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 he5en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关注数: 74 粉丝数: 242 发帖数: 3,753 关注贴吧数: 20
鹦鹉病毒 PBFD病毒和APV病毒的预防检疫,DNA鉴定!( 鹦鹉病毒 PBFD病毒和APV病毒的预防检疫,DNA鉴定! (探讨贴,本文转自百家号,作者单闵雨) 鹦鹉杀手喙羽症(PBFD)病毒 什么是鹦鹉喙羽症? 这是一种由单股DNA病毒造成的致死性等传染病。病毒鹦鹉可能有掉羽,羽毛萎缩变形,鸟喙变形,胸腺及华氏囊结构异常病症。最初认为该病只发生于巴丹鹦鹉,但后来又在其他超过三十种以上的鹦鹉发现此病,例如珍达锥尾,绿翅金刚,非洲灰鹦鹉及亚马逊等鹦鹉。感染此病的病毒鹦鹉,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的羽生异常症状,在数年之后或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死亡。但其间仍会不断的排毒。原本白色的羽毛可能变成黑色,而灰鹦的灰色羽毛,则可能变为红色。 传染方式为何? 病毒鹦鹉的羽屑,粪便,嗉囊分泌中都可发现该病毒。其中又以羽屑为最重要的散布来源 病毒鹦鹉有什么临床症状? 急性型:30日龄正准备换羽的幼鸟,出现羽毛折断、坏死、出血、弯曲变形,以及过早脱落等病症。胃肠道的症状包含下痢、嗉囊停滞、厌食等。灰鹦鹉,巴丹鹦鹉及牡丹鹦鹉较容易出现此病症。出现症状的病毒鹦鹉,可能在当天或数周内死亡。 慢性型:三岁以内的鸟较易发生,病毒鹦鹉可能因二次感染而死亡。羽毛上的病变包含羽鞘未脱落,羽毛根部出血,羽毛变形等。绒羽通常先掉落,接着冠羽,飞羽,尾羽等体羽也开始掉落。有些病毒鹦鹉已经全身秃毛,但仍可再活数个月至数年后才死亡。除了桃色巴丹,摩鹿加巴丹以及葵花巴丹之外,鸟喙的病变较不会发生于其他鹦鹉。病变包含口腔溃疡,鸟喙过长或断裂,喙尖端坏死。多半伴随有细菌或霉菌的继发性感染。 有什么治疗方法? 除了支持鉴定外,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在引进新鸟之前,进行DNA血样检测。DNA检测呈阳性反应的鸟,应隔离90日后再做检验。 多瘤病毒(APV) 幼鸟的症状: 1、下痢、大量出血 2、心包囊积水 3、在2-3天内死亡 4、腹部水肿 5、皮下出血 6、精神不振 这种主要引起鹦鹉雏鸟的急性致死性疾病,其死亡率可高达100%,又称为小鹦鹉病。目前己知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中部皆有病例报告。最常爆发于金刚鹦鹉、锥尾鹦鹉、折衷鹦鹉、环颈鹦鹉、、虎皮鹦鹉这些品种当中。本病造成急性多系统性感染,大多发生在14-15日龄的鹦鹉雏鸟中。 病毒通常会感染到很小的雏鸟。经常可以看到刚孵出不久的小鹦鹉因感染病毒而死去。大多数雏鸟在确诊后的48小时内死去。受感染的雏鸟接受治疗幸存下来之后,其生长速度会比正常的雏鸟更慢,长出变形的羽毛,有时候还会长出畸形的嘴和腿。而且很容易第二次感染病毒。 对于apv病毒,至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如果在繁殖季节发现疫情,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停止繁殖直到下一年。预防方面可利用APV疫苗,对成鸟和雏鸟都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对这两种疾病国内并没有成功治愈的案例。也可以说是鹦鹉界的癌症,所以我们在购买中大型鹦鹉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好的商家并小鹦鹉带有病毒检疫卡,很多私信小编的一直不了解鹦鹉的双卡,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不要贪图便宜,去买病毒鸟,为了他和你能够坚守一生,请重视你的鹦鹉健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