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电闪 龙光电闪
关注数: 6 粉丝数: 36 发帖数: 2,045 关注贴吧数: 18
过端午啦,放一篇旧文来应景吧,大家轻拍~ 二千三百年前,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峨冠博带、腰悬长剑,郁结着满腔的忧愤,在荒郊野外踽踽独行。楚天虽阔,却无你立锥之地;于是,汨罗江边,木叶之下,你长吟泽畔,留下了那铿锵激昂的千古悲歌。你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你的灵魂共天地长存!屈大夫,两千年过去了,历史没有忘记你,人民没有忘记你。还有几天,就是你的祭日了;千年以来,这一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却逐渐流失了它原有的味道。 记得2005年的时候,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历史保护对象。可是万千中华儿女却并未因此而兴奋,因为,申报遗产的,是我们的近邻韩国,而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韩国人从此可以理直气壮的对外宣传,“端午是我们的节日”了。对于千百年来一直将端午节视为民族传统节日的中国人,这实在难以接受。也难怪当时这件事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了。倘若屈大夫泉下有知,他恐怕也会为莫名其妙地变成韩国人而再一次“长太息以掩涕兮”吧。 我们纪念屈大夫,是因为他以生命谱写了一篇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千载光阴,磨不灭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矢志不渝的信念。龙舟奋进,粽叶飘香,这些都是历史沉淀下爱国精神的载体,而不是节日的目的。长久以来,外来文化的浪潮铺天盖地,不断侵袭蚕食着传统文化的阵地。在我身边,很多年轻人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过的是圣诞情人等“洋节”,张口日韩时尚,闭口欧美大片。如果不是08年端午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又有几个人能记得起,端午节是在哪天? 韩国抢注端午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反思端午的“沦陷”,我们是否注意到了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都知道屈原,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屈原精神和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都吃粽子,但是,有几个人了解粽子的来历和它曾在先民心灵上留下的深情痕迹?如果一个中国人心中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理念,那么,他在背离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会被民族所抛弃。而如果一个民族忘却了她的文化传统,就等于切断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抛却了民族的本原。 今天,恰好是第五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注:那是2010年的时候,三年过去了,这个日子都不知道滚到那个爪哇国了,反正我这两年是没见过宣传了)。上班的时候,我在公交车载电视上看到了特别制作的宣传视频“保护非遗,共享端午”,心中竟有一些酸楚:端午的传统,不是我们主动向世界推广,而是被动的和其他民族共享了。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国家也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了。再过几天,就是粽香四溢的时候了,我希望,在这个时候,大家不再只是吃吃粽子,说说屈原;而是更多的想到,在屈原和粽子背后那些沉积的文化精华。
中国的流行小说,现在还剩下什么? 作为80后,从小到大常看的流行小说无外乎五类:科幻、奇幻、武侠、侦探和言情。 但是现在,基本进入了书荒时代,找到的流行小说,难见用心之作。要不笔力未到火候,要不情节荒谬,再者七拼八凑结构混乱,总之难以卒读。 先说科幻。现在新出的国产长篇科幻感觉就是个位数,唯一被推崇的刘慈欣,个人感觉就是个被吹捧起来的。因为我最讨厌在小说里大量用惊叹号哗众取宠的,而刘慈欣的作品,让人感觉通篇都是惊叹号。大量充斥假大空的内容,笔力驾驭不到却总想拿国家、民族、人类去煽情,看多了真觉得恶心。写小说不是站在演讲台上喊口号,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下说个好故事? 然后奇幻。说实在的几年前《九州志》刊行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国产奇幻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后来听说写九州的那帮人内部分裂还是怎么的,反正有意思的小说就越来越少了,还有些处于长期太监状态。貌似现在写奇幻拿得出大手笔的,就江南一个了。其他人要不吃老本,要不只算偶尔灵光一现,出来的作品真是涓滴难解书荒啊。 再说武侠。这是最让国人魂牵梦萦的小说类别了,但是从金古梁温黄之后,大陆新武侠渐渐在走下坡路,单看一本《今古传奇·武侠版》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就可窥一斑。