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MZ4D🐾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 发帖数: 12,691 关注贴吧数: 2
【陈松伶专栏】7/9/05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转自南方都市报 2005-09-07 09:46:13         □ 伶感集   ●陈松伶专栏    我曾听过一个前辈说:我最不怕是非的,在我身边永远不会有是非,因为我知道所谓是非,通常在你的背后,正所谓“笃你的背”。而人是永远向前走的,我们不能常常往后望,如果向前走的当儿,又不停地掉转头往后望,这样的走法,会跌到手损脚损,焦头烂额。  无论在我们背后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应该在意的,毕竟我们要活在当下,在生命的定义来说,人的时间不多,短短几十个寒暑,转眼就过,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望,过去的让它过去。在我如此的心态下,试问是非又怎可对我有威胁呢?所以我认为“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再者,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一只龟与两只小鸟的故事?话说有一只龟,它正遇到洪水,但这只龟却完全不懂游泳,幸好它遇到好心肠的两只小鸟,它们各自用口咬着树枝的两边,而龟就大力咬着树枝中间,这样,两只小鸟飞起来,就可以把龟带到安全的地方了。  不过,途中龟儿不能说话,也不要放开口,否则,在半空跌下来,会粉身碎骨的。结果两只鸟儿举翅腾飞,活脱脱把龟儿送上天空,离开险境。谁知有些村民坐在船上,抬头看到这只逃生的小龟,他们说:看,这只贪生怕死的龟蛋,真没出息,不懂游泳,竟然这样逃生。龟儿听到,心有不甘,忍不住了,他说:“王八蛋,我不懂游泳,关你们什么事……”龟儿嘴巴一开,就跌入洪水之中。其实,很多人的遭遇也像龟儿一样,你呢?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很多朋友,但收回来的“分享”各有不同。有些人当然很同意这种道理,但知易行难,通常我们都是讲一套,做一套的;另外一些朋友则觉得,我们不可能不理会是非的,因为人言可畏,人的舌头利过一把刀,它可置你于死地的。甚至,也有一些朋友中肯地说,我们不可以完全不理会是非,但也可把是非作为人生路上的参考,只要不太执着人家说话的内容,管他说张三还是李四。  请问,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又有何高见呢?  
【声明】向所有松迷澄清关于我所谓“骂人”的由来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帖子便知我“骂人”的由来http://post.baidu.com/f?kz=33670534我不否认我说了那些话,如果现在看到类似的帖子我还要说。妈妈级的松迷,怎麽了?不丢人,我很开心我能成为松迷。就因为我有了孩子,我才会对不懂规矩的人感到气愤,要是我的孩子不懂规矩,岂止是骂还要打呢。幸好我的孩子很懂事,那是因为我平时教导及时,他出去不懂规矩,不止是丢他自己的脸,更是丢家里的脸。我实在搞不懂你到底懂不懂规矩,我现在觉得你连做友迷都不够格。真正的友迷其实同松迷是一样的,,那就是喜欢自己的偶像,不到别人的吧里捣乱,不给自己的偶像找麻烦。而你的所作所为令人费解,你口口声声说喜欢松松,但我们大家谁也没看出你哪一点关心松松,倒是对张学友念念不忘,这也无妨,喜欢谁是你的自由,但你不在友吧或友的论坛里,却总在松吧或松林里喜欢张学友,是不是来错地了。 我这个吧主是松迷认可的,当不当好象还轮不上你说话。你知不知道你说话的方式很招人烦,就像一个人到别人的家里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一样,很遗憾你到现在都没意识到你这个缺点。 你昨天骂得那样欢,今天又来道歉。我真不知道说什麽好。我希望你以后还是少来松吧为好,我不知道你到这来有什麽意思呢?你同大家没有共同语言,话不投机半句多。另外奉劝你最好不要在松迷的地盘里“逗”松迷玩,你玩不起。因为天下松迷是一家。
