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研究所
海王星2023
关注数: 32
粉丝数: 43
发帖数: 3,192
关注贴吧数: 46
在川高校国奖提名,没消息? 距离06/30截止日期很近了,川科技厅还没有公示。 看外部省市申报信息,25年国奖竞争也是惨烈,科一申报一大堆!!!
电子科技大学2025新年贺词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2025新年贺词摘要: -学校理科录取平均分位次位列各省考生前4.3‰,连续12年增长。 -2项原创性成果在《Nature》和《Science》正刊发表,NSFC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300项。牵头获G J 科学技术奖励3项,并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新增GJ 级创新平台3个。 -获批学位自主审核单位,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ESI前1%学科增至16个,前1‰学科增至4个,1个学科进入ESI前1‱。 -实施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工程,牵头建设S C 省人工智能学院。3家学校科技成果孵化企业成功上市。 -1人获评Q G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获评Q G科创名匠、杰出工程师奖,1人获阿里巴巴青橙奖。全职引进发达国家院士2人,其中1人入选G J引才计划顶尖项目,并牵头建设天府无线智能研究院。育引G J级领军人才26人、青年人才49人,其中G J海外引才计划入选31人,再创历史新高。 -2名外籍专家获“Z G Z F友谊奖”。 -宣邦楼、文科楼、永宁一号和二号科研楼、沙河工业软件孵化中心、九里堤未来产业科技园、学生公寓六期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SC部分单位2025博后需求 电科年年需求1000博后,要干啥???
电子科技大学“1D1L联合实验室”获批 电子科技大学-古巴神经科学中心 共建“神经技术与脑机接口1D1L联合实验室”获批
从2025四川省科技奖申报看电科学科发展态势 省科技奖申报,是观察学校学科建设重心和科研成果的窗口(国奖门槛太高,国奖范围太小)。 首先,总体提名数量50+,相对老大哥川大少了很多,可以看出学科基数/科研范围依然比较小。 第二,提名项目涉及学科:电子(集成电路,电子材料)>通信(信息),计算机(网安,软件)>光电(器件,系统),生医,遥感,仪器,控制,制造等。特点是信息学科群为主,尤其是计算机学科群崛起,不足是数学/物理/材料等基础学科自然薄弱,机械/电气等传统工科自然是洼地。 第三,推荐一等奖,区块链安全/相控阵天线/CMOS芯片/功率芯片等等,均为研究跨度超过十年且有重大应用的项目,由此可见学科高峰建设不是引进几个青年人才能起来的,需要长期积累。 第四,申报牵头人绝大部分为80后,人才梯队新老交替基本完成。
SC博新计划 SC 博新计划。 川电交基本瓜分了,有点不讲武德
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原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升级组建@2024.01。 中科院光电所为牵头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为共建单位。 2024年10月25日,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7位院士,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相关主管单位领导以及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主管单位领导为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分别颁发了实验室证书,相关领导共同为实验室揭牌。牵头单位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所长、共建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徐红兵副校长、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分别发言。他们表示,实验室将保持初心不变,在当前建设基础上开启新的篇章,凝聚优势力量,发展新一代自适应光学体系;实验室将面向国际前沿,有组织成体系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出创新性成果;光电技术研究所与电子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将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由姜会林院士主持。委员们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饶长辉研究员作的实验室发展规划汇报,经过交流讨论,与会委员一致认为,实验室目标定位清晰、发展方向明确、未来规划合理。委员们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要加强与国内相关单位的合作深度;二是要加强基础前沿方向的研究;三是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将实验室打造为自适应光学领域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基地、创新科技策源地、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在学术交流环节,实验室副主任周金梅研究员、光电技术研究所鲜浩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蒋大钢副教授等就自适应光学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应用需求等作了交流汇报。自适应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实验室将汇聚全国在自适应光学领域的优势力量和优秀人才,体系化建制化地开展新一代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面向需求、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重大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2024自然科学基金 虽然目前看,很遗憾2024国自然目前没啥突破,但是可以记录一下,希望在重大/仪器/中心等有收获。 已公开的信息update: 杰青:周P.H(电磁功能材料),邹Q(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宋JK(人工智能)依托同济申报。 优青:3(人员未知)。 数学学院:1重点,9项。 机电学院:10项。 电子学院 电磁辐射散射团队:1重点,9项。
新时代电子科技大学:向左or向右? 2024年,对于电子科技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发生了很多事: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等超常规支持by ZF,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极为迫切。 年度预算近十年第一次明显滑落,省钱很关键。 自主学位审核权get, 临床医学博士点get>>多科理工的基础夯实。 世界一流学科培优>>单项冠军冲刺。 高考生源继续稳步提升,中九试金石。 so, 向左服务地方,多科理工甚至综合性高校,or 向右GJ定位大战略 电子信息单科高校冠军?
有感: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名声誉真的建立起来了 200x年, me: 高考填报志愿场景:西交声名远扬,川大很有名,西工大好像也不错,后来有前辈热烈推荐“电子科技大学”,有这所学校?在四川?在四川招生那几页翻了好几遍愣是没找到这个学校,一直以为那是一个招生专业的名称。 2015年,莲蓉:成电在全国声誉很好,曾经是电讯的殿堂,但是电子科技大学声誉完全没有建立起来。 2024年,985高校泛电子科大化专业,电子科技大学进入中九的第8个年头,身影越来越稳健自信,电子科技大学在国际国内的声誉稳定建立并提升中。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建院十周年暨医学院建设发展大会 12月16-17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建设发展推进大会在沙河校区隆重举行。四川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郑备,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乔杰院士,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校长曾勇,校领导申小蓉、胡皓全、徐红兵、胡俊、孔令讲,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欧力生出席大会。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院士主持大会。会上,郑备、王亚非、徐斌和戴作安分别致辞。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还分别和成都京东方医院、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曾勇分别为成都京东方医院、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授牌。王辰院士、乔杰院士,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其柱,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新医科建设研讨会。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医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会上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与会嘉宾还分别在四个分会场进行了深入交流。附属医院和全国各兄弟医院、高校和医学院的领导和嘉宾,京东方集团、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专家教授以及师生参加大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