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贤斋主人 赛贤斋主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57 发帖数: 3,639 关注贴吧数: 14
西汉官职及俸禄列表(zt)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教育。 博士, 秩俸比六百石,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博士弟子, 歌吹诸生。
王立群教授解析《史记》中的直笔与曲笔   河南大学新闻网消息:3月25日下午,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读史记”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应教务处的邀请,在理科综合楼409教室做了一场题为《史记》中的直笔与曲笔的学术报告。教务处处长刘济良主持了报告会。 首先,王立群教授为在座师生阐述了史学著作中“直”与“曲”的定义。之后,王教授以《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为例,重点剖析“曲”的使用方法。他认为,流传千年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并不是值得称赞的佳话,恰恰相反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大陷阱。梁孝王去世后,家境贫寒的司马相如不得不返回成都老家,与好友临邛县令王吉密谋商议后,接触到当时富可敌国的卓文孙,其目的就在于他的女儿――卓文君。然后就有了“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 、“雪夜私奔”、“临邛卖酒”以及卓王孙厚礼陪嫁等一系列的故事。司马迁不但没有把司马相如劫财、劫色的劣迹如实记录,反而为其立传。而文中除了“临邛令缪为恭敬”与“故相如缪与令相重”中的两个“缪”字,能使人从侧面看出司马相如的别有用心之外,其余不乏褒扬其多才多艺的文字。王教授由此指出,就连太史公都会为个人的好恶而“笔下留情”,所以“历史是不可全信”的。 最后,王教授提出了“三个历史”:第一历史,正在发生、进行的事情;第二历史,史学家把发生过的事情纪录下来并重新整理(记录人会因个人的感受而增减对事件的描写);第三历史,即后人阅读到的第二历史(读者又会因个人的偏好不同而收获到不同的资料)。王立群教授鼓励同学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多方面的去读历史,要学会质疑,真正理解历史中直笔与曲笔。
河南媒体评选河南骄傲”,请为王立群老师投上一票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推进,河南在发展的征途上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魅力新河南展现在人们面前,河南人也在更多的领域崭露头角,由河南电视台主办,都市频道、大河网(www.dahe.cn)和东方今报社承办的首届“河南骄傲”评选活动将于3月16日正式启动,旨在推选河南楷模,彰显时代人物的精神品质,把一份可贵的公众荣誉给予那些令我们骄傲的河南骄子。   “河南骄傲”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之后,面向公众征集候选人也将同步开始进行,主办方设定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票选三种方式以供公众推举候选人及为选手投票。“河南骄傲”候选人推举、评选的标准为: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力、以精神内核感染其他人;热爱河南,为提升河南形象不懈努力的个人或团体、品牌;对所在行业、领域及国家级重大项目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个人或团体。如果您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届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推举给组委会,让我们更多的人感受一份源自心底的骄傲和作为河南人的精神魅力。   面向公众征集候选人的工作将持续至4月5日,之后,组委会将根据被推举人的情况及评选活动的各项细节标准最终确定30位“河南骄傲”候选人接受公众公开投票。而30位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和事迹将通过都市频道、大河网(www.dahe.cn)和东方今报等媒介发布。5月25日,首届“河南骄傲”的评选将以颁奖晚会的形式,为我们展示河南的向上精神之所在,中原的深厚底蕴之所在……   “河南骄傲”代表着河南的气质,充溢着河南的活力,昭示着河南的未来,你我都有发言权,为我们心中的“河南骄傲”!   “河南骄傲”候选人征集方式:   热线:0371-6573223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大河论坛留言区:http://vcom.dahe.cn/dhbbs/dispbbs.asp?boardID=173&ID=577699&page=1   大河博客留言区:http://hnja.blog.dahe.cn   来信请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南骄傲”栏目组邮编:450008责任编辑:吴勇
