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SAA
USBSAA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389
关注贴吧数: 108
Normal Knees From Beacon--------对于RWBY的一些技术性分析 不会调整字体和排版,为了不涉及剧透,本文不讨论剧情 先声明一下,首发是我写的B站长评,没错,我写的,但是那边有字数限制,发不完,整理一下再发一次,没错,你会发现我在隔壁天使论坛也水了一贴 RWBY这部作品从2013年一路走来,给了我们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画体验,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除了动作电影,动画的也可以当作动作片看。为了不涉及剧透,本文不讨论剧情,只做制作上的技术性分析。 本文标题捏他自,Framer Boy from Tatooine,这句对于星球大战Luke的描述,因为我觉得编剧达到了如此的史诗高度,Normal Knees来自Ruby在第一季的一句话,表示自己想当个普通人的原文,正好也体现了,RWBY四位从Beacon出发的,和Luke一样的,从平凡到传奇的成长史诗。 RWBY这种与众不同的动作设计和镜头运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RWBY得天独厚的制作方式,3D渲染。前3季度记不清了,从第四季开始的RWBY是主要使用Maya制作的,这也导致其渲染风格大变。就技术角度而言Maya的确比之前的制作软件更加先进,不过也带来了制作组运用不够熟练的问题,不过从第一季开始,RWBY就活用了电影中常用的动作捕捉技术,这给许多制作组非常多的便利,也让动画看起来更加自然,比如前几季Ruby和Yang的相拥,正是运用了动作捕捉,让两人拥抱非常的自然和柔情(虽然两个动作演员都是男性胖老外)。 对于动作设计,Monty的离去是RWBY最大的遗憾,一定程度上,也侧面反映了整个制作组对Monty动作设计的过度依赖,根据鸡牙的采访,再Monty离去之前,都是由编剧(注意不是Monty)设计好剧本,告诉Monty,在哪里打,怎么开始,都有谁,怎么打,打多久,最后谁赢了,然后Monty根据这些信息完成整个打斗的动作设计和制作,而制作组和编剧组只做最后运镜上的微调和剪辑,这给了Monty放飞自我的基础,也直接导致制作组没人知道好的动作到底该如何设计,另一方面,如果编剧无法构思好打斗一些细节也会导致制作周期过长,比如最出名的第二季第一集的食堂战斗,制作耗时4个月,因为一开始编剧和monty实在想不出到底用那些食物作为武器。同时第一季的那个入学分队的战斗也是制作耗时一个月,因为战斗的转场和两个队伍之间的配合花了很长时间去构思。而Monty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参考武打电影和动作游戏,因此,Monty的动作片段的运镜可以看出好莱坞和香港老片的运镜风格,镜头节奏把握恰当,再配上恰到好处的升格(慢镜头的行业术语),给了前三部打斗部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快而不乱,打击感很强。但是第四季开始,由于Monty的离去,动作部分的运镜和动作设计可以说是稀烂,整体镜头运用可以看出为了实现一个核心目的:掩盖动作设计不足和不流畅,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种奇葩的任务特写和晃动和特效,不得不说RWBY的镜头运用真的是非常符合行业标准。 动作设计由于前三季全部丢给Monty一个人完成,第四季开始稀烂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让一群Noob去搞这么高端的东西,是有点为难。在我看来,动作和剧情相结合才这部剧最大的亮点,缺一不可。第四第五季的高开低走,说实话是让人非常失望的,好的编剧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导演,虽然剧本写得依旧很好看,但是表现手法和节奏是明显下降了,个人更加喜欢以前Monty那种粗中有细的表现手法。现在的导演过于追求细节的展现,导致剧情过于拖沓。动作设计,哎,不吹不黑,整体上真的是稀烂,但是,在一些小的片段上,还是有不错的设计,但是他们无法像Mounty之前那样灵活的运用三维的空间去战斗,连贯性很差,而且第四第五季的动作设计高开低走是真的令人失望,第五季到了后面真的就是学好莱坞,拼特效晃眼,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出制作组在一点一点努力和进步 然后说说镜头的运用,我只能说,非常非常符合电影和电视剧拍摄的行业标准,由于3D渲染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RWBY可以随意调整机位的布置,而整体镜头的运用风格非常非常的规范,即便是那种掩盖动作稀烂的运镜,依旧是符合当今业界的运用标准(当年好莱坞动作设计不足,就是用一样的运镜方式来掩盖,当然也是被人喷),RWBY这种电影风格运镜也是一个独特的亮点,它让我们有能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Oz登场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从下往上的视角,片中最教科书一般的电影运镜例子,而且识别度最高的,应该是第五季,Blake和猴子对话那一段,那一段全景,和几个人物机位的设置,配上最后的剪辑,可以说是堪称完美。 