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李明12 最爱李明12
关注数: 22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068 关注贴吧数: 10
惊人的定律 1 错误定律 别人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 2 效果定律 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 3 嫉妒定律 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 4 方圆定律 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 5 口水定律 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 6 利用定律 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7 成就定律 如果你没有成就,你就会因平庸而没有朋友;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就会因卓越而失去朋友。 8 馅饼定律 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 9 错误定律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0 评价定律 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 11 葱蒜定律 太拿自己当根葱的人,往往特别善于:装蒜。 12 流言定律 流言是写在水上的字,注定不持久,但是又传得飞快。 13 害怕定律 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14 难过定律 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是朋友;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就是那些该放进心里的人。 15 傻瓜定律 把人家都当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16 吃亏定律 只要你不认为自己吃了亏,别人也就一定没占着便宜。 17 风雨定律 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图片】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容
女孩助人被骗后留绝笔信自杀 1名诈骗嫌犯落网 去年12月,辍学供兄上学的贵州籍女孩丁双琴,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因助人却被骗光积蓄后自杀。1月9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抓获涉嫌诈骗丁双琴的陈某光。 丁双琴年仅18岁,生前,她在中山古镇海洲一灯饰厂打工。因父亲已故,为让其兄能读高中,她主动辍学,打工时也经常加班,即便无班可加,也常待在家里绣十字绣。去年12月20日,她到古镇一家银行给同学汇款。回去的路上,遇见向她“求助”的两位“大叔”。“他们要我的卡,我就把卡和手机给了他们,我以为他们会回来,所以我在等,到了最后,我才明白,原来我被骗了。我好傻好笨。我此时此刻心里好难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更不敢面对你,我害怕,这个社会更加让我难以生活,我现在感觉好累好累。”她用红色的圆珠笔给母亲留下了绝笔信。7天后,她的遗体被人们发现。 当时,两名“大叔”骗走了她含辛茹苦积攒下的8100元和手机一台。为此,中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联合古镇公安分局成立了专案组进行侦破。1月9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自家小院”饭店,专案组抓获了涉嫌诈骗丁双琴的犯罪嫌疑人陈某光。 陈某光45岁,安徽亳州市利辛县人。作案后,他与同伙平分了从丁双琴处骗得的8100元,丁双琴的手机被卖了200元,两人也平分了。“实际上,每人分了4100元,还有100元拿来吃饭了。”陈某光供认。 据了解,中山警方将尽快将陈某光押返中山。目前,与陈某光一起实施诈骗的同伙在逃,警方正在追捕中。
意识 意识,反映在具体事件上,表现为甲认为应该这样,乙认为应该那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意识,几乎是所有人际矛盾的根源。现在回想美苏当年的冷战,是不是源自于此? 意识,一方面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就好比收废品的永远不会考虑财务收益率和净现值,搞经济的永远不会意识到收废品的不考虑这些理论,虽然理论对实践指导意义很大。 无知者无畏,其实也是意识的一部分。当一个人不知道其做法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时,他一定不会意识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好比2009年上海倒楼事件,施工单位不会料到挖车库会造成楼的倒塌,只有发生后果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浅薄铸成大错。 井底之蛙的故事可能众人皆知,却有多少人深刻分析过其中的涵义。 意识是直接决定决策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你的每一步决策,本质上是不是来源自你对事物的理解?这种理解参杂了社会经验、平生所学知识及理解、阅历见闻……,这些综合构成了意识。 不要说以前上学学的那些东西没有用,因为那些东西潜移默化在指导你的意识。现在社会上关于“念书没有用”的言论甚嚣尘上,那是因为发表这些言论的人本身意识水平就不高。如果你认为那些东西没有用,只能说明这些人的意识还不到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混口饭吃总是可以的,想做一番成就,对不起,社会不需要。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我本人的信条之一。分析一件事,只有站得比事件本身更高,才能更透彻的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并去利弊害。这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 所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当你迷茫时,不妨从历史事件中寻找答案。历史事件并不是都是偶然事件,也不是当事人头脑简单,必然有其发生结果的因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最后,不要去试图改变他人的意识,这是禁忌。特别是意识水平很差的人,这可能引发尖锐的矛盾。你可以选择不与其合作,或者利用他的意识缺陷为自己服务,但不要去试图说服别人,虽然是一片好心。 很多事情的决策,都取决于意识。
仰望别人,是因为我们幼小,什么也不至于太懂。 仰望别人,是因为我们幼小,什么也不至于太懂。那时,我们需要从别人的目光里,得到对我们的肯定。 仰视别人,是因为我们幼嫩,对什么都还很陌生。那时,我们又需要从别人的视觉里,得到我们希望的人生。 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眼睛,不用再从别人的思维里寻找自身。 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灵魂,不用再从别人的心灵里抄袭我们。 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我们有了自己的经验,有了亲身的体味,迷茫过了,困惑过了,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能迎刃而解了。 成熟,使我们知道,生存与生活有了区分;成熟,使我们明白,爱情与婚姻不再相同;成熟,使我们想到,事业与感情难以同步进行。 中年,我们不再抬头看着别人,低下头是我们的孩子,平视是我们的生活。 中年,我们不去嫉妒也不羡慕别人,脚下的路,各人有各人的道行,绕行或跨步,对我们都能行得通。 中年,我们不再把希望留给别人,谁有也不如自己有,来得让人放心让人安稳。 中年,我们既不会高看也不低估,眼前的路,人人都有选择的资本,穿过或越过,对我们一样通行。 经验让我们学会了欣赏,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对照。减少了崇拜,多了鉴别。 经历让我们学会了赞赏,赞赏别人的同时,也学会了比较。增加了赞美,也减少了盲目或跟从。 历练,教给我们换位思考。高官地位,不是我们垂手可得;名誉光环,不是我们想要就要。 做一个普通的人,有一颗平常的心,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没什么好不好的原因。 纵向,我们犯不着与人攀比,而给自己设定卑微;横向,我们犯不着与人相比,而给自己横加妒嫉。 心灵,我们一样高贵;灵魂,我们一样飘逸。我们的心智,没有残缺;我们的情致,没有遗憾。 人生的路,一样可以精彩;生活的调,一样能够绚丽。 用高估别人的心态,看待自己,打击的是我们的自尊。 用低估自己的心愿,对待别人,伤害的是我们的自信。 人格上的平等,人性上的均衡,让我们知道了做人的底线,就是要保护我们做人的资本。 只有学会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只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人,才能面对自己学会欣赏自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