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舞萧萧
关注数: 128 粉丝数: 37 发帖数: 1,177 关注贴吧数: 7
一把十多年前的“二甲传胪”花器☘️🌸🙏🏻😓 昨晚看《紫砂壶典》看到介绍传胪壶的“三甲传胪”时,突然想到自己十多年前在无锡买过一把类似的壶,今天便翻了出来。 这把壶容量特别大,1160cc,最初买回来用它泡过几次茶后,实在太大,一个人喝茶不方便,后来就不用束之高阁了。 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当时买它也是被它的器型和工艺吸引了,当时对紫砂壶一点概念都没有,现在也不知道它属不属于“紫砂壶”。 看书中介绍才知道它属于花器,名称叫“二甲传胪”,关于“二甲传芦”壶的创始人,在紫砂史上有明确记载且被公认的创始人是清代的杨凤年。她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紫砂名家,也是紫砂艺术史上最有名望的女性制壶艺人之一,是“曼生壶”主要制作者,大师杨彭年的妹妹。 杨凤年以制作花货见长,她的作品构思巧妙,技艺精湛,充满灵动之气。“二甲传芦”(或称“杨氏二甲传芦壶”)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她首创了以竹篓、螃蟹、芦苇为元素的壶型,并赋予了其“二甲传胪”的吉祥寓意,从而开创了这一经典样式。 介绍一下传胪壶的来历: 中国古代的学历,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决定的,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级别:经过私塾学习的“童生”,经童试可到府县读书的称“秀才”;通过乡试后称“举人”;举人可到京城参加会试,通过后称“贡士”,可参加殿试;通过殿试的前三名称“一甲进士”,由高到低分称“状元、榜眼、探花”,其后为“二甲”、“三甲”进士约百人。明代把二、三甲的第一名称“传胪”,清代只把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殿试三年进行一次,在农历三月,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定题、定名次。明代在故宫太和殿,清代在故宫保和殿前进行这种国家最高一级考试。殿试两天后,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太和殿外听传胪官按钦定金榜宣唱名次。每唱一名,多个侍卫自殿内高声重复至殿外。一甲三人和二甲的前七名,是由皇帝钦定的,这10人被皇帝召见,称“小传胪”,其他进士登榜称“大传胪”。一甲须连唱三遍,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即在御道站定。唱名毕,乐奏“显平章”,进士们与三品以上官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这种仪式叫“金殿传胪”。“胪”为罗列、排名;“传胪”即“胪唱”、“胪歌”,宣布名次。 这把紫砂壶,壶体一侧贴塑了一只蟹和一只螺,壶体另一侧是“竹报平安”的着墨阴刻修竹图,壶身成编结竹篓状,底敛圆正,竹篾根根交结均匀纤细。口面凹下,嵌盖,盖为镂空六方体竹编,内有一小蟹,玲珑剔透,塑竹节作壶钮。弯流曲把,亦为竹之形。 两只蟹寓意二甲,壶身芦苇状,谐音胪字,壶体的修竹图有以下寓意: 正直虚心:竹子生而有节,象征着气节、骨气和高尚的品德。它内部中空,代表虚心谦逊的美德。 坚韧不屈: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平安吉祥:“竹报平安”是中国最传统的吉祥图案之一。在古代,家书又称“竹报”,寓意平安家信。因此,竹子直接代表了家庭安康、生活平安顺遂的祝愿。 这不仅仅是祝愿成功,更是告诫和祝愿:在功成名就之后,仍需保持竹子般正直、虚心、有节气的君子品格,同时祈求事业家庭一切平安。
对一把紫砂壶文化的深度解读~🌸🍀🙏🏻🍵 大多时候相信直觉,虽然会错,第一眼看到这把紫砂壶,心里说就是它了。买回来后在喝茶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慢慢研究这款紫砂壶最初为什么会对我造成那么特别的冲击,尤其是壶盖的组成部分。 这把紫砂壶壶型是柱础;螭头流;龙首把;球形壶钮;壶钮基座是三组如意纹环绕;壶钮外环绕着六瓣莲花;壶体上一面描述的是老人坐船抱橹图,壶体另一面刻“宁静致远”四字。 柱础是建筑承重立柱的基石,意味着坚实的基础、沉稳的根基、与不可动摇的定力。 老人抱橹图,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隐逸情怀,夹杂着对人生旅途、时光流逝的淡淡思索。 