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晴 武晴
关注数: 127 粉丝数: 117 发帖数: 2,035 关注贴吧数: 58
关于演唱会如何可以得到签名和合影的机会。。这是经验哦 提早一天去场馆,他们肯定会彩排的。这个是必走的流程,基本只有这个机会。彩排那天也通常是下午才会去场馆。。你们基本可以安排去那里吃午饭的时间。去了那个场馆先外面溜达一圈,很明显能看出来哪个是艺人进出的通道,通常都有保安和伍佰官方幕后工作人员在那个门口。。 提早一天去了最好一定要带点正版CD,VCD之类的东西,这样才更能体现是忠实歌迷。而且这个时候,如果看到有商务车停到那个门口了,一定要眼睛盯住了,如果是小朱,大猫,DINO,秀秀,他们来也一定要上去要求签名和合影,一般情况,他们几个老师会更愿意签名和合影,大猫老师会比较爱开玩笑,他会一直在那里催你,没时间了,赶紧赶紧之类的。你们不要被他吓唬了。。既然他们停下来了,你们可以多要求一点。。。伍佰会比他们还迟一点再来场馆,一样的,你们直接喊他们名字,拿专辑要签名,然后就是合影的机会。如果他们都不停下来,直接就溜进场馆了,那只能通过他们自己官方的工作人员要签名了,东西给他们,叫那些美女帮忙。。。合影就基本没有机会了 其他方式我是不了解,,还有就是伍佰从台湾飞大陆的飞机航班,应该像坐火车一样要检票才能出来,接机,前提如果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的航班在哪个机场????。下榻的酒店和演唱会后举办的庆功宴会你也要知道具体地址?? 演唱会当天基本可以肯定是没有机会的。那天会很忙,而且歌迷这么多,也应付不过来,所以演唱会当天基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彩排都是前一天都弄好了。演唱会当天肯定是要充分休息的。或许前一两天他们还会去当地品尝美食,还有看看当地的人土风情
关于演唱会如何可以得到签名和合影的机会。。这是经验哦 提早一天去场馆,他们肯定会彩排的。这个是必走的流程,基本只有这个机会。彩排那天也通常是下午才会去场馆。。你们基本可以安排去那里吃午饭的时间。去了那个场馆先外面溜达一圈,很明显能看出来哪个是艺人进出的通道,通常都有保安和伍佰官方幕后工作人员在那个门口。。 提早一天去了最好一定要带点正版CD,VCD之类的东西,这样才更能体现是忠实歌迷。而且这个时候,如果看到有商务车停到那个门口了,一定要眼睛盯住了,如果是小朱,大猫,DINO,秀秀,他们来也一定要上去要求签名和合影,一般情况,他们几个老师会更愿意签名和合影,大猫老师会比较爱开玩笑,他会一直在那里催你,没时间了,赶紧赶紧之类的。你们不要被他吓唬了。。既然他们停下来了,你们可以多要求一点。。。伍佰会比他们还迟一点再来场馆,一样的,你们直接喊他们名字,拿专辑要签名,然后就是合影的机会。如果他们都不停下来,直接就溜进场馆了,那只能通过他们自己官方的工作人员要签名了,东西给他们,叫那些美女帮忙。。。合影就基本没有机会了 其他方式我是不了解,,还有就是伍佰从台湾飞大陆的飞机航班,应该像坐火车一样要检票才能出来,接机,前提如果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的航班在哪个机场????。下榻的酒店和演唱会后举办的庆功宴会你也要知道具体地址?? 演唱会当天基本可以肯定是没有机会的。那天会很忙,而且歌迷这么多,也应付不过来,所以演唱会当天基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彩排都是前一天都弄好了。演唱会当天肯定是要充分休息的。或许前一两天他们还会去当地品尝美食,还有看看当地的人土风情
朱剑辉 伍佰&CHINA BLUE乐团 一把贝斯 追逐音乐灵魂 认定一种乐器弹一辈子,是非常幸福的事。朱剑辉,他是伍佰&China Blue的贝斯手,也是有凰音乐品牌的创办人,旗下艺人有胡德夫、MATZKA乐团、Go Chic等,从这几句开场白,你或许可以看得出来他人生只想努力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摇滚,以及摇滚火种的传递。 在朱剑辉人生从没有出不出道这件事,因为他闯天下时,摇滚路是一片荒地,他是个开垦者。 伍佰&China Blue 台下只有两个人也要唱 环境如此,於是先唱了再说吧,朱剑辉说:「一开始我跟伍佰是没有唱片公司的,以前在Live House都要你翻唱老歌,但我们不想,要就唱自己的创作,因此都是自己硬著头皮问可否唱自己的歌?但当时我们是唱一家倒一家!有一次我们一登台,发现台下就只有两个人,就是我们老板倪重华与王治平,但我们还是唱得很开心。别人放假都是去玩,我们都在练团,因为这是好玩的事,我们可以重复弹一首歌,从早到晚都不厌烦。」 在进入伍佰&China Blue之前,他就埋头玩音乐,没想过别的事,「在民歌、邱晨以前,没有人在做自己的歌,你想玩音乐,只能去pub上班,如果你愿意唱老歌,月入就四万以上,但那是很大的漩涡,眼看朋友刘天健他们都去上班,赚很多,我后来穷到不行,也就去了,在钢琴酒吧,每天唱到半夜三点,白天不可能做任何事,就在那边瞎忙,每天没有甚麼人生目标。」 