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LK lukeded
只会发“没用水贴”的人,远离厕所🚾吧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2 发帖数: 2,445 关注贴吧数: 8
Bungie的出路是完全整合进索尼,就像哥伦比亚影业一样 前Bungie员工在一份新采访中公开表示,工作室的困境归咎于贪婪和领导层,并表示全面整合索尼是最好的出路。 - 据报道,Bungie 的士气正“自由落体”,员工们形容目前的氛围是他们所见过的最糟糕的。据报道,营销团队不得不取消《马拉松》的主要计划,以及即将推出的公测版,现在据说已被多个游戏测试版取代。 来自内容创作者兼记者、 Save State Plus 记者Destin Legarie的新信息描绘了一幅更加黯淡的景象。他表示,自己曾与多位 Bungie 前员工进行过直接交谈。据报道,Bungie 前员工描述了这样的工作环境:领导层似乎对创造力不太感兴趣,而更注重利润和控制。 一位前员工直言不讳:“Bungie 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贪婪。”另一位员工补充道:“我希望他们能并入索尼。这才是前进的方向。” 这些言论反映出一种日益增长的情绪,即领导层的决策已将工作室逼入绝境。 据这些消息人士称,公司内部文化充斥着恐惧和偏袒。莱加里称之为“酷孩子俱乐部(美式霸凌)”,你要么同意领导层的意见,要么“被列入名单,被公开斥责,并被告知你的想法无关紧要”。一位前员工说:“如果他们没有想到,那就不值得去做。” 盈利压力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一位前开发人员透露,团队曾因收入问题被“训斥”,甚至有人讨论《奥西里斯试炼》盔甲上的光芒是否“太吸引人”,因为它可能会损害《命运2》的《永恒之诗》销量。会议中也曾提出订阅《命运》的建议,但遭到了员工的“强烈”拒绝。 据几位前员工称,这一切加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化:游戏不再关乎玩家;它们只是产品,玩家也只是客户。“在索尼收购期间,内部用语从‘工作室’、‘游戏’和‘玩家’变成了‘公司’、‘产品’和‘客户’ 。 报道还提到了 Bungie 的几位优秀领导者,如杰森·琼斯(已休假)、埃里克·奥斯本(据说结局“不好”)、路易斯·维勒加斯(前 Bungie 首席技术官,去年转投索尼)以及前《命运 2》游戏总监乔·布莱克本,他被描述为一位非常关心他人的人。 一位前员工表示:“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人,能做出伟大的事情,却还要听命于那些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管理层,这让我很难过。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出错误的决定。现在爆出新问题,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 另一位员工说:“我只希望开发人员能安好。”
游戏五大知名度的大奖梳理 前两天GDC落幕了,游戏界四个大奖已经出炉,于是我也顺着梳理了这些大奖的评选标准和提名颁奖时间线。游戏颁奖季由Gamesradar+等英国媒体在10月份发布金摇杆发布小奖名单开始,到下一年4月初BAFTA举办后结束。 金摇杆会在11月发布一些在玩家间有讨论流量度的游戏作为最终UGOTY名单,那些几十上百的独立游戏会被过滤掉,最后得主由玩家票选,因此会出现像《堡垒之夜》这样的大火游戏拿奖。 而在12月,TGA-游戏界最重磅的大奖,主要参考Metacritic评分,TGA以大厂大作为颁奖标准。但MC由媒体评的,TGA也由媒体选的,媒体是不可能自己砸自己的脚的,因此像《生化危机》系列这样的粉丝向但评分不高的游戏是不会拿到年度最佳的。 之后DICE、GDC会在TGA结果出来后的进行提名,想比起TGA,他们不会非大厂大作不选,但是DICE评委由业界大佬组成,评选偏向游戏开发的技术进步为标准,那种强行3A得奖的TGA年度最佳会落选,比如《只狼》;而GDC虽然常常会在中小体量游戏上统一步调(如上),但是更偏向于小厂独游,比如《邪恶冥刻》《小丑牌》这两个卡牌游戏,当然如果TGA的结果符合GDC开发者们的倾向,也不一定会跟DICE同一个标准,比如《巫师3》。 最后BAFTA由于其是由20人小组评委组成,会讲究该游戏在入门门槛上的普适性,因此《法环》落选,在改制前是没有任何一个游戏通杀五大的,然而由于《吸血鬼幸存者》的争议性,去年进行了改制,因此《博德之门3》成为第一个五大通杀的游戏,这说明BAFTA正与其他四大趋同,当然至于趋向于谁,还得看今年游戏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BAFTA评委组会选择谁。 最后想说下纽约游戏奖,想比起上面的大奖,在提名上没有任何限制,小众独游和大众年货都有提名机会,像《精神航海家 2》就拿过年度最佳,目前由美任大佬雷吉坐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