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平 北宮平
关注数: 43 粉丝数: 379 发帖数: 16,091 关注贴吧数: 24
有關詠春拳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尤以「火燒少林寺」的傳說最為流行。今天【武備志】要介紹的蛇鶴詠春拳,便出自少林永春殿上的一幅對聯:「永行忠義堪歌詠 言出九鼎志更春」。 據聞當時清廷為了對付少林的反滿勢力,收買了少林門人馬寧兒。由於馬寧兒熟悉少林武術,很多少林弟子都敗在他手上。為此,至善禪師特意與五枚師太合作,透過模坊蛇鶴相鬥的動作,創出了一套跟傳統少林武術截然不同的拳法,最終成功打敗了這個少林叛徒。而這套拳法的訣竅,則由至善禪師及五枚師太分別保管,並輾轉傳到了南方,成為廣東武術界中隱秘的一支。 蟄伏香港 現時香港的蛇鶴詠春拳流派,出自清末貢生羅梯雲。他師承紅船「大花面」申錦(紅船乃航行四方的戲班,據聞亦屬反清組織之一),早在1930年便將蛇鶴詠春拳的技法帶到香港。 羅梯雲晚年時回到了家鄉行醫,並將拳法傳予了兒子羅定周。羅定周秉承了蛇鶴詠春拳的低調作風,一生都未曾以授徒為業。他本在廣州為官,於解放前夕移居到香港,並先後在警隊及文化界任職。其子羅昭榮,就成為了他的惟一傳人。 按現時資料顯示,香港精武會在上世紀便邀請過羅昭榮的叔父羅君籌專授蛇鶴詠春拳,然而很快就不了了之。至於羅昭榮本人雖然曾經授徒,但作風卻依然非常低調。1974年6月,羅昭榮弟子陳榮錚於第136期的《新武俠》雜誌上,刊登了蛇鶴詠春拳的招徒廣告。後來在羅昭榮的反對下,此事便再沒有更進。 直至近年,因為羅昭榮年事已高,為免蛇鶴詠春一脈失傳,故開始批准門下弟子公開設館授徒。「香港莫偉強蛇鶴詠春門功夫總會」的莫偉強師傅、「蛇鶴詠春翁國榮體育會」的翁國榮師傅等,都是現時香港蛇鶴詠春門的代表人物。 蛇鶴爭揮堵勁融 蛇鶴詠春拳的架構與其他詠春流派相似,俱有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大套路,亦有木人樁、轆手、黐手、散手等訓練手法。而在兵器方面,則同樣有六點半棍及雙刀(大部分詠春流派稱曰八斬刀,而陳榮錚的招徒廣告上則寫曰「套命雙刀」)。 當然,蛇鶴詠春拳的技法自有其特色。最明顯一點,是蛇、鶴的象形動作貫穿整個蛇鶴詠春拳體系。翁國榮師傅便曾經在《新武俠》雜誌中,以蛇、鶴的形象解釋各式手法,例如攔手一式,便是「如蛇頭從中線快速往外伸出作中途攔截」: 攔手 而伏手則是「手掌如蛇頭從中線快速伸出作中途攔截」: 伏手 至於在鶴形方面,代表招式有吞橋,即「前臂與後臂摺曲成直角,手掌攤直成昭陽掌」。值得留意的是,昭陽手正是永春白鶴拳的經典手法之一: 昭陽手 (白鶴祖師方七娘的雕像,便是以昭陽手為架式,見13:45) 這種近乎象形拳的打法,使得蛇鶴詠春拳的手法以及動作,都與其他詠春流派有所不同。以小念頭為例,大部分的詠春流派都會分成三或四節,由開馬接「一攤三伏手」,到按掌、耕手等手法。 而蛇鶴詠春拳的小念頭,則分成了五節,在「一攤三伏手」(蛇鶴詠春裡稱作「蛇鶴爭揮勁相融」)前,會多出一段名曰「飛麟九轉表掌通」的動作,其姿態甚具象形蛇拳的味道: 希望隨時日發展,蛇鶴詠春拳這門揉合象形拳法與南拳精粹的獨特武術,可以繼續承前啟後、開枝散葉。
鄧家永春拳前傳與起源 1. 前傳 鄧奕曾親述永春拳的來歷。南少林寺被毀前,至善禪師居於寺中,當時也有朝廷的人潛伏其中,掌握了曾在該處傳授的武術。寺被毀後,至善隨即逃亡,遊走於廣東、廣西各地。他並不擔心自身安危,只是擔心連累庇護、收留他的人。 朝廷的人武功底子深厚,更習得少林武術,加上北方人本身就身高體壯。若真找上門來,那些庇護至善的南方人身材矮小,根本毫無自衛之力。 於是,至善禪師便教他們一些近身自衛術,使他們不至於束手捱打。這種防身術並非為戰場搏擊、多人格鬥或攻擊之用。它講求快、巧、瞬間爆發,採取「由徧入正」,以免身材矮小者與對手正面交鋒而落於下風。這自衛術最初只是一些零散概念,談不上系統。 