买过的每张唱片都要把它学会虽然那是个Easy Money,但他迅速从漩涡中抽身,「我后来去了一家Live Pub,其他四个团员全部是外国人,一个晚上要表演50首歌,有些歌名我不知道,他们又没有谱,但只要前奏一出来,我就可以跟上,那是我以前基础打得不错,因为我以前听唱片,我是一个音一个音抓,因此70、80年代的摇滚歌,我全都练过。」 他童年身处於一个资讯封闭的年代,因此听到好歌就感到异常珍贵,朱剑辉音乐路的启蒙,是从温拿五虎翻唱Kansas乐团的歌开始,「从此开始挖宝,我听音乐从70年代开始听,那时都自己找,去买一张黑胶唱片需要八元,那我午餐就不吃,为了熟悉一个艺人,我会把他的专辑全部收集,如果你要练团,我建议你不妨闭上眼睛,你会听到贝斯或鼓声,看影像会忽略掉很多细节,若从电脑喇叭,你其实就听不到什麼了。」 乐团没表演场地 我自己弄! 朱剑辉从一个台下只有两人到后来几万人的China Blue出身,他深知乐团生存不易,於是他当初因为MATZKA乐团做好的10首歌没地方发,找了主流唱片公司行不通,他便不惜成立了唱片公司,也因为乐团苦无地方演唱,更早时成立了台湾音乐文化国际交流协会,「2004年,那时春呐就已经出现了很多不错的团,像旺福、脱拉库等,大家都没有演出平台,那时也没有大小河岸,必须要争取更多表演平台,从此开始之后,我就开始办硬地博览会,四十几个乐团,连续表演3天,我们找来自己人伍佰、罗大佑带起活动,当时也不敢跟乐团要会员费,大家都穷,DM也自己想办法印,跟公部门申请,当时他们的注意力不在流行音乐,也申请不到。」 那时穷到朱剑辉自己当灯光师,「当发起人真是整惨我了,那时陈明章有个机会在华山演出,那时华山都是废墟与危楼,只有行政大楼二楼可以弄个live house,但大门是公卖局在管,整个地方又是国有财产局,所以必须一直跟公部门沟通。」大唱片公司不会把乐团做大 看似冲动的念头,对朱剑辉来讲都是势在必行,包括成立唱片公司,「现在市场小,小公司反而能生存,反正主流唱片也拿不出很多钱来做了,不试怎麼会知道?唱片市场衰败到这个程度,因为被大唱片公司搞这麼久,他们的问题是一直会复制成功经验,但市场不需要这麼多相同的艺人,现在反而回到战国时期,很有可能异军突起,当初从《ㄞ国歌曲》窜起的五月天,跟苏打绿,都是从极小众做起来,如果他们直接找大唱片公司,可能连出片机会都没有,因为对大唱片公司来讲,操作乐团太麻烦了,我们当初伍佰&China Blue,也是当初《枉费青春》中了,不然就会被解约了。」 政府带头扼杀了台湾的演唱会 但他指出讽刺的是,如今台湾市场唯一的优势就是这些乐团、乐手的创作力,弱在消费群众的认知,「我们的政府没去提倡大家听音乐,反而一直提供免费的大型晚会,不花钱总等得到,那消费者当然会觉得我为什麼要花钱?反观上海新天地演出场地却做得很好,台湾却连Live House执照都没有,如何让音乐消费人口增加?不是把脉,是要开刀了!但我们立法院又太忙。」 大环境如此,乐团怎麼生存?「现在的乐团很难每周都去表演,不只是大环境的问题,乐团自己也必须思考,若我只有10首歌,就算我有机会场次多,怎麼能表演出人气,这时歌单很重要。」他提出以前的经验:「伍佰是个全方位的歌手,我们那时只有15首歌,但他每次都可以变化出新鲜感。 请一生精研一种乐风 请他对现在的乐团提建言,他说:「我发现很多乐团,一开始玩某种乐风,入门容易,但难的是该乐风的精神。乐手的生存很单纯,你到底想学什麼?就要精研它,你不可能blues 跟爵士都很厉害,什麼是第一个感动你?你就苦练,不要太快冷掉,马上又去点另外一把火,火种自己保持久一点,有一天伯乐来了,他才能帮你点火。」他很坦率,「我不能确信我可以帮一个艺人到最后,一个人被发掘,到发光发亮,是有阶段性的,之后有更好的人接手,我也是乐见,我是想帮他们达到他们梦想,像胡德夫是值得保存的珍贵资产,他每次表演,我都想录下来,唱一次少一次,因为不可能排一个月8场,而MATZKA,我想知道穷苦的小孩在这时代是否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可不可以帮他?」 他自谦是这些火种的保存人,不要让大环境的风给吹熄了。每个乐团都知道站在舞台上的珍贵,当过众乐团灯光师的他,始终还在确保那盏光不要熄。
虾米链接里面的一篇大猫的专访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tw.streetvoice.com%2Fsvmusic%2Farticles%2F2009677%2F&urlrefer=ef0e05409cff5644a1a24fa2b7d246c4 不知道大家以前看过吗?? 專訪搖滾鍵盤之王 伍佰 & China Blue 鍵盤手─大貓 樂手研究室 蛋:本期樂手研究室能訪問到 China Blue 的鍵盤手─大貓老師,實在是非常開心又興奮!長久以來,大貓老師都是台灣頂尖的搖滾鍵盤手,同時也是合成器的重度使用者! 蛋:想請問老師是如何成為一位搖滾鍵盤手的? 貓:我高中畢業就開始在外交合唱團,前後大概兩年,1988~1990 年。大學考得不好所以沒有去唸,再加上家裡缺錢而必須去上班,當時發現外交每天都有 case 還不錯。那時我跟另外一個團去參加電視台比賽,所有人拿通告費 1350 元跑去「犛原」喝酒慶功,剛好看到外交表演。他們剛好沒有 keyboard手,我就傻傻的跑去問「你們需要 keyboard 手嗎?」剛好我琴都帶著,那時帶的是 Roland Juno-2,跟他們玩一玩後就加入了,直到後來去當兵 90 到 92 年當兵,快要退伍的時候碰到小朱,Dino 跟伍佰是我在外交的時候就碰到了,我去買 Juno-2 的時候伍佰在那個店裡頭打工(笑),大家本來就互相都知道。 