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莲八着 破莲八着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81 发帖数: 2,244 关注贴吧数: 29
万古·流芳 前日语文考试,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江苏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文荟萃,单就文学、艺术领域而言,就群星闪烁,令人自豪。大家熟知的古代作家有范仲淹,秦观,施耐庵,吴承恩,归有光,徐霞客等,古代作家有唐伯虎,郑板桥等;近现代作家有叶圣陶,朱自清,钱钟书,吕叔湘等,画家有徐悲鸿等。江苏人杰地灵,南京为六朝古都,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鲁迅曾在此就读,陶行知曾在此进行教育实验,如今此地集中了许多高等学府,还活跃着一批中青年作家,如苏童,叶兆言,毕飞语等。 请以“我身边的文化”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可以叙述自己了解的某位文化名人的故事,或由某个人文景观谈起,叙述一段跟该景观有关的历史。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对某个外呢化现象进行评析,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由当地的文化谈起,说古论今,抒发感情,写成散文)下面是偶写的作文,大家看完给评个分吧万古·流芳 杯空盏尽,杜康挥不走。袅袅白衣,却问昔人何在,虚影难语,道尽满腹伤心事。情动处,涕泪失襟,仰面笑问,何物销魂,唯情而已。 十七载,悠悠往事。恨庸碌无为,逝者如斯。相识佳期依旧,人却孤寂。擦肩而过夜阑珊,浮萍聚散哪有迹。回看心中,无物存留,只余相思。 ——丹桂香·忆昔人 我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龙城常州。这是一个从春秋时就有记载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博大而精深。在这里,曾经出现过许多名人,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比如,近代的“常州三杰”;有的,却是漂泊他乡的无奈旅客,比如,别号东坡的苏轼。 东坡之名,如雷贯耳。他是北宋时人,生平仕途不顺,经历荣辱沧桑,宦海浮沉。一生中曾数次路过常州,也在此流连。却不想人到晚年,却被贬至此,还在这片另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年头。呜呼! 提起苏轼,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豪放的文风,由“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见一般;继而想到的,是些述说离愁别恨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脍炙人口亦可说明此处。有人说,因为他的文字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共鸣,所以才被传唱了数百上千年,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现如今的世界,再难像过去一样,试问有谁能像苏轼那般,做官之余游遍山水,喝酒做赋,寻乐天下?最多就像林和靖那样,做上半个隐士,借此解解心头乏闷。如今的人,再难如古人一样拥有豁达的胸襟,高尚的情怀。整日的追名逐利,世人早已太多的不堪,谈何潇洒!着实很难想象,苏轼在被贬之后是如何写出《赤壁赋》那样万古流芳的文章,他是如何放下心头的失落的呢?我不懂,却不由自主的羡慕。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失落,而我,却放不下… 不过幸好,我不懂总还有人会懂的。历史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想象,也是事实。一个人,一首诗,能流传千年,穿越时空影响芸芸众生,这便足以证明,有人懂的。不禁些许欣慰,这文、这人、这神韵,依旧会万古流芳。总有人,会守侯落寞文人的孤寂。 聊望往事,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已静静的流淌了五千个春秋,一个又一个皇朝曾经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崛起,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华夏的热土上挥洒鲜血与汗水。然而,他们终究都落寞了,留给人们的,只是回忆的虚无和空旷的悲凉。杯空盏尽,又有谁能挥走这片土地的哀伤…
【推荐】小八很长时间没来了 ~ 我现在开始都好忙了~没有时间上网咯~唉~带了点东西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夜雨诗意  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她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夜雨是行旅的大敌。   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   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笼罩下的无数江河和高山。这样的夜晚,我常常失眠。为了把这种没出息的惰怠心绪驱赶,我总会在夜雨中邀几个不相识的旅人长时间闲谈。   但是,真正让心绪复归的,完全不是这种谈话,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铺天盖地奔泻着一种兴奋剂,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   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媳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
