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七九 虾米七九
关注数: 78 粉丝数: 262 发帖数: 11,250 关注贴吧数: 1
【转载】真“有机” 要求很严格 我市农技中心环保站站长段大海介绍,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对有机农业的定义: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另外,有机蔬菜种植需要“隔离”,即,被划为有机蔬菜的地域,旁边100米之内,不能有普通作物。有机蔬菜种植地域,对土地土壤、水分、以及空气都有严格规定。 据王经理介绍,公司的生产基地在一座山头上,有机蔬菜的种植区域与其他农户的种植地域被一条长长的深沟给隔开,距离达百米左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其他的农户在种植蔬菜,需要喷打农药时,有机蔬菜也被沾染上农药。”王经理介绍,一旦沾上农药,就不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 据介绍,我市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有机蔬菜。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有机蔬菜的种植、经营理念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只是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才开始关注价格昂贵的有机蔬菜。 段大海介绍,目前市面上真正的有机蔬菜占蔬菜总量的份额极小。据介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从低到高共有三个阶段: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蔬菜处于顶端。虽然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被看好,但是业内人士仍提倡,目前,根据我市的实际条件,还是应该稳步发展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的价格昂贵。”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旦有机概念被炒作起来,市面上无疑会出现大量价格昂贵的有机蔬菜,到时,高价钱是否能真正换来蔬菜的高品质和安全,就值得商榷了。 据介绍,由于价格昂贵的有机蔬菜,通常是被精致包装之后摆放在货架上,对于有机蔬菜的辨别,消费者只能从贴的价格标签上看其品名。由于多数消费者对有机蔬菜辨识度很低,即使有人拿一般蔬菜来冒充,消费者也根本分不清楚。
【转载】绿色食品“帽子”多 真伪难辨需谨慎 淮安市周边的蔬菜水果大棚如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记者日前来市周边的一些蔬菜水果观光基地发现,商家都挂起“绿色果蔬”和“无公害产品”的牌子。 “我们不上任何农药,不用水洗,可以摘了就吃。”在一家草莓园里老板跟人们说,很多人摘下来就直接入口。而记者身边一位看管的老农则调侃说:“现在的城里人真天真啊,怎么可能一点不施农药呢,只不过是量少一些,所以得洗干净再吃呀。” 记者在超市的蔬菜水果专柜看到,宣传广告栏上也写着“有机食品”。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用保鲜膜包装好、价格比散装蔬菜贵一倍的蔬菜都是有机蔬菜。但记者看到,这些蔬菜水果绝大多数并没有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只不过是看上去长得比较结实,个头也匀称些。 一些商品靠包装上的“纯天然”“无污染”“野生”等字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您清楚什么是绿色有机蔬菜吗?”记者随机问了超市里的几名消费者。“就是没有农药,或者纯天然野生食品就是绿色食品吧?”有的消费者认为。也有的消费者对相关的概念表示不清楚,至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绿色食品,还真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如何辨别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需要经过严格认证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级是指生产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A级也叫有机食品,除了生产环境符合标准外,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生产资料。