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sgu
triasgu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9
发帖数: 1,103
关注贴吧数: 77
KZ已经出了114款有线耳机了,还有更能打么? 根据Headfi烧友统计,KZ已经出了114款有线耳机了,这还没算上蓝牙耳机,还有CCA,joyodio等马甲品牌。 对KZ来说,难的不是出耳机,而是起名 1. KZ AM16 Balanced/Bass 2. KZ AS06 3. KZ AS10 4. KZ AS10 Pro 5. KZ AS12 6. KZ AS16 7. KZ AS16 Pro X 8. KZ AS16 Pro/Highimp 9. KZ AS24 10. KZ AS24 Pro 11. KZ ASF 12. KZ AST 13. KZ ASX 14. KZ ATE 15. KZ ATR 16. KZ ATES 17. KZ BA10 18. KZ C56R 19. KZ Castor Harman/Bass 20. KZ Castor Pro Harman/Bass 21. KZ Dawn 22. KZ Decet 23. KZ D-Fi 24. KZ DQ6 25. KZ DQ6S 26. KZ DQS 27. KZ EDA Bundle (Bass, Balanced, HiFi) 28. KZ EDC 29. KZ EDC Pro 30. KZ EDC X 31. KZ EDR 32. KZ ED2/EDR2 33. KZ ED3 34. KZ ED3 Youth 35. KZ ED4 36. KZ ED7 37. KZ ED9 38. KZ ED9 Pro 39. KZ ED10 40. KZ ED11 41. KZ ED12 42. KZ ED15 43. KZ ED16/ZS7 44. KZ EDS 45. KZ EDX 46. KZ EDX Lite 47. KZ EDX Pro 48. KZ EDX Pro 2 49. KZ EDX Pro X 50. KZ EDX Ultra 51. KZ EDXS 52. KZ ES3 53. KZ ES4 54. KZ ESX 55. KZ Gale 56. KZ GR 57. KZ HDS1 58. KZ HDS2 59. KZ HDS3 60. KZ IE80 61. KZ Krila 62. KZ Ling Long 63. KZ Lyra 64. KZ Merga 65. KZ PR1 Pro 66. KZ PR1 Standard/HIFI 67. KZ PR2 V1/V2/V3 68. KZ PR3 69. KZ PRX 70. KZ RX 71. KZ S3 72. KZ Saga Balanced/Bass 73. KZ Sonata 74. KZ Symphony 75. KZ Vader Balanced/Hi-res 76. KZ Vader Pro 77. KZ x AngelEars Libra Balanced/Hi-res 78. KZ x AngelEars Libra X 79. KZ ZA12 80. KZ ZAR 81. KZ ZAS 82. KZ ZAT 83. KZ ZAX 84. KZ ZES 85. KZ ZEX 86. KZ ZEX Pro 87. KZ ZNA 88. KZ ZSA 89. KZ ZSE 90. KZ ZS1 91. KZ ZS2 92. KZ ZS3 93. KZ ZS3E 94. KZ ZS4 95. KZ ZS5 V1/V2/V3 96. KZ ZS6 V1/V2 97. KZ ZS10 98. KZ ZS10 Pro 99. KZ ZS10 Pro 2 100. KZ ZS10 Pro X 101. KZ ZS12 Pro X 102. KZ ZSN 103. KZ ZSN Pro 104. KZ ZSN Pro 2 105. KZ ZSN Pro X 106. KZ ZSR 107. KZ ZST 108. KZ ZST Pro/Colorful 109. KZ ZST X 110. KZ ZSX Pro 111. KZ ZSX Terminator 112. KZ ZVX 113. KZ ZVX Pro 114. KZ Zenith
为什么hifi有线耳塞从不参加国家补贴? 这两天某东国家补贴,好多耳机价格很吸引人。比如202元的飞利浦9500,520元的x2hr,250元的hifiman he400se,更别说各种蓝牙耳机了。即便音箱,比如JBL,哈曼卡顿,B&O,漫步者等不少产品都有国补。 但是为什么hifi入耳耳机,或者播放器等几乎没有参加国补的。