【原创】大唐之感~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乱世纷争。在这乱世只中,仲、陵二人便像两颗璀璨夺目的陨石一般坠入人间,演义着一幕幕惊天动地的诗篇。 先说仲少吧。一说起寇仲,热情洋溢的脸膀便在眼前浮起,感觉那么真实,那么另人心动,给人的感觉或许是幸福吧。不过对很多大唐读者而言,仲少的结局是不尽人意的,所以在很多重读大唐多次的人心中,仲少的那些热情与努力就显得格外的凄凉,格外让人心酸。付出了那么多却寻不到梦想,虽然仲少不感觉心痛(或者他也一样心痛~)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没有办法体会到仲少那种心系天下的伟大,所以只会在心中感到惋惜和仇恨,那是无奈的结局~ 仲少的感情之路,一样是那么的令人感叹,先是无可抗拒地爱上了身份地位相差巨大的秀宁公主,虽然这是一段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缘分,可是仲少仍然是一无往故的付出,直到伤到难以复原,只得放弃,或许到了最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吧,只是秀宁在仲的心中再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他遇到了玉致和秀芳,对于这两位,我不想多讲,不想讲玉致,是因为我觉得玉致在书中出现的实在不多,再加上我不太欣赏她,所以我想我没有资格和权利发言,对于秀芳,其实是因为我不了解,所以也不多说。或许寇仲是一个性格直爽而又悲剧式的主角吧,在我看来,他是这样~ 再说陵少,我非常的欣赏子陵的洒脱与孤傲。当我看到子陵赫然是一派闲云野鹤的风范时,我感觉那是一种令人折服的气质,那是一种深潭清水一般的内涵。子陵与寇仲不同,他不以争霸天下为目标,他以追求窥视人的最高境界为理想,这也就注定了他无法像寇仲那样成为万众景仰、八面威风的少帅,他只能是寇仲身边默默支持着他,鼓励着他的兄弟与谋士,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子陵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事业,所以喜欢子陵的人喜欢的是他的性格~ 陵少一生被很多女子所爱,从初期的单琬晶和沈落雁,到后来的婠婠、妃暄和青璇,她们对他有情有义,虽然前三者曾经与他是敌人,可是却从不影响到她们的情。其实子陵的感情,更多的是收获,虽然其中有快乐也有苦涩,可是,子陵是幸福的,因为爱上他的女人总能为他放弃所有,或许你会说,妃暄没有为他放弃修业,可是请你想想,如果子陵真的这么要求了,那他就不是那个洒脱的子陵了。只能说,子陵不会这么做,他不愿意心爱的人为了自己放弃所有,这体现的只是他的伟大与情意,爱不是要占据,而是要懂得快乐~所以,这或许注定了子陵的爱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让人心碎的悲剧……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在仲、陵二人的一生中,面对的美人无数,正是有了她们,双龙才能出水,遨游天际,所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举足轻重的女子吧~) 谪仙持慧剑,出世逐水烟。涤心悯谁人,净念悲何天。红尘扰龙泉,分明波澜现。身离君莫问,只在白云间。这几句是说妃暄的。我之所以先说妃暄,是因为不管在电视或书中,我都很喜欢她。在电视中,妃暄是一个善解人意,敢做敢为的善良女子,她的气质令人心动,她的博爱令人感动。在书中,妃暄更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是那么美,她的美另人折服,尽管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她,说她利用感情云云,可是我只想说,其实书中的妃暄,在圣洁的背后隐藏的事实上是一个悲剧,她从小就背负起维护正道的使命,更要选择能统治天下的明主,她支持李世民纯粹是为了天下苍生,我在看到那的时候,我也真的不喜欢妃暄,可是当我看到她说出“假若子陵能把分离视作相聚,失正是得,妃暄将可无牵无挂,探窥天道,否则不如放弃清修,长伴君旁,免受相思的折磨”这句时,我完全看到了妃暄好似寻常女子一般的情怀,或许只是她放不下罢了,亦或者是她没有机会体会真正的爱情吧,所以我说她是一个悲剧。因为这样,所以现在我对妃暄,只有喜欢,再无怨恨~ 再说青璇。幽谷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竹扉掩绮户,疏帘隔仙音。红颜多薄命,至亲忍伤离。雨浓风且去,奏作歼农曲。这几句是对青璇最贴切的写照。青璇的美与妃暄不同,她的美仍然属于这世界,可以让人描绘,可以让人欣赏,她美的真实,美的自然,美的出众。在书中,青璇温柔,善良,因为少时的经历,使她不愿涉足人间的真情,直到她遇到了子陵。子陵给她带来的,是一个更大的悲剧,或者只是我这么认为,可是,当子陵面对青璇时,他的心里始终有另外一个女子,他无法把心全部交给面前那个为他打开心扉的女子,也许青璇知道这一点,可是,因为她的善良,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承诺,仅仅是一个承诺,便能让青璇付出所有,付出所有……她真的喜欢子陵,她为他吹奏的不再是一般的曲子,而是用生命与爱情谱写的天籁。一曲竹箫尽,君应无语。我喜欢青璇,为了她的执著,为了她的勇敢,默默的为她祈祷,祈祷她的幸福,尽管她不真的存在,可是我心依然~ 很遗憾,电视里竟然没有出现这样一个令人心醉的女子,这应该是一大败笔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