在外交的時候有幾次在中廣青春網固定辦的樂團演唱會表演,那時就看過伍佰,覺得「哇!有人寫這樣子的歌!」很 tight,每首歌的歌詞都是節奏感很強,很一格一格的感覺,很喜歡。後來認識小朱,小朱原本就要跟伍佰組團,鼓手要找 Dino,我就想「那太棒了!」Dino 是1988年跟另外一個團叫 Motif 來台灣,那時很少見這樣純搖滾從加州來的金髮白人鼓手。第一次看他打鼓印象很深,第一因為他是左手,然後他打鼓像海浪一樣!你感覺得到他的 groove 跟呼吸!人又很好相處。伍佰那時剛好出「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我們都有錄一些音。退伍後他本來的團員(都是外國人)陸續回國,水到渠成,慢慢的我們就變成一個團,開始做一些小的演出。那時演出很少,很辛苦。 蛋:老師是如何進入合成器的世界的? 貓:我開始接觸合成器是國中的時候。 蛋:這麼早! 貓:大約1984年,在阿通伯的前身叫敦煌樂器,還有海國樂器,每次去練,租一個小時 Korg Poly-800 是25塊,我就去彈「哇~好棒~哇~」耳機戴著可以調各種聲音這樣,那個印象太深刻了! 那時候我是一個人去,我對這個東西太有興趣了!覺得「怎麼可以把聲音變成這樣子!」用合成器去合成鋼琴的聲音、絃樂的聲音,它是怎麼做到的?小腦袋開始有很多種想像,就借了琴「哦這個是這樣,ADSR 是這樣…要這樣調…」 然後那時就認識蔡真勝,他家比較容許他除了鋼琴之外買這些琴,像 Emulator Emax、Yamaha DX7,走 algorithm 的。我都是買 Roland 掛的,然後我們會互相討論,比如說一起聽 Vangelis、YMO、Kraftwerk,研究這聲音是怎麼做的,這又是怎麼回事這樣。我們是這樣宅,常常都弄到沒辦法回家,所以大學考不上是應該的(笑) 也曾經夢想組一個電子合成樂器的團,很好玩,可是一個人畢竟弄不起來。所以後來看到像「凱比鳥」就太羨慕了!可以這樣玩,而且有那些東西玩,以前我們就沒有辦法這樣。 蛋:在這麼多年的音樂生涯中,老師有算過自己有或擁有過多少台琴嗎? 貓:沒有,算不來,有各種莫名奇妙不見的,還有喝醉搞丟的(笑)。 蛋:想請老師分享一些歷年使用過的器材或 setting。 貓:我最初用的琴是 Korg M1,那時資源很匱乏,只有 M1 跟兩個 Roland 出的小 module「Sound Canvas SC-55」,是剛開始有 general midi 的時候。因為是 GM,聲音很拙,可是裡面還是有很多參數可以調,還可以加效果器,很好用!M1的聲音可變度就相對比 另外我的 keyboard 是架成往外傾斜的,想說人家可以看到我在彈什麼。後來我看 Marilyn Manson 的 keyboard 手也是這樣架,但我當時並不知道。我是拿 Dino 跟人家借了一套電子鼓的架子跟 keyboard 的鋁架結合在一起,還用噴漆在M1的鐵殼旁邊噴了標準字「大貓」!(笑)後來電子鼓人家收回去就沒有再這樣做,也是真的很不好彈,畢竟人體工學來講,往外斜著彈是不能使勁的。所以我那時就卯起來刷!好像很會彈!表演成份居多(笑)。 92、93年時,有一次我的 JX-8P 跟一些其他的器材被燒掉了,對方有賠我們,我就買了 Roland JD-800,想說有隨時可以調的參數,JD-800 成為好一段時間的主要鍵盤,像「斷了」「停止的危險」「沒有頭」「銀河特快」「頑石的飛行」都有用它做。後來還有在阿通伯找到一台很便宜的 miniKORG,才買三千塊錢,很簡單的單 oscillator 合成器,很單純可是聲音很肥厚很酷很好聽!那台琴幫我做了很多事,比如說「沒有頭」「真世界」「沙漠裡的黑洞」好幾首肥厚的 saw synth 都是它做的,還有「愛情的盡頭」。到現在錄音的時候還是會搬出來用。 (圖)Roland JD-800(目前取代機種為四月剛發表的 Roland JD-Xa) 那時我還有一台 Roland U-220,也曾經有過 U-110。 身為樂團鍵盤手還是需要有 brass、strings、piano、organ 的音色,不能只玩合成器。當時 U-110 開始放上一些新的 sample,它的 brass 聲音我記得很清楚,我會把它疊上 Juno-2 裡的 synth brass,兩個合起來再從老的 JC-120 音箱放出來,絕配!那個 brass 聲音超正的!JC-120 一定要老的,老 JC-120 甚至拿來給 fender rhodes 用都很棒,它上面的 tremolo、vibrato 都很好聽。以前在犂原時都是用那個來取代 rotary speaker。 我現在還蠻仰賴 keyboard 音箱,因為在台上這樣的聲音才會平衡,keyboard 跟鼓跟吉他跟貝斯一樣都要發出聲音。我會建議 keyboard 手其實都必須要有音箱。雖然現在 live 大都戴耳機,有時還是會拿掉一隻,聽外場的聲音,聽台上的聲音,另一隻戴著聽重點,有 amp 會爽很多! 我是跟搖滾團一起,他們的聲音是很巨大的,keyboard 手在這裡面要生存其實不容易,要不就比別人寬,那就要用好的監聽喇叭或戴耳機,不然就是要透的出來。有時打不倒敵人我就跟他合作,我會去找出我應該要彈的頻率。所以在台上我採取的是模糊聽覺,跟在錄音室會聽的很仔細不同。在台上不要看太清楚,如果聲音出來那就是出來了,那就是你要的,看你怎麼表現。 