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星如水♬
cloudcheung
关注数: 8
粉丝数: 6
发帖数: 41
关注贴吧数: 6
来自琵琶行字幕组翻译的问候~~ 各位好!本想做个自我介绍,但是不知道怎么介绍。 按照这个贴吧的主题或许应该这样介绍:我是曾经的琵琶行字幕组的翻译。贴吧的这个ID就是当年的ID。 身边的朋友有些知道我做过字幕组,推给我一个微博上的话题,误打误撞,进到这里来,翻了翻这里的帖子。 正好看到有一个人发帖询问,回想起曾经做字幕的日子,觉得应该有始有终 也在这里给曾经或仍在关心琵琶行字幕组的各位以及自己一个交代。 1.起点 我是2009年末进入琵琶行字幕组,我接手了《北条时宗》这部大河剧的第11集至结束的翻译。 这个时候因为我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整个字幕组里,类似于一个单枪匹马的编外人员,所以这部剧后40集的翻译和校对全部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同时因为前10集是前任的作品,所以细心的看客应该能发现整体语言风格的转换。就是从第11集开始变化比较大。 这部剧完全是听译完成,而且由于片源的质量问题,所以翻译是有些许瑕疵的,但整体上我认为对得起我自己的水平和努力。 这部剧之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翻译和校对两个工作必须分开。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让一个人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出错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从2010年开始,经过内部的沟通、牵线,我正式和校对鱿鱼娘组成了琵琶行字幕组的大河剧翻译队伍。 这个队伍总共是5个人,分别是片源-琵琶行的创始人、翻译-我、校对-鱿鱼娘、时间轴-水月瞳、后期片源压制-肥丸(有时会有其他代班的后期人员) 这里需要额外解释的是,由于我一人完成了《北条时宗》40集的制作量,这基本相当于一年的大河剧了。 所以2010年的《龙马传》是别人在翻译(印象中是鱿鱼娘去填完的)。 我在2010年末结束了《北条时宗》的所有翻译和制作,正好《龙马传》的翻译也在同期结束。 等于琵琶行字幕组在同一年完成了一新一旧两部大河的翻译,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算是很好的成绩了。 我们也一致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大河剧的翻译作为琵琶行字幕组的一个招牌,把它做好。 如果还有余力,可以考虑其他剧目的翻译,但必须是在做好大河剧的前提下才可以。 2.过程 从2011年的《江》开始,到2017年的《女城主直虎》结束,我作为主翻、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努力,完成了7部大河剧的翻译与制作。 质量如何,是否值得收藏,与其他字幕组的作品相比孰优孰劣,每位看客心里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此处不多赘言。 这里想给大家普及一些字幕组的制作背景知识,当然我相信有不少人也了解,但也应该有不了解的人。 首先,我们字幕组除拿到视频片源之外,是可以找到字幕文件的。请注意这个字幕文件是NHK官方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字幕文件里的日语错了,是NHK错了。而不是字幕组翻译的错。这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到的一个背景。 那么,换句话说,其实翻译,比如用我来举例,我实际上是对照着视频做笔译了。 在有剧情画面的演示与字幕文件的双重加持下,我一般翻译一集大河剧需要3个小时左右。然后我会交给时间轴去做轴。 时间轴做好之后会再回到我手里,我自己先校对一遍。然后给到鱿鱼娘做第二次校对。鱿鱼娘二次校对后会给我她标记出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 然后我们会通过QQ语音(当年还没有微信)语音电话一个小时左右,把所有需要讨论的都讨论完,最终确定。最后将最终稿给到后期压制。 如诸位所见,我们的每个环节上都是一个人,这也是导致我们出成品的速度一直大幅落后于其他字幕组的原因。 这种体制,难言优劣。我也不想展开说优劣都是什么,只能说这就是琵琶行的特色与做法。 3.谢幕 琵琶行字幕组的大河剧翻译止于《女城主直虎》,原因仅在于我。因为是我决定不做了,那么其他环节的负责人自然就散了。 原因很简单,这7年的大河剧翻译极大的占用了我的时间,随着工作的变动、结婚生子,我的时间已经不允许继续了。 做大河剧的翻译和做其他日剧的翻译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一年只有2周左右的空窗期可以休息。 