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为贵01 气和为贵01
关注数: 14 粉丝数: 43 发帖数: 4,799 关注贴吧数: 6
【经络之气】大讨论 经络里运行流转着【经络之气】,经络作为经络之气的通道,连接脏腑、形体、官窍,完成人体活性物质的交流代谢。 【经络之气】由【阴气】——水、血、精、津等凉润滋养物质,和【阳气】——火(热能之源)+气(狭义之气,人体的动能之源,即气血并称、气虚的气。为了避免与其它气的混淆,《中医气化论讲评》命名叫【动气】,气虚就是动气不足)。 由上可见,【经络】是人体阴气和阳气运转的【通道】。通过中西医理论学习汇通,我有如下理解,今拿来献丑,抛砖引玉。 一、西医血管网里流淌着【血液】,就是中医所谓的阴气和阳气,血管末梢微血管网中医叫【血络】,它属于【络脉】,由络脉汇集的主干大血管就是【经脉】的【血脉】。 二、西医神经网里运行着【神经递质】,神经网通道不是空心管道,而是实心的通道,里面运转的【神经递质】则是除了血液血球之外的阴气和阳气。中医针刺的【穴位】绝大多数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网上,即【络脉】网上。针刺穴位产生“得气”酸麻胀沉感觉及 痛觉,由络脉汇集的主干神经干也当然属于【经脉】。有些经络研究,“内啡肽”就属于神经递质之一。 三、西医淋巴管网里流淌着【淋巴液】,淋巴液里也没有红血球,它里面流淌的淋巴液含有除血球之外的血液所有成分,抗原抗体免疫活性物质,各种电解质等,故淋巴液也属于经络之气的阴气+阳气。 综上所述,血管网、神经网、淋巴管网通道都是【经络通道】,其中的血液、神经递质、淋巴液基本都是中医的阴气和阳气组成的【经络之气】 现代经络研究,【经络之气】还有许多活性物质,什么生物电流等等。欢迎网友补充,讨论,谢谢!
【学术交流】中医学的气 气在中医学和古代哲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古代哲学的【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它是运动不息的。属于原始朴素的唯物论。它不是现代物理学的【气体】。 中医学的【气】,是构成人体的活性物质,叫【正气】。凡是能致病的活性物质叫邪气。 正气又分阴气和阳气。阴气包括水、血、精、津,是具有凉润滋养作用的活性物质。阳气包括具有推动作用作用活性物质,中医常称为【气】,这个气是指狭义之气,属阳气之一,是人体的动能之源,中医常说的【气虚】就是这个气不足。也是常说的【气血】并称的狭义之气。《中医气化论》将狭义之气定名为【动气】。气虚就是动气不足。阳气还包括【少火】,它是人体的热能之源,具有温煦作用。中医的【阳虚】是在气虚基础上,再加少火不足的病证。 中医学的邪气泛指一切治病活性物质。六淫邪气、疫戾之气等为“外邪”;内生的风寒湿燥火、滞气、逆气、瘀血、痰饮等属于内生邪气。 中医学的阴阳、脏腑、经络、肢体、官窍都是正气的分类名称。 中医学辨证不是正气虚,就是邪气实。治则不是扶正气,就是祛邪气。绝无例外。正气和邪气的运动变化就叫【正邪气化论】。中医学实质就是一部【正邪相争的气化论】,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界,不正确的把阴阳脏腑看成核心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欢迎网友争辩、讨论、斧正。凡属空喷贬骂、斗嘴耍赖跟贴,请绕行,谢谢合作!
经络、穴位都是客观存在的 经络包括经脉+络脉。络脉在《内经》就认为是毛细血管网,微血管就属于络脉。络脉汇集的主干血管当然属于经脉。 中医还认识到:经络是人体正气和邪气运转的通道,它连接脏腑肢体官窍,使人体构成了统一整体。 中医针刺穴位产生酸麻胀沉“得气感传”,现代医学已经知道它是感觉神经“递质”的传导,这种通道,中医认为也属于经络感传现象,故神经属于经络无疑。这还需要证实吗? 穴位都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网上,不在血管网上,这也是人们的常识,针刺穴位是不出血的。感觉神经末梢网汇集的主干——感觉神经,当然属于经脉。你难道不同意吗? 由上可见,经络起码包括大血管及其微血管网和感觉神经及其末梢神经网。 再加上,中医不知道的淋巴管网络等“通道”,它们 共同构成了人体【经络通道】。经络通道不是某种单一的通道,它是多种形式通道的统称。经络通道有空心管道,也有实心的通道(神经即是)。 经络、穴位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以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其末梢网络多种通道形式而存在,而不以“十二经脉走行图”那种形式存在于人体,“十二经脉走行图”是对经脉的虚构,这个图不存在,不等于经络不存在!!就像水果不存在本身图形,不等于水果不存在。不知是没说清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