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几小杯具💘 lgdark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9,827 关注贴吧数: 114
成都评出首批36家星级民办养老机构 五星级养老院了解下? 养儿防老?随着人们对养老机构的观念转变,这一看法可能将被冲淡。 很显然,如何有效增强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推进养老机构观念渐入人心的关键。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的崛起,社会越来越需要标准化的制定,让老人在这里放心养老。 目前,大部份中国城市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它们都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27日,成都市对2018年评定的36家机构进行了星级授牌并颁发星级证书。 据悉,成都对18个区(市)县的67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了星级评定。根据评定分数,专家组推荐五星级养老机构4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9家,二星级17家。 这也是成都按照《成都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首次对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星级评定工作,按照养老机构建筑要求、功能分区、环境、设施设备、服务、机构人员要求、管理要求七大方面125项内容进行评审,重点关注服务是否符合老年人需求、设施设备是否符合适老化要求、管理是否规范等。↑部分星级养老机构名单 图据成都市民政局 按照考核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二星级(70~79分)、三星级(80~89分)、四星级(90~95分)、五星级(95分以上)。星级越高,表示养老机构的档次、服务质量和水平越高,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 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内,评委会实施动态抽查制度,养老机构也可以申请晋级评定,星级随抽查结果调整变动。有效期限到期后失效,养老机构应交回星级牌匾及证书。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修订完善成都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通过进一步规范和固化养老机构涉及的质量、环境、设施设备、专业素养、控制、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推动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为什么每年走失50万老人?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失智症,老人患病后,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记忆力、认知力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患者出门在外,很容易走失。据估算,2017年中国患病人群约为475万-1108万人。 2018年7月的一天,晚饭时间已过,李晓莉的父亲却没回家,她一筹莫展。74岁的老人在一个月内已第二次走失。 这次,今年39岁的李晓莉不好意思再发朋友圈求助:“别人会怎么说我呢?连自己的父亲都照顾不好?” 李晓莉的遭遇并不是个例。6月底的一个下午,家住北京昌平区的王红发现父亲不在家,直到7点多还没回来。她今年45岁,父亲也已74岁,上一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是在一年前。 报警、贴寻人启事、发朋友圈求助⋯⋯但人口走失在24小时后才能立案,王红一家只能开着车在黑夜中自行寻找,在父亲常走的道路上转来转去。 像李晓莉和王红这样遭遇老人走失的家庭不在少数,北京某派出所一位民警告诉财新记者,几乎每周都会遇到老人走失的报警。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测算,中国每年约有50万老人走失,平均每天约1370人。上述结果是据公安部门报警情况推测:每年有效报警信息1亿起,其中1%是人口失踪(招领)信息。其中,根据多地公安部门的分析情况推算,约有50%为老人走失警情。 现实数据也显示,失踪者中较多的是老人。“在走失人口中,除了精神障碍的成年人,老年人占了绝大比例。”曾研究老人走失数量和分布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主任、社会学院副教授熊贵彬也告诉财新记者。 为何出走 为什么有这么多老人走失?李晓莉和王红的家庭都面临着同样困境。老人已发生了认知功能的退行性病变,记忆力大不如前。这样的症状和走失的风险将发生在哪一位老人身上,以及患病老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出现症状,都很难预料,而家人们无力全天候看护。 李晓莉的父亲三年前被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平时由母亲照顾,但父亲性格要强,不承认患病,经常与家人吵架,偷跑出去。 王红父亲数年前去运河边挖野菜,找不到回家的路。她带父亲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王红卖掉自家和父母家的两套小房,置换了一套大户型,将父母接来与自己同住,方便照顾。可是她父亲更怀念以前的家,“动不动就要回去,说走就走”。