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timeshine alltimeshine
关注数: 39 粉丝数: 58 发帖数: 1,420 关注贴吧数: 68
不是因为孤独才进孤独吧 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享受孤独的人,可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一个人消遣一个人哭笑。但也有突然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比如现在。在这种时候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寂寞了,而不是孤独。孤独与寂寞的区别我一直分辨不清,不像alone与lonely,有英语老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其间的区别。我的一个女性朋友不愿意使用寂寞这个词,觉得它更偏向于肉体上的需求,确实肉体上有需求时用寂寞也是很恰当的,但对精神上的需求我还是喜欢用寂寞,因为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处在孤独中的。所以我先搜索的是寂寞吧,然后才来到这里。其实本来是倾向于去寂寞吧的,因为感觉这里笼罩着一股自卑的气息,但回头再逛寂寞吧时,就发现多了好几篇求交往乃至曝不雅图片的帖子,登时觉得还是这里更贴近我,更贴近心灵。 其实在我开始写这篇帖子的时候,我的那种寂寞心情便已经褪去了。分析那倏忽而来的寂寞的源起,其实也很简单,一是白天工作不顺、对自己不满意,二是晚上阿森纳输了个3:6,前者是根源,后者是导火索,心中一股郁闷想要倾诉时突然发现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我可以去倾诉的人。就算是那几个比较亲近的人,他们也并不是同道中人——他们所关心的、所认同的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都和我差别较大,且各自都是很固执的人,不太会为了别人改变这些本质的东西——所以虽然可以亲近,但却无法从那里得到可以触动内心的交流。对于心中的真正所想,很少能找到愿意去分享的人。随随便便去找一个人,结果得不到想要的回应,反而是徒添烦恼。难道真如另外一位朋友所说,人本质上是无法交流的?我觉得中国这么多人,总还是有的吧。在现实生活中遇不到,但网络上还有这么多人,也还有这么多人都在为孤独、寂寞烦恼着,也许还是可以找到一两个的吧! 本打算在1点15之前随便搞定一篇,结果写到现在的1点50。不管是孤独还是寂寞的人们,我们还是从彼此那里得到一些慰藉的吧?
8年后重读《球状闪电》 当时我应该是高二吧,所以已经一晃八年了。当时和《球状闪电》一起买的还有《天意》。 大学后通宵看小说看动漫的经历很寻常,但在高中时是不会的,除了在看《球状闪电》的时候。我不喜欢一目十行的看书方式,所以一口气用了两天。 如今研究生都毕业了,回头再看科幻小说,恍如隔世。不知在大几的时候我就没再买《科幻世界》了。科幻小说似乎已经和我的少年情怀绑在了一起,再读时总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科幻小说是种不错的题材,它让我僵化的思想重新转了起来,让我将目光从眼下这片狭小的格局里抬了起来、投向远方。 我是个很难让感情寄托在什么东西上的人,所以很羡慕球闪里那些能够迷上一些东西的人。陈博士在我身上的代入感很强。“在江星辰面前我是行动上的弱者,在丁仪面前我是思想上的弱者”,这样的一种自卑的感觉尤其会让我产生共鸣。 更多的是羡慕那种精彩足以回味的人生经历,譬如那花瓶里看不见的蓝玫瑰。我们的陈博士才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我也不是一点经历都没有,虽然并不是感情经历,但这样的经历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珍惜得多,放在我身上却是浪费了。我像是早期往蒸汽机里扔煤的火车上的工人,总是不断地在向脑袋扔新的东西,似乎在逃避着什么似的,就是不愿意把刚刚发生的足以回味的事回味一下。似乎对什么都不在乎一样,包括自己的时光,包括那已和我的部分时光融合在一起的那些事情。我也想有那样一朵蓝色的玫瑰,在我逐渐老去的时候给我以安慰,提醒着自己也曾年轻过。 翻看贴吧的帖子,有不少人质疑大刘对想象的失真,认为达不到科普的要求。感谢那位鼠语者把大刘在《球状闪电》里写的后记贴了出来,让我不必于纠结在此处。大刘的创作理念即是如此。能够带给我放飞想象同时又安静下来思考、回味人生想要去发掘更多真谛的情怀,便足矣。
