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xinh2015 liuxinh2015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钓鱼?
关注数: 123 粉丝数: 59 发帖数: 2,527 关注贴吧数: 11
垂钓黄河过把瘾(2017年4月5日补记) 先看渔获吧,不多不少。要说不多吧,真不算多,天明出发天黑回,一袋面包一瓶水,这点鱼不算什么;要说不少吧,也有道理,钓黄河不赶上放生,钓这么多并不容易,况且品种丰富:船丁、马口、白条、花妞、麦穗、鲫鱼、鲤鱼(?)各有若干条。问号?我真分不清是鲫鱼还是鲤鱼了。你看:这一条很有趣,本来是在桥下钓到的。 刚开始在紧挨着桥下的东侧,调了半天漂,站不住,改为无漂钓流水,先上了两条花妞,是我比较喜欢的鱼种,第三条就是这个,我以为是条鲤鱼,可能是因为见识太少,总以为只有鲤鱼才是这样。不断的有人问钓获,拿给他们看看,有的说是鲫鱼,我真是没主见了。当然,这不影响什么。只是,没口了,我便向东转移,在一个小回水湾坐下。 一会儿又上了这一条:垂钓的中间,我干脆把它们(这两条别致的鱼),放回了水中。中间马口、白条时不时的上。大约半小时左右,那个大点的鱼又被我钓了上来,我只好把它又扔到了往下游的远处,七擒孟获的故事算是没有重演。 这是昨天的故事,时间是2017年4月4日,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早早的起床,奔赴黄河边,风景区铁路桥下,这个很熟悉的地点。相比半月前,水涨了不少,曾经看好的钓位已被淹没。如上所述,在桥下钓了一会又往东跑。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真伟大啊,真会算!打着雨伞也得钓,虽是慢绷,鱼的个头倒还叫人满意。 不知是漂调的不到位还是什么原因,漂相大多不是太明显啊,以前钓到大白条、马口,鱼线会被蹭蹭拉着跑,而这回却是慢慢的被拉下,加之有点微风小浪,瞅的眼疼还把握不好,偶有鲫鱼送票,上一两目,勉强能看清,个别情况下,漂被拉下两目,起竿也是鲫鱼。浮漂频频点头,空竿也不少,但紧接着,很快就能钓到白条。白条君,你的舞姿是那么的轻盈:白条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大,但相比去年此时,已经好的不得了了。让我感觉,黄河大有希望。对于钓鱼人来说,钓鱼时,时间过得飞快。但,能在这烟雨迷离的黄河边抛竿一天,也真是过足了隐!
自成一派 好几天没有签到了,今天手一狂签了一下,猛然间升到12级--自成一派了。级别似乎也没有多大的用,可是又觉得自成一派实不敢当。 去年夏天才开始学习所谓的台钓,先是在水库,还没有掌握住调漂的诀窍,就被吸引到了黄河边,钓了黄河,对水库再无兴趣。其实钓黄河,并无太好的收成,但总是充满着期待。 西从武荥浮桥西,东到赵口闸东,也跑了不少趟,再远也不想去了。没有钓过多少像样的鱼,但是和偶遇的钓友交流,似乎都有钓的开心愉快、收获满满的经历。于是相信,钓黄河贵在坚持,好鱼获只是早晚问题。 冬天不行了就等开春,春天不行了就等炎夏,等小浪底放水,据说,上面的鱼都流下来了。不过今年小浪底放水量小,加上去的不勤,也没有逮着什么机会。自己也有个怪癖,不想钓放生的鱼,喜欢钓野生鱼,要是有个大白条拉着鱼线蹭蹭的跑,感觉比钓个1斤、2斤的鲤鱼还高兴。遗憾的是,钓到的白条都是那么的小,小到叫人生气。特别是有时候希望钓大鱼,用上了大钩,居然能钓到寸长的白条,而且还是正口。听说夜钓效果好,也在秋天试过几次,今年的情况是戈雅居多,偶尔上条鲫鱼,想着有希望了,紧跟着也让人失望,倒是有时候天将微明,钓上一两条花妞,也算安慰。于是又想到了晨钓,夏季的几个早晨,天不亮就赶到了河边,开始确实有几口,偶尔也钓上半斤八两的鲫鱼鲤鱼,可是时间过的飞快,收摊时感觉不甚理想。 要说钓黄河,比较喜欢的鱼是花妞和船丁,如果能钓到这两种鱼,即使渔获少一点,也不觉很遗憾。据说花妞是从沁河里流到黄河里的,不管对不对,但不是放生鱼。放生鱼也不一定不好,只是我觉得,要是花妞和船丁多起来,说明黄河的生态还可以。 黄河,有许多的人去破坏生态,实在是遗憾。要是能做到合理的捕捞,几乎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不用说任你随便钓也钓不完。 早没有去钓过黄河了。临近年末,看钓吧里不少钓友收获还不错,寄希望明年能越来越好。 我的理想化的愿望,也算是有点“自成一派”了吧!