一年前那次走失,老人离家整整13个小时后,才被以前住处的邻居送了回来。 此后,王红父亲病症愈发明显,不仅经常忘事,认不出亲戚朋友,还被保健品骗局骗走了十几万元退休金。更让王红难以应付的是…… 难以预防 对于老人出走,能否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最直接的办法是加强看护,严防死守。但这对普通家庭而言仍难免百密一疏。 “有时候他(父亲)偷偷跑出去”,李晓莉说。她的家中,起先是父母单独生活,母亲是照顾父亲的主力,但老人常常力不从心,也难适应从陪伴模式向盯防模式的转换。作为中年人,更多的时间用于应付生计,李晓莉表示能够提供的帮助实属有限,“平常我们都比较忙,都要上班,还有孩子”。 为了照顾父母,王红的办法是聘请保姆,但她不得不反复换人。她说,这些保姆通常不能长久,最多的可以做几个月,最少的两三天就走了。王红对此也表示理解,面对父母时发的暴躁脾气和小孩一般的行为,自己都难以应付,何况是外人?现在,王红和丈夫两人轮流照顾老人,伺候他吃饭、洗澡、穿衣服、散步,她坦言每天都感觉疲惫不堪。 王红介绍,为防止父亲走失,她为父亲买了定位手环,还做了许多标有联系信息的卡片,装在父亲的衣服里,但定位手环总有几百米的误差,卡片也经常被父亲随手扔掉。现在,王红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父亲锁在家里,虽然不忍心,但至少能安全一些。
当人口开始负增长千万老人该如何养老 曾几何时我们想生不让生,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是不想生不敢生,2018年是历史性的拐点也许将要载入史册——因为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减少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与国际相比,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 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7年出生不但没有如预期那样多出生343万人,反而减少63万人;2018年不但没有如预期一样多生79万人,全国活产数反而少了250万人。清朝中期的1790年,中国人口突破3亿,出生超过1000万人,也就是说2018年的出生人数是清朝中期以来最少的。这对于正在逐步老去的中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的负增长,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已经是一个基本国情,而这个基本国情将贯穿整个21世纪。医疗,养老,就业在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环境下,老龄化的中国我们该如何养老?现阶段我国多数老人还停留在只愿意为生病而付出,其实不健康是老龄社会最大成本。从医疗服务需求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人均医疗费是国民平均水平的2-3倍。改善老年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不是仅仅治病,而应是在治病的同时更侧重防病。如果老人的防病能力没有提高,他们的一种病治好了,很快会得另一种病或长期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状态,从而加重老年照料的社会和家庭负荷。 “根据我们的研究预测,2015-2050年,我国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从7.33%升至26.24%。”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在公开场合做报告时说。 从养老服务需求看,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4000多万。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唯有健康老龄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才能从源头、从根本上降低老龄化的健康成本及时应对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社会”。
在四川如何迅速辨别四川的大户人家? 在四川如何迅速辨别四川的大户人家?不要看别个是不是住别墅、开宾利,其实过年的时候,直接看阳台就晓得了:挂的香肠腊肉把阳台挤闷才是大户人家的基本标准! 可是现在随着商品化,加之工作越来越忙,做香肠太浪费时间,大家都省事的在市场上购买,难免市场中的香肠有不少添加剂,以大家最熟知的亚硝酸盐为首。对老人小孩危害比较大,今天亲睦家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健康年货小科普 硝酸盐具有防腐性,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稳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其次,它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 不过,这些添加剂可对人类不友好,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到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口唇、指尖会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虽然本身并不致癌,但在高温烹调或其他油炸,蒸煮的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当人体分解机制并不在线的情况,长期食用势必会导致巨大的伤害。