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堂主人 嘉木堂主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妙香流茶文化交流。
关注数: 14 粉丝数: 64 发帖数: 657 关注贴吧数: 14
古树·普洱茶 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普洱茶的包装曾出现过:野生、乔木、古茶、古树……不一而足,显然,这些前缀是为了显示这个茶的用料与众不同!2006年国家做出了一个定义,分六种情况确认了古树茶的认定标准。概而言之:百年以上树龄的茶树,均可认为是古树!那就意味着民国元年以前种植的茶树,才可以算古树! 野生二字的出现,最早应该是为了反映古六大茶区的种植习惯,人工茶园,古法之法如种瓜,茶园内混生着杂树、野草,与茶树年龄无关!后国家规范出来了以后,除了自然保护区野生的茶树外,包括了荒芜N年、无人管理,被划入国有林中的野放茶。这样一来,基本上没有人再敢标榜自己的茶为野生了! 乔木,云南省用茶果播种或实生苗种植的茶树,均为乔木型,与树龄无关! 这标准对茶农而言,他们心知肚明,自家的茶园哪一片什么时候种植的,追溯三代人,基本上都清楚了!因而在茶农眼里,古树、大树、小树,他们比茶商都清楚! 远离云南千里之外的普洱茶爱好者可遭罪了,这古树怎么鉴别呀?于是乎,各种大师支招了:数叶脉、看脉络清晰度……种种不一而足! 从茶树的植物特性来看,阳光、水份、养份、空气充足,茶树长得就快且茁壮,反之则生长缓慢!因此,也不能单一的靠胸径大小测算树龄。至于某些人传说的老班章茶王树千年树龄之类,当个笑话就好!整个勐海县古老的茶山……南糯山,树龄八百年左右的茶王树,早已做古! 因而,追古树求树龄,不应该成为普洱茶爱好者的明智之举! 关于树龄,我有一个粗略的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单株茶树鲜叶采摘量! 以春茶为例: 一次采摘量,5~10Kg,干茶1~2Kg,树龄可估算为百年。 一次采摘量,100Kg以上,干茶25Kg以上,树龄可估算为八百年~千年。 这是真实的站到茶树前衡量树龄,对普洱茶爱好者而言,肯定不可能这样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真正的百年古树十分稀少,绝大多数古树,客观讲应该是几十年树龄的大树!对茶农而言,挑出来做单株的,基本上离古树不远了! 云南茶山众多,版纳、普洱、临沧几个主产区,成百个山头!有的古老茶区,古树、千年古树都不少见!但不同的山头产区,茶叶品质又有高低,价格自然也就参差不齐!我曾去过的无量山某地,单株一次采摘鲜叶16.9Kg,鲜叶收购价80元/Kg(2015年价格)……扣除炒作成份来看,茶叶的价格还是与品质基本挂钩! 以上林林总总说了那么多,中心问题也就以下几个: 1、古树茶稀少,名山头的古树茶更稀少! 2、非名山头产区古树,价格不见得就是千几八百一斤! 3、名山头,几千一斤买到的散茶饼茶,不见得是古树! 因此,建议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忘掉山头、树龄吧,茶是用来喝的,滋味是第一位的!当你体会到喝到的某一款茶,回甘持久度、耐泡度超过你熟悉的某一绿茶、红茶、乌龙茶……时,自己心里比较一下两者价格,你自然会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觉得不值就拉倒! 如果你是土豪,那就直接去竞拍,老班茶王、冰岛茶王、困鹿山茶王………千年古树茶也可收下!
心中的七碗茶 唐代孕育了三位不世的茶界巨匠: 茶圣—陆羽:一生嗜茶、习茶,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世! 茶僧—皎然: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堪称一代宗师。他是中国茶道的创世者,开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茶仙—卢仝: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代表作品:《茶谱》、《玉川子诗集》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其中的七碗茶歌这样写道: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每每机缘巧合,遇到好茶之时,总会一阵酣畅淋漓、如沐春风!此时便不由得想到卢翁的七碗茶,心中不由一动:我也来排一排心目中的七碗茶吧! 友友们有感兴趣的,欢迎吧内茶油们对号入座! 1、喉吻润之茶---- 2、破孤闷之茶---- 3、搜枯肠之茶----- 4、发轻汗之茶---- 5、肌骨轻之茶---- 6、通仙灵之茶------ 7、两腋生风之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