外場也是一樣的狀況,很難要求達到錄音室的樣子,因為喇叭特性、engineer 的聽覺跟他的技巧都是變因,所以採取模糊聽覺。像商演也是,如果沒有你要的音色的時候,可能就找一個頻率相近的代替,不見得什麼就一定要用什麼。 蛋:老師在錄音時用的器材跟現場會帶出去的器材… 貓:不一樣不一樣。比如說有時候會用到 vocoder、有些會用到的琴像 miniKORG 就不會帶。有時是用 soft synth 取代,現在還有很多是從 Kontakt 來的聲音。 現在是數位化時代,soft synth 會改變很多事情,放棄很多硬體的東西。我在現場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這些用到的音色變成 sample 丟到electro 3 裡面,用它當作主要的 sample player,它只是沒有 pitch bend。現在做 sample 很簡單,它有個 sound manager 處理 sample 也很方便,而且 nord 上面還有效果器,可以再做相當程度的改變。 在錄音的時候,伍佰是很即興的,他想到什麼東西我們就要能夠馬上能配合他,支持他的想法讓他可以很輕鬆的把想法表達出來,這個過程是很快的。錄完之後演出之前,我會再做一次音色的整理,把該放在電腦上的放電腦、該丟到 sampler 的丟到 sampler。比如一首歌裡頭有三個音色要換,我必須把它們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我現在上面用的是 M-Audio 的 Axiom Pro,我為什麼用它?因為它每個鍵都能當成 soft key,可以設定功能,把它拿來做選音色也拿來彈,還可以拿來放 loop,拿來控制電腦,很好用!我一場演唱會應該會用到二三十種以上的音色,這些都必須要先設定好,馬上換馬上有,演唱會才會流暢。 如果以 preset 音色為主可能比較沒這個困擾,只是我的團員被我寵壞了(笑),而且我覺得這是維持一個團的特色很重要的事,做自己的音色。今天我是在一個樂團裡面,所以即使是用 preset,我還是會做很多的修正,讓它去跟 band 的聲音合在一起。 蛋:近年來,現場放 program 幾乎已經成為定番,老師從鍵盤手的角度,如何看待『現場彈奏』及『事先做好 program』的取捨? 貓:對我來說,上台是表演,所以一些不太有意義的 background,比如說 arpeggiator 這種太重複性的東西,我會把它歸類在電腦播放的部份。又比如說「生存遊戲」原本是完全 live 的,前奏下去 sustain 踩著然後有 pitchbend 然後還要唱合音,「跑跑跑跑跑」這樣,很忙!弄了幾次之後,伍佰覺得我太忙了,就說「你可不可以把那個放到電腦上」「好…放到電腦上」,我就專心的彈八分音符的部份跟唱就好。 在台上會有很多突發狀況是沒有辦法預料的,所以事情弄的越單純越好,這個時候就仰賴電腦來做這件事。我們現在是把電腦需要負責的部份最簡化,放一些最簡單的 loop,一兩樣很小的東西,像是「衝衝衝」的 sequencer 這樣,一直放著而已。 2000 年後很多東西變了,以前我們放 loop 是把 sequence 做在 MC-50上 live MIDI 去叫 Akai S3000 sampler,更早之前還有用 MC-500。那時比較可以說是真的在放"loop",因為真的是一個東西一直在循環的走,跟現在所謂放 loop 其實是放 backing 不太一樣。 以前真的很辛苦,所有的東西都在 Akai 上,出門什麼東西都要帶,還要帶 MO,把它讀進 S3000裡。MO 一張只有128mb,裡頭能存的 sample 也有限,但總比 floppy disk 來得大了,floppy 一張才1.44mb。 然後 Akai S760 sampler 做其他彈奏的 sample 部份。我們用很多 sample,因為那時候覺得這是蠻炫的事情,尤其彈「挪威的森林」、「愛情的盡頭」這些歌,可以有接近真的絃樂的聲音。 現在伍佰慢慢的開始很討厭 loop,所以我們很多歌就開始不用了,現場直接幹。尤其是一些大陸的商演,有時我們也會想說那放個 kala 就好是不是,可是到了現場發現聲音都調的差不多了,只是都不是我要的音色,那怎麼辦?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用 amp,用琴上的音色看可以怎麼調,想辦法去調到我可以接受的狀態,直接用那個琴就彈了。用最簡單的音色去做,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還蠻不錯的!就是回到歌的本質,純粹就是表演那個歌。我建議有時候可以這樣試試看,把 program 什麼都丟掉,有點像在做 unplugged 的感覺,當你只有一把吉他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只有任何一項樂器的時候,你會怎麼表現那個歌? 伍佰常講一首歌會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很多老歌,彈了20年了,我們希望彈點不一樣的,每次做的時候會發現它一直進化成它自己的一個樣子。所以一首歌需要被表演,表演給觀眾看,因為我們做音樂不只是給自己聽,觀眾的反應都多多少少會影響我們的表演,影響這首歌最後會呈現的樣子,慢慢的去蕪存菁。 