竟然还有可以换电池的tws…… Fairphone Fairbuds,感觉tws也能像有线耳机那样用到天荒地老了……
这难道是可调音耳机的王? 看外网无意间发觉的,Tansio Mirai(TSMR)shock。 通过2个旋钮竟然能组合出那么多种调音!可玩性太高了 查了下2动圈 + 4动铁(2娄氏+2声扬) + 2 骨传导(声扬), 600美元。
用了小尾巴,低频被推出来了,解析力也提升了? 可不是一耳朵区别么?都偷偷EQ上了灰线为某款小尾巴频响
我还能再战40年! KOSS PP 出了蓝牙无线版本了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koss pp的佩戴和听感吧,无意间发觉,koss pp竟然出了个无线的蓝牙版本,Koss Porta Pro Wireless 2.0,亚马逊售价99美元 不像上个蓝牙版本,不伦不类的还拖着一根挂脖线,这次是真的没线了。当然也支持有线连接。 可惜koss已经退出中国了,不然国行可能两三百就能买到了吧
若不用上这条线,世人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百元机,千元机,万元机,差别也就在那前几十秒” 网上看别人提到到了这个观点,仔细回想下,还挺赞同的。 或许人脑对声音的适应性真的太强了,你乘坐地铁飞机,100db的噪音起初会觉得巨大无比,但久了适应了后,甚至能伴随着这些噪音睡觉。 任何耳机,只要质量别太离谱,耳机间那些线性,非线性失真,瞬态动态的细微差距,听久了后耳朵都会适应,注意力也会慢慢转移。 所以,如果只欣赏音乐,那慢慢的,百元耳机那些轻微的瑕疵听几分钟就会被忽略,万元耳机惊艳完那几分钟后也就平平无奇了。
真正来自前方的声场! 像HD800那样用倾斜单元提供更多声场的做法简直弱爆了,真正的声场只能来自前方! 听感和频响可以去reddit看pudjam667的原帖
到底有没有真正完全开放,完全不隔音的入耳耳机 不少入耳耳机都说自己开放设计,但无非是背后弄个通气孔,实际上还是有明显隔音感。一些号称全开放设计的入耳,实际上佩戴也就勉强有半开放那样的感觉,依然有一定的隔音能力。到底有没有类似开放大耳(比如r70x,ananda)那样,完全不隔音的入耳耳机呢? 这里只针对入耳耳机,平头半入耳或者那种开放挂在耳边的蓝牙耳机除外。还是说只能用蓝牙入耳耳机的通透模式实现?
本来以为这两个角只是装饰,没想到…… 利用类似B&W著名的"鹦鹉螺"扬声器类似的物理原理改善音质。
为啥森海塞尔HD620S耳机使用了HD500系列的外壳?回答来了 作为最新的600系列耳机,却用了500系列的外壳结构,官方也在采访中做出了解释,主要原因有: 1. 500系列更轻,更紧凑,并且单边入线,适合移动场合 2. 600系列拆卸组装简单(这是个优点),但封闭耳机需要一个更牢固密封的环境,用600系列结构容易造成泄露。 3. 600系列用的是倾角单元,单元与耳朵距离近,如果改成封闭了,那头中效应会很严重。 4. 如果基于600系列外壳进行重新设计,可能会设计出一个怪胎。这是个good idea,而不是good execution 官方还回答了写其他问题,比如hd620s和hd569的区别,频响和音质关系等,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油管上的原始视频Beyond the Curve from High End Munich
为什么hifi耳机线材从来没有类似这样的设计 觉得有线耳机总有那种不小心的时候被意外拉扯的时候。要么从耳朵里被拉出来,从头上被扯下来,运气好些耳机和线材分离,运气不好就会连带着解码耳放或声卡一起被拽得移动位置。 当然太长了太重感官也很差,但是短短这么一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问题了。
头戴耳机戴久了的后果
AKG 2024新品,AKG N5 Hybrid,N9 Hybrid 本来以为AKG早就被三星打入冷宫了,没想到还能看到新品。 两个耳机,一个头戴(N9 Hybrid),一个tws(N5 Hybrid),都是蓝牙+2.4G双模,支持ANC,空间声学,IP54。
【科hi】哈曼曲线2024版本 无意间发现Sean Olive博士在最近的报告中展示了2024版本的哈曼曲线beta版,和2019比起来,低频部分变少了,3k峰变高了,极高频部分更是增加了不少,和扩散场曲线类似。 现在不少耳机都是根据哈曼2018或2019调音的,感觉符合2024的耳机也很快就会出现吧。