《王立群<读史记>》重奏史家绝唱,可叹新书未出遭盗版 据《海峡都市报社》报道: 3月15日《百家讲坛》系列书《王立群读史记》正式签约长江文艺出版社。新书尚未出版便已在深圳等地遭遇盗版,王立群笑言,希望“天天3·15”。王立群是央视自易中天、于丹之后,欲打造的又一学术明星,针对易中天、于丹遭遇质疑,王表示,“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但现场签售效果那么好,也恰恰说明,喜欢的远远大于不喜欢的,换作是我,我同样会坦然面对。和易中天相比,他更张扬,而我就是颗大白菜,老少咸宜却也相对内敛。” 《史记》作为一部国学精品,位列史部之首,其中所涉及的政治史、经济史等使它成为史学界的百科全书。王立群认为,《史记》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功不可没,这样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应该得到更好的普及。中国《史记》研究会也称王立群“做了我们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作为全国《史记》研究会的常务理事,王立群多年研读和教授《史记》,对《史记》有深厚的感情,仅《项羽本纪》就给学生讲过五六十遍。 “尽我所能,不负重托,讲好做好,让更多的人喜欢《史记》。”王立群说。据了解,一些港台出版商已经在联系该书的引进事宜。 本人再次呼吁各位网友自觉抵制盗版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造假售假者。
《王立群读<史记>》首印50万册,4月22日与读者见面 继易中天、于丹之后,《百家讲坛》重点打造的主讲人王立群,昨天在京就新作《王立群读<史记>》与长江文艺出版社举行了签约仪式,该书首印达50万册。有网民评价他现在模仿易中天的风格,对此他昨天表示,自己确实添加了一些新元素,但读史的风格不会变。 新书未出伪书已上市谦和的王立群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者化”的主讲人,也是继易中天、于丹之后《百家讲坛》重点打造的主讲人。《王立群读<史记>》首印50万册,4月20日左右与读者见面。王立群表示,由于电视节目时间有限,很多内容他放到了书里。在签约仪式上,王立群称自己既高兴又无奈。高兴的是,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史记》的心得可以传递给更多读者,无奈的是新书还没面市,但一些城市的地摊上已出现伪书。易中天和于丹的新书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但王立群对销量并不在意,“一本书卖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内容。我讲的一些人物读者可能不熟悉,但这些人是《史记》中不可不讲的人物,这也可能会影响新书销量”。否认自己效仿易中天在签约仪式上,有记者询问他如何定位自己的讲学风格。他回答说:“易中天将自己喻为大萝卜,那我就是大白菜,怎么吃都行,很家常。”又有记者随即发问说,有网民质疑他在效仿易中天,说他在“阿娇失势”中说了很多“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之类的话,偏离了话题。对此,王立群表示:“曾有观众给我‘最学术’的称号,可能看重的是我的稳健和文雅。但最近我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新的元素,比如风趣、幽默、时尚,以吸引更多观众。”但他强调,自己读史的风格不会变,比如注重人物分析,这是他的特色。他还说,自己跟易中天有很大不同,“他个性张扬,心直口快,而我因为各种经历,性格内敛。”《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也表示,栏目组一直鼓励主讲人形成自己的风格,不会因为易中天受观众欢迎,就让别的主讲人模仿。
【最新消息】易中天采访王立群: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3月11日,《百家讲坛》录制了一期“特殊”的节目。“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客串“主持人”,采访“读《史记》的”王立群教授。虽然第一次做主持人经验不足,问出“你13岁的时候是多大呀?”的问题,但两个人的对话十分精彩,以至于易中天形容自己和王立群这两个学中文却在《百家讲坛》讲历史的人,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在节目录制现场,易中天和王立群手拉手走上台。可能是多次录制《百家讲坛》,易中天很有“主持人”的架势,一上台就告诉现场观众关掉手机,甚至还“调度”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摄像师调整机位、扩音器等设备。 易中天现场表现得风趣幽默。