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糸威
盘丝威
=A=
关注数: 747
粉丝数: 774
发帖数: 37,575
关注贴吧数: 165
无病呻吟 不知不觉我在杭州已经待了五年了。杭州代替长春成为了我人生中除了九江之外待过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不过我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知觉,因为来了杭州之后我就变得非常地颓,哪儿都不想去,市区除了西湖周边哪里都没去过。 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之前在九江、在长春、在无锡甚至是在乐清,周末不停地到处走动时我终于还是发现了这个是悲哀的事实:其实国内的城市长得都差不多。以至于走进任何一个比较古旧的小巷时我都会产生回到九江的错觉,这种莫名的思乡的惆怅越来越多,而探索的兴奋越来越少,高高兴兴出门去,失失落落回家来。 当然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不管是研究生还是现在工作,工作日晚上十有六七在加班,而回去的路又总是那么长,我也走累了,周末不想再到处跑来跑去。去年持续一年平均每个工作日7公里的步行让我今年感觉膝关节有了明显地不适,两次崴脚之后我终于意识到这么走是在自毁身体。 好在走路留给我的也不全是这种糟糕的遗产,比如我当年那个蹩脚的伟大计划“走遍长春”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做梦的时候会用到的素材,我以前是那么地不喜欢长春,现在却是如此地思念长春的雪。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居然会开始思念我在杭州的日复一日了,如同我思念九江的夏天,思念长春的冬天一样。到时候杭州在我的心里会是哪个季节呢?
无题 我在肉眼可见地变得荒芜 变成没有能够成为正常大人的残次品 我讨厌这种没有价值的工作 日复一日 我也讨厌没有价值的我自己 永远都在找着一样的借口 我书架上的书什么时候才能看完……
Don't judge anybody by tag 把人标签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人类也热衷于把人标签化,原因很简单——因为标签化就意味着把事情变简单,从多元变成二元,从选择困难变成二选一,从“气候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变化进而导致王朝更迭”变成简单粗暴的“所有不对的事情都是新党的锅(宋)”,“所有不对的事情都是阉党的错(明)”,“是文臣人人可杀(崇祯限定)”。 而通过标签去决定一个人,本质便是“非我族类”的一种延展,并不是“因为你是某某粉/某某人/某某种族等,所以我和你是朋友/势不两立”,而恰好与之相反,先预设立场,再打上标签。这种浮于表面而不去追根溯源的行为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人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这是没有学过逻辑学爱用逻辑谬误的表现,它严重违背了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原则,以事论人,以人论事。 就连纸都是有厚度的,有第三个维度,希望通过一个简单的标签去评价他人,给他人进行分类,这不可笑吗?
手里的游戏王卡盒子统计和无营养的胡言乱语【威力加强版】 上个礼拜的只是草稿,这次才是真的!!!!! (其实还是草稿!耶!)
手里的游戏王卡盒子统计和无营养的胡言乱语 CP: Collectors pack,收藏盒。为啥会有这么个盒子我不是很懂【。 每年出一盒,专注于一直没有实体化动画原创卡的OCG化+少量主题相关的复刻。 因为是动画原创卡,经常会有一些画风非常动画的卡在里面的,或者说风格非常ZZ少年馆的卡【,ZZ领先业界十年,连神必的传说之龙蒂迈欧、克里迪亚、赫默都出了(更神必的奥利哈刚结界居然是EP先出的)。 虽然是情怀包,但是出的大部分卡都进不了主流环境,不怎么值钱,cpd1~cp19到去年底都是平价,但之前的CPL1是天价盒(目测是因为龙骑士黑魔导女孩)。反正我算是看明白了,有黑魔导女孩必天价。 盒内卡片编号按照主题分,一个系列的卡编号在一起。 命名规律早期是CPZ1 CPL1 CPD1 CPF1,16年开始是CP+年份 目前固定每个拓展45张卡 每盒都是5X15包 包装。 我手上从CPD1开始每个拓展都入了1~2盒。 DP: Duelist Pack,人物主题卡。 早年是少数动画里的卡OCG化+大量复刻,其实更像SD预组。