游钓黄河,小有收获(2016-05-07) 早上出门,感觉天气不冷不热,有点想出钓的冲动。可是想到春节后去黄河边十多次,仅仅钓了两条鱼,一条是手指大的马口,一条病蔫蔫的放生鲤鱼,不免灰心。犹豫中临近中午,还是忍不住要出行。心里想,换一种思路,算是游钓,以“游”为主,到黄河边转转、看看。找个安静的水边坐一坐,用文雅的说法就是,远离尘世的喧嚣,发个呆,沉思一下,也还不错的……。不曾想这次出行,还真小有收获,找回了一些钓黄河的自信心。还是从头说起吧。 第一站依然是武惠浮桥。在南岸的西边,未见钓友钓鱼,我对是否适合垂钓也没有把握,查看地形时,突然发现小青一条,不知道奉了白娘子的什么旨意,急匆匆的赶路,见我欲拍照,更是慌不择路,钻入草丛,下图中可见只露一条尾巴。转到黄河北岸,见有钓友,钓获不好,折返。浮桥上有人电鱼,有人撒网,围观者众,见有鱼,很兴奋。要说咱中国人就是爱看热闹,要是有人钓到大鱼,我相信会得到更多的喝彩,可惜,那不是钓鱼人发挥的场所!只当没看见吧,咱也管不了。 向今日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钓点--黄河风景区铁路桥下进发,如若不行就打道回府,并下决心休钓一月!去钓点的那一段土路挺折磨人和车的。 黄河里的钓鱼人也是一道风景,不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谁会跑到这里呢?建筑垃圾也是够烦人的。可是,钓鱼人的才能也是无限的。下图中央部位据说被称为“钓鱼岛”,钓鱼人娱乐的同时不忘爱国,该点几个赞?看了此地形图,不免一番感慨,“天下无难事,只怕钓鱼人”,也不禁想套用鲁迅先生一句话“地上本来并没有路,钓鱼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问了一圈儿,渔获都不太好。这次我考验一下自己,凭自己大半年以来学的钓鱼知识选个钓位,缓流区域,用漂,钓水深约1.5米(此处原来水挺深的,大约近期淤积所致)。我坐在桥下边钓鱼、边看风景,炎黄二帝监督着我钓鱼。鱼饵胡乱配:野战蓝鲫、九一八、拉丝粉、豆面、玉米面、小麦面、小米面、自制虾粉、红糖等大杂烩。虽说胡乱配,品种挺丰富,我这么用心,哪条鱼不感动?……来啦,一条锦鲤。4.5米手竿,1.5主线。或因挂底、或为实践,鱼钩换了多种。鲤鱼真不少,就是太小了,三两以下;鲫鱼也有,二两左右;船丁若干条,不够大,但是还挺肥……。大钩也钓到小鱼,小钩也钓上稍大的鱼。 一边钓、一边琢磨,船丁、鲫鱼要带走,鲤鱼如何处置?带走,太小;放生,也不一定躲过电鱼人的武器!……最后,锦鲤及一尾稍大鲤鱼带回送人喂养,其余约7、8条鲤鱼放生。这几条鲤鱼,自有它们的运气。好与歹,听天命吧。不过,想想黄河大鲤鱼越来越少了,真心希望它们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这么宽阔的水面,人们咋不好好利用呢?希望情况有所改观,猴年已经来临,马月要到何时?
