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5岁 2005年25岁
关注数: 18 粉丝数: 3 发帖数: 141 关注贴吧数: 0
移动公司主管洗澡记 某移动通信部门的领导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看望老朋友,刚下车他就住进了镇里的一家招待所.经过一路的颠簸,领导身上汗渍渍的,他便想洗个热水澡.招待所条件有限,只有一个公用的澡堂.领导来到澡堂门口被一各服务生拦住:"先生,您要洗澡的话请先交纳15元的初装费.我们将会为您安装一只喷头."领导马上一愣,心想这招待所怎么这么宰人!但碍于身份,领导没有发作.他交了钱刚想进去却又被服务生拦住:"先生,对不起,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的每只喷头都有编号,请您先交纳10元的选号费,选好的号码只供您一人使用."领导有些生气,但还是交了钱选了"8"号.服务生又说:"您选的是个吉利号码,按规定您还得交8元的特别号码附加费."见鬼!"领导压了压火,说:"那我改成4号.4号也不是什么吉利号码,总用不着交什么特别号码附加费了吧?"服务生说:"4号是普通号码,当然不用交特别附加费,但得您得交5元的改号费."领导无奈的摇摇头,心想当年这里的民风是何等的淳朴,没想到如今为了赚钱竟如此巧立名目,真是世风日下啊!领导交了钱后更大直气壮地问:"这下我可以进去洗澡了吧?"服务生笑着说:"当然当然可以,您请."领导瞪了他一眼,踱着步往里走.服务生突然又补充说:"对不起,我还得告诉您:由于4号喷头仅供您一人使用,所以不管您是否来洗澡,您每月还要交纳7元5角的月租费.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钟6元的价格收费.另外,每月交费的时间是20日之前,如果您逾期未交,还要 交纳一定的滞金......" "够了,够了,我不洗了!"领导气坏了,扭头就想走.服务生便问:"您真的不洗了吗?领导声色俱厉地说:"对!我永远也不在你们这里洗澡了!"服务生微笑道:"如果您不再使用4号喷头了,那您还得交9元8角的销号费.只有这样您以后才能再也不用向我们交纳任何费用了......
大学校园里流行的10句话《转贴》 1.我-靠~  (这个词太经典了,不知道是哪位大虾发明出了这个词,以至于现在流行到这种地步,估计地球人都知道吧?呵呵,因此流行指数:5个星)   2.bt(变态的缩写)  (这个词太厉害了,看什么都BT,你BT我BT,大家一起BT,流行指数:5个星)  3.我晕~  (无论在口头上还是网络聊天中都如此的有人气,“倒”的发展版,果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鼓励!!流行指数:5个星)  4.倒~  (在qq聊天中盛极一时,后来被“我晕”所代替,不过饮水还要思源,我们还是记住它,流行指数:4个星)  5.无语  (太著名了,太著名了,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我无语…………流行指数:5个星)  6.f**k  (虽然不文明,虽然我们是新世纪的好学生,不过控制不住的时候总是会脱口而出“f**k"……有时后面还跟着个小"u",太文明的学生不懂,因此流行指数:4个星)  7.郁闷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于现在的校园,接出现了反抗的一代,于是郁闷了……现在封校了,更加郁闷!流行指数:4个星)  8.***的说  (怎么现在聊天中都是***的说?这样很好听的说?其实这样也很无聊的说……流行指数:4个星)  9.人品问题……  (流行于部分校园,呵呵,本人也是热情拥护者之一……流行指数:3个星)  10.给我个理由先
漂亮女记者的尴尬(经典~~~),一个老笑话 虽然这段子老了点~~但我觉得还是挺经典的!在一个古老的山乡,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由于他们世世代代和外界隔绝,宛如桃源中人,外界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漂亮的女记者前往这落后的山乡,去采访当地人。   她采访的对象是一个50多岁的老者,知道他们世世代代与世隔绝的生活以后,女记者大为惊讶,继而是好奇,于是她打算描写一下他们与世隔绝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请问,这么多年来,您最高兴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好奇的女记者问。   “有一年冬天,隔壁老三家的羊丢了。”老头说。   “羊丢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吗?”女记者更好奇了。   “羊丢了以后,我们几十个人打着火把上山去找,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后山的一个角落里面找到了”,老者吸了口烟,眯缝着眼睛回味无穷的说。   “找到后怎么了?”女记者好奇的问。   “找到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我门在雪堆里面扎了帐篷休息。外面的风很大。我们感到很无聊。于是大家就轮流上那只羊。好爽!”   女记者显然感到有点尴尬,她想避开这个话题。于是她打断老者的话,问有没有其它高兴的事情?   “有一年冬天,前边老马家的新媳妇在山里面走丢了。”老者说。   “找到了吗?”女记者追问。   “我们几十个人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后山的角落里找到了。于是我们按下帐篷休息。冬天的晚上的风很大。我们大家都很无聊。于是我们就轮流上老马他家的新媳妇,别提多爽了。”老者说着敲了敲手中的旱烟袋。   女记者感到更尴尬了。她决定避开这个话题。于是她问到,在这几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究竟有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情?   老者的脸色突变,手也开始颤抖,几乎抓不住手中的旱烟。深陷的眼眶中滚出了两滴浑浊的泪。嘴唇哆嗦了好几下,他的身体也似乎在颤抖。沉默良久,他说,   。。。。     上一次我没回帖,我就走丢了。。。。。。。
多余的一句话!(超爆笑)   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就变成了吵嘴,并且会愈演愈烈,最终局面无法收拾。问题在于,这句话的内容往往和大家要说的事情毫不相干,所以,我把它称为“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举个例子吧。  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迷茫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  “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乘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  “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象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象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  “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  “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我先到派出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来着。我呼吁让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有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X,和她计较什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