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的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转载】百年老宅遭盗“怪事”频出 背后迷雾重重 黔江的黄溪镇有个大宅院儿,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了。宅子的主人是当年有名的大地主张合卿,关于这个老宅的许多谜团至今都没有解开。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一百年后,张氏庭院竟然招了贼了——两个镂雕石象,大雪之夜,不翼而飞。 上千斤石象不翼而飞 张氏庭院一共有四个柱础,二尊石狮,二尊石象。当地人称之为“柱础”,就是柱子的基础。整个房子全指这四尊柱础承重呢,基础没了,屋顶还不得塌啊!再说了,两尊石象上千斤,说没就没了。搬弄这么大的东西,能一点动静没有? 管理员胡华说,当天正赶上新年,天还下着大雪,自己真没听见啥动静儿。第二天早晨巡视才发现,侧门被撬,石象被偷。 不了解的人会问,不就是丢了两块大石头么,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这石头,一整条儿有6米8长,宽度厚度怎么也有几十公分,每个柱础的石料至少三吨重。古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么个地方,从选料、加工,到运输、建造,100年前是怎么做到的呢?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石象被盗之后出“怪事” 这个老宅里面还有个天井,天井的地面有20多平方米,地表缝隙基本上看不到,可不管下多大的雨,地面都没有积水,这是很神秘的地方。 水到底从什么地方流走的呢?又流向了哪里呢?难道地底下还有啥暗道机关?当地百姓说,掌管张氏庭院地下排水的机关,就是那四个石狮石象。因为有人听到过,这柱子下面有流水声儿。 张氏宅院又一个未解之谜是那口水井。这口井,下雨不涨,天旱不枯,水位始终不变,平静清澈,细腻凉爽。当地人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咋回事儿,不过他们认定了,这四块奇石,就是答案。一百年了,没人敢动这些石头一下,可如今呢,竟然被偷走两个。果不其然,石象失踪不久,张氏庭院里真就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管理员胡华发现井水有异常,咕咚咕咚地响。还有村民发现,井水,变浑了。 擒获职业文物盗窃团伙 村民们弄不明白,百年老宅的支撑基础居然能搬走,整个过程还不出声儿,而且黑灯瞎火的,这是一帮啥贼呀?咋偷的呢? 警方很快从附近一家银行的监控录像里发现了线索。录像中的这辆小面包车,进入黄溪镇和返回的时间,正好在警方推测的案发时间范围内,很快,有群众反应,在1月2日凌晨的黔江梅子关,曾经看见一辆外地牌照的车,车上几个人操湖南口音。警方顺藤摸瓜抓到了5名犯罪嫌疑人,并从永州买主那里追回了石象。 这伙儿贼一共五个人。他们的职业就是专门盗窃文物的。2011年1月2日,午夜时分,这伙贼开着面包车,带着作案工具,悄悄潜入了黄溪镇。他们用事前准备好的千斤顶和长木棒,顶开了房屋的柱梁。接着五个人开始分工协作,三个忙着往外抽石象,两个同时往里塞木桩。为了消音,不管是顶房梁的木棍,还是代替石象基础位置的木桩,他们上下都垫了毯子。 由这起案子顺藤摸瓜,警方还擒获了一个职业文物盗窃团伙,目前已经有20多人落网了。
【转载】王江泾有棵怪树 发芽期相差半月 本是同根生的一棵树,但几根枝桠的发芽期却相差整整半个月。对于这样的一棵树,相信读者别说见过,很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王江泾金鱼桥村却长着这么一棵怪树,正因为如此,这棵树在当地非常有名,导致不少树贩子蜂拥而来。 有人万元购买怪树 从老07省道喇叭口往西行驶,在金鱼桥村村部附近一处苗木基地向北,就到了徐先生家。这棵怪树,就长在他家门外。树径10多厘米,高10多米,树干高四五米,有五六根枝桠。乍一看,这棵树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你看看它的枝桠,一边的叶子已经长得很好了,另外一边正要长出嫩芽,不仔细看的话看不出来。”经徐先生这么一说,记者发现这棵树果然存在这个情况。一边的叶子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另一边却是光秃秃的,真是泾渭分明。看上去,光秃秃的那一边似乎已经枯死。但徐先生却十分肯定地说,那一边没有枯死,刚长的芽还不是很明显。 不过,虽然两边发芽期相差半个月,但树皮的颜色却没有任何区别。 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棵树是他爷爷年轻的时候种的,到现在已经60多岁“高龄”了。一直以来,这棵树每到春天就会发芽、长叶子,从未有过异常情况。但是6年前却出现了怪事,西边的枝桠已经发芽长叶子,但东边的大部分枝桠却没有动静。一开始,徐先生以为树要枯死了,还觉得很可惜,可是过了半个月后他惊奇地发现,东边一半的枝桠竟然也长出了嫩芽,很快就长满了绿叶。后来每年都这样,两边发芽的时间不一样。