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风泪 侠风泪
关注数: 7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2,635 关注贴吧数: 13
☆关于楼兰☆[转]   楼兰,很美的国名。   记得在课本读到它的名字时,即使它只是丝路必经之处,故被淡淡提到一、两句,但是美丽的国名仍令我遐想,加上许多小说以及武侠总是提到它的神秘……更激起我的好奇心,可惜我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并不太多,无法得到很完整的资料来满足我的好奇这篇故事将架构在楼兰王国,当然有许多地方不符合历史,所以我将地名、人名……都改编(嘻!以免你们去为难历史老师)。   在书前,我先向大家介绍这个神秘、短暂,却又美丽哀戚的国家。   西出玉门关首站即是楼兰,在汉代是商队和旅客必经之地,构成经济及军事的重要地位,它也是匈奴入侵汉朝必经之处;身处两大国必争的重要地理位置,造就楼兰王的悲剧。   据《西域传》中指出,楼兰国迁都改名为“郑善”后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丘两千九百十二甲”;由此可见楼兰国人口的稀少,不过即使人口稀少,可不管男女,每一个楼兰人执起刀戈都是骁勇善战的勇士。   骁勇善战又开朗的楼兰王国的人却因国势不够强大,常常被征服,被逼依附,读到这儿,真让我心痛。   楼兰位于罗布泊的西北岸。罗布泊是一座含盐的内海,故称浦昌海域或盐湖。楼兰人信奉罗布泊的河神,称为河龙,它是楼兰人的神明、祖先……以及生活的准则,和“尼罗河女儿”那部漫画书一样,他们相信河龙之女的存在。   楼兰国的历史中,有一位国王娶了聪慧、善良之女的后,造就楼兰国最大、最盛的历史。   随着王与后的去世,楼兰国被汉朝强迫迁都,伊循城从此没落。在法(大家所熟悉的唐三藏)求经经过伊循城遗址时,那儿早已成为盐渍地,称为:“白龙堆”,在《法显传》中写着“沙河中多恶鬼,有热风,遇之刖死,鲜有生还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大家由这句话,可知那儿现今的状况。   瑞典考学家史旺海丁经考证创“飘泊的湖”论,认为罗布泊有固定周期,向南北移动,楼兰国如果没有迁都,自然演变也会结束楼兰传奇的命运。
--八大行星”该怎么进教科书--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确认:太阳系只有金星、土星等八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现代快报》8月25日)  鉴于长期以来“冥王星为第九大行星”已写入中小学教科书,成为了科学常识,现在人们自然十分关心:这次太阳系“行星格局”出现重大变动,会不会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及时体现?又该如何体现?  近年来,中小学教科书编写趋于开放。 故此,亟须建立一个教科书定期进行内容“刷新”的机制。让“八大行星”进入教科书有条绿色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将最新的重大科学发现、科研成果写进教科书,不能简单地一写了之。以“行星格局变动”为例,新教科书不但要告诉学生“八大行星”的新结论,而且还应当告诉学生“九大行星”的旧结论,更应当告诉学生这个变化的过程及特殊价值——由世界各国2000多名科学家投票决定,说明“民主”与“科学”有着内在联系,“民主”本身是一种“科学”。以这种形式写进教科书,“行星格局变动”就不只是干巴巴的文字,而将成为一部富于想像、动人心魄而精彩纷呈的科学大片。  不独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与成果应及时写进教科书,社会人文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观念进入教科书也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随着关于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自《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中小学教科书中去掉了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内容,也没有了刘文学、王二小等一批传统小英雄的故事,这是具有突出进步意义的。但教科书能不能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为什么在那些特殊的年代,会涌现出刘文学、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今天为什么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他们应该向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学习?  在教科书中如何演绎“行星格局变动”的科学故事,如何阐述“岳飞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之异同,关系到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兹事体大,不可不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篇新闻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