多单元耳机的单元组合已经越来越疯狂了…… 记得之前一般还是多动铁(4动铁,8动铁),或者动圈(1圈4铁,1圈7铁)之类的组合。随着现在平板单元,静电单元的流行,已经有各种奇怪疯狂的组合出现了。 7hz Aurora 1动圈 + 1平板 + 2动铁 IMR RAH 1动圈 + 1平板 + 1压电 Geekwold gk200 2动圈 + 6动铁 + 2压电 Linsoul x HBB Jupiter 1动圈 + 6动铁 + 4静电 ThieAudio Monarch Mk2 1动圈 + 6动铁 + 2静电 Empire Ears Odin 2动圈 + 5动铁 + 4静电 Noble Kublai Khan 1动圈 + 4动铁 + 1骨传导 + 1压电 UM MEST Mk2 1动圈 + 4动铁 + 1骨传导 + 2静电 那么多年,大耳依然还是单动圈,单平板,而耳塞却已经玩的那么花了……感觉这么发展下去,耳塞的腔体要装不下了。
说实话,sony的耳机真是有设计感 最近出的pulse 还有 pluse explore,真有种眼前一亮的现代感。
【看AI吹原道】震撼音质对决:原道耳机 vs 森海塞尔HD800S 闲来无聊,让AI写了2篇比较原道和hd800s的测评文,当然文章必须得吹原道,踩hd800s 文章1 尊敬的耳机爱好者们,今天我将引领您进入一场耳机音质的对决,焦点将聚焦在原道耳机与森海塞尔HD800S之间,深入探讨这两款耳机的异同。 首先,让我们着重探讨这两款耳机的音质表现。HD800S因其独特的振膜设计和频率响应曲线而备受推崇,被广泛视为高品质音响的代表之一。然而,原道耳机却在音质细节的表现上,实现了HD800S难以企及的飞跃。其高频响应更为通透明亮,中频层次更加丰富立体,低频亦呈现出更为生动的动态。此番表现令人惊叹,仿佛在音乐世界中揭开了另一道奥秘之门。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探讨耳机的设计工艺。HD800S以其复杂而精致的构造,以及高品质的材料选择,确实为用户带来了不俗的视觉和触觉体验。然而,原道耳机则以其简约大气的外观设计,配合精密的工艺技术,将高端耳机与简约美学完美融合,带来了另一种美的享受。这种对简约之美的追求,或许正是其音质表现突出的一大原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耳机的稳定性与控制力。原道耳机在保持音频信号稳定性和控制力方面,实现了精准的调校,令人拍案叫绝。相较之下,HD800S在这一方面显得有些不足,或许正是因为其复杂的设计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力不足,音质表现亦显平淡乏味。 在探讨耳机之间的差异时,我们还需考虑到价格因素。作为耳机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价格往往能直接反映出产品的性价比。在这一点上,原道耳机无疑具备了绝对的优势。尽管其音质表现已经超越了同类产品,但其价格却相对亲民,与HD800S相比更为合理。相反,HD800S虽然价格昂贵,却未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音质体验,从而令用户不禁怀疑所花费的巨额资金是否真正值得。这种性价比的差异,直接暗示了HD800S用户可能存在着不明智的消费决策,或者是被高价牌子所迷惑。而相较之下,选择原道耳机则展现了理智和节俭的品味,更彰显了用户对于品质和理性消费的追求。 综上所述,原道耳机与森海塞尔HD800S之间的音质比较,实非一般人可以轻易窥探。然而,正是这种对音质极致追求的探索,才使得音响领域得以不断进步与创新。务实品味,尽享声音的美妙旋律,或许正是我们对于这场对决最终的解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会出现高价甚至天价耳机 以色列学者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进行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如果2副耳机,1号耳机270元,音质6分,2号耳机540元,音质8分。那么大部分消费者会买1号耳机,因为两者价格相差一倍,但音质就相差2分,大部分人倾向于花少一点的钱买一副过得去的耳机。 这时候如果添加第三副耳机。1号耳机270元,音质6分,2号耳机540元,音质8分,3号耳机840元,音质7分。3号耳机是个搅局者,他更贵却音质不如2号。但这时候再让消费者选择,那么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2号耳机。这种非理性的决策过程不细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下阿莫斯特沃斯基的相关理论。 所以为什么要不停的出高价天价耳机。如果音质符合价位,那消费者自然会去买。如果音质不符合价位 ,那也会促使消费者也会去买比原计划更贵的耳机(大部分人从1号耳机变成了2号耳机)。对厂家这就是双赢策略。