就因为这棵树发芽的时间不同,一下子名声大噪,成为远近闻名的奇树,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此树的风采。 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前,有人曾开价5000元购买这棵树。出了名后,这棵树的身价暴涨,有人曾经开价超过1万元,但遭到了徐先生的拒绝,“不卖了,就留在这里吧,这是我爷爷种的,我不可能卖掉。” 分析怪树成因 从记者这里看了照片后,嘉兴市农经局林特站的高级工程师沈先生一眼就看出这是棵榉树,不过他也觉得很奇怪,这棵榉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了榉树的相关信息,榉树别名血榉、金丝榔、沙榔树、毛脉榉等,是榆科榉属的乔木树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 对于这棵榉树存在的怪现象,沈先生给出了几种分析:有可能根部靠近水边的部分生长受到了抑制,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再过一两年,这半边就要枯死了;也有可能出现了损坏根部的东西,比如说污水。 不过,徐先生并不赞同以上两种说法。他不赞同的原因是,这棵榉树旁边的小河道被堵死后,现在污染很严重。如果说榉树是因为水污染而导致现在这种情况,那为何其他的树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距离这棵榉树10多米远的河边,也有一棵榉树,却没有出现过任何异样的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徐先生家附近还有一棵很大的榉树,并未出现这种异常的情况。
【转载】广东雷州一“怪人”嗜水如命 日饮水百斤 小时候的一次发高烧,让广东雷州白沙镇石头村村民颜福荣从此嗜水如命,需日饮水近百斤,一天不喝饱,便全身难受,饭菜不思,也不能工作。 23日,记者在白沙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颜福荣的住所。颜福荣告诉记者,他这“怪病”已40多年,不但“喝”坏了身体,也“喝”穷了家。 据了解,颜福荣幼时家境贫寒,14岁那年的一天夜里,他发高烧,口渴难忍,便喝了几瓢水。未料,从此便“喝上了瘾”。 颜福荣称,他每隔半小时要喝一次水,越是寒冷的天气,喝水的欲望越强烈,并且喝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水量”越来越大,最多时,一天喝过一百多斤。 颜福荣说,由于家里穷,没钱医治,其父母只好听之任之。 四年前,湛江市第一中医院得知颜福荣的病情,曾把他接去免费治疗一周,病情一度有所好转。但由于没钱,颜福荣不得不放弃继续治疗。回家后不久,病情便再度反复。 记者看到,“以水度日”的颜福荣全身浮肿,肚子鼓得像个大皮球。颜福荣说:“想过水喝多了没好处,可就是控制不住,每次肚皮被水涨得发亮,还是感觉渴。” 颜福荣还告诉记者,由于饮水过度,身体虚弱,走路困难,但他还想方设法出去工作。为了生计,他曾经踩过三轮车,但是每天带出去的水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渴得难受,只得不停地回家喝水,因此一天也赚不了几个钱,只好作罢。 颜福荣的妻子李玉球为了照顾他,每天不停地烧水和煮米汤,用3块土块组成的“三角灶”烧一锅米汤要1个多小时,这使李玉球无暇他顾,只能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拾荒和捡柴。 目前,颜福荣三个小女儿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三姐妹每天一放学,第一道“作业”便是拾荒,风雨不误,每个月挣到的100多元人民币,便成为这家五口的主要生活来源。
【转载】武汉超市现怪事 标价35.04元结账变成72.32元    据赵先生介绍,今年4月22日,他来到大润发江汉超市,购买了900多克山竹,超市服务员现场包装称量并打价,显示价格只有30多元。他到超市结账时,被要求付70多元。赵先生指出标价与结账价不符,收银员当即全额退款,并指出30多元是“印花价”(即会员价)。赵先生当天因有急事,未与超市理论就离开了。 4月23日晚6时许,赵先生再次来到大润发江汉路超市三楼,发现山竹标价为每500克18.80元,并未标明“印花价”,赵先生再次购买了932克,工作人员现场称量打上价签,显示金额为35.04元。令赵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他到收银台结账时,价格变成了72.32元。 赵先生认为,大润发江汉超市存在故意虚假标价,误导顾客消费。昨日,赵先生向武汉市物价局和本报投诉。 昨日中午,记者和赵先生一起来到大润发江汉路超市,该超市顾客服务课叶课长介绍,该超市商品标的是会员价,如果赵先生对此不能理解,超市方可以退货或退还差价。 叶课长承认,由于许多顾客是非会员,购物付款时会引发纠纷,超市方在交费时都会予以解释。顾客质疑,既然顾客有会员和非会员之分,为什么超市不在价签上注明会员价和非会员价? 对此,叶课长解释说,根据物价局规定,原价和现金差价达到10%,就要到物价局备案,该水果非会员价是会员价的两倍多,所以不能在价签上明示。 然而,记者再次来到大润发超市二楼水果销售点时,只见山竹的价签上写有:印花商品,每500克18.80元,原价35.80元。对此,叶课长也感到十分困惑,原价(即非会员价)和会员价悬殊达到50%以上,为何还标了上去,他表示将进行了解。 目前,武汉市物价部门已介入调查。
