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用户#88538552
-
关注数: 20
粉丝数: 0
发帖数: 129
关注贴吧数: 0
PzKpfw VIII“鼠”式超重型坦克 1942年6月8日,德国著名的坦克设计师波尔舍博士在会见希特勒的时候提出发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当日即任命波尔舍为总设计师,研制一种安装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级重型坦克,这就是“鼠”式坦克的来历。1943年1月12日,德国陆军兵器局召集了各有关厂家下达研制任务,参加研制的厂家有:克虏伯公司,西门子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斯可达公司和阿尔凯特公司等,有阿尔凯特公司负责总装任务。1943年12月23日,在阿尔凯特公司的试验跑道上进行了“鼠”1坦克的行驶试验,获得成功,不过当时炮塔没有浇铸,用的是55t的混凝土炮塔作为替代品。1944年1月10日,该样车被运到斯图加特附近的博普林根试验场,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除了悬挂装置强度不够和出现一些其他的小故障外,都还令人满意。但是它的最大速度只有22km/h,持续速度只有13km/h。随后希特勒命令波尔舍博士在1944年6月之前制造出有炮塔的装有武器的完整“鼠”式坦克。1944年3月20日,第二辆样车“鼠”2式坦克的车体被运到了博普林根,不过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运到,并开始新的试验。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运到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作进一步的试验,试验开始不久,“鼠”2式样车由于发动机和发电机轴匹配不当,发生了柴油机曲轴损坏的严重故障,而新制造的发动机直到1945年3月才运到库麦斯道夫,组装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随后不久德国就战败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产了两辆样车,还有9辆正在生产过程中。原计划生产150辆,但是由于二战的进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鼠”1坦克装上了炮塔,炮塔上装有一门128mm的火炮和一门并列75mm火炮,动力装置是MB509汽油机,车体表面涂三色迷彩。“鼠”2坦克未装炮塔,动力装置为MB517柴油机,表面涂两色迷彩。这两辆样车在德国投降前并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在苏军最后攻克柏林前,德军把这两辆样车都炸毁了。苏军在战后将各处缴获的车体部件拼凑成一辆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PzKpfw VIII "Mau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188000kg 车长 10.09m 车宽 3.67m 车高 3.66m 引擎 MB509/MB517 Diesel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92-300/87-135 km 乘员 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 弹药 128mm:32发 ; 75mm:200发 装甲 50-200mm 爬坡度 30度 通过垂直墙高 n.a.m 越壕宽 3.00m 涉水深 1.63m
【祝福】隆美尔吧祝贵吧七夕节快乐~~~ 七夕,浪漫的中国情人节到了~ 代表隆美尔吧所有的战士祝福这里所有的人永远幸福……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也祝愿两吧的友谊长存~ 隆美尔吧所有战士欢迎您来做客!
