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ndi ctandi
关注数: 7 粉丝数: 172 发帖数: 12,538 关注贴吧数: 7
【考研】硕士研究生的种类 1.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 由国家和学校提供全部学费,住宿费需要自己承担,转户口和档案关系。 2.计划内走读生 由学生本人负责解决住宿问题,其他待遇与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一致。 3.定向培养研究生 定向培养研究生是计划内考生,经考试录取,签订定向协议,经费由国家和学校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定向研究生所在单位需一次性交3000元定向培养管理补偿费。 4.计划外研究生 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为委托培养和自筹资金两类。 A、委托培养研究生:经费由委托培养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一般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 B、自筹资金研究生:经费自筹,计划外研究生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而定。入学时要转户口和档案关系。计划外研究生同样需要参加国家的考试,考试内容与计划内研究生相同。考试成绩超过国家规定的最低分数线但不能计划内录取的考生,可以及时向所报考的院(系、所、中心)教务办公室申请计划外录取。教学安排与计划内研究生相同,修满学分、论文通过可以得到与计划内研究生同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5.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是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而设置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在申请的专业或相关专业连续工作四年、已经发表过论文或成为业务骨干的,才可以申请单独考试。单独考试的科目设置与全国统考一致,公共课试题难易程度也与统考水平相当。但考试的命题权属报考院校,一般不转户口及档案关系。 6.在职硕士生 不脱产申请攻读学位,通俗地讲,就是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学位,也称为“在职学位生”。专业课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计划,并参加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还必须通过国家专门设计的英语、政治及专业全国统考,合格后可以申请学位。学习、考试、答辩均需交纳一定费用,一般全部下来在数万元左右。目前只有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少数重点大学招收学位生,机会不多,而且必须征得工作单位的同意。随着学位管理的加强,通过这条途径来获取学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一般最终能够通过答辩、取得学位的比例并不高。
【学习】大一新生校园生活必读课程 “是你打开一个世界,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我的胸怀;是你升起一片风帆,指引我驶向人生的大海……”伴随着那首古老悠久的歌,我们走过了“小眼睛看黑板”的幼稚童年,熬过了“风雨兼程”的激战时期,迈进了自由轻松的大学天地。那么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学习群落,大学课堂又有何独特之处呢?   有一种说法:“大学是自由的天堂。”这种自由促使课堂演绎出一幕幕热闹的景观。一位仁兄的“诗作”就生动地勾勒出了当代大学的课堂景观:   老师台上讲得忙,学生台下闹得慌。交头接耳乱吵吵,卿卿我我也不少。   老师转身擦黑板,学生溜了一大半。四年一过鸟兽散,才觉蹉跎却已晚。   大学虚度这四年,不如卖卖茶叶蛋。劝君今朝多读书,莫学吾等无出路。   这是一位大四学生的“诗作”,不同的人读着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二年级的学生少不经事,也许会觉着大学课堂充满自由和新鲜;三、四年级的学生,也许会懊悔自己当初太过轻率,以至于现在陷入了早已铺垫好的自由陷阱中,悔不当初;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人,只能凭借此诗给大学新生提个醒,在他们耳边敲声警钟。  *大学学习与中学时期的学习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发生了较大变化。*
【技巧】完美老婆一定要知道的71个做饭技巧 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2、 炖肉时,在锅里加上几块桔皮,可除异味和油腻并增加汤的鲜味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20、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3、炖老鸭:在锅里放几个田螺容易烂熟   24、烧鸭子时,把鸭子尾端两侧的臊豆去掉,味道更美  25、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26、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肉味鲜美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3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3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3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转】硕博经验——早知道就好了,少走很多弯路啊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