其实就是金古梁温黄自己,也有一些烂文。但是人家数量摆在那里,数量产生质量!现在呢?有哪位写武侠的数量上能跟上述五位任何一个相比。前两年凤歌的《昆仑》,虽说模仿金庸痕迹明显,但是至少给人点希望,谁想之后《沧海》一出,居然变成魔幻烂尾文了,于是广大武侠读者只有又失望了!现在江湖传言“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其实,不是《英雄志》有多好,而是同期的其他作品太烂了而已——当然《英雄志》还是可以看看的。 最后说说侦探和言情。现在国人写纯正的这两种小说的实在太少了,基本有点侦探或者言情因素的,也是藏着其他类型作品里。而且,现在还有哪个少男少女会被经典言情所感动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数小女生看琼大妈看哭的,估计换到如今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只会骂主角SB吧?至于侦探小说,一直非国人所长,市场也不大,作品少倒是也不难理解。
中国的流行小说,现在还剩下什么? 作为80后,从小到大常看的流行小说无外乎五类:科幻、奇幻、武侠、侦探和言情。 但是现在,基本进入了书荒时代,找到的流行小说,难见用心之作。要不笔力未到火候,要不情节荒谬,再者七拼八凑结构混乱,总之难以卒读。 先说科幻。现在新出的国产长篇科幻感觉就是个位数,唯一被推崇的刘慈欣,个人感觉就是个被吹捧起来的。因为我最讨厌在小说里大量用惊叹号哗众取宠的,而刘慈欣的作品,让人感觉通篇都是惊叹号。大量充斥假大空的内容,笔力驾驭不到却总想拿国家、民族、人类去煽情,看多了真觉得恶心。写小说不是站在演讲台上*河蟹*,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坐下说个好故事? 然后奇幻。说实在的几年前《九州志》刊行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国产奇幻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后来听说写九州的那帮人内部分裂还是怎么的,反正有意思的小说就越来越少了,还有些处于长期太监状态。貌似现在写奇幻拿得出大手笔的,就江南一个了。其他人要不吃老本,要不只算偶尔灵光一现,出来的作品真是涓滴难解书荒啊。 再说武侠。这是最让国人魂牵梦萦的小说类别了,但是从金古梁温黄之后,大陆新武侠渐渐在走下坡路,单看一本《今古传奇·武侠版》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就可窥一斑。其实就是金古梁温黄自己,也有一些烂文。但是人家数量摆在那里,数量产生质量!现在呢?有哪位写武侠的数量上能跟上述五位任何一个相比。前两年凤歌的《昆仑》,虽说模仿金庸痕迹明显,但是至少给人点希望,谁想之后《沧海》一出,居然变成魔幻烂尾文了,于是广大武侠读者只有又失望了!现在江湖传言的“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其实,不是《英雄志》有多好,而是同期的其他作品太烂了而已——当然《英雄志》还是可以看看的。 最后说说侦探和言情。现在国人写纯正的这两种小说的实在太少了,基本有点侦探或者言情因素的,也是藏着其他类型作品里。而且,现在还有哪个少男少女会被经典言情所感动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数小女生看琼大妈看哭的,估计换到如今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只会骂主角SB吧?至于侦探小说,一直非国人所长,市场也不大,作品少倒是也不难理解。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致林书豪 题解:这是《周易》中对坤卦上六爻象(最上方的阴爻)的解释。天地有乾坤。乾坤,就是阴阳。六十四卦中的坤卦,即六爻俱阴,为阴气盛极之时。古人云:“阴至而阳生”,阴阳相争,有如龙战于野之象。而苍碧的血色,则是阴阳交战必然的代价。 我们回到一年前的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星辰从这里升起,闪耀在大洋的彼方。你有我们熟悉的模样——赤县神州是你的故园,宝岛台湾是你的家乡;谦逊和勤奋是我们共同的美德,华夏儿女的热血流动在你我身上。从默默无闻到威震八方,仅仅用了七场胜仗;从阿美利加到亚细亚,无数人为你的努力鼓掌;从阿非利加到欧罗巴,你的神奇让世界疯狂。 然而蝼蚁看不到飞龙的翱翔,正如蜉蝣不知明月的辉光。纵然你被世界传唱,狂吠之徒也有的是理由毁谤。血口喷人是他们的绝技,侮辱谩骂是他们的癫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他们有他们的理由,我们有我们的信仰。纵然你的国籍被无耻者大做文章,我也永不怀疑梦想的力量,因为是你,证明了不放弃就有希望! 今天,你不用再把整支球队扛在肩膀,却要承受新的偏见和谤伤。但是我们看到你的笑容,仍然传递着正能量——尽管在那背后,有着拼命奋斗的疲惫和悲伤。浪淘沙金生丽水,千年寒玉出昆冈。玄冰虽厚,岂能挡住宝剑的锋芒?潜龙在渊,谁能遏止腾飞的渴望?但愿今日的磨砺,塑造出未来的辉煌。请让我以易理,聊作未来的张望。 龙战于野啊,其血玄黄;曙色熹微啊,长夜未央。阴至龙隐而生阳,行健不息须自强。相信自己,纵使遍体鳞伤,也要嘶吼着大战一场。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的梦想和信仰。我也相信,终有一日,还会看到那七战七捷的荡气回肠,你的疯狂,还远远未至——终章! 龙兮龙兮起深渊,电光易见兮身难寻; 龙兮龙兮翔高天,神威如此兮谁能驯? 凡夫俗子目无珠,鳞爪飞扬全不识, 且隐云气待惊雷,风云感会起未迟。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