【灌水转贴】看一场演出顶半年工资 圈里人揭秘演出票价虚高 http://www.nen.com.cn 2005-08-10 13:48:11 东北新闻网8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参与此类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国务院出台的新《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也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化领域重磅政策连连,能否“拯救”中国演出市场?  2005年日本彩虹乐团上海演唱会最高票价是5000元人民币,而同样的一场演出在韩国的最高票价是750元人民币;2001年三大男高音北京演唱会最高票价是2000美元,在日本的最高票价是220美元。相对于较成熟的演出市场,中国演出市场的票价可谓是“不靠谱”。  文化部副部长:  看一场演出顶半年工资  以下可算是2004年中国演出市场“天价”票一览表:北京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高票价2万元,北京“希望的长城”世界巨星演唱会最高票价1万元,广州莎拉布莱曼演唱会最高票价6600元,长沙张学友《雪狼湖》最高票价3380元。  演出市场的高票价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日前来到央视新闻频道《决策者说》栏目,就相关问题和主持人及观众进行交流。她表示:“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观众,可能我哪一场演出都不会选择,因为这个票价实在不是一个成熟市场的价格,最贵的可能是我半年的工资,最便宜的也是我难以承受的,不要说今天我买不起,将来我工资涨了,这样的一个价格也是难以接受的。”  一场演出赠票占四成  购票者为赠票买单  这是2004年北京“十全十美”演唱会赠票情况:总票额4.9万张,有关部门拿走了1.1万张,“防涨票”(安保部门为了保证大型演唱会的安全,不允许卖掉所有的座位,可能有两个看台都不让卖票,以备发生紧急情况后疏散观众)就要6000多张,警卫1700张,工作票3000多张,其他赠票还有7000多张,这样算下来,赠票高达四成,卖的票也就占六成左右。这就意味着全部的票额要平摊在六成的票价上,购票者要为赠票者买单。  孟晓驷表示:“从总体上来讲,赠票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个是它导致票价虚高,影响演出市场良性价格的形成。第二,它不利于培养比较成熟的消费者群,有些赠票可能会流到倒票的黄牛手里,低价出售,会扰乱市场。”“中国的赠票比例太高了,国外比较成熟的演出市场肯定也会有赠票,或者叫工作票,这很正常,但是应该是一个很小的比例,比如设想它不超过5%-10%。”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经理张宇认为。“赠票比例过高损害了演出市场、演出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因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建立在一个很广大的消费群体之上。当这个消费群体不存在的时候,不管我们在艺术生产方面下多大的功夫,最后还是票卖不出去。”  一般的消费者认为之所以把票价定得很高,是因为演出商是想获取高额利润。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表示:“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真正的演出票房收入,不在于票价的高低,而在于出票率,票价定得越高,出票的可能性相对降低,也就是说演出回收票房的风险相应来说就会加大,所以一般的演出商并不愿意把票价定得很高。比如一场演出,300万元的成本,3万个座位,如果能卖3万张票,平均票价就定在100元;如果这个成本变成600万,那么平均票价必须得定到200元。”  公款追星  “拉动”票价虚高  去年9月媒体纷纷报道四川万源公款追星的新闻。万源年财政收入不过4000万元,但一场豪华晚会耗资近2000万元。政府还发红头文件向机关、学校、企业等摊派门票。被追的明星大都声名远播,再加上被用来走人情、作宣传的赠票,公款追星对“拉动”票价虚高真是“功不可没”。  下月开始实施的新《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将制止政府部门直接动用公款追星,但如果一个地区的领导用暗示的方式让下面的大企业给办演出呢?孟晓驷表示,企业迫于政府部门的压力,出款来捐赠营业性演出,这种情况是违反党纪和政纪的,这也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另外舆论的监督也非常重要。( 搜狐网 北京现代商报 赵艳红)    [责任编辑: 贺晓燕]