垂钓黄河,收获鲤鱼一尾(2016-04-23) 虽然才只有几个小时,我已回忆不起是如何摘的鱼钩。也许当我抄起鱼不久,它自己就脱落了。 我实在想不起这个细节,只想起有一个钩挂住了抄网。我的抄网其实也很勉强,去年刚学钓鱼时胡乱买的,鱼要是再大一点、再野一点,可能就超过它的能力了。之所以没有换新,是因为还没有钓到过大鱼。 如果你看过川端康成的《雪国》,你一定会记得开篇第一句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而黄浮路就像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的尽头就是武惠浮桥。春节后,我已不下十次行到此处。 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钓鱼人都像我这样没有骨气,经历过空军+堵车等各种不愉快,我已五、六次下定决心再也不到此处了,可是时不时的、不由自主的又来了,这不,今天又没忍住。水位比前段有所下降,至少,座位比较舒服了。果断开饵、伸竿摆战场,继续练习无漂钓流水。喜欢垂钓黄河,很大的原因是喜欢这宽阔的水面。想着雨天“电工”少,本来是报了很大希望的。可是,上午11点开始,到中午12点,竟无一点收获。 不忍心就这样结束这次垂钓,到北岸看看,东侧,有几个老年人在钓无渔获。跑到西侧沙坑处观察一番,一位钓友斩获一尾大白条,这正是我的目标鱼。火速取渔具,选位开整。4.5米手杆,1.2主线,4号金袖,蓝鲫拉饵,水深2米5多不到3米。几竿后,漂有动静,感觉有戏。继续等,黑漂……空,黑漂……空,黑漂……空…….回忆起去年秋冬之际钓麦穗的经历,4号金袖换成了3号赤袖,看上去比2号金袖还小。 好一会儿没动静,我有了退兵的心思,当时大约下午1点25分,我在想是坚持到1点半,还是2点,突然黑漂,一抬竿还挺沉……,钩小、线细,但这条约1斤的鱼终于入了护。这是我去年学习钓鱼以来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
探钓黄河2015-11-29 冬天能钓到黄河鱼吗?眼看入冬了,要去尝试下。前两天,间接地问过王永刚老师,说冬天钓过鲫鱼、鲤鱼。本来昨天要去的,快到高速口了,收音机里说部分路段因大雾封闭,果断返回。这个决定应该是对的,直到今天,约中午12点多,黄河边还是这番模样,昨天,路上肯定还有冰。来到常来的武荥浮桥,已有几名钓友在垂钓。见到上次在铁船上垂钓的钓友老兄,坐在同一位置,只是根据水流情况,抛竿方向略有改变。交谈中得知,上次垂钓,在我离开后的1小时多,下午3点多到4点多,他有上了一条斤半鲤鱼,10来条2两多鲫鱼。而今天收获甚少,看来,黄河鱼情真是变化大。看的见得,近处的钓竿,是这位老兄的。远处的模糊的人影,是另一位老兄:八岁开始钓鱼,钓龄50年,上次此地见过一面,据说他已钓鲫鱼若干尾,最大的一斤多。 于是我也支起了摊子。 第一尾鱼3号伊豆,正口钓上一尾白条,实在是小到不能再小。它的意义在于:1.有鱼;2.白条冬天也吃。我3.9米竿,钓水深约2米。很快又上了鲫鱼,不过,口稀。时间宝贵,我还要探钓坝头,于是换到一处坝头,水流不急,我想钓船丁、马口、大白条,结果,苦等半天,钓上一尾翘嘴。白条提前放生,剩下渔获拍照后放生。怕回来遭遇堵车,没敢走高速,尽管如此,也遭遇小堵。回想起上次黄河边归来,自作聪明走沿黄快速路向东,因江山路一带一桥未通,致导航失灵,遭遇各种迷路,加上今天冒雾前行,真是感叹钓鱼不易。写贴之前,见大怀老兄感慨:钓鱼,在郑州就是一个笑话。