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收购站站长
泉源渊源
🌚
关注数: 170
粉丝数: 248
发帖数: 3,278
关注贴吧数: 34
一线老哥送的,兄弟们给看看有好版吗
几个好玩儿的#藏品#
战国银贝,双孔 闽江流域上游羌文化产物,性质尚有争议,有说双孔是盔甲配饰而非货币#藏品##钱币#
应该是豆半两吧,不懂来问问兄弟们 收了一包挑出来的,第一个直径13.4,第二个13.6 #藏品##半两#
收获一点小铺首#藏品#
春秋 楚系虎面铺首 内饰线条不足0.7mm
近期两枚比较满意的小钱#藏品#
金光闪闪小半两 市场实在刮不到东西了#藏品#
紫色结晶颗粒 搞了个微距镜头试一下,有没有大佬解释一下这种结晶是什么成分
某展馆里的一眼假展品
关于连珠贝的实用功能 岷江流域羌文化腰带,干坑状态保存的不错,发出来共赏#藏品##藏品##藏品#
最近收获 没有钱币
战国高古玉管,汶川龙溪玉 状态一流,孔道砂痕明显。 白度润度一流,不输和田玉,所见最好 没有之一!古羌人尚白,白色料为高等级,非公卿贵族不有之物。 单颗长度最长达3.5公分,有几颗带沁,解玉砂,切割痕迹已拍出。 可单颗挑,可通走,长短共20颗。 汶川县与理县交界处有一条山沟,叫龙溪沟。友溪沟地区盛产一种玉石,称龙溪玉,其与和田玉同属透闪石类。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都出土了闻名中外的大批玉器,这些玉器的多数就是龙溪玉。 但是,汶川古珠中的龙溪玉极少,龙溪沟周边地区却是出土砗磲珠管最多的地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事实说明,尽管自商周时期龙溪玉已经被大量运往成都平原制作精美玉器,而古羌人对近在身边的美玉资源竟然长期漠然置之,弃而不用,却对远在几千里之外大洋深海的砗磲情有独钟,不惜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以白色为代表的多神崇拜造就的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篇幅有限,不多科普,有喜欢的朋友私聊, 包老包入盒,不老包退!
小尺寸爆老星月 钥匙孔 大年份,收缩磨损到位,0.75*0.62
战国 羊头罐 精细打磨黑陶,皮壳光亮一流,力度,切削塑造感强。 俗称汶川羊头罐,流行于岷江流域的氐羌文化,制作上限战国,下限两汉。 由羊图腾崇拜衍生出的器物,双耳延长接下腹部,与涡纹弧度相同,腹部的刻划线使得线条更为流畅生动。可以参考早期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涡纹和大双耳罐,并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渊源。 由于与外来文化的不断交融,同类别的羊头罐造型也因地而异,但仍以这类川西北地区的为典型器。我们的文明,正是在不断的交融与碰撞中互相吸纳,从而走向统一。 徐中舒老师讲过,“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 高宽都在16公分,全品,无任何毛病。 教科书级,打磨精细。耳朵上有三个类似咒点的符号,应该是图语。 “得鼓二三,僭号称王”,品相可以与部分馆藏器一较高下。
汶川高古珠 战国 龙溪玉,费昂斯,大贝壳珠
汶川高古
跑一趟地皮家,没啥好收获,就带了几个康熙
一点早期标准的郡国
一点郡国,早期标准的,需要的可以滴滴
没啥玩的,来一点标本
没啥玩的,上一点小货吧
几个西北铜光战半 尺寸33左右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汶川有机材质古珠,这两年资源枯竭很少见这么长的了
“五利后”
绿釉琉璃瓦,蛤蜊光漂亮 分不清是唐宋还是元明,还望懂的朋友不吝赐教
战国盔甲扣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一线收货,直播一波
同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