【灌水转贴】谁看过松松曾主持过的这个节目(有点搞笑) 李克勤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等足17年 2003-01-07 14:29:42  信息时报   东东南方网讯 前晚(1月5日),《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于香港红馆举行,“最受欢迎男、女歌手”最终由大热李克勤、杨千华胜出,而“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女歌手”则由刘德华和陈慧琳夺得。“金曲金奖”由陈奕迅的《明年今日》爆冷压倒卢巧音的《好心分手》,他上台时更假装打烂眼镜,不忿输给了李克勤。  “敬老”的颁奖礼   这个颁奖礼可算是很照顾“老人家”,一班乐坛老将如李克勤、叶倩文等都拿到了奖项,而之前一直盛传李克勤会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当晚也一如传言所料。相比起一向爱捧新人的“叱咤颁奖礼”和“新城颁奖礼”,“劲歌颁奖典礼”可算十分“敬老”。  晚会由曾志伟、陈松伶和林晓峰主持,一开场,曾志伟就尽显窒人本色,揶揄“新城颁奖礼”分猪肉、“叱咤颁奖礼”没有天王、天后出席。在介绍歌手时,又逐个玩前排歌手,指陈慧琳之前刚食完白果,轮到刘德华时,曾志伟称:“四大天王只有他一个来。”又嘲笑陈奕迅的臀部如“擂台趸”,李克勤的相貌就不用提,介绍到容祖儿时,曾志伟立即掉头走,并叫两个拍档介绍,他又指后排歌手是撑场的。  现场“上演”《无间道》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女歌手”由梁朝伟颁发,这可算是当晚的一大高潮,简直是现场“上演”《无间道》。主持人曾志伟是《无间道》中的黑道老大,而刘德华和梁朝伟在剧中是死对头,梁朝伟在片中的爱人是陈慧琳,四人聚首一堂实在难得,可见主办单位的用心良苦。不过,由梁朝伟上台颁奖已经可以想到颁奖的结果,就连曾志伟也说:“为什么叫你来颁奖呢?那结果……”  颁奖后,刘德华多谢由1980年一直支持他22年的人,曾志伟笑他拿奖拿到没感觉,他就立即更正:“我有感觉的。”而“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手”陈慧琳在答谢经理人钟珍时忍不住落泪,并说是对方令她冲出香港,希望可冲得更远。  李克勤眼泛泪光  谭咏麟是“最受欢迎男歌手”的颁奖嘉宾,他未颁奖时已表示希望李克勤得奖:“我为了一句说话内疚了十几年,我说找到我的接班人,谁知道给你这么大压力。”当新鲜出炉的“最受欢迎男歌手”李克勤从谭咏麟手中接过该奖,两人禁不住拥抱。为此奖李克勤等足17年,他眼泛泪光地说:“我真是要好多谢TVB,在我最倒霉的时候都有得做《劲歌》主持,真的给了我好多机会,多谢可能现在正在家里哭的人。”期间,谭咏麟更赠上一句“胜莫骄”。最后,李克勤衷心地向谭咏麟说:“我自问没资格做你的接班人,但是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场面感人。  而首度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手”的杨千女华,在台上激动到拍桌子忍泪。她说:“我说过我不哭,多谢所有喜欢我的人,多谢华星,受欢迎是积累而来的。我说奖是死物来的,每次我没得奖我都会鼓励自己要忍耐,继续努力。”  麦浚龙嘘声大  当晚赛果有不少意想不到,如陈晓东赢得“最受欢迎唱作歌手”银奖亦觉得不可思议,备受瞩目的男新人奖由萧正楠击败麦浚龙赢得金奖,他激动得第一时间上前领奖,曾志伟就拥抱他并告知还未轮到他。而麦浚龙在答谢时,全场报以嘘声,直至他得到“最受欢迎改编歌曲演绎大奖”,台下的嘘声更劲,连曾志伟亦不禁说:“整晚观众最有反应就是这首歌啦!”
