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junkaisu xzjunkaisu
关注数: 249 粉丝数: 80 发帖数: 4,829 关注贴吧数: 6
台儿庄 台儿庄古城是大运河沿线城镇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城,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 保护恢复后的古城又堪称一个神话。它不仅再现了当年“天下第一庄”的繁荣景象,使独具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民俗文化绵延不息,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拉动作用,实现了一座古城华丽转身的同时,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8天长假里,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接待游客数量持续攀升,呈“井喷”之势,再现“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运河沿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台儿庄历史悠久,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 台儿庄古城是大运河沿线城镇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城。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带,是运河上重要的“水旱码头”,各路商贾云集于此,使台儿庄运河文化成为汇集东西南北、融贯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集晋派建筑、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汇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关帝庙、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七十二庙宇于一城,现存文物建筑7处(关帝庙、土石驳岸500米、胡家大院、捷丰布行、清真寺、南清真寺、中和堂药店)、保护建筑24处、历史建筑17处、风貌建筑106处,形成了千里运河沿线独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鲜明文化特征。 台儿庄古城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大运河枣庄段主要包括□运河枣庄段、伊家河,全长约70.7公里,其中□运河枣庄段长40.5公里,伊家河长30.2公里。该段大运河是大运河一线著名的“闸河”,也是山东省唯一一段至今仍在全线通航的运河,现存闸、码头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共计14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的6里古运河,唯一的3华里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唯一的13个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唯一能够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是最后一段活着的古运河,成为运河申遗最重要的节点。 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再一次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专家论证后认为,台儿庄和华沙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战火毁坏可以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此外,台儿庄古城较好地保存了传统水系和街道空间格局,老百姓筑台而屋,随汪而居。城区内分布着18个大小不一的“汪塘”和30里的水街水巷,明沟暗渠把这些汪塘串连在一起,与古运河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水网,是中国传统城池空间格局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国家首个文化遗产公园 台儿庄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受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下发《台儿庄古运河、古镇文物保护意见书》,就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提出“保留原有街道空间格局,沿河设置商业店铺,在历史街区外设传统历史风貌保护带,保护带内的建筑为两层民居建筑;改善市政公用设施和环境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组织省考古所和省文保中心对重要遗址进行针对性的考古试掘。 枣庄市委、市政府由陈伟挂帅,专门成立了台儿庄运河古城恢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出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的战略目标。枣庄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古城抢救保护机构,在古城遗址区开展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搜集各种文物资料、老照片等,揭开古城历史的真实面纱。用3年多时间,查阅了30余部地方史志、300余部运河史料、2000余件战地史料。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和一些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博采众长,绘制出古城风貌图,详细和清晰地勾画出古城古貌。 规划后的台儿庄古城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容积率0.74,总投资48亿元。截止到目前,古城保护和恢复已完成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累计投资达39亿元。 台儿庄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受到了国内外领导和专家的普遍赞誉,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首个文化遗产公园,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非遗博览园,还被国台办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也于9月在台儿庄古城隆重举办。 一座古城的华丽转身 保护恢复后的台儿庄古城,不仅再现了当年“天下第一庄”的繁荣景象,使独具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民俗文化绵延不息,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拉动作用,实现了一座古城的华丽转身。 台儿庄古城作为枣庄二日游活动的龙头景区,准确定位,大力营销,瞄准国内重点客源城市进行宣传促销,成功塑造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和“天下第一庄”的品牌形象,于2010年五一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已近400多万人次。2010年11月20日,台儿庄古城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在枣庄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和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10年枣庄全市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三产增加值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去年枣庄全市新增10万就业人数中,有8万人来自于文化旅游产业。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4.8和2.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综合收入由2008年的23亿增加83亿元,增长了3.6倍。2005年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降低了23%。
