相连”二字。 以此检测“仄平仄仄平”,此句式两个平声分别出现在第二,第五字,彼此隔离,故为孤平。解决方法是将第一字或第三字改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 “平仄仄平仄仄平”,三个平声分别孤独出现在一四七位置,无法相连,故为孤平。解决方法将第二字或第五字换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组合。 再如“平平平仄仄”,变体为“平平仄平仄”,因为前两字仍是平声相连,故而不为孤平。若是第一字变为 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这个论点,并进行检测。 近体诗对于平声的重视,在其押韵就可看出。近体诗押的都是平声韵,很少有仄韵。这是与近体诗的产生背景与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平声为清,仄声为浊,近体诗与古体相比,审美更趋向清扬典雅,选择平声韵也是很合理的事。可能也出现过一些仄韵格律诗,但终究与近体诗声韵所倡导的美学特征不合而没有广泛发展起来。近体诗的这个特点有点像西方的一些宫廷舞曲,讲求流丽优雅,而很少有激烈沉重的节奏出现。当然发展到了贝多芬的笔下,小步舞曲同样可以很给力,但就整个体裁而言,基调还是大体没变的。
也说孤平 这几年在球迷中流行一个词,叫做伪球迷。不含多少贬低意味,更多是一种善意的调侃和自我解嘲,指的是某些也能认出几个球星,特别是帅的,也知道该往对方门里踢,知道拿哨子的叫裁判。一旦涉及到某些细致的规则,尤其是越位之类就一头雾水了,是否理解越位几乎成了真伪球迷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样在诗词里也有这么一种,知道诗词需要押韵,知道近体诗有平仄之分,也能背出几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之类的句型。一旦涉及到孤平之类就很挠头。这个孤平也俨然成了越位的同胞兄弟。 只是孤平的定义不像越位那么确定,历来存有争议,主要是两种论点……有的人开始点头了,好,知道的童鞋都是真诗迷。没错,是王力先生与启功先生的两种观点。 虽然我对二位先生都很敬仰,但本着亚里士多德我更爱真理的唯心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理论,我还是要说,二位先生对于孤平的论点都存在局限性。 王力先生对孤平的定义:除去韵脚之外整句只有一个平声为孤平。这个理论实际很含糊,韵脚本就是诗歌节奏的组成部分,讨论格律时为何要特意排除在外?检验起来亦颇多难以解释处。 其一,“仄仄仄平平”除去韵脚外也只有一个平声,按其理论也是孤平。但这个句型在格律诗里却非常普遍,既然孤平是诗家大忌,为何这个句型会如此普及? 其二,如果说这个论点只适用于“仄平”脚,则本身就有局限性,而且为何只有“仄平”脚存在孤平,并没有清晰的解释。 其三,平仄仄平仄仄平,如果按照王力先生理论,除去韵脚还有两个平声,不为孤平。后来又有人跑来解释说,七律第一字太不重要了,所以不算。我对这种解释并不满意,这是明显的“先打后指”,何况我认为格律诗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启功先生的观点是“两仄夹一平即为孤平”,这个论点实际要比王力先生清晰一些,能解释更多现象。但也存在局限。其一,会将一些律句误读为孤平,例如“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三字两仄夹一平,按理论老杜便是孤平了,实际这是很常见的律句。 其二,过于强调局部,而忽略了整体。例如“平平平仄仄”,有一种很普及的变体为“平平仄平仄”。按照理论,后三字两仄夹一平,整句成了孤平。既然孤平是不小的问题,本来没毛病的格律,古人为何非要给它调整成孤平了? 故而我在此提出一个孤平的定义。孤平孤平,何者为孤?自然是孤单孤独的意思。只有一个是孤独,有几个却被分隔数地不能相见也是孤独。