在节目开始前,他询问哪台机器是拍他正脸的,以便在录制中掌握自己的角度。王立群见他问这个,也随口问了一句,哪台是拍他正面的。易中天抢先回答说:“这个你就不用管了。”   但毕竟是主持界的“新人”,易中天还是经验不足。在节目刚开始,就被导演喊停,说他的表现不太理想,有点紧张。易中天自我解嘲说:“松开还不容易。”而在跟王立群的对话中,当王立群说起自己13岁打工的经历时,易中天认真地问道:“你13岁的时候是多大呀?”现场观众静了几秒后随即哄堂大笑,易中天赶紧承认错误,说自己其实想问的是:“你13岁的时候是哪一年?”   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在节目中,王立群的求学经历让很多观众唏嘘不已。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两次面临失学。“文革”后,这位曾梦想当一名土建工程师的高中老师,在没读过大学的情况下,考取了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他的经历与易中天十分相似,两个人都是学中文出身却在《百家讲坛》讲历史。谈到这种情况,易中天问道:“你一个教文学的来讲历史,不怕别人说是公鸡下蛋吗”王立群则很麻利地反问:“你不是下在我前面吗”引得全场一片爆笑。易中天随即说:“我不仅下蛋,而且是公鸡下鸭蛋,还客串起主持人了。我也认了,那我们就下我们的蛋,让别人说去吧。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百家讲坛制片人说法:王立群和《史记》都会火 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的说法,更给今年的“史记热”添了底气。万卫说,从时间上讲,可以说王立群是今年主推的对象,而从选题上看,他觉得“史记”是一个大选题。《王立群读史记》选题分量比较重,整个系列比较长,播出的时间也长。王立群已在《百家讲坛》讲了《项羽》和《吕后》,观众反映相当不错。《吕后》的收视率比《易中天品三国》还高,而且平均收视率是年度最高的。万卫觉得,王老师研究了四十多年《史记》,学养非常深厚,又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担任很多学术头衔,权威性很高。同时他是文学院的教授,与易中天相同,他们的文学功底很深,表达能力非常强,很有霸气。基于这些原因,他们相信,“史记”今年肯定会大热,王立群也会大火。 连线王立群 将成学术明星 平静批改研究生入学试卷 今年62岁的王立群是河南大学教授,他其实在去年就登上《百家讲坛》,为全国观众讲述了《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吕后系列。随节目而出的图书起印为15万册,因为当时易中天的火爆,王立群还未显山露水,但却已经有了很好的观众缘。 虽然今年有可能很快就成学术明星,但昨天下午,王立群教授依然平静地在校批改研究生入学卷。王教授说,他今年讲《史记》,会先讲汉武帝,再讲秦始皇。因为两者都是很有争议的人物,两个人也很有说头。围绕汉武帝,他会讲一些大家熟悉的人物和故事,比如霍去病、卫青等。也会讲一些大家不熟悉的人物,比如公孙弘、汲黯、张汤等。这些人物,他会分成三类,标准是:谋国之人,谋身之人,既谋国又谋身之人。谋国即一生尽忠报国,耿直的人,就像汲黯。谋身之人,即只为自己身家计,国家利益就抛在一边了。既谋国又谋身,即国和家都能兼顾,小家大家都顾得挺好的聪明人…… 王教授承认自己的书将在4月份面市,而且也将到杭州做签售。但他说,他的书与《百家讲坛》的讲座,会有很大的出入。他说,在录影时,很多问题不会讲透,因为受时间限制,只能浅尝辄止。而在书中,他能将二十多年研究的心得,讲得非常透彻。 一边央视正要开讲,一边他又将开始新录影,这个月他就要开录下一阶段的内容。3月3日开讲的录影,去年就录好了。
“熬夜处方”帮你减轻不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屈云副教授给熬夜一族开出了“熬夜处方”,“照方抓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熬夜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护眼隔半分钟捂捂眼睛   当眼睛感到疲劳时,可双眼微闭,全身放松,将两手搓热后轻轻捂住眼睛,搓热的手所产生的高电位与眼部的低电位接触,能起 到“滋润”眼球的作用,使其明亮起来。隔半分钟后再搓、捂一次,如此反复4~5次,最后把手放下,慢慢睁开眼睛,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双眼会感到轻松舒服。 解乏仰头漱漱口   熬夜时无论多累,中间最好不要上床休息,一定要等事情忙完再休息。感到非常疲倦时可用“漱口法”:橘子皮泡水漱口,使口腔感到清爽,自然会精神些。提神少吃米面多吃鱼肉如果准备熬夜的话,在晚餐时最好少吃米饭和面食,多吃鱼肉、蔬菜,高蛋白,可有效补充体力消耗,其中,动物蛋白最好能达到蛋白质供应总量的一半。晚餐3小时后会开始感到饥饿,此时可以多喝牛奶,或吃鸡蛋、杏仁、腰果、胡桃等,可以迅速恢复体能。 护肤晚上10点涂营养霜   一般而言,皮肤是在22时~23时之间进入晚间保养状态。如果有条件,进行一次皮肤清洁和保养,用温和的洁面用品清洁后,涂抹一些保湿营养乳液。   当然,在熬夜快要到天亮时,应该抽时间睡上一两个小时,睡醒后利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可剌激脸部血液循环,能保持良好的精力。如果觉得头部发紧,可以做个头部按摩:用两手的指尖从前至后、从上至下轻叩头部几十次,这样能促使头部血液畅通,有利于紧张的头脑松弛下来。(《健康时报》