【转贴】思想工作:学卷舌(文章里提到松松) http://www.sina.com.cn 2002/04/24 15:17 三联生活周刊   文/沈宏非  一项普通话水平测试显示,港人的普通话水平正在逐步提升。负责测试的机构发言人表示,在普通话水准上,香港方言区比起内地其他方言区已毫不逊色。即使这项测试不是由像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权威机构主办,我也照样深信不疑,依据是:一,若没有这种“普及”作为群众性基础,伏、梁之恋就不会顺利沟通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二,别的不说,就冲着前 几年港人“学普”的那份热情那个劲头,有今天这样的喜人成果,亦是顺理成章。  有句老话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香港人(或广东人)讲普通话。”此处的三“怕”,所指皆为他人感受。平心而论,学说普通话对于操粤语方言者的确是一件难事,以我个人在该地区二十多年的语言生活经验,别说是香港,就连广州人亦视为畏途。然而,港人之学普热情自1997年开始就高烧不退,既然连香港人自己都不怕,也就顾不上别人怕不怕了。不过,在理财风格上习惯了“一夜暴富,爱走快捷方式”的港人在“学普”态度上亦复如此,用香港作家陶杰的话来说:“香港人近年学说国语的最大毛病之一,是基本功没有学好,先学高级的发音,一步登天地乱学北京胡同居民的卷舌头,结果是不该卷舌的字眼,反而卷了舌头;而该卷舌的字眼,倒忘了卷舌头。”  且不论态度如何,卷舌确实是对包括粤港两地在内的大部分南方中国人在“学普”道路上必然会遭遇到的最严峻的考验,而这又正是普通话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港人是“爱走快捷方式”,还不如视其为“知难而上”,问题偏偏也就出在了这里。前几年香港电台制作过一个专教港人“学普”的电视节目,打死也没有想到,我居然是在一部百分百的“港产片”里听到了有生以来最道地、最生动、最密集的北京土话。只见陈松伶和周海媚两位主持,不厌其烦地领着大家说:“起腻”、“事儿妈”、“巧嘴八哥”、“较真儿”、“条儿”、“盘儿”……尽管此二姝当时都只能算是夹在一线与二线之间的艺人,但是当她俩扣人心弦地卷起各自的香舌,这档节目还是被我这种要求不高的人看得满口生津。再说,她俩的“条儿”是那么的“顺”,“盘”又是那么的“正”。  态度端正的观众还是占大多数的,例如我的朋友老杜。老杜是那种可以把“香港特别行政区”说成“香港特别神经区”的香港人,不过“学普”精神,准确地说是学习卷舌的精神却委实可嘉。我相信,如果舌头够大的话,老杜是可以在洗睡前用杜太太的卷发器卷住自己的舌头过夜的。老杜和大部分港人皆坚信不疑,讲好普通话的关键就在于像炒鱿鱼那样卷好自己的舌头。老杜不仅勤学卷舌,而且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意连同铺盖也一起卷到了北京,接着又在北京包了一个二奶。打那以后,老杜的普通话如虎添翼,每当他和他的二奶吵起架来,老杜就会青筋暴露,一头雾水兼大汗并且义正辞言地对那位三代世居城南的奶奶喝道:“请你说普通话!”  需要略做交代的是,他们吵架时我碰巧有几次在场。老实说,即使是作为旁听者,老杜的那句话,其实也正是我彼时想说而不便说的。许是因吵架过频,“普通话不标准”的二奶后来被老杜甩了,但这似乎反而对老杜的“学普”积极性起到了某种正面的激励作用。有一次他深有体会地告诉我:学会卷舌,并不等于真正学会了普通话,比卷舌更重要的是学会“儿化”。他举例说,非但不可以把“二奶”说成“爱奶”,而且还得更加正确地把“二奶”读做“二奶儿”。而当我第19次听到老杜在训斥他的员工时把个“操”字也儿化了之后,我确定他已经走火入魔。  后来生意失败,老杜跑路去了。每一次想起老杜及其功败垂成的“学普”经历,就会不无惊骇地发现,尽管我说了三十多年的普通话,竟也是不合格的,我们的问题其实一样,即卷舌不难,难的是“儿化”,儿化也不难,难的是不知道何时应当儿化,何时不该儿化。我去查了几本语言学的书,书上说,在以下这几种情况下应将字词“儿化”(er-suffixation):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与温和的语气的语气,有“少”和“细小”的意思;词性转化或简化。