我对孤平的定义是: 格律诗整句中是否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如果没有,便是孤平。请重点注意“相连”二字。 以此检测“仄平仄仄平”,此句式两个平声分别出现在第二,第五字,彼此隔离,故为孤平。解决方法是将第一字或第三字改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 “平仄仄平仄仄平”,三个平声分别孤独出现在一四七位置,无法相连,故为孤平。解决方法将第二字或第五字换为平声,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的平声组合。 再如“平平平仄仄”,变体为“平平仄平仄”,因为前两字仍是平声相连,故而不为孤平。若是第一字变为 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这个论点,并进行检测。 近体诗对于平声的重视,在其押韵就可看出。近体诗押的都是平声韵,很少有仄韵。这是与近体诗的产生背景与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平声为清,仄声为浊,近体诗与古体相比,审美更趋向清扬典雅,选择平声韵也是很合理的事。可能也出现过一些仄韵格律诗,但终究与近体诗声韵所倡导的美学特征不合而没有广泛发展起来。近体诗的这个特点有点像西方的一些宫廷舞曲,讲求流丽优雅,而很少有激烈沉重的节奏出现。当然发展到了贝多芬的笔下,小步舞曲同样可以很给力,但就整个体裁而言,基调还是大体没变的。
重玩仙剑一 初遇酒剑仙 年少慕侠客,命运一壶酒。当时知后事,肯入江湖否? 仙灵岛 明月照碧海,孤岛属仙家。何事永相忆,池畔有莲花。 苏州 郊林缘起后,擂台情定时。一柄越女剑,未忍轻卖之。 隐龙窟 占窟欺民女,狐蛇亦称龙。试比真世界,情节略相同。 白河村制药 银杏采高树,鹿茸猎深山。愧见蓑笠客,钓竿曾未还。 玉佛寺 剃度即佛法,忘姓忘本心。忽怜世事谬,总多洗脑人。 将军冢 可知百鬼行?可知苍生痛?我今提宝剑,来扰将军梦。 赤鬼王 人血灌成池,人头飞无躯。赤色多邪道,此言诚不虚。 女飞贼 有女陷深狱,有官坐高堂。上下谁为贼,千古费思量。 金蟾鬼母 双汇赤蝎粉,蒙牛玉醍醐。我生神州里,早可避百毒。 彩依 栏杆开百花,枕畔留香气。蝶梦或梦蝶,王孙莫相忆。 锁妖塔 道魔谁人定?善恶谁人分?我自向天笑,剑气斩狂神。 月如的最后一战 忆昔初至此,骤恸心如灰。今日重至此,结局知更悲。 阿奴 无解相思蛊,痴心君未明。惟将笛声远,千里送君行。 巫后 身蒙王狱冤,一死拯天下。微笑似犹言:不悔当时嫁。 试炼窟 不辞焦土险,直穿瘴气浓。岂为无尘剑,只求傀儡虫。 桃花林 交枝复交叶,桃花岁岁开。木道知何处,李郎今又来。 拜月之战 酒神复酒神,切齿虐尔身。结局终未改,飘落青丝巾。 终章 背影浓复淡,足迹深还浅。谁持红伞立,风雪连天远。
重玩仙剑一 初遇酒剑仙 年少慕侠客,命运一壶酒。当时知后事,肯入江湖否? 仙灵岛 明月照碧海,孤岛属仙家。何事永相忆,池畔有莲花。 苏州 郊林缘起后,擂台情定时。一柄越女剑,未忍轻卖之。 隐龙窟 占窟欺民女,狐蛇亦称龙。试比真世界,情节略相同。 白河村制药 银杏采高树,鹿茸猎深山。愧见蓑笠客,钓竿曾未还。 玉佛寺 剃度即佛法,忘姓忘本心。忽怜世事谬,总多洗脑人。 将军冢 可知百鬼行?可知苍生痛?我今提宝剑,来扰将军梦。 赤鬼王 人血灌成池,人头飞无躯。赤色多邪道,此言诚不虚。 女飞贼 有女陷深狱,有官坐高堂。上下谁为贼,千古费思量。 金蟾鬼母 双汇赤蝎粉,蒙牛玉醍醐。我生神州里,早可避百毒。 彩依 栏杆开百花,枕畔留香气。蝶梦或梦蝶,王孙莫相忆。 锁妖塔 道魔谁人定?善恶谁人分?我自向天笑,剑气斩狂神。 月如的最后一战 忆昔初至此,骤恸心如灰。今日重至此,结局知更悲。 阿奴 无解相思蛊,痴心君未明。惟将笛声远,千里送君行。 巫后 身蒙王狱冤,一死拯天下。微笑似犹言:不悔当时嫁。 试炼窟 不辞焦土险,直穿瘴气浓。岂为无尘剑,只求傀儡虫。 桃花林 交枝复交叶,桃花岁岁开。木道知何处,李郎今又来。 拜月之战 酒神复酒神,切齿虐尔身。结局终未改,飘落青丝巾。 终章 背影浓复淡,足迹深还浅。谁持红伞立,风雪连天远。