真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大钩、小钩?个人体会(2015.09.20) 今年开春,重拾中断多年的钓鱼兴趣,鱼竿买了几根,鱼钩买的更多,每次逛渔具店都想买上一包(绑好的),3、5块钱也不容易让人心疼。鱼没有钓过一次,买东西全凭想象。 刚开始买钩,好像咋看咋小,也不在乎渔具店老板的“小钩钓大鱼、大钩不钓小鱼”的观点,越卖钩号越大。 七月份开始,隔三差五的去过几趟水库,收获得白条居多,从刚开始的一条、几条、几十条,鱼钩从起步的伊势尼1号,退到袖2号,再买鱼钩,总觉得咋看都大。 昨天,跑了一趟黄河边,具体地点不说了,有点远,况且情况一般,我是探索一下,郑州市区没必要跑那么远。依然是我的小钩策略,本来是奔着白条去的,听说黄河里的白条“白富美”,但没想到白条那么小。改钓底,开始上了所谓的麻将鲫,几十条,渔获没放生,带回。有时候,钓鱼人可能也没有想太多:放生也许留给了电工、也许又被其他人钓走了、也许后来就长大了。。。。。。钓个鱼本来是个放松的事儿,何必太纠结! 不过,我感觉到,我的钓鱼境界稍微有了一点提高。过足了拉白条、奶鲫的瘾,经历过就好。目标鱼希望稍大一点,至少应该1两以上。 拉白条偶一为之,也不错,奶鲫尽量不让她们上岸了。 那我应该用多大的鱼钩呢?
阿婆的“钓竿”(转载) 人会因年龄而终老,身会因生理而衰老,物会因岁月而消亡,心却永远不会老。岁月的时光会随着江河的流淌而远去,有限的生命伴随着四季的更迭在慢慢变老。唯有那颗跳动的心依旧澎湃、依旧年青。特别是那颗垂钓的心,让人为之肃穆,为之敬仰,为之超脱,为之震撼。一位驼着脊背的阿婆,双手握竿,鹤立水边,临水作钓,这让我肃然起敬。这大山深处的乡野之趣不仅罕见,更是繁华市井中无法想象的清幽之雅,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一点不亚于过亿元收入的动作大片。那背影入木三分,那雕塑过目不忘。阿婆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目光慈祥,微驼的脊背是生活留下的烙印。她独居水库旁的一座小草房,从小就在山沟沟里种田、种菜、养蜂,干一些农活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苦。老人今年78岁,60岁的时候开始学钓鱼,已钓了17年了。平日里闲来无事常来水库钓鱼,由于年事已高,水库管理者从来未打扰过她,也从不阻拦她钓鱼,任其在水库玩耍。因为爱钓鱼,就在水库边捡拾钓友丢弃的钩线,经她一番整理后捆在她的鱼竿上,于其说是鱼竿倒不如说是一根凉晒衣物用的竹杆,这根钓杆已跟随她多年了,又粗又重,钓鱼时须两手紧握,非常吃力,时间长了必定感到酸累,而她却成了习惯。可爱的老人,童心未泯。偶遇阿婆,也许是个缘份。遗憾!我这次没带上手竿,走时将带来的钓钩和钓线送给了阿婆,承诺下次再来一定给她带一支手竿,让她不再受竹杆的困苦。由于阿婆的出现,给了我们对垂钓新的思考,也更坚定了我们垂钓的信念,老人为我们解读了人与自然、人与垂钓的密切关系,垂钓的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闽北发达的水系,丰富的鱼类资源,摧生了众多的垂钓爱好者,展示出人人爱钓,人人皆钓的地方风尚。在快乐垂钓的大家族中,闽北钓鱼人书写着独具特色的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