向大家推荐几个二战游戏 <闪电战> <突袭>都是不错的二战游戏都来试试
N个好图
如果纳粹胜利(三) 大德意志与轴心一些相当小的国家,在政治上萎弱无能,在经济上连成一气,生息于大德意志的统治或控制之下,这便是万一纳粹胜利时战后欧洲的图画。不过,纳粹知道“欧洲新秩序”的政治安全与经济进步将视非欧洲世界的形势如何而定。为维持他们对欧洲的统治计,纳粹曾表示:愿意与其他列强妥协,而成立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暂行办法”。当他们提议成立这种妥协办法时,纳粹宣称将世界改组为若干个政治上受支配,经济上大体自足的大区域,这并非德国计划的产物,而是旧式国际分工崩溃的必然结果。 据纳粹说,成立大区域性集团之趋势开始与百年以前,而且始作俑者不是德国。1823年美国宣布的门罗主义实为“生存空间”政策的“典型”楷模,而现实的泛美洲大团结只是这个“生存空间”政策的现代版本。大不列颠于1932年渥太华会议时组成了一个帝国特惠区域,不过它的交通保证不是英帝国各部分间地理的邻接,而是英帝国对海洋的统制。日本正在倾全力企图在东亚成立一个“大区域经济”以遂其自利的野心,就其海陆军能力所及的范围尽量扩展。纳粹甚至说苏联自成立以来亦一直推行“生存空间政策”。纳粹认为这些区域集团(除苏联外)应该可以互相承认彼此的权利,而和平相处。自1931年以来,轴心国这股新兴的“生存空间力量”一再设法说服西方列强放弃其霸权野心,容许“生存空间”的重新分配。不料西方列强坚持他们支配世界的权利,以至引起这次大战。所以纳粹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百年来为争“生存空间”而反对“称霸性帝国主义”的斗争之延续。照纳粹的说法,德国同意战后的世界由几个大“生存空间”集团组织而成,而各集团互相尊重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几个大区域集团构成的这个世界体系全靠纳粹替少数国家派定的地位而定。这几个集团大概将分别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及英国为中心。 即令这种纳粹的式的世界划分是可取的、可能的,这个建议亦不免与纳粹的一切“和平方案”一样具有相同的许多缺点(限制)。在此出我们不妨再指出:纳粹的思想和政治经济计划与斯图卡轰炸机同为他们手中的武器,而且同样可以操纵自如。他们编出那些计划去为一个“更高真理”服务,这个真理便是“德意志民族利益”。如果他们愿意与美国讲和,纳粹可以称赞“西半球的防卫”,到明天他们可以同样毫不费事地翻脸声斥“西半球防卫”为贪欲无厌的帝国主义。纳粹主张各区域集团和平共存于互相合作的建议,也不过是一种宣传德国“温和合理”的策略而已。既然纳粹帝国主义毫不讳言其最终目的是使德国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最高权力,那么这种“各区域集团和平合作”的建议又安能保障各国不受纳粹帝国主义之侵略呢?所以柏林企图将战后世界变为一种各个力量不等、势力不均的“生存空间”集团的联立体系,与纳粹的世界观实无冲突之处。德国之所以成立德意日轴心同盟、签订1939年8月的德苏协定,并极力将各小国拉入它的政治经济圈子,其目的不外乎努力实行其世界政策。这个政策的另一面是设法削弱并破坏那些不在德国世界体系内、而被纳粹视为竞争者或敌人的国家。纳粹这些政策如果成功,将使大德意志与轴心体系成为世界的重心。如欲窥见战后纳粹世界的轮廓,必须检讨“欧洲新秩序”与另外两个轴心伙伴的帝国主义计划之关系如何。 一、意大利与法西斯帝国主义 意大利方面讨论“新秩序”的言论,总是认为意大利在战后世界将是与德国处于平等地位的,并必将获得巨大的胜利分赃。所以意大利的要求与野心对于纳粹战后世界的组成颇有重要关系。意大利外交目的如德国一样,可以追溯至少到19世纪。自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以来,它的外交目的始终如一:1、被称为列强之一;2、统治地中海及亚得里亚海;3、在非洲与近东建立一个大殖民帝国。墨索里尼将这些目标变为更确切更狂妄的政策,在意大利人民面前,在世界面前,以戏剧化方式将恢复古罗马威力的思想演成为一个大法西斯帝国的追求。法西斯意大利在非洲与近东追求的“生存空间”(Spasio Vitale)具有相当的伸缩性,不过就其局部的轮廓而说,已经大得可观。法西斯党徒要求“收回”法国南部的里维埃拉和萨伏伊。他们要求一个非洲帝国,西起于摩洛哥与大西洋,东止于埃及和红海沿岸的肯尼亚。他们要求近东的广大地区,从达尔马提亚经爱琴群岛和希腊而至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更东的若干地方。如将上述非洲与近东各地区囊括于意大利版图内而成立一个帝国,即无亦恢复古罗马帝国的最重要最基本部分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