从DP16开始走情怀路线,变成O化原作漫画(初代游戏王漫画)中始终没有实体化过的卡,后来变本加厉连名场景也O化,再后来甚至开始原创漫画根本没有出的漫画情怀卡…… DP18开始风格转变,不再是少量原创+大量复刻,也不再是一两个决斗者主题,而是多个决斗者主题,每个主题数张新卡。 虽然是情怀包,但是因为从DP16~DP24都是或者含有初代游戏王情怀,情怀浓度极高,加上18开始还丧心病狂的放了HR进去,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反正有游戏主题的基本上都会暴涨,其他的主题看情况。一些能买到的老盒也不会贵到离谱,毕竟早期DP基本没有新卡,原创卡也弱鸡,去除收藏和情怀因素涨价空间不大。开始走情怀路线以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DP16、DP17都天价了,DP19却跌倒110一盒(话说我开了两盒DP19居然都出了古代机械融合,爆赚!!!)。顺带一提,DP23极大概率变天价盒。 盒内卡片编号,早期是卡牌种类分,高稀有度编号在前面。DP18之后按照主题分,一个系列的卡编号在一起。 命名规律是DP+数字序号,数字序号就是纯序号,没有绑定年份。 DP1~DP15是一盒30张卡,DP16情怀化以后一盒45张卡(DP16实际上有46张,2张异画黑魔导共用008编号号),DP18开始每盒还加了一张(万恶的)复刻HR(纯情怀卡) 我能买到的每盒都是5x15包装,长条盒。 额外吐槽一句,DP现在奇奇怪怪的原创卡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原创主题衍生卡了,而且各方面都和CP越来越像… 我手上从DP18~DP24都入了两盒,此外还买到了DP12和DP15。 EP: Extra Pack,海外拓展包,收录了过去一年中TCG原创的卡 貌似从FOTB开始,海外的数字包会多加几个编号塞一些原创卡。还有一些诸如世界大会比赛奖品卡的Replica版,或者各种海外奇奇怪怪的原创卡都会塞到这个包里。 因为是不分区域所有海外原创系列集合,所以风格非常多变,从动画卡实体化(没错,就是在抢CP的饭碗)到写实风格都有。经常会出一些系列或字段卡的海外独有拓展,里面不乏很强的系列,比如盛极一时“彼岸”,现在还有一定出场率的“SPYRAL”等。海外原创字段很多一个EP拓展包里有,之后就再无新卡,很神必。当然也有圣骑士这种出个不停的。 早期的EXP1~EP13都很难买了,除了EXP3、EXP2能买到的也是很贵的甚至天价盒。不过EXP3、EXP2居然还能买到正常价格的,EXP3甚至还有原盒,很神必。EP14~EP19都能买到,而且就算比较老的EP14其实价格也还算正常。由于EP里面经常出一些无人问津的新卡,甚至一整个拓展包都是咸鱼卡,所以有很多廉价盒。 盒内卡片编号,早期是按照海外拓展包出卡的顺序排列的。从EP15开始按照字段/系列分,散卡放最后。 命名规律,EXP1~EXP4是EXtra Pack的缩写+数字序号,第五弹EP12开始变成EP+年份。 由于收录一年内的海外拓展卡,没有固定张数。不过有些卡是绑定SER稀有度的(比如世界大会比赛奖品卡的Replica版),集齐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当然我也没指望我每个拓展买一两盒能集齐),不过好在EP的单卡普遍比较便宜,破百的单卡好像都没有。 EXP1~4每盒都是10x10包装,扁盒子,EP12之后和上面的一样统一为5x15,长条盒。 我手上有EXP1~EXP4!EXP4虽然是杀猪价35一包买的,不过一共也就3包,亏损不大。然后EP14~EP19各1~3盒,毕竟有些拓展卡片数量都快赶上数字包了,而且有几盒特别便宜。14~18的EP包出的无卵用神必卡很多,很难回本就是(不然也不会这么便宜了)。 SP·DB: Special pack/Deck build pack,我上个礼拜才知道原来DB就是SP,完全没搞懂为啥,游戏王卡包的命名思路我就没有搞懂过。 我也没搞懂这个系列到底是啥规律,目测早期是已有系列/字段的TCG拓展+相关字段/系列复刻,后来甚至开始搞纯原创系列字段,姑且算是和动画实体CP、漫画实体DP相对的TCG原创实体化系列?(???) SP盒除了SP6买不到原盒了,所以我完全不了解,DB盒价格忽高忽低,但是大体都算正常,没有天价盒。 盒内卡片编号,按照字段/系列分 命名规律,SP1~SP6是SP+拓展包首字母缩写,SP7开始是DB+拓展包首字母缩写 固定一个拓展包45张卡 5x15包装,长条盒。 SP我之前完全不知道有这个系列,现在除了SPFE全都买不到盒子了,所以只有一盒SPFE(),DB的倒是全买齐了。因为我不知道DBSW其实是SP7以为断货了,甚至买卡的时候被淘宝老板嘲讽了一番……不过非常神必地是居然抽到了G。 PP: Premium Pack,好像是展会包来着?反正每年固定出一个拓展包,别的不是很懂【 我手里一共就有PP20、19PP、20PP,好像没啥发言权,就说点废话好了【。我以前一直以为PP系列都是很高贵的,妹想到在各路罕贵卡包(必出闪的包)里最不稀有最容易收集的。