窑湾建设 据长沙晚报报道(记者 刘炬)10月28日,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预计两年后,一个集商业、文化、居住及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呈现在湘潭市民眼前,窑湾将再现“清明上河图”般的古韵。 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完成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是湘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湘潭市窗口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该项目东与新马路相邻,北临十万垄大堤,西至杨梅洲大桥,南及湘江畔,总建设用地面积41.3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3.57亿元。 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启动潭宝汽车站及景观广场建设,面积998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645万元,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二期望衡亭至李柳染堂为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75亩,预计明年6月30日前完成征地拆迁,明年年底建成;三期为湿地公园、李柳染堂至杨梅洲大桥,预计2015年年底完成建设。 未来将成湘潭城市名片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搬迁窑湾汽车站零担货运公司、壶山自来水厂、唐兴寺学校;恢复大唐兴寺、狮子口码头、狮子口巷口景观;恢复街巷青石板地面;修缮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风貌民居,改造无特色民居;结合旧城改造对重点地段进行整治;对街巷环境进行整治,配套完善生活市政基础设施、环境设施;进行出入口、道路、广场、风光带的建设,完善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路线,进行旅游开发等。 整个项目以“时空文化长廊”为主题,严格控制窑湾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性控制设计,依托滨江风光带、结合棚户区改造,将零星文物景点结合开发建设并加以保护,延续千年历史文脉,使其成为湘潭城市名片、老街市井记忆,让湘潭再现“清明上河图”般的美丽画卷。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六大功能区 遗址复原区 追寻古韵,再现大唐兴寺和壶山风光; 美食文化区 汇聚湘潭美食,传承地方美食文化; 艺术创意区 由废弃厂房改成,与白石公园遥相呼应; 民居体验区 体现湘潭民居特色,供市民体验; 商贸再现区 经营地方特色产品,集中传统作坊; 滨江休闲区 与滨江风光带、杨梅洲和谐共生,供市民休闲。
看到以下报道,想到了骆马湖窑湾水域的岛屿 10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蓝绍敏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程赴骆马湖戴场岛,专题调研该岛旅游开发工作。 戴场岛坐落于市湖滨新区的骆马湖水域,水上航线距离湖滨公园13.5公里,距离乾隆行宫15公里,距离窑湾古镇13公里。辖区面积约9万亩(含水面),岛区面积1980亩,由主岛以及马口、许场、徐圩、朱圩、袁场等6个岛组成。其中,主岛面积90亩,现有居民176户、600人。 蓝绍敏从湖滨公园乘船前往戴场岛。当船只靠近时,一个古朴的村落映入眼帘。上岛之后,沿着铺设不久的青砖小路,蓝绍敏绕岛而行。静谧的村庄,清凉的空气,让人倍感放松。 蓝绍敏边走边了解戴场岛的旅游开发情况。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戴场岛旅游开发工作,市湖滨新区同步实施了戴场岛及周边水域环境整治、戴场岛游客中心、马口岛新渔村以及马口岛堆扩等4个项目建设。目前,120亩的马口岛堆扩已经完成吹填,进入沉降期;戴场岛游客接待中心已正常开展接待活动。 在岛上,蓝绍敏还走进戴场岛水产品合作社,仔细了解水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他指出,要充分挖掘骆马湖丰富的水产品资源,结合戴场岛优势,全力打造独具宿迁特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品牌。 蓝绍敏随后乘快艇前往马口岛拆迁安置小区。马口岛新渔村一期工程16户住宅已经竣工交付,清一色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岛上,颇有世外桃源的味道。蓝绍敏走进一家已装潢好的“小别墅”,和住户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以及拆迁安置情况。得知渔民对拆迁安置政策很满意,蓝绍敏很高兴,并再三叮嘱市湖滨新区相关负责人,在实施旅游开发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好渔民的切身利益,稳妥安排好渔民的生产生活,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蓝绍敏反复指出,戴场岛是宿迁的“宝岛”,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利用,高点规划,高点定位,积极稳妥分步推进,着力把戴场岛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他强调,要在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上多下功夫、做足文章,充分挖掘戴场岛旅游的品牌与内涵,全力打造核心产品和独特“卖点”,力求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深受大家青睐。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高度重视岛上原始风貌,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市领导华志明、刘斌参加调研。(文:赵香 图:马岩)