蛋:我一直認為鍵盤手是與音樂科技進步還算蠻同步的位置,老師會不會主動去追新的技術來用呢? 貓:主要我還是會根據實際上的需要,比如說,在台上碰到必須要去處理的狀況時,就會找找有什麼科技可以幫忙。像是我選用 Axiom Pro 做主控就是因為它有數字鍵,讓我可以彈5080的聲音也可以彈 soft synth。現在出的主控鍵盤上面大都沒有數字鍵,蠻困擾我的,就沒辦法用。 setup 也是根據實際需要而來,我需要東西盡量簡化,並能夠移動,需要能彈這些曲子的音色。電腦上用 pro tools 來放 backing,有掛一個 reason 負責一部份 sample player 的 playback。所以我的主控鍵盤可以同時彈 reason 的音色跟5080的音色,它 midi 跟 USB 可以分開叫,這些都可以設定。 技術的進步其實說穿了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東西,像5080雖然是很老的機器,我還是常常用它,因為它是用4個 partial 去組成一個 patch,4個 partial 可以分別調不同的 LFO,我有時候會用3/4的、7/8的不同的速度去搭配,就會變成一個一直在變化的音色。 蛋:老師從以前到現在擁有過這麼多 Roland 的器材,有沒有哪一台是印象最深刻的? 貓:我一直用到現在的就是 XV-5080,因為它可以吃老的 Akai sample 格式,我還是有很多 Akai 的 sample 會丟在上面。它後面有 SCSI,所以MO也是接它。它還有有八個 output,有 digital out,有 SPDIF out。聲音上,雖然後來一直有新的機器跟新的 preset 出來,可是我還是覺得舊的比較好,比較喜歡。 在樂團中其他人的聲音都非常巨大,Dino 鼓一下去,伍佰的吉他一進來,小朱的貝斯那麼肥厚,keyboard 的聲音很容易被吃掉。之前跟昇哥的團一起 rehearsal,印象很深刻,他的 keyboard 手用的琴是 M3,也有用 Fantom,但是我們全都一起來的時候,他的東西聽不太到,我的聲音還可以殺出重圍。所以音色上太精緻、太唯美的那種,碰到一群惡狼的時候就會掛掉。我們像是糙米,粗壯有力,我喜歡這種聲音! (圖) Roland XV-5080(目前取代機種為 Roland Integra-7) 蛋:對老師來說有沒有哪些重要的 influence?個人的英雄或 role model 之類的音樂人呢? 貓:其實分很多階段,很難取捨。很多我喜歡的段落,比如說 Pink Floyd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 裡 On The Run,反而是吉他手(跟貝斯手)做的;我也很喜歡一個 synth solo,Van Halen 的 Jump 是 Eddie Van Halen 彈的,他是吉他手。YMO 的坂本龍一絕對是英雄; The Doors 的 Manzarek一定也是英雄,這個對我的影響很大;Brian Eno 也是英雄,我很喜歡 ambient,那些東西都可以聽很久。
一篇伍佰乐团键盘手大猫的专访 專訪搖滾鍵盤之王 伍佰 & China Blue 鍵盤手─大貓 蛋:本期樂手研究室能訪問到 China Blue 的鍵盤手─大貓老師,實在是非常開心又興奮!長久以來,大貓老師都是台灣頂尖的搖滾鍵盤手,同時也是合成器的重度使用者! 蛋:想請問老師是如何成為一位搖滾鍵盤手的? 貓:我高中畢業就開始在外交合唱團,前後大概兩年,1988~1990 年。大學考得不好所以沒有去唸,再加上家裡缺錢而必須去上班,當時發現外交每天都有 case 還不錯。那時我跟另外一個團去參加電視台比賽,所有人拿通告費 1350 元跑去「犛原」喝酒慶功,剛好看到外交表演。他們剛好沒有 keyboard手,我就傻傻的跑去問「你們需要 keyboard 手嗎?」剛好我琴都帶著,那時帶的是 Roland Juno-2,跟他們玩一玩後就加入了,直到後來去當兵。 90 到 92 年當兵,快要退伍的時候碰到小朱,Dino 跟伍佰是我在外交的時候就碰到了,我去買 Juno-2 的時候伍佰在那個店裡頭打工(笑),大家本來就互相都知道。 在外交的時候有幾次在中廣青春網固定辦的樂團演唱會表演,那時就看過伍佰,覺得「哇!有人寫這樣子的歌!」很 tight,每首歌的歌詞都是節奏感很強,很一格一格的感覺,很喜歡。後來認識小朱,小朱原本就要跟伍佰組團,鼓手要找 Dino,我就想「那太棒了!」Dino 是1988年跟另外一個團叫 Motif 來台灣,那時很少見這樣純搖滾從加州來的金髮白人鼓手。第一次看他打鼓印象很深,第一因為他是左手,然後他打鼓像海浪一樣!你感覺得到他的 groove 跟呼吸!人又很好相處。伍佰那時剛好出「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我們都有錄一些音。退伍後他本來的團員(都是外國人)陸續回國,水到渠成,慢慢的我們就變成一個團,開始做一些小的演出。那時演出很少,很辛苦。 蛋:老師是如何進入合成器的世界的? 貓:我開始接觸合成器是國中的時候。 蛋:這麼早! 貓:大約1984年,在阿通伯的前身叫敦煌樂器,還有海國樂器,每次去練,租一個小時 Korg Poly-800 是25塊,我就去彈「哇~好棒~哇~」耳機戴著可以調各種聲音這樣,那個印象太深刻了! (圖 Korg Poly-800) 那時候我是一個人去,我對這個東西太有興趣了!