一个拓展包一共没几张卡,绝大部分都是进不了主流环境的,所以去除情怀因素和收藏因素,单卡升值空间普遍不大,但是不拆的话单包升值空间特别大。甚至还能买到PP4和PP6,不过高达90块一包,拆出来里面还是各种咸鱼卡,纯收藏用不宜拆。话是这么说,我也没指望能入手那些陈年旧卡,说说而已【。 盒内卡片编号,不知道规律【 命名规律,PP1~PP20是PP+序号,19PP开始变成了年份+PP(我一直以为我有20PP,后来才知道PP20和20PP 是不一样的,论游戏王卡包命名思路的神奇之处) 不知道一个拓展到底多少卡【 现在都是4x10包装,扁长条盒 因为一个拓展就十几张卡,特别好集齐。不过PP17 17块一包勉强能接受,PP15就39一包了,告辞。 查了一下居然还有PP19和PP17,PP19还是正常价9元一包!!!下个月买几包PP17和PP19!!! SD/ST/SR SD/SR-Structure deck,预组卡组,每季度出一盒 ST-Starter deck,新手卡组,每年出一盒 TCG必备项目之预组卡组。早期SD1~SD4每盒只有编号001主题怪兽1张新卡,SD5开始增加少量新怪兽和新魔法陷阱,后来就一直是SD5的模式了。至于那些天价的YU、KA、JY、SDY、SY2等等啥的早期人物主题卡,在我的世界里等于不存在【。 早期SD卡组虽然只有少量新卡,但是会加大量很实用的魔法陷阱(甚至很多禁卡),所以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用价值。但是现在早期SD卡组现在都要三百往上,我是觉得非常不值【。从SD14开始能买到一些比较正常或者价格上涨没有太严重的卡组。 SD卡组虽然只买一盒直接用来和人打牌的话非常弱鸡,但是其实每盒里都会塞一些强力卡的复刻,或者有些SD新卡强度非常高,所以部分新的SD卡组价格也会有不同幅度上涨。顺带一提,因为SD是固定构筑,所有卡都是必出的,所以很多强力卡的最低稀有度版本都指望SD,因此导致一盒卡100不到,但是某张单卡拆出来卖能卖到四五十的神奇场景。比如SR06的G和SD35的灰流丽。 SR是旧SD卡组的再强化,虽然说是旧卡再强化,其实SR基本上都是把旧卡完全抛弃了,只是借了个系列或者字段而已。 ST虽然强度更低,但是大体上规律和SD完全一样,不废话了。 现在的SD包除了正常卡组,还会加一个拓展包进去,里面能开出来高稀有度的卡。不过大体上SD的卡还是游戏王里最便宜最容易获得的版本。 顺便题外话,从SD32~SD35OCG连续出了好几个电子空间族的主题卡组(包括ST在内),而且新卡强度大体比较弱鸡,很有强推强卖新种族的意思。引起了玩家大量不满,所以后面推出了一个你最希望SD化的主题投票,投票结果我忘了【,反正因为这个投票于是有了非常神奇的SD37、SD38和SD39。 我手里有SD14、SD17、SD18、SD19、SD26~SD38中的绝大多数(懒得统计【),SR01~SR10。除了因为强力所以断货的SD31、SD27和因为情怀买断货的SDMY以及早年卡组SD14、SD17是比正常价格高了不少入手的,大部分都是正常价格或者正常价格略高一点入手的。影依居然开了一张银碎出来,感动。
近日游戏王感悟V2.0 初代游戏王漫画里根本没有效果怪兽,怪兽效果都是隐藏的,早期实体化的卡考虑到平衡性,这些怪兽卡基本都是白板,或者效果和漫画里完全不一样,导致早期实体卡都是“漫画猛如虎实体二百五”。这几年新出的无尽情怀的DP卡包在想尽一切办法贴合漫画效果,出了很多新马甲,比如要塞鲸、亡命左轮手枪龙啥的。这些新马甲基本上可以认为才是漫画里表现出来的怪兽,而不是早年那些白板弱鸡卡。可惜这些卡就算是漫画里的效果,甚至强化了一些,在当今环境里依然是弟弟。 不过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地方: 1、盗贼基斯的主题被机智的可乐妹定义为了暗属性机械族,尽管他实际上用的地属性机械组怪兽比较多。 2、梶木渔太的传说中的渔夫,在905中出了一个新马甲传说中的渔夫3世,到了一年后的DP19才出了传说中的渔夫2世,成为了目前游戏王里唯一一个先出三代再出二代的神奇卡。另外传说中的鱼人3因为完全魔免和炸场效果有个很厉害的技抽打法,可惜还是不足以进入主流对战环境。另外的另外,传说中的渔夫二世就是梶木渔太本人…… 3、青眼白龙、真红眼黑龙和黑魔导黑魔导女孩的马甲是真的多,而且一般都是同卡包里最贵的SR或者UR。
无题 有一天 我会被彻底遗忘 一块无字的碑 伫立在原野 无尽的原野