“简朴的愿望”博客文章:喜欢王立群的理由 其实百家讲坛的人,大部分人都蛮喜欢的。条理都清楚,面目都和蔼,知识都渊博。比如之前也喜欢易中天,然喜欢他的人多,理由大多也就被讲得比较充分了,没法发挥独立的理由了,所以就此略去。 不过话说回来,人与人,谁都还有个对眼的时候,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人,都是好人,可就有你比较喜欢与其交往的,有比较不愿意介入其生活的,有说得来说不来的,有心气对不对路的,有兴趣点同不同一的,甚至还有外貌相不相洽的,(外貌这一说当然有点儿迷信的色彩,但一个面恶的人与一个面柔的人有时候真的很难迅速成为朋友这也是一个事实。)等等等等,人与人的友情,总会有着莫名的成份在。借用我曾经写过的日志里的话,是“真的心上相契的男女好友,或会谋面无多,……数年不见,甚至无一切联络,一旦得缘相谈,仍如昨日刚别离般欢呼,全无数年睽隔之迹。或是平生得见二三面,一朝倾谈,一夕而如晤一生一世。” 喜欢听王立群讲史,大约也算得上这样一种没来由。他讲课首先是声音就特别清晰,每个字都能听得分明,不象有时候如果不看字幕就准定猜不着人说的啥词,那么着讲课抑扬顿挫是抑扬顿挫了,可人眼睛会费得特别累,可王立群先生不,每个字都说得珠圆玉润地饱满,就有一种从容大气的感觉,听觉上就特别的舒服。还有他微笑的时候(一般他都不会大笑),嘴角都会向右撇,本来一般情况下嘴角向一边撇的样子不会那么雅观,可在王立群先生整体温厚的面部表情中,这种笑容却赋予了他独特的魅力。他太让人信赖了,有时候听他讲课,觉得历史要由这样的人来记载,该会多么中正朴实。 别以为这样从容饱满的讲课就无趣、没有激情,非也。对于非专业攻史而又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内容的扎实,史料的周到,兼之讲述的清澈,听者多为之所吸引。 (题目为发帖人加)
王教授完整讲稿之大封诸吕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掌握了朝中大权,此时的吕后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吕氏家族富而不贵,她不顾刘邦临终前与大臣们相约的“非刘氏者不得王”的白马盟誓,一心想封诸吕为王。特别是惠帝的去世,使她感到朝中无人。她的做法受到大臣们的反对,但是,吕后此时已经无所顾忌了,终于走上了逆势而为的危险之路,大封诸吕。她的这种逆势而行的做法将吕氏宗族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刘氏宗亲中并非都是无能之辈,难道就没有一个血性男儿敢于站出来反抗吕后的做法吗?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终于病死,年仅二十四岁。可亲生儿子死了,吕后却只是干嚎,没有一滴眼泪。这时,留候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正在朝中担任侍中。他虽然只有十五岁,却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他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皇帝这么一个儿子,如今死了,但太后哭泣的时候却一滴眼泪都没有。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陈平反问他:“你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张辟疆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因此太后很担心你们这些功臣。你现在去请求任命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为将军,让他们带兵,请吕家其他人进宫掌权。这样太后就放心了,你们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了。“陈平听从了张辟疆的意见,上书为吕台等请官。吕后果然很高兴,再哭也有眼泪了。从此,吕后一家篡权的活动就全面展开了。 这一年冬天,吕后想封吕家的子侄为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天早朝时,她先征询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是个直心肠,当即反对道:“高祖在世时,曾宰杀白马,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候,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如今您要封吕家的人为王,这是违背誓约的事,我不能同意!”吕后听了很不高兴。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见势不妙,连忙齐声说:“高祖平定天下,曾非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临朝称制,分封吕氏子弟有何不可?”