覺得「怎麼可以把聲音變成這樣子!」用合成器去合成鋼琴的聲音、絃樂的聲音,它是怎麼做到的?小腦袋開始有很多種想像,就借了琴「哦這個是這樣,ADSR 是這樣…要這樣調…」 然後那時就認識蔡真勝,他家比較容許他除了鋼琴之外買這些琴,像 Emulator Emax、Yamaha DX7,走 algorithm 的。我都是買 Roland 掛的,然後我們會互相討論,比如說一起聽 Vangelis、YMO、Kraftwerk,研究這聲音是怎麼做的,這又是怎麼回事這樣。我們是這樣宅,常常都弄到沒辦法回家,所以大學考不上是應該的(笑) 也曾經夢想組一個電子合成樂器的團,很好玩,可是一個人畢竟弄不起來。所以後來看到像「凱比鳥」就太羨慕了!可以這樣玩,而且有那些東西玩,以前我們就沒有辦法這樣。 蛋:在這麼多年的音樂生涯中,老師有算過自己有或擁有過多少台琴嗎? 貓:沒有,算不來,有各種莫名奇妙不見的,還有喝醉搞丟的(笑)。 蛋:想請老師分享一些歷年使用過的器材或 setting。 貓:我最初用的琴是 Korg M1,那時資源很匱乏,只有 M1 跟兩個 Roland 出的小 module「Sound Canvas SC-55」,是剛開始有 general midi 的時候。因為是 GM,聲音很拙,可是裡面還是有很多參數可以調,還可以加效果器,很好用!M1的聲音可變度就相對比較高。講到M1我必須要說它的薩克斯風是我最討厭的音色!「夢醒時分」有沒有!(笑) (圖) Korg M1 (圖) Sound Canvas SC-55(目前 Roland 推出 iOS App 版本的軟體音源 Sound Canvas for iOS) 另外我的 keyboard 是架成往外傾斜的,想說人家可以看到我在彈什麼。後來我看 Marilyn Manson 的 keyboard 手也是這樣架,但我當時並不知道。我是拿 Dino 跟人家借了一套電子鼓的架子跟 keyboard 的鋁架結合在一起,還用噴漆在M1的鐵殼旁邊噴了標準字「大貓」!(笑)後來電子鼓人家收回去就沒有再這樣做,也是真的很不好彈,畢竟人體工學來講,往外斜著彈是不能使勁的。所以我那時就卯起來刷!好像很會彈!表演成份居多(笑)。 92、93年時,有一次我的 JX-8P 跟一些其他的器材被燒掉了,對方有賠我們,我就買了 Roland JD-800,想說有隨時可以調的參數,JD-800 成為好一段時間的主要鍵盤,像「斷了」「停止的危險」「沒有頭」「銀河特快」「頑石的飛行」都有用它做。後來還有在阿通伯找到一台很便宜的 miniKORG,才買三千塊錢,很簡單的單 oscillator 合成器,很單純可是聲音很肥厚很酷很好聽!那台琴幫我做了很多事,比如說「沒有頭」「真世界」「沙漠裡的黑洞」好幾首肥厚的 saw synth 都是它做的,還有「愛情的盡頭」。到現在錄音的時候還是會搬出來用。 (圖)Roland JD-800(目前取代機種為四月剛發表的 Roland JD-Xa) 那時我還有一台 Roland U-220,也曾經有過 U-110。 身為樂團鍵盤手還是需要有 brass、strings、piano、organ 的音色,不能只玩合成器。當時 U-110 開始放上一些新的 sample,它的 brass 聲音我記得很清楚,我會把它疊上 Juno-2 裡的 synth brass,兩個合起來再從老的 JC-120 音箱放出來,絕配!那個 brass 聲音超正的!JC-120 一定要老的,老 JC-120 甚至拿來給 fender rhodes 用都很棒,它上面的 tremolo、vibrato 都很好聽。以前在犂原時都是用那個來取代 rotary speaker。 (圖) Roland U-220 我現在還蠻仰賴 keyboard 音箱,因為在台上這樣的聲音才會平衡,keyboard 跟鼓跟吉他跟貝斯一樣都要發出聲音。我會建議 keyboard 手其實都必須要有音箱。雖然現在 live 大都戴耳機,有時還是會拿掉一隻,聽外場的聲音,聽台上的聲音,另一隻戴著聽重點,有 amp 會爽很多! 我是跟搖滾團一起,他們的聲音是很巨大的,keyboard 手在這裡面要生存其實不容易,要不就比別人寬,那就要用好的監聽喇叭或戴耳機,不然就是要透的出來。有時打不倒敵人我就跟他合作,我會去找出我應該要彈的頻率。所以在台上我採取的是模糊聽覺,跟在錄音室會聽的很仔細不同。在台上不要看太清楚,如果聲音出來那就是出來了,那就是你要的,看你怎麼表現。 外場也是一樣的狀況,很難要求達到錄音室的樣子,因為喇叭特性、engineer 的聽覺跟他的技巧都是變因,所以採取模糊聽覺。像商演也是,如果沒有你要的音色的時候,可能就找一個頻率相近的代替,不見得什麼就一定要用什麼。 蛋:老師在錄音時用的器材跟現場會帶出去的器材… 貓:不一樣不一樣。比如說有時候會用到 vocoder、有些會用到的琴像 miniKORG 就不會帶。有時是用 soft synth 取代,現在還有很多是從 Kontakt 來的聲音。 現在是數位化時代,soft synth 會改變很多事情,放棄很多硬體的東西。我在現場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把這些用到的音色變成 sample 丟到electro 3 裡面,用它當作主要的 sample player,它只是沒有 pitch bend。