关于冰雪奇缘的一些碎碎念 1. 我以前从不知道原来我这么喜欢《冰雪奇缘》 第一次看完《冰雪奇缘》之后只是对《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和《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以及伴随着这两首歌安娜的孤独感印象深刻。但是多的也记不得什么了,毕竟本质迪士尼合家欢音乐剧,剧情简单到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出来。但是在电影院看完《冰雪奇缘2》的时候却有种莫名其妙的怅然若失,就一时兴起把《冰雪奇缘》和两部番外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看着看着,一种震撼感慢慢开始在脑海中回荡。 在这部电影里我总是能找到深刻的关于“后天孤独”的共鸣。 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不是《Let it go》,而是伴随着安娜第一首歌《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的歌声,两姐妹隔着门过着各自孤独的13年。恰恰因为两姐妹小时候很要好,长大之后隔阂才会格外强烈。而这首歌最打动我的点是,在堆雪人第二段转第三段的过程中,长成少女的安娜路过艾莎的门后,想了想又把手放了下去。倔强如安娜也终于承认了自己生命里有一座敲不开的门。 此时被拒之门外的安娜已经敲了十年门。 So lonely。 但是安娜是童话故事里的女主角。就算在城堡里关了十三年,她还是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情。观众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安娜是自由地活着,其实不是的。国王下的命令并不是只把艾莎的门关起来,而是把整个城堡关起来,所以安娜的童年也是只有孤独为伍,一个人在城堡里来回穿梭,这一点在堆雪人的第二段其实很明显。而从《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这首歌的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如果安娜一直是自由自在长大,一切又怎么会是长久以来的第一次呢。 而艾莎不一样。如果去掉强大的魔力,她其实就是个胆小且自闭的人,怂、容易自暴自弃、遇到问题不喜欢找人商量而是自己一个人蛮干,解决不了就逃避。尽管艾莎会变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过于强大的魔力,但是不可否认其实艾莎性格的种种缺陷与自闭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同。艾莎的描写其实并不多,她的留白更多,更好代入。 站在艾莎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是她妹妹敲了十三年门,终于把门敲开了的故事。 我也和艾莎一样,是个自闭的人,总是喜欢把别人拒之门外,总是喜欢把自己关在门里。所以我会这么喜欢这个故事,会这么喜欢百折不挠的安娜。 我多么希望我的人生中能有一个像安娜的人敲开我的门。
碎碎念 今天简单看了几个讲宋史的演讲和公开课,知道了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西方人对宋的看法和国人不太一样。国人对宋的固有认识是“积贫积弱”,而西方人认为宋是很强的时代。看法有分歧的原因是国人看宋史,是带着民族自强情绪的,所以主观上不能接受宋朝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对外的不管军事还是外交的无能。但是实际上,宋朝作为一个“贫弱”国,有着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富裕,以及面对比金辽更强的蒙古却守了数十年。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党争原来不止影响了苏东坡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宋朝的命运,乃至于后面所有朝代的命运。宋徽宗时权相蔡京借着“新政”的名号,把所有不听话的人都打入旧党,一系列党争和变故很大程度导致了后来抗金时的无能。而后南宋的时候因为对靖康之耻的痛心疾首,朝野上下一致认为祸端来、自于王安石的新政,坚决走保守路线,对宋明理学也有极大地影响。有个插曲,金军攻破汴京城后掠夺书籍史料时,指名道姓不要王安石的书…
