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一 我是新一
关注数: 0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021 关注贴吧数: 3
神话——28星宿的全称 一字青纱脑後飘,道袍水合束丝绦;元神一现群龟灭,斩将封为角木蛟。 九扬纱巾头上盖,腹内玄机无比赛;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三绺髭须一尺长,炼就三花不老方;篷莱海岛无心恋,斩将封为奎木狼。 修成道气精光焕,巨口獠牙红发乱;碧游宫内有声名,斩将封为井木犴。 碧玉霞冠形容古,双手善把天地补;无心访道学长生,斩将封为尾火虎。 截教传来炼玉枢,玄机两挤用工大;丹砂鼎内龙降虎,斩将封为室火猪。 秘授口诀仗妖邪,顶上灵云天地遮;三花聚顶难成就,斩将封为翼火蛇。 不变荣华止自修,降龙伏虎任悠游;空为数载丹砂力,斩将封为觜火猿。 自从修炼玄中妙,不恋金章共紫诰:通天教主是吾帅,斩将封为箕水豹。 出世虔诚悟道言,勤修苦行反离魂;移山倒海随吾意,斩将封为叁水猿。 箬冠道服性聪敏,炼就白气心无损;只因无福了长生,斩将封为轸水蚓。 五行妙术体全殊,各就玄中自丈夫;悟道成仙无造化,斩将封为璧水嵛。 五岳三山任意游,访玄叁道守心修;空劳炉内金丹汞,斩将封为斗金牛。 腹内珠玑贯八方,包罗万象道汪洋;只因杀戒难逃躲,斩将封为鬼金羊。 难龙坎虎相匹偶,炼就神丹成不朽;无缘顶上现三花,斩将封为娄金狗。 金丹炼就脱樊笼,五遁三除大道通;未灭三尸夭六气,斩将封为亢金龙。 跨虎登山观鹤鹿,驱邪捉怪神鬼哭;只因无福了仙家,斩将封为女士蝠。 顶上祥光五彩气,包含万象多伶俐;无分无缘成正果,斩将封为胃上雉。 炼采阴阳有异方,五行攒簇配中黄;不归阐教归截教,斩将封为柳士獐。 赤发红须情性恶,游尽三山并五岳;包罗万象枉徒劳,斩将封为氏土貉。 修成大道真潇,妙法玄机有真假;不能成道却凡尘,斩将封为星日马。 铁树开花怎能齐,阴阳行乐跨红霓;只因无福为仙侣,斩将封为昴日难。 面加蓝靛多威武,赤发金睛恶如虎;唤风呼雨不寻常,斩将封为虚日鼠。 三昧真火空中露,霞光前後生百步;万仙阵内逞英雄,斩将封为房日兔。 道术精奇盖世无,修真炼性握兵符;长生妙诀贪尘劫,斩将封为毕月乌。 发似朱砂面似靛,浑身上下金光现:天机玄妙总休言,斩将封为危月燕。 面加赤枣落腮胡,撒豆成兵盖世无;两足登云如掣电,斩将封为心月狐。 腹内玄机修二六,炼就阴阳超凡俗,谁知五气末朝元,斩将封为张月鹿。
【历史人物】岂因妒忌?——为周公瑾正名 《三国演义》里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几乎成了后来“妒忌”的典型,彷佛周瑜就是一个妒忌心理强烈而没有太大本事的人。结果后人在谈到周瑜之时,总不免引用此句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于是引而又引,一直引用了六七百年。 那真正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先看看周瑜吧。陈寿在《三国志》里对他的评论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也就是说周瑜这个人很宽宏大量,与同僚之间的关系都还不错,只是与一个叫做“程普”的人有点不大和睦。那么这个程普又是何许人也?他是孙坚的旧部属,很早就追随孙坚,算得上是老将了,而且打仗也还不错,于是不大把像周瑜这样的青年将领放在眼里,甚至还认为你周瑜的官职是凭借父祖的荫庇得来的(周瑜的父祖都是汉朝的高官),加上自己某些心理因素的作祟,自然而然对周瑜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江表传》中说,程普自以为比周瑜年长,一再凌辱周瑜;《三国志》中也提到过“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都可以说明这里的“不睦”,至少大部分的原因应当归咎于程普。周瑜呢?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折节容下,终不与较”,你对我怎样我不管,只要我对你是诚心的就行了——正是抱着这种姿态行事,周瑜最终赢得了程普的钦佩和敬重,以至于程普后来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足见周瑜的气度。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妒忌心强烈之人呢? 下面再从诸葛亮这方面谈谈。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了,而且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更响亮了,似乎他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掐指能算,智慧超群。鲁迅曾说过一句话,原话我记得不大清楚了,大体上是说罗贯中写诸葛亮的时候“状其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过分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有点偶像塑造的意味,呵呵。