現在做 sample 很簡單,它有個 sound manager 處理 sample 也很方便,而且 nord 上面還有效果器,可以再做相當程度的改變。 在錄音的時候,伍佰是很即興的,他想到什麼東西我們就要能夠馬上能配合他,支持他的想法讓他可以很輕鬆的把想法表達出來,這個過程是很快的。錄完之後演出之前,我會再做一次音色的整理,把該放在電腦上的放電腦、該丟到 sampler 的丟到 sampler。比如一首歌裡頭有三個音色要換,我必須把它們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我現在上面用的是 M-Audio 的 Axiom Pro,我為什麼用它?因為它每個鍵都能當成 soft key,可以設定功能,把它拿來做選音色也拿來彈,還可以拿來放 loop,拿來控制電腦,很好用!我一場演唱會應該會用到二三十種以上的音色,這些都必須要先設定好,馬上換馬上有,演唱會才會流暢。 如果以 preset 音色為主可能比較沒這個困擾,只是我的團員被我寵壞了(笑),而且我覺得這是維持一個團的特色很重要的事,做自己的音色。今天我是在一個樂團裡面,所以即使是用 preset,我還是會做很多的修正,讓它去跟 band 的聲音合在一起。 (圖) M-Audio Axiom Pro 蛋:近年來,現場放 program 幾乎已經成為定番,老師從鍵盤手的角度,如何看待『現場彈奏』及『事先做好 program』的取捨? 貓:對我來說,上台是表演,所以一些不太有意義的 background,比如說 arpeggiator 這種太重複性的東西,我會把它歸類在電腦播放的部份。又比如說「生存遊戲」原本是完全 live 的,前奏下去 sustain 踩著然後有 pitchbend 然後還要唱合音,「跑跑跑跑跑」這樣,很忙!弄了幾次之後,伍佰覺得我太忙了,就說「你可不可以把那個放到電腦上」「好…放到電腦上」,我就專心的彈八分音符的部份跟唱就好。 在台上會有很多突發狀況是沒有辦法預料的,所以事情弄的越單純越好,這個時候就仰賴電腦來做這件事。我們現在是把電腦需要負責的部份最簡化,放一些最簡單的 loop,一兩樣很小的東西,像是「衝衝衝」的 sequencer 這樣,一直放著而已。 2000 年後很多東西變了,以前我們放 loop 是把 sequence 做在 MC-50上 live MIDI 去叫 Akai S3000 sampler,更早之前還有用 MC-500。那時比較可以說是真的在放"loop",因為真的是一個東西一直在循環的走,跟現在所謂放 loop 其實是放 backing 不太一樣。 以前真的很辛苦,所有的東西都在 Akai 上,出門什麼東西都要帶,還要帶 MO,把它讀進 S3000裡。MO 一張只有128mb,裡頭能存的 sample 也有限,但總比 floppy disk 來得大了,floppy 一張才1.44mb。 然後 Akai S760 sampler 做其他彈奏的 sample 部份。我們用很多 sample,因為那時候覺得這是蠻炫的事情,尤其彈「挪威的森林」、「愛情的盡頭」這些歌,可以有接近真的絃樂的聲音。 (圖) Akai S760 現在伍佰慢慢的開始很討厭 loop,所以我們很多歌就開始不用了,現場直接幹。尤其是一些大陸的商演,有時我們也會想說那放個 kala 就好是不是,可是到了現場發現聲音都調的差不多了,只是都不是我要的音色,那怎麼辦?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用 amp,用琴上的音色看可以怎麼調,想辦法去調到我可以接受的狀態,直接用那個琴就彈了。用最簡單的音色去做,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還蠻不錯的!就是回到歌的本質,純粹就是表演那個歌。我建議有時候可以這樣試試看,把 program 什麼都丟掉,有點像在做 unplugged 的感覺,當你只有一把吉他的時候,你會怎麼做?你只有任何一項樂器的時候,你會怎麼表現那個歌? 伍佰常講一首歌會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很多老歌,彈了20年了,我們希望彈點不一樣的,每次做的時候會發現它一直進化成它自己的一個樣子。所以一首歌需要被表演,表演給觀眾看,因為我們做音樂不只是給自己聽,觀眾的反應都多多少少會影響我們的表演,影響這首歌最後會呈現的樣子,慢慢的去蕪存菁。 蛋:我一直認為鍵盤手是與音樂科技進步還算蠻同步的位置,老師會不會主動去追新的技術來用呢? 貓:主要我還是會根據實際上的需要,比如說,在台上碰到必須要去處理的狀況時,就會找找有什麼科技可以幫忙。像是我選用 Axiom Pro 做主控就是因為它有數字鍵,讓我可以彈5080的聲音也可以彈 soft synth。現在出的主控鍵盤上面大都沒有數字鍵,蠻困擾我的,就沒辦法用。 setup 也是根據實際需要而來,我需要東西盡量簡化,並能夠移動,需要能彈這些曲子的音色。電腦上用 pro tools 來放 backing,有掛一個 reason 負責一部份 sample player 的 playback。所以我的主控鍵盤可以同時彈 reason 的音色跟5080的音色,它 midi 跟 USB 可以分開叫,這些都可以設定。 