无目的 我现在会开始羡慕7年前的自己。 那个时候的我有心情在周末坐上轻轨,随便到一站下车,然后向一个我从未去过的方向,一个人瞎逛,一直走到天黑为止。真的是太浪漫了。漫无目的,没有牵挂,只是为了随便看看,最好是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可惜那个时候的我,同时也发现了,城市和城市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长春和九江,九江和杭州,杭州和无锡,无锡和乐清,乐清和别的一切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整齐划一的小区,杂乱无章的胡同,学校、车站、路灯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以为会在我心中永远深刻的场景,越来越像是小说里一笔带过的街角,看的时候总有些不一样,回忆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开始对一些微妙的事情产生了怀疑。 我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一些在记忆里永远阴暗的地方如此地怀念,为什么我再也没办法因为眼前不一样的车水马龙感到动容。 我时常会想起来阴雨天里的小时候,在一个个又破又烂的小巷子里穿梭的自己,或者自己和当时的小伙伴。小孩子的乐趣真是出乎意料地没劲,可是我就是由衷地想再去一遍那些地方。有一次我回到现在住所的时候,发现旁边那条街里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小巷子,我很想往里走,却从未往里走过。因为我知道,我找不到我所怀念的那些东西,只能看到无可奈何的变迁,感叹自己浪费时间。但是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在脑子里模拟一遍,仿佛我走着走着就能回到过去。 可惜那里被拆掉了,拆得除了废墟什么也不剩。可笑,对我而言那个地方有什么好可惜的呢?我甚至一次也没有去过。在我搬到这边短短的十个月里,往出城的方向望去已经只能看到一片废墟了。用不了多久这片地方会变成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风景,会变成整齐划一的小区,杂乱无章的胡同,学校、车站、路灯下,变成不可能令我有所动容的车水马龙。 也许七年前的我就不是那么浪漫,只是很想找到一个和回忆中的小巷子有着相同感觉的地方。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一丝丝慰藉,让我觉得我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浮浮沉沉的一粒沙子。那个时候的我,也许天真的觉得我真的能找到那么一个地方。 现在的我已经被囚禁在日复一日的循环里了。再也没有那样的心力,去找找夏天,去找找阴雨里的小巷子。 说那么好听,其实就是很单纯地,我开始放弃了。不再想去寻找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可能性,不再相信“在追逐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路边的风景”这种屁话。 所以我才会羡慕7年前的自己。
为什么会便乘这个样子! 明明我已经工作了一年了,开始赚钱了,我发现我的生活和读书的时候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没有自由,没有时间,没有钱 当初读书的时候你们一个个大人可不是这样跟我讲的!!!!!!!
大太阳 我后来想了想,才发现这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我的人生里充满了除了我以外无人知晓的事情。比如我曾经年年都要听好几次一首叫做《大太阳》的歌这件极其微不足道,以至于我觉得一定会把这首歌忘掉的这么一件小事。 09年的秋天,在高中生走向大学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多了些许十分哀伤的记忆。 我第一次踏上不是走向九江也不是走向温州的火车。去东北的时候,我妈陪我一起上车,火车上人很多,我妈上车以后就立马拉着我去乘务员那里补票。她是那个时候的我唯一的指南针。两个人拉着笨重的行李跨过了好多节车厢,找到了迄当时为止人生中消耗光阴最长的一个硬卧。然后怎么了,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就记得火车的电视上在放着小李演的《猫鼠游戏》。 然后我好像记起来了什么事情,突然觉得有些悲伤。仿佛是,我以为我将要成为一个全新的我,等着我的却是沉默的人生和冗长的孤寂。去东北的路很长,但是说起来其实也只有一天一夜而已。我和我妈下车以后又坐上了沈阳去长春的火车,又坐上了长春去学校的公交。长春略带古旧的气息让我沉浸在一种莫名地惆怅里。进学校以后我见到的第一个学长把我批评了一顿,说我这么大个人了怎么什么东西都要妈拿。我见到了我并不认识,日后却由衷怀念的第一个寝室和第一批室友。剃了我人生唯一一次光头。 当我这边打点好以后,我和我妈去周围的小饭店随便点了两个菜,然后找了个小旅馆。我离开了我妈。并不是人生第一次,我却很难过,感觉自己马上要哭了出来。夜里尚不熟的同学们开始没话找话,强行关联,等到大家都平静了下来,我才终于躺在那个陈旧的寝室的小床上抹眼泪。第二天早上就见了我妈一面,她就一个人匆匆走了。