重玩仙剑一(完整版) 初遇酒剑仙 年少慕侠客,命运一壶酒。当时知后事,肯入江湖否? 仙灵岛 明月照碧海,孤岛属仙家。何事永相忆,池畔有莲花。 苏州 郊林缘起后,擂台情定时。一柄越女剑,未忍轻卖之。 隐龙窟 占窟欺民女,狐蛇亦称龙。试比真世界,情节略相同。 白河村制药 银杏采高树,鹿茸猎深山。愧见蓑笠客,钓竿曾未还。 玉佛寺 剃度即佛法,忘姓忘本心。忽怜世事谬,总多洗脑人。 将军冢 可知百鬼行?可知苍生痛?我今提宝剑,来扰将军梦。 赤鬼王 人血灌成池,人头飞无躯。赤色多邪道,此言诚不虚。 女飞贼 有女陷深狱,有官坐高堂。上下谁为贼,千古费思量。 金蟾鬼母 双汇赤蝎粉,蒙牛玉醍醐。我生神州里,早可避百毒。 彩依 栏杆开百花,枕畔留香气。蝶梦或梦蝶,王孙莫相忆。 锁妖塔 道魔谁人定?善恶谁人分?我自向天笑,剑气斩狂神。 月如的最后一战 忆昔初至此,骤恸心如灰。今日重至此,结局知更悲。 阿奴 无解相思蛊,痴心君未明。惟将笛声远,千里送君行。 巫后 身蒙王狱冤,一死拯天下。微笑似犹言:不悔当时嫁。 试炼窟 不辞焦土险,直穿瘴气浓。岂为无尘剑,只求傀儡虫。 桃花林 交枝复交叶,桃花岁岁开。木道知何处,李郎今又来。 拜月之战 酒神复酒神,切齿虐尔身。结局终未改,飘落青丝巾。 终章 背影浓复淡,足迹深还浅。谁持红伞立,风雪连天远。
翻到几个很BT的长调 满庭芳·雨夜 油画霓虹,迷宫街路,彩伞装点繁华。雨一直下,今夜会停吗?偶尔车轮碾过,涟漪破,水影光花。人潮里,匆匆脚步,都是要回家? 天涯,梦已冷,青春落幕,伤口结疤。看天真渐远,怎么留它。雨水模糊视线,这城市,只剩喧哗。我独自,随风游荡,就像一颗砂。 水调歌头·午后 奔跑的钟摆,凝固的时针。屋檐积水轻落,雪化有声音。光线模糊窗纸,浅影班驳琴键,杯子带余温。午后阳光下,怀念一些人。 木房子,沙口袋,橡皮筋。那时多好,谁买冰棒大家分。一瞬天涯海角,风起蓦然回首,岁月几重门。老树不言语,独自数年轮。 青门饮·意象 薄弱星光,陌生城堡,离奇线索,孤独寻找。古老油灯,逆光蜥蜴,吸血蝙蝠尖叫。“谁会陪谁老”,灰尘下,残缺诗稿。拐角之右,无头雕像,忽然扑倒。 被转移的圈套!风信子迷失,鞋跟奔跑。腐烂台阶,崭新油画,怪异上扬唇角。谁在轻声笑,壁炉前,回音缥缈。钥匙跌落,呼吸压韵,结局猜到。 高阳台·肖邦g小调夜曲Op.15-3 冷落风声,依微雾色,月光刺痛森林。叶子周旋,树枝历历伤痕。夜莺不扰精灵梦,野花摇,抖落回音。路阑珊,青草成熟,荧火天真。 仿佛听到谁微笑,又谁轻哭泣,谁付灵魂?硬币谁抛,生存毁灭生存?无人摆渡之河岸,影徘徊,遗忘原因。墓碑前,安睡钟声,安睡诸神。
关于二向箔与逃逸速度的一点猜想 非理科生,纯属猜想,不靠谱处请无视。 云天明给程心的童话里,暗示逃逸二向箔的速度是光速。那么是否一定要达到光速才能逃逸出二向箔的吸引?首先设想一下光速能逃逸的原理。按照大刘的设定,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依然是光速,而每个维度的光速是不同的,纬度越高光速越快。所以三维的光速大于二向箔所造成的二维宇宙光速,故而可以逃逸。 二维宇宙的光速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云天明和三体人大概也不知道,知道他也不方便说。从理论上,只要大于这个二维光速的速度,就都可以逃逸,未必非要30万公里每秒,25万公里或许也可以。但云天明不敢冒险,稍有误差便是所有的人命,所以云天明选择了最保险的三维光速,三维宇宙的最快速度。 另外对二向箔做个猜想,在我的感觉二向箔的性质有点像浴缸里的塞子,一旦拔出,水会迅速向下流光,而不会倒流。因为在宇宙的规律中,如果没有特殊的外力影响,能量总是有一种自然的流动规律,由高向低流动,如同瀑布或电荷。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三维宇宙可以变成二维,二维世界却很难变回三维,这难度相当于让整个宇宙这个大瀑布倒流。 这么一猜想,二向箔也就并不神秘了。它本身并没有很大的能量,只是在三维与二维间轻轻的扎破个小洞,于是三维宇宙的能量如拔掉塞子的浴缸般向二维转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