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ABC 东方红ABC
关注数: 0 粉丝数: 29 发帖数: 7,131 关注贴吧数: 12
蚌埠市旅游培育新增长点 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 蚌埠市旅游培育新增长点 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 --------------------------------------------------------------------------------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蚌埠市将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十一五”末,全市规划接待入境旅游者15000人次,国内旅游者7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占全市GDP力争达到6%。 蚌埠市以“三山两湖一场” (荆山、涂山、锥子山、龙子湖、沱湖、垓下古战场)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皖北地区乃至安徽省重要的潜在旅游品牌。全市旅游产业“九五”时期启动,“十五”时期打基础。目前在皖北地区旅游优势逐步提升,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商务游、会展游、自然风光游、休闲度假游、假日自助游、农业生态游等旅游产品已初具规模,红色旅游开发有了新进展,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势趋好。全市现有荆涂山、龙子湖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各类景点67个,A级景区4个,星级酒店16家,旅行社26家,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 8家。但从总体上说,蚌埠市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许多潜在的旅游资源没有变成热销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小。 据介绍,“十一五”时期,全省提出了“打造新皖北旅游板块”,主要以亳州为重点, “两淮一蚌”为主轴,历史文化为主题构建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蚌埠市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把我市建成为皖北地区旅游中心城市”。而随着“两淮一蚌”城市群建设步伐的加快,蚌埠市进一步明确定位,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交通优势,力争建成为新皖北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为实现预期目标,蚌埠市将以精品景区为支撑,以强企兴旅为中心,以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为两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规划,市场导向,部门联动,区域协同,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努力把旅游业建成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全市旅游产业将以“三山两湖一场”为基础,以“大禹”、“双墩”、“楚汉”和“明”文化为支撑,加强“两淮一蚌”的紧密合作,打造淮河风情旅游品牌,进一步巩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地位。 蚌埠市将本着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一体化,人文景区和自然景区一体化, 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一体化的原则,打造“五大旅游板块”,即大禹文化旅游区,双墩文化旅游区,垓下古战场文化旅游区,明文化旅游区,龙子湖、沱湖、天河等淮河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四条城市景观廊道”,即淮河文化广场—————涂山路景观廊道,大学城—————张公山景观廊道,环湖西路—————桥头公园景观廊道,淮河圈堤景观廊道。全市将着力加快一批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申报古玩玉器、仿古青铜器、微雕、怀远石榴、五岔全鸡、沱湖螃蟹、珍珠项链、王庄花生等为安徽省优秀旅游商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品牌,把花鼓灯、泗州戏等精品艺术节目打造为旅游产品。 为提升旅游产业总体水平,蚌埠市还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住得好、游得畅。编制一批符合旅游规划要求、操作性强、市场回报率高的项目,将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专题招商。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策划举办具有蚌埠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提高蚌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从今年起将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同时,实行用地、用电、用水、用气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旅游业做大做强,全力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易中天品三国 迅雷下载 一、《易中天品三国》之魏武挥鞭系列: 1. 大江东去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1.rmvb 2. 真假曹操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2.rmvb 3. 奸雄之迷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3.rmvb 4. 能臣之路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4.rmvb 5. 何去何从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5.rmvb 6. 一错再错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6.rmvb 7. 深谋远虑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7.rmvb 8. 鬼使神差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8.rmvb 9. 一决雌雄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09.rmvb 10. 胜败有凭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0.rmvb 11. 海纳百川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1.rmvb 12. 天下归心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2.rmvb 二、《拷问易中天》 http://202.100.84.76/data2/cctv/5/7/e/57edc6f63809a0f8093a8cdc29e438e6.wmv?test=xxxxx 三、《易中天品三国》之孙刘联盟系列: 13. 青梅煮酒 http://202.100.84.76/data2/cctv/9/f/0/9f0754283e08210c47c8458c57493ac3.wmv?test=xxxxx 14. 天生奇才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4.rmvb 15. 慧眼所见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5.rmvb 16. 三顾茅庐 http://202.114.18.16:808/bjjt/yizhongtian/16.rmvb 17. 隆中对策 http://218.8.128.226:8830/f/bt/易中天品三国/[YYTvO]2006.06.18.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17_隆中对策-易中天.rmvb 18. 江东基业 http://218.8.128.226:8830/f/bt/易中天品三国/[YYTvO]2006.06.25.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18_江东基业-易中天.rmvb 19. 必争之地 http://218.8.128.226:8830/f/bt/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rmvb 20. 兵临城下 ftp://162.105.78.209/pub/易中天品三国/[YYTvO]2006.07.09.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20_兵临城下-易中天.rmvb 21. 临危受命 ftp://162.105.78.209/pub/易中天品三国/[YYTvO]2006.07.16.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21_临危受命-易中天.rmvb 22. 力挽狂澜 ftp://162.105.78.209/pub/易中天品三国/[YYTvO]2006.07.23.百家讲坛_易中天品三国22_力挽狂澜-易中天.rmvb 23. 中流砥柱 http://202.100.84.76/data2/cctv/e/2/0/e209d852e4a41eda4e2c15acbb781141.wmv?test=xxxxx 推荐用迅雷导入下载。
安徽简介!(摘自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建议版主加精、置顶) 安徽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 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 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安徽地位的变迁 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埠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世界级学府中国科技大学,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号称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虽然有点名不符实),等等,基础在中西部来比是相当的超前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