【转载】盘锦发生怪事:无人驾驶客车突然起火撞楼房 别以为无人驾驶车辆只会溜车下坡,上坡也是可能的。      这样的奇事在盘锦盘山就出现了。      火海包围煤气管道      4月26日15时许,盘山县消防大队接到了盘锦市119指挥中心指令:盘山县高中家属楼附近一辆小型客车起火。      盘山大队迅速出动2台水罐消防车赶赴现场。抵达后,消防官兵发现,一辆小型客车车头顶在一栋居民楼楼根儿底下,车辆借着风势猛烈燃烧着,黑烟一直冲到楼顶,一到二层居民家的阳台塑钢窗也被烧着了。      消防官兵侦查后发现,煤气管道也被包围在火海当中,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指挥员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拉闸停电并关闭煤气管道总阀门,并立即组织灭火。      经过近20分钟的扑救,大火被成功扑灭,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无人驾驶自己上坡      15时40分许,着火小型客车的车主刘先生到达了现场,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车怎么自己跑这来了?”      他说,车原本是停在附近一条马路上的,“当时是上坡,在快到坡顶的位置停了车,我用两块大石头把俩后轮卡住后才锁车离开的。”      记者看到,刘先生停车的位置距离事发地点约二三十米,中间要先向右拐上一段小坡,然后跨过约20厘米高的路基,再直行冲过一片绿化带,最后撞上居民楼。      目击者称,从发动机启动到撞楼后起火,整个过程小客车没有任何停顿,“还以为是司机酒后驾驶呢。”      “如果是有人开车,走这段路都要费很大的劲,更别说没有人驾驶了,这车怎么能自己完成这么多高难度的动作呢?”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业内:多种巧合凑一起才能引发奇事      随后,刘先生提供了一个细节:当天11时许,他看到车身比较脏,离开几分钟后又来到车前,为车身浇了几盆水。      消防监督人员对客车的行驶路线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是车身上的水渗到里面,水滴滴到高温的发动机上造成了电路短路,启动了发动机。      由于车主并没有使用手刹,而是用石头掩住轮子后直接熄火离开了,加上车还挂着档,所以在发动机启动后,客车开始自己行驶。      有着多年汽车修配经验的秦师傅表示,停车后出现溜车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从没听说过车辆自己启动又自己行驶的事,“而且是往坡上走,这个就更难了。”      “这种‘无人驾驶’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中,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需要多种巧合凑在一起,但最关键的还是启动发动机。”秦师傅说,“不管是点燃式发动机还是压燃式发动机,都需要有电流激发点火系统元件。”      秦师傅说,在外界作用下,如果出现短路,电流未经控制就会直接作用在点火系统元件上,启动发动机。
【转载】英国怪事: 橘子树上长柠檬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英国一棵橘子树上长出了柠檬,这一怪事发生在48岁的朱丽叶•尼斯比特家里。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1日报道,尼斯比特在9年前用15英镑从花卉市场花买下了一棵橘子树,一直以来该橘子树生长正常,但不久前尼斯比特突然发现在它结的橘子旁边有几个黄色的果子。尼斯比特当时想也许等果子熟透了以后,它们的颜色就会变成正常的橘子的颜色。后来,不仅果子的颜色没有变,而且它们还长成了柠檬。 尼斯比特虽然已从事园艺多年,但她从来没有见过橘子树上结柠檬的情况,因此她不仅没有品尝新长出的柠檬,甚至也没敢去碰它们。现在这棵高约1米的果树上垂挂着25个橘子和4个柠檬。这一奇景吸引了包括园丁在内的很多人去尼斯比特家看个究竟,但他们都无法解释个中奥妙。 不过,花卉市场的老板尼尔• 菲什洛克认为他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菲什洛克解释说,这原本就是一颗柠檬树,后来才被嫁接成了橘子树,如今在嫁接的地方又长出了新的柠檬树枝。 “任何经过嫁接的树木都有可能在嫁接点以下的主干上发出新芽来,但这种情况并不太常见。” 菲什洛克还预测说,柠檬枝很有可能会完全取代橘子枝。届时,尼斯比特就只能吃柠檬派而不能再制作橘子果酱了,但目前她还可以兼得“鱼和熊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