惨无人道的军训开始了,那天晚上学生在操场集合,操场上在放着火了一个暑假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的主题曲,我听到那句“流星飞,带我飞~~”又一次由衷地悲伤了起来。我终于一个人,彻彻底底的变成一个人了,我连这个世界的实习证都没有拿到,离开了我的世界里唯一的人生专家,要去面对着接下来长久孤独的日子,而且我知道,这首造孽的歌由于这个缘故将会永远地,连同这个时刻,刻录在我的脑海里。 但是其实这段记忆中最让我悲伤的事情是第二天。第二天我妈到家以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她回来的路上一直在哭,回来以后发现看不到自己的儿子,在床上哭了一个早上,哭完了才给我打电话的。其实我妈什么也不懂,她不太会讲话。火车上她没法和人很好地交流,晚上吃饭的时候她也不知道该怎么点菜。她并不是什么“指南针”,不是什么“人生专家”。她只是一个不太幸运的普通人,过了将近五十年的普通的人生。她只是一个舍不得儿子的普通人。但是在送去东北的路上,直到我看到她离开我的时候,她都表现地非常非常地坚强。没有丝毫地不舍。我妈这个人啊,平凡得有些许伟大,普通得让人敬佩。 后来军训结束了,十一的时候,因为甲流加中秋国庆,学校一下子放了两个礼拜假。 我终于回家了。 仿佛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回家。 我意识到自己是个极其不称职的水手,因为我从不盼望出发,我只盼望到达。路上的一切都令人高兴,让人觉得新奇。我第一次爱上坐火车,第一次爱上九江的那座在江边可以天天看到的大桥。每次路过桥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地对自己说,夸过那座桥就是家了。火车上在循环放着那年的不知名的新歌和喜之郎的广告。其实大部分的东西我都忘了,唯有这些新歌之中黄英的那首《大太阳》和喜之郎广告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因为从九江到沈阳的火车和从沈阳到九江的火车里,永远在放这个喜之郎广告和这首歌。喜之郎的广告词是“回家,回家,回家是最好的礼物”。回九江的家的那一瞬间,是直到现在,我一个人活着的十年里,最让我高兴的时刻。 后来,后来的事情我理所当然都忘得差不多了。第一次总是特别的,第一次之后就总是差了点意思。可是好像也不能这么说,其实我还是有些记忆的。我每次离开家的时候,直到走出九江站一定不回头看,因为我看着我离开站台上的我妈,根本就没办法忍住自己的眼泪。直到最后一次离开九江去东北的时候都是这样。后来离开了九江以后,我好像对九江的思念之情要多于离开的悲哀。说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离别,对于分开习以为常呢?我也不知道。也许我并没有习以为常,其实我现在离开我妈的时候还是不敢让她送我,因为我知道我真的会哭出来。 也许我从来没有拿到这个世界实习证,也许我也从来没有习惯分开。我每次想起我妈的那句她一个人偷偷哭了一个早上,心里就很难受很难受。但是离开九江之后,我也确确实实地失去了回家的感觉。指着九江长江大桥说,看,过了那座桥就是我家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现在的我,虽然离开我妈还是会难过,可是回去的时候却始终找不到喜悦。就好像我并不是回家一样,我只是从一个住的地方,去另一个住的地方。 说起来《大太阳》这歌也好死不死带着乡愁,所以我才会一直记得吧?乡愁到底是对人的思念还是对故乡的思念,我一直没有弄清。这歌的rap部分真的很难听,但是我后来发现我已经没有办法忘掉这首歌了,因为我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都快要回家了。 回家,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一个极其奢侈的词语。 嘿 天上的大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照得心里亮堂堂 照着我温暖家乡
窗外雨潺潺 工作一年了。 自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到现在,我发现我好像什么发条被人拔了一样 逐渐失去了某种对自己喜爱之物的热情 工作以后加上作息的变化,导致我连自己喜欢什么东西都快忘掉了 每天每夜活在日复一日的名为生活的迷宫之中 啊,我知道了。我需要一个能说“我喜欢的事物”的朋友 在现实生活里,我当了太久太久的倾听者 我都快忘了和人交流自己的爱好是一种什么体会。
无题 唉……现在觉得自己过得越来越混沌了。读书的时候好歹有个混毕业的目标,现在我连明确的目标都没有……难受
天下漫友是一家思想是导致A站奴才性格的根本原因 猴子是祸害 怎么样!这次这个标题是不是非常贴合本吧主题! 所以这次的帖不是水贴!Q.E.D.