由於每名徒弟跟至善學拳的時間長短不一,加上每個人也可能學過其他拳種,所以各人對至善的自衛術的理解有差異。再者當時教拳的地方多數狹窄,所以這套拳最初並不涉及太多步法,不同於現在的永春拳。但除此之外,後來各派之間都有共通的基本要素,如榜手、攤手、伏手、中路冲拳、窄馬等。 2. 鄧氏起源 鄧氏家族祖居於今佛山市南海區小塘橫溪村。家族中有一人名叫鄧本,為商人,從各地採購食品回佛山售賣。鄧本經常會到清遠入貨。清遠市位於廣州以北,珠江支流北江穿城而過。當地出產的雞、豬聞名。 北江之濱有一名剎,叫飛來寺。鄧本在寺中結識一僧人,武藝非凡,後來方知其為至善禪師。鄧本熱衷習武,不放過向大師學藝的任何機會。 隨後兩三年,鄧經常到飛來寺學武。直至一日至善禪師告知鄧,他不能再容身於飛來寺。至善讓鄧本去拜會黃華寶和梁二娣,說這二人曾師從他,鄧應與他們來往,以更深入了解所習之拳法。 但那兩三年間,鄧本已從至善學到手法、木人樁及六點半棍。鄧問至善這套拳法的名堂。至善告訴他,這並非傳統少林功夫,而是至善特別為身材矮小的南方人而琢磨出的武術,使他們能抵抗來自北方、身形彪悍的朝廷追兵。這套拳術講求以法收功,即以技巧勝力,是一種近身自衛術。鑑於至善曾居於永春殿,就命名為永春拳。 鄧本後來的確找到黃華寶和梁二娣,但發現他們的拳法不盡相同。這可能因為至善當時只是傳授自衛概念,而沒有系統性訓練,且教授兩人時間長短不一。加上各人背景不同,對同一套拳法有各自的理解和演繹,也無可厚非。 鄧本後來將永春拳、木人樁和棍法傳授給兒子鄧就,再由鄧就傳給同村兄弟鄧算。
永春延續及扎根於香港 12. 永春延續及扎根於香港 除了在林老先生家中教拳,鄧奕亦開始接收其他學生。其後亦在他學生容泰倫家中教拳。容泰倫家在九龍半島大坑東,有一個非常寛敞的天台,十分適合練習拳及棍。容泰倫是鄧奕一位早期學生及忠誠追隨者,在他家中安裝了木人樁及棍椿。 那木人樁及棍棍成為了永春歷史上的一件標誌物品。木人樁是鄧奕錄影上顯示他祖傳永春木人椿法,那棍椿亦為鄺澤昌演示永春六點半棍椿法,並錄影傳後世,亦成為現代所有棍椿藍本。 以下是一批在我於1968年開始學拳時認識的鄧奕忠實入室弟子: 謝金 - 他年青時在中國當反日游擊隊。戰後到香港,在上環碼頭及雞鴨難當苦力。我認識他是轉做的士司機,直至晚年過身為止。 方𠎀 - 鄧奕曾想過將謝金及方𠎀訓練成才,讓他們去發揚永春拳,但方傑壯年因癌症去世。 唐志 - 鄧奕早期學生,家境富裕亦熟習太極及形意。與70年移民加拿大。 容泰倫 - 鄧奕早期忠實徒兒,他弟弟及兒子容百朋亦隨鄧奕學拳。也是他家中安裝了木人椿及棍椿,可讓其他師兄弟到家中練習。 鄭榮彬 - 他曾在美麗華及港機餐食供應公司工作。他妹妹鄭玉燕更是鄧奕早期女弟子。 張偉明 - 一位警務人員。 陳凱旋 - 在開利冷氣作為技術員。陳師兄可能是鄧奕早期仍然再生的弟子。他曾與鄺澤昌一起在運動場道1號助鄧奕授徒,蘇志剛及黃永強等都是他們教授的。他們亦準備將永春拳標準化,但在鄺澤昌移民後,這件事停止了。 白鉅成 - 當年在律師樓工作,職為師爺。他亦是白昌宗姪兒。 鄺澤昌 - 他1960年代香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在香港電話公司工作。鄺澤昌追隨鄧奕練永春拳前,澤昌是鷹爪王劉法孟入室弟子,亦習蒙古摔跤及傅式太極拳太極。他亦曾教我三拜佛及翻子拳。鄧奕傳下的影像,我是從他庭翻錄。沒有這些影像,相信現今亦沒機會鄧奕六點半棍及六點半棍椿。他於80年代移民加拿大,非常可惜,於一次汽車意外中去世。 以上都是我於1968年12月開始學習永春拳時認識的師兄(除了方傑,因為他早逝)都常常出現在運動場道,那鄧奕教授永春拳及最後在香港的居所。鄧奕是我爸爸較年輕的族叔,情同兄弟。他在一個家鄉宗族兄弟家中開始尋到了自己的根。而那地方後期亦成為了一代君王在香港最後的居所,亦是鄧家永春拳在香港發展,及後來發揚到外國的根。 鄧松柏 轉載於香港鄧奕傳人鄧松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