而且,连续做7年,等于是没有停止过。不仅仅是我,其实其他环节的负责人也都面临类似的问题,所以我提出:不做了,散伙。 此外,还有2个原因促使我停止。 一是大河剧质量的大滑坡问题 基本上从《花燃》开始,我翻译的就很痛苦,校对的鱿鱼娘也很痛苦。 如果一个剧目情节注水拖沓,无法引人入胜,不仅仅是观众,我们这些做字幕的一样会感觉痛不欲生。 《真田丸》算是一个回光返照,但是需要承认三谷编剧的功劳,演员其实都是次要的。 我到现在仍然不负责任地认为,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编剧,其次才是导演和演员。 二是语言风格的问题。 这一点我简单展开说一下,每个人说话写文章都是有自己的风格的。无论你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其实都是有的。 我在做大河剧的时候一直在追求2个风格。一个是简洁,一个是古风。 简洁是指: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句话的时候就用一个成语,能用两个字把意思说明白就用两个字,要做到字数足够少。 因为字数足够少的好处就是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同时看到剧情画面与文字,而不是一直盯着文字把句子看明白。 这个古风并不是说要写成古色古香的句子,而是要尽量回避不符合剧情年代中的词。 举些不太合适的例子,比如“砍价”“房子”“老婆”这种词是不会出现在我翻译的大河剧里的。 4.感想 这7年的大河剧制作生涯对我是一个磨炼,这个磨炼和语言无关,而是对我个人毅力与耐心的磨炼。 除了大河剧的翻译,我还翻译了几集与历史有关的纪录片(历史秘话)和2集动画片,基本上是为琵琶行字幕组把能填的坑填上,一切做到有始有终。 按照一年50集粗略计算,7年间我翻译了总共近400集的视频内容(7部大河+1部北条时宗),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完成,有快乐也有痛苦,但的的确确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 这个贴吧不是字幕组有关的贴吧,是大河剧的贴吧,我在这里扣一下主题。 在我翻译的7部作品中,我个人最钟爱的是《平清盛》,其次是《军师官兵卫》。 这两部是我倾注了最多心血的作品,一字一句的去揣摩,去寻找在中文里最为合适与贴近的词汇,可以说是我作为翻译提供出来的最高的翻译质量。 我特别推荐一下《平清盛》,这部剧在日本评价不太好,在中国这边貌似喜欢的人也不多。但是我是非常希望大家去看看。 可能是因为我的年龄也在增长,在过去这么多年之后,《平清盛》是让我感到最有“回味感”的大河剧。 而这种“回味感”是包括《真田丸》《军师官兵卫》在内都没有给我的。 5.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当年我在琵琶行自己的论坛上经常发帖,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请各位看客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做字幕不易,做大河剧这种小众字幕不易,做大河剧这种小众但又工作量翻5倍的字幕更为不易。 所有人都是义务劳动,为了大家的兴趣,没有一分酬劳。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恕我直言,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只有你做了,你才可以体会到。 (这里我不想提升到文化传播的层面,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翻译大河剧做字幕是在传播文化,我做字幕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 6.传承 据我所知,所有做大河剧的字幕组坚持下来的不多了。这里我不说名字了,我是非常钦佩还在坚持的字幕组。 从年龄来说,可能我的年龄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的现实生活已经不允许我继续做下去了。 那么,需要有新的血液加入,继续传承。 这里的血液不是指字幕组,字幕组只是组织,它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没有新的人加入进来,现在还在坚持的字幕组日后也会面临问题。 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什么别的目的,只有不断地有新人出现,字幕组才可以存活下去。 (当然字幕组本身就是高危、灰色、费力无酬劳的事情,所以当我们那一代做字幕的人慢慢回归到现实生活后,谁来接棒是很重要的问题) 希望聚集在这里的所有大河剧的爱好者们,可以守护好这一片乐园。 不在意他人的质疑与不解,坚持自己的热爱。 祝各位在2020年一切顺利。希望有缘再会。 Cloud-cheung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