吕后听了这番话,才转忧为喜。 罢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和周勃违背誓约。二人答道:“今日面折廷争,我们不如您;日后保全社稷,安定刘家天下,您却不如我们!”王陵无言以对。 不久,吕后就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任命陈平为右丞相,把自己的亲信审食其提拔为左丞相。接着,吕后封自己的侄儿吕台为吕王(一年后病死,由其子吕嘉继立),把齐国的济南郡作为他的封国。后来,又封她的侄儿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封侄孙吕通为燕王,还封了六个吕家的人为列侯。 在大封诸吕的同时,吕后又进一步迫害刘姓诸王。 吕后专权,引起了一些功臣的强烈不满,刘氏家族中的一些人更是恨得咬牙切齿。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女婿。他年方二十,生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他看到吕后专权,扶植诸吕,贬抑刘氏,十分气愤。一次,吕后在宫中大摆宴席,令他作监酒。刘章打算趁此机会灭一灭吕氏威风,于是就对吕后说:“我是将门之后,太后既然命我监酒,请允许我以军法行事。”吕后以为是一句戏言,就答应了。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刘章对吕后说:“酒宴上没有音乐歌舞,未免寂寞,臣愿为太后唱耕田歌。”吕后笑道:“你的父亲生长民间,或许知道耕田。你生来便是王子,怎知耕田?”刘章说:“臣略知一二。”吕后说:“你且唱给众人听听!”刘章唱道:“深耕播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歌词语义双关,有影射吕氏擅权之意。吕后席间不便发作,就假装不知。大家继续喝酒。不一会儿,有一个吕氏子弟不胜酒力,偷偷溜了出去。刘章马上追上去,拔剑杀了他,回禀吕后道:“刚才有一人逃席,臣谨依军法,将他处斩了。”吕氏子弟皆大惊失色,吕后也不禁改容,但既已准他按军法行事,就不能再指责他擅自杀人,只好忍耐了事,一场宴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从此,吕氏子弟都有些害怕,功臣宿将们却都心中暗喜,觉得刘氏天下还有希望。
王教授完整讲稿之吕后出嫁 《吕雉出嫁》讲述了吕雉嫁给刘邦的经过和早期夫妻生活。本集讲了一个不为世人关注的青年吕雉。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后是中国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吕后可以说兼有武则天和慈禧的作为,因为她在儿子惠帝在位期间,整整七年都与慈禧一样“垂帘听政” ,等到惠帝去世,她就与武则天一样直接操纵朝政八年。司马迁对吕后的评价是为人刚毅,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功臣吕后出力最大。这里显示出了吕后心狠手辣的本色,因此在人们印象中吕后就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恶毒的女人,那么早年的吕后是怎样一个人呢?吕后与刘邦的千里姻缘又是如何促成的呢?   吕雉的父亲叫吕公,当时为了避仇,从单父县(今山东单县)来到沛县,由于与当地县令是好朋友,便客居县令家中。当时县令盛宴吕公,但参宴者须备礼金,由于此是当地一件大事,所以规定参宴者够一千金可在堂上就座,不够一千者在堂下就坐,当时的记账先生就是后来辅佐刘邦成就天下的萧何,刘邦没带一金也来参加宴会,进的堂来就大声喊到“泗水亭长刘季(即刘邦)贺钱万”,然后就旁若无人做到堂上,谈笑风生。他不仅大言而且不惭,引起了吕公的注意,又见刘邦相貌堂堂,有贵人之相,示意其宴后留下来,后吕公当即许诺将长女(吕雉)嫁与刘邦。 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条件不是太差,结果经她爸爸的相面成亲,嫁给了43岁的刘邦, 吕雉嫁到刘邦家里以后,一嫁到刘家就遇到一个很大的麻烦。刘邦在婚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刘肥,吕雉和刘肥的关系实际上是继母和非亲生子的关系,在这个角色上,吕雉做得不错,表现了她作为继母的善良、贤惠。   如果说我们前面讲相面成亲,我们看到作为女儿的吕雉是温顺、听话的乖孩子,作为继母的吕雉,是个善良、贤惠的后母。这两个角色,应该说完成得都不错。而且,史书还记载,吕雉嫁到刘家以后,带着两个孩子去种田,作为家庭主妇来说,她是恪尽职守,她亲自下去种田,这反应了吕雉作为家庭主妇勤劳持家的一面,这是第三种角色。   据史书记载刘邦是一个好酒及色的人,好酒显示出刘邦整天不在家,好色表明刘邦对爱情不专一。