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G1b2SP QQ124520243
哥不是传说,而是传奇!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386 发帖数: 43,251 关注贴吧数: 52
道口街已经消逝的那些美食们 广场街的水煎包 07年的时候,早餐我最喜欢吃水煎包。广场街南边路西有一家,在路上搭个棚,棚下边是低矮、简陋的桌椅板凳。但是,这一家的水煎包真好吃,尤其爱吃这家韭菜大肉馅的,咬上一口,外焦里嫩,皮薄馅香。皮是发面的,出锅后包子涨着气儿,圆滚滚的,非常丰润。下边煎得金黄焦脆,咬一口带着甜味的后引儿,发散着面香。肉馅应该是人工剁的,能吃出肉粒来,咸淡适口,口感十足,又香又鲜,还好消化。08年,外出创业锻炼两年半,回来后再去吃,却难觅其踪了。至今回味无穷,也再没***他家好吃的水煎包了。 烧鸡街的鸡蛋饼 同时期,烧鸡街南段路东,还有一家早餐店。记得有豆沫、豆腐脑好几样饭。我却独爱他家的鸡蛋煎饼和咸豆腐脑。别人一块钱就吃饱了的,我得双份儿。鸡蛋饼下边是煎饼,上边是金黄的鸡蛋。出锅后,老板都切成了三角形,装在盘子里,饼香蛋嫩。回味一下,还有一股酱油的鲜香。我一直怀疑饼上撒了酱油,可是看颜色却找不到酱油的一点儿端倪。吃起来有点儿迫不及待,尝尝被煎饼烫了嘴巴。再配上一碗咸香的豆腐脑,绝配。后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想来,应该是不干了,转行了,如此美味,生意兴隆,有点儿可惜。 县宾馆门口的小笼包 93年左右,我还在抗大上初中,晚上有晚自习。大冬天的,下了晚自习就约小伙伴到桥北路边的小摊儿上喝馄饨。这家的小笼包很好吃,皮儿很薄也很劲道,透着青。咬一口,先出汤儿,里面的肉馅儿此时已经成了一个紧致的肉球。无论是皮儿,还是汤儿、馅儿,都让人回味。不过,那时候三块钱一笼包子,穷学生经常是吃不起包子的。而馄饨只要五毛钱一碗,几个不太饱满,却又隐约带着肉香的馄饨飘在碗里,再加上虾皮、紫菜、榨菜沫提鲜,多加醋多加辣椒,喝上一碗儿,鼻尖冒汗,也很过瘾。老板瘦高个儿,经常叼根烟,做起生意来,不紧不慢。据说天气不好不出摊儿,有钱花的时候不出摊儿。再后来几年,他还在路东边摆过摊儿,偶尔想起来了,也会去捧捧场。可是后来几年,慢慢的慢慢的,他家的包子馄饨摊儿也找不见了。 道康路的扁粉菜 年轻的时候,我一直不爱吃扁粉菜,觉得没啥吃的。后来,吃过二中边上,道康路那家扁粉菜后,开始爱上了扁粉菜。扁粉菜的灵魂是汤,他家的汤是猪骨头熬的。这一点儿,我可以作证,因为有好几次躲在他家屋子里吃扁粉菜的时候,看见屋子里摆了好多还没开始熬煮的大骨头。其次,粉条得有筋骨。而这两点儿,他家的扁粉菜都具备了。汤又香又鲜,粉条又有嚼劲,再多加点儿蒜汁、辣椒,真是解馋过瘾。道康路西路口,有三家扁粉菜馆,觉得他家最正宗最好吃最过瘾。不过,这家老板不太讲卫生。有一次又去吃,老板穿着个拖拉板儿,坐在一辆三轮车上,不时扣着脚。油饼吃完了,想让老板再称点儿油饼。老板很是热情,从三轮车上一跃而起,跑到案板上掂刀就切。老板,我吃饱了,不要油饼了!从此,去得次数就少了。再后来,道康路拆迁后,这家店就不见了,据说是彻底不干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