技術的進步其實說穿了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東西,像5080雖然是很老的機器,我還是常常用它,因為它是用4個 partial 去組成一個 patch,4個 partial 可以分別調不同的 LFO,我有時候會用3/4的、7/8的不同的速度去搭配,就會變成一個一直在變化的音色。 蛋:老師從以前到現在擁有過這麼多 Roland 的器材,有沒有哪一台是印象最深刻的? 貓:我一直用到現在的就是 XV-5080,因為它可以吃老的 Akai sample 格式,我還是有很多 Akai 的 sample 會丟在上面。它後面有 SCSI,所以MO也是接它。它還有有八個 output,有 digital out,有 SPDIF out。聲音上,雖然後來一直有新的機器跟新的 preset 出來,可是我還是覺得舊的比較好,比較喜歡。 在樂團中其他人的聲音都非常巨大,Dino 鼓一下去,伍佰的吉他一進來,小朱的貝斯那麼肥厚,keyboard 的聲音很容易被吃掉。之前跟昇哥的團一起 rehearsal,印象很深刻,他的 keyboard 手用的琴是 M3,也有用 Fantom,但是我們全都一起來的時候,他的東西聽不太到,我的聲音還可以殺出重圍。所以音色上太精緻、太唯美的那種,碰到一群惡狼的時候就會掛掉。我們像是糙米,粗壯有力,我喜歡這種聲音! (圖) Roland XV-5080(目前取代機種為 Roland Integra-7) 蛋:對老師來說有沒有哪些重要的 influence?個人的英雄或 role model 之類的音樂人呢? 貓:其實分很多階段,很難取捨。很多我喜歡的段落,比如說 Pink Floyd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 裡 On The Run,反而是吉他手(跟貝斯手)做的;我也很喜歡一個 synth solo,Van Halen 的 Jump 是 Eddie Van Halen 彈的,他是吉他手。YMO 的坂本龍一絕對是英雄; The Doors 的 Manzarek一定也是英雄,這個對我的影響很大;Brian Eno 也是英雄,我很喜歡 ambient,那些東西都可以聽很久
今天在虾米看到 关于“伍佰”这个概念!! 关于"伍佰"这个概念,你必须拆开成以下部分单独理解:一个职业的歌手,一个高超的演奏家,一个有生命力的音乐家,一个自由派诗人,一个天才的表演艺术家,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把这些评价放在一起综合起来描述他,就会非常的不恰当————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他是唯一一个,能同时在这几个领域中都做到顶尖的人。 如果把港台流行乐坛的另外一些天才和他做比较,就会发现伍佰也许是其中最全面的:对于罗大佑而言,我们觉得伍佰更贴近下里巴人;对于李宗盛而言,我们觉得伍佰更高雅;对于Beyond而言,伍佰或许更文艺;对于郑智化而言,伍佰则更浪漫;而对于张震岳周杰伦张雨生而言,伍佰无疑更加沧桑...... 很显然,伍佰的旋律带有很重的日本殖民和台湾土著的痕迹,这是种奇特的混合物,你往往不大可能第一次就爱上它,就好像一个人第一次离开游泳池来到长江里的感觉,这有些新鲜,也有些胆怯,那种深阔你一时难以接受,又舍不得放弃。和其它的大多数流行音乐的圆圈结构相比,伍佰的曲是线型的,一种你无法预料的,不规则的曲线,当你在第一次对一个转折觉得不可思议时,到第二次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就是河流的节奏——自然的选择。 至于伍佰的歌词,最优秀的诗歌是追求意境而无关理性的。
关于“伍佰”这个概念!! 关于"伍佰"这个概念,你必须拆开成以下部分单独理解:一个职业的歌手,一个高超的演奏家,一个有生命力的音乐家,一个自由派诗人,一个天才的表演艺术家,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把这些评价放在一起综合起来描述他,就会非常的不恰当————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他是唯一一个,能同时在这几个领域中都做到顶尖的人。 如果把港台流行乐坛的另外一些天才和他做比较,就会发现伍佰也许是其中最全面的:对于罗大佑而言,我们觉得伍佰更贴近下里巴人;对于李宗盛而言,我们觉得伍佰更高雅;对于Beyond而言,伍佰或许更文艺;对于郑智化而言,伍佰则更浪漫;而对于张震岳周杰伦张雨生而言,伍佰无疑更加沧桑...... 很显然,伍佰的旋律带有很重的日本殖民和台湾土著的痕迹,这是种奇特的混合物,你往往不大可能第一次就爱上它,就好像一个人第一次离开游泳池来到长江里的感觉,这有些新鲜,也有些胆怯,那种深阔你一时难以接受,又舍不得放弃。和其它的大多数流行音乐的圆圈结构相比,伍佰的曲是线型的,一种你无法预料的,不规则的曲线,当你在第一次对一个转折觉得不可思议时,到第二次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就是河流的节奏——自然的选择。 至于伍佰的歌词,最优秀的诗歌是追求意境而无关理性的,就好像李寻欢的飞刀和西门的剑,你不可能理解,也不要尝试用语言去形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