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作为继母的吕雉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刘邦的一次草率举动又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吕雉的人生也从此改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看看那时候的清华教授 老清华(1911~1949年)的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回眸的一个群体,当年的校园刊物中很多文章在谈论着他们,今天读起来仍然兴味无穷,从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   没有一个大学生没有议论过教授,但也很少有像清华的学生如此大胆又如此深情地大面积、公开化地大谈特谈教授甚至是校长的。我们不得不为那时的宽松的师生氛围惊叹。从中能够领悟出的远不止是一幅幅教授众生相。   常言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好像特别为我们的刘叔雅先生而设的。   记得那日国文班快要上课的时候,喜洋洋地坐在三院七号教室里,满心想亲近这位渴慕多年的学界名流的风采。可是铃声响后,走进来的却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看啊!四角式的平头罩上寸把长的黑发,消瘦的脸孔安着一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长头高举兮如望空之孤鹤,肌肤黄瘦兮似辟谷之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虽尚不至于骨子在身里边打架,但背上两块高耸的肩骨却大有接触的可能。状貌如此,声音呢?天啊!不听时犹可,一听时真叫我连打几个冷噤。既尖锐兮又无力,初如饥鼠兮终类猿……   这是发表在1934年《暑期周刊》上的《教授印象记》中刘文典先生的画像。一位有着清新优美的文笔、绵密新颖的思想的学者,在学生的想像中该是位风流倜傥的摩登少年,至少也得是个状貌奇伟的古老先生,怎知是这副不堪形象的尊容!作者是真的失望吗?其实不然。他先抑后扬,马上极力抒写刘先生学问的渊博精深,对学生的恳挚,对国事的热忱,其精神的力量远远盖过了相貌的不足,矗立着的仍然是一个可敬可爱者。   在学生笔下遭遇相同命运的远不止一个两个:   比如俞平伯先生,“一个五短身材的人,秃光着脑袋,穿着宽大的衣服,走起来蹒蹒跚跚的,远远看去,确似护国寺里的一个呆小和尚,他就的的确确是俞先生么?”——这是相貌与学问之不成正比。   比如陈寅恪先生,“里边穿着皮袍外面套以蓝布大褂青布马褂、头上戴着一顶两边有遮耳的皮帽、腿上穿着棉裤、足下登着棉鞋、右手抱着一个蓝布大包袱、走路一高一下,相貌稀奇古怪的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从对面孑孓而来。”——这是衣着与学问之不成正比。   比如冯友兰先生,“口吃得厉害。有几次,他因为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把脸急得通红。那种‘狼狈’的情形,使我们这般无涵养无顾虑的青年人想哄笑出来。”——这是口才与学问之不成正比。   还有的“汗流浃背,喘呀,喘呀,上课的功夫大半用在揩汗、摩肚皮上面”,或一开口就“唾沫星儿,一串一串地迸出,又好像过山炮弹,坐在前排听讲的同学们,怎会不大遭其殃,连声叫苦”,或“下堂了,大家还没有完全走出教室,一支烟已经又吸掉了三分之一”。——这是举止与学问之不成正比。   然而,千万不要以为清华的学生在贬抑他们的先生,恰恰相反,他们为拥有这样看似与平常人无异而实际上是些天才们的教授而深深地骄傲。而且不论他们的外貌举动如何的乖戾(当然只是一小部分),个性如何的奇特,却无一例外地都渊博、尽职、和蔼与可爱,是一些不会混淆、不可取代的学术泰斗。 (摘转自唐少杰文陈远编《逝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出版)
2007年央视春晚之“最”(转贴) 最熟悉的面孔 当赵本山和宋丹丹迈着经典步伐,踩着拍子走上台,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语调,大声地说“你太有才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为之喷饭。“你太有才了”可能成为今年的流行语。   最容易教坏小孩子的动作 在小品《考验》中,黄宏为了通过女友的考验,愣是在雷恪生的头上 弹了好几下“脑瓜儿嘣”,对一位老年人做这样的动作,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都不可原谅,更容易教坏电视机前的小孩子。   最难以理解的镜头 主持人读对联的顺序是从右往左,读横批却是从左往右。   最没噱头的小品 《假话真情》小品平淡得像白开水,台词、表演普通,创意很一般,好像一个未成品,更不要说出彩的噱头和包袱了。   最假的声音 春晚现场总不乏叫好声,可这叫好有时却明显有掺假的嫌疑。   最低级的失误 戏曲联唱集中了各剧种的顶尖角儿,但遗憾的是其中几位演员的口型明显不对。   最有品位的礼服 主持人周涛和董卿的服装,一个是鲜黄色配上红绿色的花纹,大对比色显现出非同一般的时尚感,另外一个是极显设计感的绿色礼服,不对称的肩带设计,加上水钻点缀,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最E时代的节目 《将爱情进行到底》抓住了E时代的特征,特别是网聊时候一口一个“飞吻”作为标点,满口暧昧和装嫩的对话,生活气息浓厚,让人忍俊不禁。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