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85682 100385682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72 发帖数: 691 关注贴吧数: 3
我看《河的第三条岸》 我很喜欢这类象征性的标题,比如“河的第三条岸”,比如“追风筝的人”,比如“城堡”…尽管我到现在都没完全弄懂《河的第三条岸》和《城堡》的寓意。 很早时读过一篇英语散文。文章说的是作者的祖父,一个按照正常程序长大、做工、娶妻生子的本本分分的人突然有一天变成了一个叛逆者,一个众人眼里的怪人。凌乱的发型,惹人注意的大墨镜,奇异的服装…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朋克造型突然成了年逾七旬的祖父的着装标准。许多人都不理解,但祖父却毫不在意。文章结尾时作者感叹:他的青春期来的真晚!言语间不是谴责却是故作无奈的开心。 后来我读到了《河的第三条岸》,在《读者》上。第一遍读,我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同样的老人,同样的与众不同,他们都是人们眼中的异类,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普通人的是颠倒的。 我小的时候,我爹是一个很有情致的人。他能修理收音机的各种毛病,他会在一本《孙子兵法》上圈圈点点,他会精心打理他的邮票。那时他尽管偶尔会抱怨命运不公,但平日里他还是会用镊子小心翼翼的给邮票分类,兴致好时会耐心的给我讲什么是特种邮票什么是纪念邮票,安静的夜晚他会凑在昏黄的灯光下读《施公案》《狄公案》…那时,我很怕他,也觉得他很伟大。 后来,他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他开始长吁短叹,他开始过问我的成绩。他不再关心他的集邮册,任由它被压在箱底。他不再翻看墙壁上的闲书,任由灰尘模糊书的封皮,虫子蛀掉书的四角… 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两个老人是幸福的,我爹却是不幸的。老人在垂暮之年终于找到了自己,而我爹却因要屈服于现实而早早的丢掉了自己。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我爹并没有丢掉自己,他只是找到了一个更值得雕刻的作品,那就是我。他燃烧掉他的人生去照亮我的人生,他牺牲掉自己健壮的手臂去拓宽我的道路,他并没有什么怨言,假如我争气的话,他肯定是幸福开心的。他们都没有丢掉自己,他们都找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丢掉自己的人是我。 关于《河的第三条岸》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河只有两条岸,第三条岸在哪里,显然就是父亲的船。所以,河的两岸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第三条岸象征的是自由自在的本我的生活。我一直对这个答案很满意,现在,我却要提出异议,我认为河的两条岸分别是母亲等许多人的俗世生活和父亲的特立独行的生活,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一个有着自由,一个有着安全感。而第三条岸却是不存在的,他一方面留恋着尘世的点滴幸福却又讨厌尘世繁琐的人际交往,他向往着父亲的自由洒脱却又害怕河上独行的寂寞凶险,那正是我的生活。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