9.1 仿佛一头坠入了黎明之前的海——前进是无尽的黑暗,后退也是无尽的黑暗
那些夏天 最近不知道为何,我的首页会开始推送关于“夏天就要结束了”的讨论。我无意介入其中,但是看到这个tag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些许感慨。我发现原来我并不是总是那么孤独的人。 那些回忆里的夏天,我似乎不总是一个人。我有可以回去的家,我有回家的路,我有我的同学兼朋友,我还有不知道为什么永远会跑过来烦我的表弟A和表弟B。我有我喜欢的书店,每天晚上没事干的时候,我总是能有所选择。或者出去散散步,或者出去看看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漫无目的地看着,找着那一本命中注定的书。我会百分百保证在10点之前回家——因为书店九点半关门。只有看别人的书的时候,我才有可能那么专注。 夜因为无聊而漫长。漫长而无聊的夜似乎永远也用不完,像是时间长河里亘古不变的那一部分,我可以用我喜欢的一切方式去挥霍掉它。然而临近睡觉前,却又发现一个晚上又没有了,暑假的一部分结束了,从而变得忧心忡忡。而在这样的晚上我妈会不厌其烦地拉我出去散步,拉我去公园看看。去那个我看了十几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公园。散步的路也是我走了五六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的路。 我的同学,我的家都定格在了说来已经有些遥远的十年前了。它们却依然如此地鲜活,每次想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应该触手可及,直到我想起来我家墙上挂着的海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居然泛黄了。连暑假这个词,终于也要在我的词典里开始泛黄,开始成为回忆的一部分。 说来我在怀念什么呢?夏天和冬天和秋天和春天又有什么不同?寒假和暑假又有什么不一样?拘泥于这些细节中似乎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毫无意义。而我却止不住地思念夏天,思念那些年的夏天,思念那些夏天。 我想起来茫茫久以前坐在长江边上看着夜空的自己;我想起来临近夏天的黄昏陷入忧郁之中的自己;我想起来早上不愿意起床但是被夏日耀眼的眼光无奈地拾叨起来的自己;我想起来夏季的狂风暴雨后彷徨地看着窗外的自己;我想起来无聊地时候会在阳台上眺望远方的自己;我想起来无比期待假期却又因为假期感到无聊的自己;我想起来夏天临近期末补作业的自己;我想起来吃饱了撑着在纸箱子上写游戏王禁卡表的自己;我想起来对着同学吹嘘有爬山虎的地方就是我家的自己;我想起好多好多事,好多好多自己。 我还是无可避免地长大了。 我会思念那些夏天,是因为我发现原来长大真的是一件原来根本不必要大惊小怪的事情,我的生活的轨迹没有因为长大而发生一丁点改变。然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再也回不去了。我的按部就班的人生,终于和过去彻底说再见了。可是我不舍得。我放不下回忆里那些美好的事物,犹如夏天的云,夏天的风,夏天的夜色,夏天的梦。
8.19 Nothing,Always nothing
其他的 我大学同学对我说 你不是菩萨,不能普度众生 后来我还有一个很敬佩的人对我说 你为什么总是要关注那些不喜欢你的人?明明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关心你。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只是我太贪心了罢了。
总有一些 总有一些夜里,突然想要大哭一场。没有什么缘由,也不需要什么缘由。 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引子让我明白,我的人生仿佛写满了失败。nothing and nothing,that my life。 我活得很好,出乎我预料地好。可是我并不满足。我不满足我的一切,却又无力改变。 我是多么希望,能有谁给予我一些温柔,给予我一个拥抱,仿佛自从我了解了如何活着开始,我就在等着这个拥抱。我的父母永远吝于说出一丁点表扬我的话,却总是不吝于讲一些难听的话,后来我发现我的老师也是这样,我的同学也是这样。 后来我发现活着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一个人独自活着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后来我发现我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永远期待能有一个人愿意对我善良一些,不要说些刻薄的话,不要那么刻薄。 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只是想要一个拥抱。 也许我还是应该大哭一场吧,但是我并没有理由。 我只能栖身于这良夜之中,让夜色伪装我的不堪 沉浸在不太黑暗的黑暗之中 沉沦 沉沦 沉沦 深不见底 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明明活得很好。
8.5 我思,我看,我活过
7.30 对着我的生活指指点点的人,真的让人气die。
7.26 不必太执着。不必太急。
7.15 夜,依然很长
7.19 The most of night is thinking about you,and the other is waiting
7.11 Keeping my heart beat with you
7.7 人生的事情,要活下去才知道
7.1 我总以为一切的事情等自己成年就好了。没想到我还是我。
6.27 Some time like tonight,I think of you
6.25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6.17 keeping the feeling of amour
6.10 明日边缘
6.3 倾心于你
5.27 记性总是在用不上它的时候很好
5.20 致新的人生
我王丝袜就算凉死,死外面 我也绝不在反A吧发一个水贴了! 真香!