8年后重读《球状闪电》 当时我应该是高二吧,所以已经一晃八年了。当时和《球状闪电》一起买的还有《天意》。 大学后通宵看小说看动漫的经历很寻常,但在高中时是不会的,除了在看《球状闪电》的时候。我不喜欢一目十行的看书方式,所以一口气用了两天。 如今研究生都毕业了,回头再看科幻小说,恍如隔世。不知在大几的时候我就没再买《科幻世界》了。科幻小说似乎已经和我的少年情怀绑在了一起,再读时总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科幻小说是种不错的题材,它让我僵化的思想重新转了起来,让我将目光从眼下这片狭小的格局里抬了起来、投向远方。 我是个很难让感情寄托在什么东西上的人,所以很羡慕球闪里那些能够迷上一些东西的人。陈博士在我身上的代入感很强。“在江星辰面前我是行动上的弱者,在丁仪面前我是思想上的弱者”,这样的一种自卑的感觉尤其会让我产生共鸣。 更多的是羡慕那种精彩足以回味的人生经历,譬如那花瓶里看不见的蓝玫瑰。我们的陈博士才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我也不是一点经历都没有,虽然并不是感情经历,但这样的经历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珍惜得多,放在我身上却是浪费了。我像是早期往蒸汽机里扔煤的火车上的工人,总是不断地在向脑袋扔新的东西,似乎在逃避着什么似的,就是不愿意把刚刚发生的足以回味的事回味一下。似乎对什么都不在乎一样,包括自己的时光,包括那已和我的部分时光融合在一起的那些事情。我也想有那样一朵蓝色的玫瑰,在我逐渐老去的时候给我以安慰,提醒着自己也曾年轻过。 翻看贴吧的帖子,有不少人质疑大刘对想象的失真,认为达不到科普的要求。感谢那位鼠语者把大刘在《球状闪电》里写的后记贴了出来,让我不必于纠结在此处。大刘的创作理念即是如此。能够带给我放飞想象同时又安静下来思考、回味人生想要去发掘更多真谛的情怀,便足矣。
邹宏宇可惜了,丁丁也可惜了 邹宏宇可惜了,他几乎是我好声音里最喜欢的了,每首歌的诠释都让我很陶醉,是可以单曲循环听很久的声音,而且最后这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真是太棒了,这个味道这个腔调,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真希望他以后能有机会出唱片。看到有帖子说他没唱功……只有吼才叫唱功?他是有很特别的音色,但他声音的转折、大小不是唱功?perfect! 丁丁也可惜了,有把好嗓子,但貌似只适合唱《爱要坦荡荡》这种类型的歌曲,不要太多转音,然后再拖长一些,似乎这样才能发挥出她的音色,第一首《baby》,进来第一个转音完全就转不起来,直直的,一点都不抓人,后面的《辛德瑞拉》,完全换了种音色,都是把嗓子压扁了唱的,盲选时候的惊艳一点都没有了,太可惜了。 中国好声音让我喜欢上了杨坤,然后发现他除了《无所谓》居然还有那么多好听的歌,第一张专辑是从50首创作里选出来的,确实不是盖的,后面的歌曲里,《牧马人》奔腾的律动,《空城》一直飘在上面的真假音转换。他的好几首歌的旋律都给我一种绵绵无尽的感觉,仿佛心中的情感永远也释放不完,而且嗓音又那么特别,咬字充满了魅力,是可以回味很久的。今天虽然觉得他是把丁丁给保了下来的,但喜欢坤哥还是不会变的。只是邹宏宇实在是太可惜了,千万不要埋没了啊……
我在起点的仙葫讨论区被禁言了 我是起点的初V用户,起点的连载我从来都是看正版的。但在看完了每天的更新后也会常常来仙葫吧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犀利的评论。昨天在贴吧看到有人对于龙蛇罡煞成丹的品级有所疑问,查了一下以前的章节,结果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蛤蟆修改过以前的章节了。在48章里把龙蛇罡煞至少可以丹成4品改成了说不定就可以丹成5、6品,至高丹成4品,在120章里把龙蛇罡煞至高可以丹成3品改成了4品。对比一下起点里的和贴吧里的章节就能发现这点。我的意思是,龙蛇罡煞很强是我们读仙葫到那一阶段时感觉很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让我们觉得焦飞多了一大助力。然而时过境迁,老王和焦飞父母一起在山里吃盒饭了,焦飞身边也有了蛟十力将军这位丹成3品的高手,不把龙蛇罡煞的品级压低,便不足以凸显出焦飞选择蛟十力在鞍前马后而把老王放在父母身边的高明,不足以拉开焦飞在成丹后和自己仆人之间的实力差距,于是便有了上述的修改。蛤蟆解决了当前的难题,却抛弃了以前章节的一些重要因素。一本书是需要修改,但修改不是把和后面冲突的改掉了就完了,被改掉的那部分也是出于当时情节发展的或是吸引读者的需要而写下的,这么随便的改了,难道就不考虑以前的一些章节会不会显得突兀吗?说不定就会5、6品,后面的人读到这就会困惑,焦飞干吗为个丹成才不过5、6品、至高4品的功法而激动呢?只为了后面的情节发展,便不顾一本书的整体性而马马虎虎地修改,这样不利于仙葫这本大家都很看好的书发展。就是这么个意思,发了一篇贴,过了不久被删了。于是又发了一篇质询的帖,过了一晚上又被删了。谁让咱对仙葫痴心一片呢,这次只写了我想让蛤蟆看到的建议,而只字未动“百度贴吧”这类关键词,结果一点提交,发现偶被禁言了。我之前觉得蛤蟆是位很善于吸取读者意见的作者,所以才不惜花费时间码下自己的想法,结果却印证了仙葫讨论区里的和谐度,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一本在网络上连载的书,如果失去了大家广泛的建议,前途堪忧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