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an0214 allan0214
关注数: 22 粉丝数: 84 发帖数: 1,676 关注贴吧数: 2
莆田非遗之九条茶 加盐喝的“神茶” 大家有没有喝过 说起茶叶,人们就会想到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福建莆田茶叶虽尚未形成品牌,但茶叶种植在莆田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海拔800多米的仙游园庄镇九楼山上就有一种九条茶,这种茶是唯一一种加盐喝的“神茶”,曾受到日本人青睐。可惜的是,九条茶在莆田却鲜为人知,懂得制作工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如今产量逐年减少。因此,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为九条茶制作技艺申请非遗保护。 喝九条茶可治胃肠小病 据《仙游县志》记载,“九条茶”的制作源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在仙游园庄镇有座岩里寺,建寺的祖师是北宋时的尚安。当年建造寺庙后,他无意间制成了九条茶。后来九条茶成为仙游特色名茶,每年开春时节,茶树发芽的时候,山民们便成群结队来到九楼山上采摘,经过数道工序制成茶叶。 泡上一杯九条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随后,再往茶杯撒点盐。浅尝一口,味道颇似咸橄榄,别有一番滋味。九条茶既能止渴生津,又能消积利肠。凡胃肠小病,喝一杯九条茶立即痊愈,因此被誉为“神茶”。目前,除了九条茶,还没有其他茶加盐饮用。 早在南宋时,日本和尚来到岩里寺,喝了九条茶后极为赞赏,便带回日本。明清时期,日本人还经常到园庄来采购九条茶。 九条茶需要经过一连串的传统特殊制作过程才能制成,茶只能采摘嫩叶。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茶青要用竹笼盛装。茶青采下后,首先要放竹编上置于空气中,让一部分水分消失,而后让茶叶的成分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进行发酵。发酵使茶发生变化,这一过程需要资深的制茶师准确把握,才能制作出好的九条茶。发酵后,还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揉捻,之后再进行干燥和精制。 制茶技艺复杂濒临湮没 时至今日,九条茶制作工艺以师承的方式已经传承了4代,传人是今年38岁的严益清。严益清是仙游当地人,在师傅朱春明的指导下,已全盘掌握九条茶制作技艺,并把技艺发挥到极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制作的九条茶以“空灵、清新、典雅”著称,透露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气息。 然而,由于长期“养在深山人未识”,莆田人并不认识九条茶。长期以来,茶叶未能得到推广,产地范围狭窄。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懂得制作技艺的人已经不多,产量也日益减少,为数不多的九条茶越发珍贵。 九条茶制作技艺涉及旅游学、农耕学、历史学等领域,但现在濒临湮没,亟待抢救。因此,他们把九条茶制作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传承民间工艺,弘扬传统茶文化。 前不久,刚刚公布的莆田市第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九条茶制作工艺已名列其中。
乡镇概述 园庄镇地处仙游县境南部枫慈溪上游谷地,南与惠安县毗连。位于东经118°40′~118°46′,北纬25°11′~25°16′之间,海拔46米,总面积82.08平方公里。。1992年,辖17个村民委员会,301个村民小组,有10843户,45973人。耕地16235亩,山林87681亩。乡政府驻园庄村,距县城43公里。 境内低山、丘陵、平原交错相间,贯穿全境的枫慈溪由西南向东北注入湄洲湾。 1958年建园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建镇。1997年,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园庄、大埔、塔兜、土楼、后蔡、枫林、霞山、宫兜、洋尾、云峰、东石、高峰、泗洋、义路、岭北、六户、东坪17个村委会。 历史人文 园庄,原名园头庄,以村座落古园边得名。宋元属唐安乡。明至清属慈孝里。民国属慈孝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三区(枫亭)、园庄区。1955年11月,惠安县的东坪、岭北、义路等3个乡(讲闽南话)划归园庄管辖。1958年9月,成立园庄公社。1984年12月,改称园庄乡。境内有后蔡溪尾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出土石戈、石 和陶器等文物。还有鳌峰的大埔城、土楼、青龙寺、傅楫墓、王迈墓等古迹。是南宋诗人王迈的故里。   园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五代南唐郡王陈洪进世系建造的石头城——高峰寨,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迹之一。为抗倭所建的一座长达1公里的高峰 大埔城,城墙保护基本完好。现存土楼村溪尾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反映了远古时代园庄先民的聪颖。东石村的清代土楼——亦可楼,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与永定土楼相媲美。 交通概况 园庄镇境内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三条主干道——枫园(枫亭—园庄)、园岭(园庄—岭北,通往泉州马甲镇的国防公路)、赖园(园庄—赖店)公路及各村道构成了与外界联系的四通八达的交通公路网。 气候物产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约355天,平均气温20c,降水量1700毫米。园庄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有山地面积5845公顷,其中林地5020公顷,茶叶233公顷,果树636公顷。耕地面积1066公顷。现在水果面积生产已初具规模,建立了以龙眼、橄榄、枇杷、余柑为主的水果生产基地;传统特色产品——茶叶的生产与加工遍布园庄这一闽中著名的茶乡全境,品种以佛手、本山、铁观音色种为主,“枫林乌龙茶”饮誉省内外,东石特产“九条茶”清香酸甜,回味久远,既可消食化积,又能清喉润肺,深受消费者青睐;主要的水产品有毛蟹、鲫鱼、鲤鱼、鲶鱼、仙螺等,其中尤以毛蟹生产为突出,有“毛蟹之乡”的美称。此外,后蔡叶腊石资源已得到开发,已探明的低钠偏硅酸天然优质矿泉水、辉绿岩、高岭土、铬、锌、汞、铜等资源还有待于开发。 特色农业 园庄镇紧紧围绕“开发综合 农业,培育支柱产业,突出项目兴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镇情大力发展茶果生产,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使茶果生产顺利进行,园庄镇里成立山地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开发宜果宜茶山地;采取经济激励的办法,对新植 茶园.新发展的 香蕉给予补贴。落实造果责任制,把茶果发展指标分解到村。园庄镇还注重科技兴果,组成以茶果为龙头的科技工作组,注重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园庄镇主要 领导带领部分村主干赴安溪考察,引进新品种对园庄镇2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并且在霞山村开发400亩的安溪优质茶园,发展100亩九条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