读书无用”正在成为一种可怕的现实 读书无用”正在成为一种可怕的现实 分类:教育政策 | 标签: 读书无用 现实 教育改革 2013-09-11 13:37 阅读(14103)评论(57)编辑删除   报载,在成都,有一位父亲“不供女儿上大学”的言论近日引发网络热议,这位父亲认为,上大学将是一笔“失败的投资”。相关的调查显示,在10000多名网友中,竟有七成对这位父亲的言行表示支持,理由是“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近年来,一直有一个担心,即是否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并屡次撰文发出警告。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无奈地看着与这种中国高等教育相关的负面态势在发展、在蔓延、在渗透。这位父亲的言行及网友的支持,可算是一个小小的集中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最近网上热议的另一个话题,就是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以及中国人如何养老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反复强调老年赡养比,即“几个人养几个人”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养老的问题,不是“几个人养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一个社会怎样赡养老人,取决于两个影响因素:其一,这个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有多大规模?其二,这些财富将怎样分配?根据预测,2035年前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劳动年龄人口依然有8亿多,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绝对数。当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劳动年龄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劳动生产率就成为决定的因素。当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12,只有日本的1/11,提高的空间是很大的。但是,劳动生产率能否提高,则取决于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党的最高层面的历史文献中,已经屡次提到要将作为“人力资源大国”的中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问题。但是,这个目标似乎至今仍然很遥远。当我们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使更多的年青人能够上大学时,却又出现了“就业难”而且越来越难的大问题。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是急功近利的。既然接受高等教育对就业并没有明显的好处,那说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又有什么错呢?   由此可见,问题可能出在中国教育本身。中国教育与社会需要的不接轨,也一直饱受诟病。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但最关键的有二:一是以“选拔尖子”为目标而牺牲了绝大多数学生利益,二是以“标准答案”为手段而扼杀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不改变这样的教育模式,受害的绝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当然会感到“读书无用”。   当然,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缺失,那就是在“官本位”至上的中国,“专业”及“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得不到重视和尊重。高等教育就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是一个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中坚力量,但在中国这样的理念却形不成共识。在官场,仍然是“万金油”理论盛行。在专业领域,专业人员则受制于行政人员。因此,“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中国的教育依然是一个以官场得意、仕途升迁为目标的现代科举制度。但官员在数量上毕竟是“一小撮”,于是大多数人读书就必然“无用”了。   在教师节,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呼吁又是必须的:中国的教育体制非改革不可,中国的行政体制非改革不可。不改革,就在20年后,中国必定没有出路。
放生一定要因物因地因时慎重进行----本性法师 本性法师:放生是一种美德,放生就是护生,放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众生平等”慈悲观念的体现。佛教徒受持三皈、五戒就要尽形寿“不杀生”,即永远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那么,如何来护生呢?是不是放生就一定是护生呢?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人与动物,皆有佛性、皆为平等。因此,救鸟一命或救鱼一命也胜造七级浮屠。浩瀚的佛经,也论证了这一点。放生,功德无量啊!因此,佛教徒多乐于放生,非佛教徒也乐于放生。本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大善事。既尊重生命、发扬慈悲精神,又保护生态、弘扬环保理念。可是,不知为什么,于今日,放生的实践,虽功颇多,但过亦不少,使佛教界引为憾事。 我不止一次看到,前面刚放生,后面就有人去抓了。抓者非放生者,他是抓去再卖还是煮了吃?我也不只一次看到,要被放生的鱼,被闷在桶里,等着放生,一部分已经死了。我曾到福州花鸟市场,东走西逛,鸟虫鱼龟的买卖颇兴,问经营者原因,说是放生者多了,有市场需求。听了,我心直往下沉。这不就意味着:因为放生,所以诱发了猎捕。那么说来,这放生不等于是变相的杀生吗?据向专家了解,鸟鱼等有自己适应的生存环境,一旦环境改变太大,便无法生存。我们把鸟鱼抓来买来,茫然地投放到一种未必是它适应的新环境中,便会导致他的死亡。有的放生场所,各类鱼种混居一处,产生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与人类一样,鸟鱼类等也都携带有病毒细菌。原来,他们居于深山深潭,于它们自己的领地,人类较少前往。而现在,它们与我们人类接近了接触了,带给人类病毒的隐患就加大,人类因此传染得病的几率就增多。 这真让我们为难。不放生,被抓捕的鸟鱼不是死定了吗?放生了,必诱发更多的抓捕行为发生,乃至其它的弊端产生。这就提醒我们,放生,一定要因物因地因时地慎重进行,否则,不是放生,乃放死也。 佛法告诉我们,鸟类虫鱼的生命是要拯救保护。但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更要拯救保护。如果我们能把拯救鸟类虫鱼的行为与精神同时扩展到拯救保护人类上,致力于人类困难的救助,我想,这是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放生。同时,也却除了放生鸟类虫鱼产生弊端的根源,实乃一举二得,何乐而不更着力地为之呢?
星云大师谈幸福配方——积极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 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医院,规定宫廷御厨不得杀生等,凡此都是佛教对于护生的最好示范。今人若能设立动物之家,让动物养老、医疗等,都是积极的护生。 现代素食风气兴盛,素食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长养慈悲心,慈悲心就是不忍众生苦之心。平时我们在日生活中,偶一不小心割伤或烫伤手指,即感痛楚,然而有些人却为了一己口腹之欲,杀鸡拔毛、宰猪杀牛、活鱼生吃等。在此之时,可曾体会它们垂死之痛?所谓“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哀泣为分明,听者自不识”。 豢养宠物也是现代人的时尚,然而所谓“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人心脾;如何放舍,任彼高飞”,把鸟雀关在牢笼里,形同囚犯,如此虐待动物,亦不合护生之道。 现代人的娱乐场所、钓鱼、钓虾场到处林立,有的人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纯粹以垂钓为乐,尽管钓上来之后又再放生,但当下已对鱼虾造成伤害,如此欺负弱小,何乐之有? 其实,护生最大的意义是放人一条生路。给人方便、给人救济、给人离苦;给人善因好缘,助成别人的好事等,这就是放生。放生、护生,才有生命的尊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