船与橹:人生旅途: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人生之舟”,象征着一个人在生命长河中的漂泊与前行。 控制与方向:船橹是控制船的方向和速度的工具。老人“怀抱”船橹,这个动作非常关键——它可能意味着暂停与休息(暂时放下前行的劳碌),也可能意味着他对自己的生活方向有着完全的掌控力,可以随时决定是动是静。这与“放任自流”、“随波逐流”形成了鲜明对比。 螭(chī)龙是龙的一种,无角,常见于古代青铜器和建筑装饰,象征着力量、王权,但也有守护之意。 龙在佛教中的角色(天龙八部): 龙是佛教天龙八部(佛教的护法神队伍)中的重要一部,称为“龙众”(Nāga)。其首领称为龙王,具有极大的神力,是佛法的守护者,负责护持佛法、保佑人间风调雨顺。 因此,螭龙造型的流(壶嘴)和龙首造型的把(壶柄),在佛学语境下,可以理解为 “护法龙神”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赋予了这把壶被护法神力所守护的深刻含义。 在佛教中,最符合“六个心形环绕”意象的核心概念是 “六度波罗蜜” (又称“六波罗蜜”)。 “波罗蜜” 意为“到彼岸”,即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的六种修行方法。而这六种修行方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动力,就是 “菩提心”——即追求觉悟、利益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之心。 这个壶钮的造型可以作如下精妙解读: 1. 中央的球体:不再仅仅是绣球,它象征着摩尼宝珠(梵语 Cintāmaṇi)。这颗宝珠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代表佛法的终极真理、佛陀的圆满智慧和解脱的究竟果位。 2. 三组如意纹:代表着成就愿果的智慧、方法与工具。 · 它是连接“修行(因)”与“证果(果)”之间的桥梁和催化剂。意味着:通过精进修习六度,你将自然而然地获得这种“如意”的能力——一种能够扫除障碍、让你所求皆能“称心如意”的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 3. 环绕的六个心形:这六个饱满的“心”,正是修行者所发的菩提心。每一个“心”代表实践“到彼岸”的一种方法,即一度波罗蜜。它们分别是: · 布施(Dāna-pāramitā) · 持戒(Śīla-pāramitā) · 忍辱(Kṣānti-pāramitā) · 精进(Vīrya-pāramitā) · 禅定(Dhyāna-pāramitā) · 智慧(Prajñā-pāramitā) 4. 整体的构图寓意: · 六心绕珠:象征着唯有通过发起并实践这六种以菩提心为基础的修行(六个心),才能最终证得佛果的无上智慧与圆满(中央的摩尼宝珠)。 · 修行与果位的关系:六度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壶钮完美地 visualizes(可视化)了佛教“因行果证”的核心教义——通过围绕核心真理的精进修行,最终抵达核心。 六根清净:“六”这个数字也可以联想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心形朝向四方,可以象征通过修行,使六根不再被外境所染污,从而达到清净自在的境界。 莲花心:饱满圆润的心形,其形态也可以认为借鉴了莲花花苞的造型。在佛教中,莲花代表清净、慈悲和智慧的生成。每一颗“心”都是一朵待放的莲花,寓意菩提心在修行中纯洁生长,最终绽放。 六瓣莲花在佛教中是一个常见且吉祥的意象。数字“六”本身在佛教中就非常殊胜(六度、六根清净等),六瓣莲花象征着圆满、纯洁和彻底的绽放。 1. 最外围:六瓣莲花 · 象征:“菩提心”与“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 寓意:这是修行者自己必须发起和践行的。是通往智慧彼岸的六种主要修行方法,是“因行”。 2. 中间层:三组如意纹 · 象征:佛法的加持、天降的祥瑞、吉祥的祝愿。 · 寓意:修行之路并非孤旅,会得到来自上天和法则的庇佑与助力(慈云法雨)。同时,“如意”也代表着事事如意,是美好的祝福。这是修行者得到的“外缘”。 3. 最核心:球形摩尼宝珠 · 象征:圆满的佛果、无上的智慧、终极的真理。 · 寓意:通过自身修行(莲花)与外部加持,最终将证得这究竟圆满的最高境界。这是修行的“果报”。 这把壶因此变成了一件禅茶一味的体现。每一次提壶注水,都仿佛是一次对佛法的礼敬;每一次品茗观照,都像是一次对自心的修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