而既然诸葛亮是那样一个神仙般的人物,自然会被人妒忌,所谓“天妒英才”嘛!那么选谁来妒忌他好呢?就我个人认为,这逃不过一个“臆想”,小说家惯有的本事。周瑜在当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而且青年才俊、英姿飒爽,让他来妒忌诸葛亮不是更显出诸葛亮的卓尔不群么?那好,嘿嘿,就只好对不起你周瑜了,我让你来个“既生瑜,何生亮!”然后吐血而亡,一个智慧诸葛的形象就平地而起了,简直妙!唉,历史的冤案就此造成。其实,就当时而言,周瑜的个人威名远比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大,而且赤壁之战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由周瑜一个人指挥的,诸葛亮可以说没参与什么策划,只能算是配角。因此,退一步讲,即使周瑜是那种妒忌心很强的人,他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妒忌诸葛亮。 在本文结束之前,我还想加一点关于周瑜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是他对音律的精通——这是我个人很欣赏的部分。历史记载,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并不是个只会打仗的武夫,他文武兼备、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确实一代人杰! 《三国演义》问世之前,周瑜的名声在历史上是很响亮的。还是苏东坡说的好(苏轼所处的宋朝可没有《三国演义》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原创】皇家捕快 开宝九年。开封。黄榜揭晓后。自赵匡胤代周建宋后,就一直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所以,揭榜这一天,老百姓把京师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新科状元的风采。“新科状元到了!”随着一声吆喝,百姓们自动分成两队,让出一条道。远远望去,新状元冯奕一身红装,胸前戴一朵御赐红花,骑着纯白的御马,威风凛凛;待走近一看,更是年少倜傥,英气逼人,惹得许多女子凝神而视,争相叫喊,远胜潘安当年。状元身后,是榜眼,探花以及其他新科进士。状元宴过后,所有的新科进士都在京师待职。这时,太祖皇帝由于前两次伐汉都没成功,正积极筹划着第三次北伐。这次北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布置周密,力量雄厚,实际上流弊很多,将士们很多都不愿再战,加上辽国一直作汉的后盾,对抗大宋,情况很不妙。大臣们纷纷上书请皇帝暂停伐汉,休养生息。但不知怎么回事,一向开明的开国皇帝这次竟听不进朝臣的劝谏,执意出兵,并下旨:如有再谏者,定当严惩不贷。皇帝圣旨一下,当初那些上疏的臣子大多都不敢再劝阻了,可我们的新科状元偏偏是那种据理力争之人,借着皇帝诏见的机会,冯奕详述了伐汉的种种不利,极力劝阻皇帝,皇帝大发雷霆,但又爱惜人才,本意不加处罚,然而,此时掌宰相权的卢多逊由于多次拉拢冯奕不成,心生怨恨,便在皇帝面前挑唆。最终,皇帝下旨:新科状元冯奕未授官职而妄议朝政,即日起免去状元头衔,钦此。徐州府衙。“奕儿,义父支持你!你目前就安心在这里做事吧。以你的才能,一定会得到朝廷重用的。”说这话的人是徐州知州何进,也就是冯奕的义父。这何进在陈桥兵变的那段时期曾是一个游侠,济贫扶弱,闯荡天下,很有英雄气概。后来宋朝建立后,他凭借自己的才能考中进士,作了这一州之长。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何进本来就文武全才,传授到冯奕那里,就更是青出于蓝了。“哥,这样也好。你先在爹这里锻炼锻炼,说不定将来大有裨益的哦!”这位是何进的女儿何馨儿,从小和冯奕一起长大,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也略能文武,不过学的不精,皮毛而已。府上还有一位管家福伯,一个丫鬟小锦和一些衙差。衙差中有一个叫房子祥的,文才不行,却武艺不凡。他和冯奕年龄相仿,表面上是主仆,实则情如兄弟。关于冯奕的父母,何进也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战乱迭起,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者甚众,因此,骨肉离散也是很常见的事。何进说十七年前他是从两个坏人手中救出冯奕的。而当年幼的冯奕问起为什么义父姓“何”而自己姓“冯”时,何进便拿出一个护身符似的东西,说是当年冯奕戴在身上的,那上面赫然绣了一个字“冯”。冯奕在衙门里做捕快。其实这是他挺喜欢的一个差事。他从小就喜欢破案,帮了何进不少忙。现在,虽然辛苦,却能一展所长,也是一件乐事。故事就在简单的介绍后开始了。“大人,贺府管家贺七报案说,他家老爷最珍贵的一对玉如意被盗了,请求大人您尽快将盗贼缉拿归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