这些我都懂,不过,听到央视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口口声声的“拜仁儿慕尼黑”,我又不明白了。好在中央台不播英超,否则,我大概就会听到“利兹儿”或者“曼联儿”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名称了。说到“联”字,我另有一大惑:总听北京人把“四联美发店”读成“四联儿”,而《三联生活周刊》尽管也被简化为“三联”,却甚少听到它被读成“三联儿”。为了进行有效的自我说服,我不得不这么去想:跟“四联儿”比,“三联”可能是一个不够“细小”,也不够“亲切”更无法向它“表示喜爱的感情和温和的语气”的单位。  普通话其实是一种一点都不“普通”的话——这是老杜的语重心长,在此愿与精进中之港胞及天下“学普”人士共勉。
【旧闻转贴】陈松伶教你做美容 作者:陈松伶 发表日期:2004年11月10日 作者:陈松伶 “恭喜!恭喜!恭喜你的《松松姐姐美容魔法》已经第五次再版了。”忙到一头烟的我,最近接到许多朋友的电话或电邮,不断恭喜我。我在提醒下才蠢蠢地谢谢大家。说实在的,这成绩对第一次写作的我真是很大的鼓舞。 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一起与我耕耘这本书的朋友们,因为在这个年代作为写作人,懂得用计算机打中文真的会省下很多工夫。而我的字与象形文字没有分别,所以就要强逼自己去边学边打。但是,我还是打得太慢了,结果我有一位朋友仗义为我打字,说要让我的创作灵感得以专心在400格纸上发挥。但是当他打到第2章的时候开始有怨言了,多番投诉要求我把字写好一点,不要上一句,左一句,然后把第三句写在最底下。其实因为我的灵感来去太快了,左改右改。也知道是难为了他,如果他会突然失明,那绝对是我害的。 还有几位美女朋友,她们都仗义为我校对书中的英文;一位俊男医生朋友就为我校对医学名称。其实我都没有在书中好好谢过他们,现在就要在这里表示我的谢意了。 我在《松松姐姐美容魔法》的书中有教读者用珍珠粉美白和美容,其实我用珍珠粉已有时,再配合其他天然的美白面膜使色斑渐渐减退。以前皮肤真的有点吓人,但决心要改变自己,所以先从外表使自己抖擞。 我们常在外面工作,经常暴晒,所以皮肤难免会有斑点。为了感谢看我专栏的读者,我教大家一招美白的方法吧。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卸妆做美白面膜。我现在经常用的都是珍珠粉面膜,把珍珠粉调和爽肤水至糊状,然后敷在脸上待干,用洗面棉轻擦掉干掉的面膜,再用清水和洗面奶洗净脸庞,粉脸会立刻白净。然后用钱币大小面积分量的珍珠粉混合日常用的晚霜,涂在脸上,连续用这个方法使用一个月,你会发现不同。我教朋友用这个方法,她告诉我,她的朋友问她是不是做了彩光,因为她脸上的斑点减淡了。
【转贴】陈松伶:没有自卑的理由 转自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08/13/04 02:20:27自己瞧自己不顺眼,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是自卑。当然有这种想法是相对的,因为看见人家的“白”,而显出自己的“黑”。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实实在在摆在眼前,怎么也逃避不了,才使自卑的人对生活缺乏勇气,对自己也缺乏勇气。  谁愿意成为自卑的人?大概没有吧!他们也想把自卑从内心拔出来,从此挺起胸膛,脸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但是又怎样才可以把自卑扔进垃圾桶?   其实上天是很公平的,他只给予我们生命,没有少给你一点,也没有多给别人一点,每一个人都有优有缺——林肯相貌奇丑、贝多芬是聋的、爱因斯坦小时候有诵读困难……如果他们都对自己的缺点自怨自艾,他们的缺陷足可以让他们痛不欲生,继而放弃自己,那我们还会在今天认识他们吗?其实我们都很容易在成功的人身上找出种种缺点,可他们还照样活得坦然自在,是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背挺直,甚至连皮肤也熠熠生光!  “自信的人最美丽”,此话极具逻辑。