5.16 漫漫人生,好似荒野
我也凉了! 真是可恶!怎么会这样!
5.13 侧耳倾听
5.8 我以为我的人生大多数时间抱着的想法是 世间种种,与我何干 看着晚风,看着夕阳 看着街上的芸芸众生便是我的人生多半的乐趣了 但又总有些时候明白,我其实像路边的沙石一样普通 没有仙风道骨,没有诗与远方 有的是痛苦,烦恼也数之不尽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地活着 那个永远不切实际是我 那个困于七情六欲亦是我 人嘛
5.6 怀念每一个惬意的午后
5.② A Brand New Beginning
5.1 半夜凉初透
4.27 螺旋前进的人生
4.②0 All this time I was finding myself And I didn't know I was lost
因果 若是有一天 我开始抱怨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这么糟糕 我开始像我的父母一样把责任推卸到每一个能推卸的人头上 我碌碌无为地为了活着忙碌 我甚至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希望我始终记得 把我的人生变成这样的人,有且只有一个 那个人是我自己。
4.②② Intouchables
徒劳 我戴着耳机 却听不到声音
4.1⑨ 祝妮一切顺利!
4.14 Stand by me
4.7 我的心里时常想着北方
4.3 彷徨的十字路口
4.2 Flipped
梦 我喜欢睡觉 不论我今天是一个怎样的人 只要沉浸在睡眠里 我就知道,我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我 完全不同的我 我会忘记今天的烦恼 我会明白过去的一切微不足道 梦是一条河流 能洗掉今天所有的不美好
3.30 人活着,要向前看
3.29 愿我的人生一切顺利
3.24 习惯成自然
物体 人生的有趣处之一是,每当我想干好某件事的时候一定干不好。费的力气越大结果越差 但是每当我无所谓了,随意糊弄过去的时候,结果反而总是还挺不错。
3.14 我时常会害怕未来不会想我期待的那样,因为我时常会期待。 好在未来自己总是会过来。
讨厌的人 曾经,我敲出来的字的风格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曾经,有个朋友,我不是那么讨厌他,甚至应该说我还是挺敬重他的。觉得他成熟,看事通透。但是他似乎一直由于某些我不明白的原因不喜欢我——一定是因为我哪里做的不好吧?于是我苦思冥想了好久好久到底是我哪里得罪了他,哪些地方应该改正。后来我知道了,我并没有什么得罪他的地方,仅仅是他看不惯我,对,看不惯我而已。在他的眼里我是个天真幼稚愚蠢的人,而且是个双标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那种。 当年的我选择去理解别人,理解到最后发现自己都是在揣测别人。因为人和人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地相互理解。所以我就做了很多搬石头砸脚的事情,强行拉近关系陷入尬聊局面。最后的结果是我和这个人的关系愈加尴尬,变得更加互相不理解。后来我就觉得我还是闭嘴吧,也许这样对大家都好。是的,最后结果证明闭嘴对大家都好,于是相安无事了很久。但是直到最近我才猛然意识到问题有些不对,我为什么要和这个人拉近关系? 我渐渐地发现,这个人看似成熟,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喜欢依仗自己年纪比我大一些,总是喜欢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传授人生经历,讲到最后都是人心险恶这一套;这个人看事通透,是因为他讲的话都是一些理客中主义的话,我自己“理客中”久了,发现这些话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看起来对而已;他看起来懂的多,是因为他永远都要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架势,其实很多话题很多事情他根本不懂,但是他就是要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掺和进去,而且不管和自己有没有关系,什么事都喜欢掺一脚。与此同时他喜欢强行给别人推广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对方接受还是不接受,反正他喜欢就行,至于别人喜欢的是什么他不在乎。他对人的看法对事物的看法和我永远南辕北辙,而他永远有他的道理。 我相信他这样是错的,但是我却没有什么立场去批评他,因为我不能保证自己是对的。我知道我的不足之处很多,远没有到可以指导别人怎么活着的程度。当然也许这些只是“虚假谦虚”,但是我知道有点自知之明总比没有好,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总比喋喋不休好,默默地热衷于喜欢的事物总比强行推销自己喜欢的东西好。 这个人和我,注定在两条不同的线上。 我很高兴,我现在终于愿意承认这件事了:我讨厌这个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