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毒毒 justsosososogo
关注数: 35 粉丝数: 67 发帖数: 1,545 关注贴吧数: 44
浑南区新南站及中央公园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一、规划范围:浑南区新南站及中央公园核心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东至沈中大街,南至创新路,西至羊安三街,北至全运路,占地面积约为1232.9公顷。二、规划定位: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战略引领,以自贸和科创为重要功能导向,突出空铁双枢纽优势,建设“中央活力区”及“国际自贸港”。中央公园核心板块充分发挥现状产业服务要素集聚的优势,以协同创新、要素共享、多元复合为理念,承接浑南科技城的创新服务功能,打造科技金融中心、法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专利)中心,建设集科创服务、总部经济、文体休闲、数字文创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活力区”。新南站核心板块借助空铁联动的交通优势,以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为目标导向,落实沈阳自贸区核心功能,打造政务服务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和会展中心,集聚国际交往、高端商务、国际消费、会议展览等功能,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自贸港”。三、规划布局:1.空间结构延续浑南新城十字空间结构,落实上位规划“浑南核心”的功能要求,规划形成“双轴引领、板块联动、多核聚力”的空间格局。双轴引领:中央公园板块突出绿色创新发展理念,打造“科创绿廊”,新南站板块围绕会展商贸功能,打造“自贸秀谷”。板块联动:承接科技城创新服务功能,打造“中央活力区”,借助空铁联动优势,发挥自贸功能,打造“国际自贸港”,以科技研发和人才配套为主要功能,打造“科研配套区”。多核聚力:形成服务核、共享核、门户核、生态核等多个核心节点。2.用地布局规划“引领城市核心空间生长、满足六个中心功能集聚、强化创新共享、开放集约”的用地布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中小学用地、科研用地、医疗设施用地,在自贸秀谷及科技绿廊沿线,布局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提供面向国际的高品质服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商务用地,依托十字轴线,围绕“六个中心”功能组织,形成特色布局。居住用地布局: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布局在全运五路南侧,智慧大街以西。商住混合用地布局:布局在区域中部及东南部。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主要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水面用地,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结合中央公园十字轴线及南部环城水系构建多层级绿地系统。四、综合交通规划:构建级配合理、布局均衡的路网体系,支撑用地功能布局。规划沈营大街、全运五路快速路,衔接沈阳高快速路系统,形成“三横四纵”交通性干道,强化与市区、机场联系。结合生态空间结构,打造城园一体、连续成网的景观慢道。规划“两横四纵”地铁线路,快速直达市区、机场及外围重点区域,提升沈阳南站枢纽功能,支撑片区开发建设。五、绿地系统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结合十字轴线构建“两轴、两带、多点”的生态空间骨架,5分钟见绿、10分钟见公园。以POD理念引导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融合。丰富绿地体验,构建点、线、面融合的公园城区。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构建良性节水的水循环系统,建立清洁多元的能源供给结构,打造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网络,强化生活垃圾循环减量资环化,建设全面覆盖的综合防灾体系,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安全运行,提高城市品质。七、五线控制:红线控制包括快速路全运五路、沈营大街,主干路全运路、新运河路、创新路、智慧大街、智慧二街、智慧三街、沈中大街,次干路全运三路、莫子山路、羊安一街、高铁街、高铁一街、高铁二街、白塔街、白塔一街、白塔三街、智慧一街、智慧四街,其他为支路。黑线控制包括地铁K1线、地铁2号线南延线、地铁4号线、地铁8号线、地铁15号线、地铁16号线线位及站点。黄线控制包括66kV新南变、66kV站东变、66kV小羊变、66kV智慧变、10kV变电所、能源站、污水泵站、浑南新城第二配水厂、交通枢纽用地、交通场站用地、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绿线控制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水面用地。
2035年中心城市,2025年东北重要城市 中新社沈阳10月13日电 (李晛)据沈阳市政府新闻办13日召开的“一中心、五示范”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消息,到2025年,沈阳将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 根据计划,到2025年,沈阳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段继阳会上表示,在锚定战略目标,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沈阳市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在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上,沈阳将高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信息枢纽,构建国际国内战略通道,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开放高效、智慧先进、面向东北亚的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城市,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1000列以上,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 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上,培育壮大“5+3+7+5”产业链,打造一批“大国重器”,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8%以上。 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围绕“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格局,加快浑南科技城建设,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力量,打造“创新沈阳”品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25年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万家。 此外,沈阳还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集聚全球金融资源;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城市等。(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