因为自信的人通常都掌握到生存的窍门,一切标准在自己心里预定。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会在别人面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显出一种不自在,总是在担心别人会怎样看自己,而且以为别人是看不起自己,这种不自在会微妙地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使双方经常误读对方的讯息,造成隔膜与冲突;而自信的人,与人交往时坦诚自然,能良好地表达自己,流露出自己的本色,更有效地与人交流沟通,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友谊和爱情。  自卑是因为我们缺乏认知的标准,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我们知道世上万物都没有一条所谓标准的界限,每个人来到世上,只要活得精彩,各得其所,带着快乐完成人生的旅程,这就是最完满的结局。无论你是有钱或是贫穷,无论你是肥或是瘦,高或矮,大家都是从哪里来,就往哪里去,最公平的是我们大家绝对不能带走世上任何一点点东西。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紧张得失,何必总要找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放到放大镜下去自己吓自己?既然已有了放大镜,就从今天开始把它放到自己的优点上,一齐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吧。
【转贴】26/7/05陈松伶:自己好,也要朋友好 转自南方都市报 2005-7-26 15:58:00 新浪网   近日打开计算机,发现联机非常好,但总不能上网,是ISP的问题吗?打电话咨询后明白现在的病毒已猖獗至侵袭ISP。气愤地问朋友为何会有人做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这些病毒侵害别人的Hard Disk用心何在?我与千千万万人一样,计算机是工作的必需用具,很多文书稿件往来必须靠计算机。被病毒侵害后我感觉手脚有如瘫痪,思维顿时堵塞,慢慢拿出已塞放于书架底的原稿纸,提起笔应付交稿死线。  回到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书桌再次混乱起来,笔呀纸呀告示帖呀堆满一桌。而一些靠电邮维系的朋友就如断了线的风筝,可能几个礼拜都不见我的回信,以为我是要绝交。没法子啦,只可以说朋友若没有互相体谅的胸襟,缘分像是筑在半空的单行钢线上,随时会摔个粉身碎骨。  不过在被病毒侵害计算机后的这几个礼拜,生活中发掘了一些平时不多往来的朋友,因为要向他们求救的缘故,多了沟通,多了面对面的接触才发现,他们原来一直在关心你,为你不计较地解决问题。这些病毒带来的反面好处,似乎设计病毒的害人者也没有想过,他们设计的病毒可以肆虐地侵害计算机,却侵害不到友情。  你在乎朋友吗?我在乎。生活的每个画面,都会有朋友的影像,他们在每个故事中有笑有泪,有成有败。投缘的朋友更是一生一世的,就算吵架,尝试绝交,命运线还是要把我们连在一起。  记得《监狱风云》的编剧(后来成为电影监制)南燕说过:“我们要自己好,也要朋友好。因为到你老的时候,就算自己很有钱但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的,何来生活情趣?如果在晚年的时候,能够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摸着咖啡杯底,一起生活消遣,这才是幸福的晚年人生。如果大家阶层悬殊,你好我不好,怎么样我们都很难会有共同生活的。这是无奈。”  南燕说这番话的时候我才22岁,到今天我都守着这个信念,因为我从来不喜欢一个人,但也不喜欢凑热闹,我最喜欢就是看到朋友笑,他们快乐我就更快乐。幸好我的朋友都喜欢笑而且爱照顾人,他们有一种天性就是让人享福,自己吃亏,每一个都是这样的时候,好的东西反而没有人要,让呀推呀,谁会拿到最好的呢?当然是我家的肥姐姐。 陈松伶/文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