如果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选香肠腊肉的小伙伴注意力集中了啊...... 如何选香肠? 第一步——看颜色:含有添加剂的香肠一般会比平时的自家做的香肠,看起来颜色发红,普通的没有添加剂的香肠,晒干后颜色会较发灰,并不是特别鲜艳,相反不那么有“食欲” 第二步——看肉质纹理:既然是猪肉,那么,质量好的,新鲜的肉质做成的香肠在切开后,是能看见肉质纹理,并不是完美整齐的切面,而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食用时,发现长相漂亮的香肠,得多留个心眼儿了 第三步——摸一摸香肠表面:优质香肠,摸起来手感干爽、肠衣紧贴、自然有弹性。不会像劣质的香肠那般湿润、甚至有些粘手,质感浮松、衣肉分离、容易弯曲,受湿变软发霉,还有较大空洞。 香肠是我们四川人待客的最高标准,如果你的四川朋友愿意给你寄两节他老家的香肠,这绝对是他对你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肯定。同时作为一个“好吃嘴”亲睦家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在过年期吃好玩好同时也要关注自身健康才可以。
谁没年轻过?这位退休老人总结的真精辟 1.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对爱情充满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但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爱情,即是爱情有缺憾,也应该用心去经营和珍惜,不要轻言分离。重要的是,一生能有一个真心爱你的人一路上风雨无阻地陪伴着你,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 2.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只注意事业,不爱惜身体。其实,人的身体往往都是在年轻时搞坏的,人到老年疾病缠身,后悔也晚了。 3.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养儿防老,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到了老年才知道养老更多的是靠自己,靠与老伴相互关照、相依为命。 4.我们大半辈子为事业、为家庭而忙碌,活得很累。到了老年,会突然发现,人生短暂,老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5.我们这代老人大多出身清贫,都有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但人老了,要想开点,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有条件要乐于助人,如果花钱能买到健康和快乐也值得。 6.到了老年,才会真正体会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孤独很美,平平淡淡才是真,孤寂宁静心亦醉。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nmujia.com&urlrefer=106d848b448ef3140ed2fc6c52ea0b8a
成都养老院让大家不在对养老院“敬而远之” 大多数人的养老生活都是老夫老妻携手而行。前段时间新闻中报道一对老两口恩恩爱爱,奶奶因胰头癌去世,从确诊到去世不过半年,一开始各处寻医问药,最后住院,去世前五天肝昏迷,五分钟折腾一次!去世后爷爷瘦了20斤!那时他才60岁,还能咬牙坚持,反过来想,如果70岁,80岁...会怎样?肯定是送走一个累垮一个!而这一切,最终还是都要压在孩子身上!他们如何承载这副重担? 而再恩爱的老夫老妻,也总有先走一个的时候!那时,剩下的一个该怎么办?依然会面对是请保姆还是进养老院的问题!还有的人说,不能住,住了会老得快!如果你有这种看法,那您就应该更新对养老院的新看法了。在过去许多人心中对养老院敬老院的看法是:一间房住若干老人,每人仅一张床而已,犹如病房;好的,两人间少之又少;周围全是一些行将就木,麻木痴呆的老人,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老人!一个护理管一堆人,能把吃喝拉撒照顾周全就得念佛,这样的养老院,就是保持老人还活着,至于尊严,隐私,质量...根本不在保证范畴之内! 而步入新世纪后,养老院养老社区已经完成了全兴的蜕变,在国家大力扶持与各方资本的注入下新概念的养老机构孕育而生,在成都以亲睦家为代表的医养品牌不断成长。亲睦家提出了全域医养的概念,其中的健康公寓深受追捧,公寓中入住人员高素质,会有共同语言,会有共同爱好。这里的老人活出的是质量,活出的是最后的精彩!一站式养老,打通了各个阶段不同老人的养老需求。显然,如果养老产业获得蓬勃健康发展,曾经如夏花之灿烂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去拒绝这秋叶之静美。 千百年来,中国人习惯“养儿防老”,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残酷现实击破,那是因为没有更多更好的社会养老模式让人选择和憧憬。如果有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将不再迷信“养儿防老”,因为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在很多老人对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而远之”的时候,在一些子女认为将老人送敬老院为不孝的时候,国家养老战略布局下,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他们正用事实打消着社会的疑虑,为迎来我国老龄化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