对于剧本,RWBY的剧本从一开始就不是monty一个人完成的,Monty是导演兼编剧,概念也是由他提出来的,而编剧的核心还有另外两个他的好朋友,Kerry Shawcross和Miles Luna,其中从第一季开始,对于RWBY剧本贡献最大的实际上是Kerry Shawcross,如果你看cast表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的导演就是Kerry Shawcross,而编剧是他和Miles Luna,这也是为什么在Monty离去之后,RWBY的剧情走向依旧可以保持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高达08MS小队,在原导演神田武幸撒手人寰之后,继任的导演饭田马之介虽然尽量按照前任的大纲来发展,但是剧情从第七集开始诡异发展到最后狗血结局已经不可挽回。但是RWBY由于导演的变化,我们依旧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新导演在动作部分的运镜的不熟练。 RWBY的剧本可以说是脱离了日式的模板化套路,带有非常强烈的美式剧本风格和设定,剧情的发展并不是绝对的正义战胜邪恶,而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发展方式,该死人的时候也会死,自己仔细观察都会发现,其实每个结局都是之前一系列事件连锁造成的必然结局,比如。。。Pyrrha的死。。。从大人们的压力到强哥不明真相的鼓励,都是导致Pyrrha最后去挑战Cinder的直接因素。设定方面,也是一贯的美式风格,严谨,合理,就像Monty在采访中说的,这部剧是RWBY四个人的成长之路,而成长之路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人与人,国与国,议会和商业巨头,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都是这部剧编剧成熟的体现,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类似星球大战正传里面的Luke,从一个塔图因的农家男孩成长为Jedi的成长之路一般的史诗,而不是一般日式科幻强行设定,瞎**展开,主角光环,强行GE或者强行催泪(不吹不黑,说实话我是看不起大多数日式编剧,看到上集就能猜到下集怎么展开的剧本,过于模式化)。虽说Mounty曾经钦定了LGBT结局,但是现在嘛,不好说,不过鸡牙会在youtube看评论并决定下一季度的剧情走向细节,比如第二季的激光笔逗猫,就是第一季有粉丝表示想看,于是第二季就加入了这个桥段。所以,请各位去YouTube多刷刷RW和BY百合大法好,异性恋都去死,说不定还有希望官方百合结局。 至于经费,你觉得从第一季就开始运用动作捕捉技术的公司缺钱吗?他们现在缺的是一个好的动作设计师。 本系列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每个角色歌的歌词和角色背景是有联系的,而每一季的OP的歌词也和未来的发展有所联系,打斗的配乐和战斗的节奏也是恰到好处 最后说一下配音,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跟你们说,你们觉得英配不好的原因很简单,1. 你听不懂,2. 你没有真正在美国的环境下生活过。同时顺带一提,前几季的风骚翻译我觉得真的很接地气,那种翻译方式正是很好的还原了原文的语言风格。英文原文台词的各种双关语,还有非常口语化用词,可以说和我在美国这几年来的体验完全一致,忘了那一季,里面两个角色吵架,变着花样骂对方idiot的那个场面,简直和我两个美国佬lab partner发现lab电路接错互喷一模一样,***逗了。英文原文台词比如nerd,grab,这种都是美国日常口语交流经常出现的词汇,每次看到RWBY的降智片段总是能联想到那群逗逼同学,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日配嘛,我听不懂,但是至少原文自带的双关语是没了,在我看来只有英文才能展现RWBY原本的风采。至于配音演员,声音还是ok的,说话方式演出感没有日配那么强,因为美国人有的时候本来就这么说话的,因此整体配音非常自然舒服。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人,个人还是更加喜欢英文原版,毕竟贴近生活也是RWBY的一大特色,而且编剧Shawcross也说过,剧中的强哥就是升级版的中学的自己 。字幕组的翻译也非常传神,不过很多东西还是要真的经历过才能理解其中话语的含义,建议不论如何都看一遍英文版。所以总结一句,请 学 好 英 语。 总结重点: 1. Monty的离去并没有非常影响剧情的发展,因为编剧的核心实际上是Shawcross 2. RWBY系列的剧情脱离了日式模板,堪称和星球大战的Luke成长史一般的史诗 3. 英文的原配非常接地气,是展现原作风格特色的另一面,请学好英语 4. RWBY的运镜是电影级的,可以拿来和电影和美剧比,而不是普通动画受制于作画和工作量的分镜 5. 第四季开始,由于换导演,可能会导致剧情表现手法的一些变化,但是剧情走向没问题 6. 由于之前所有动作设计交给Monty一个人,所以他走了之后,动作设计稀烂是必然,不过制作组有所进步 7. 请坚持看下去,不要听谣言止步于第二季或者第三季,本系列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你不会失望的
公司管理层招募--------------蘑菇种植基地
主权公司--------------蘑菇种植基地招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