这还是耳机吧么,感觉可以改名耳放吧了 统计了下最新回复的20个帖子 关于耳放(含解码,播放器,小尾巴,线材),共8个 千元入耳式配个5千多的播放器值不值兄弟们? 买不起解码器的可以买台笔记本 大乌托邦耳机系统升级请教贴 小尾巴的分类,顺便DC04pro vs UA4 是不是吕布骑狗了,aria2插zx706 苹果官方的转换器没解码芯片吗 耳机这玩意儿,没钱别折腾 真的悟了 求推荐一款二手2-3k的塞子线 关于耳机(含有线,蓝牙),共10个 水静电要来咯 预算3000,可以加点。有线耳机 纠结hd600,dt880(250),dt900prox sivga这款夜莺怎么样啊,感觉很冷门的样子 求助!小白选有线耳塞!预算300左右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无脑吹这玩意了 想在tb买n5005 隼u到货了 有没有那种能挨着下巴的骨传导耳机啊 200-400左右的蓝牙耳机有没有推荐的?平时听歌居多 其他 这还是我的初烧同学吗 转贴:【Bose AE2w BA1 headphone battery AHB581323PA】 耳放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耳机吧,却差不多一半都是和耳放之类的耳机配件相关的,感觉有些主次颠倒了。要是能和headfi一样,分为耳机板块,和耳放板块就好了
模拟音频好?数字音频好?看看Sony的解释吧 随着CD的普及,音频技术的发展也给音乐趋势带来了巨大变化。 例如,在模拟音频时代,低音在音乐中主要演奏节拍的开头(下拍)并支持和声的根音(根),以起到辅助旋律的补充作用。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录制极低音常存在录制载体的物理限制,但在数字录音时代,这样的限制则不复存在。而在音频设备方面,高性能的封闭式耳机和重低音扬声器的问世,也使得低音播放成为可能。随着电子乐器的出现,演奏设备本身也发展为能够表现极低的声音。这样,非常低的声音变得能够演奏、记录和播放,所以音乐创作者越来越多使用比以往更低的“超低音”音域进行创作,近年来,还出现了使用更低的“摆动低音”音域的作品案例。除了技术的变革,音乐创作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低音不再是像以往一样,仅扮演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在近年来的舞曲中,引人注目的低音声线循环,往往对乐曲印象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音乐播放方面,人们愈发追求重现现场的氛围感和临场感。这一追求,除了针对低音表现外,还体现在播放超高频音和音乐本身原有的全音域声效。人们期待有高音量下也不会失真的能力,以及对若隐若现般的微弱纤细声音也加以表现的水平。随着数据速率的逐年提升,以及各类环境的逐步完备,使得这样的播放效果成为可能。 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ony.net%2FProducts%2Fproaudio%2Fcn%2Fheadphones%2F&urlrefer=141a70482adca5eaefd8d27309904e9e
为啥从来没有国内kol联名款耳机? 感觉国外非常流行kol和耳机厂商联动发售联名耳机,比如 水月雨 x Crinicle Dusk, 7hz x Crinicle Dioko,铄耳 x Gizaudio Galileo, Blon x Z jojo, Qkz x HBB Khan,Kz x HBB Pr2, Earfun x Oluv Free pro等等,感觉只要油管上有些名气的kol,都有自己的合作款耳机。但为啥国内那么多kol,或者资深老烧,或者测评博主,从没有类似合作款呢?
哈曼曲线将推出全新版本 目前已经有大量hifi耳机遵循哈曼曲线进行调音,很多耳机测评也以哈曼曲线作为参考标准之一。不过2019后哈曼曲线貌似就没更新过了。最近在twitter上,Sean Olive(哈曼国际集团声学研究部门总监)提到其入耳目标曲线很快将会更新,而且和2019版本改变很大(“broadly”)
最近在油管的一个关于16bit和24bit音频的金耳朵测试 这位up(Sharur)通过了很多金耳朵测试,于是评论中就来了这么一个终极测试,翻译一下就是 有两段长度一样的音乐,让up判断那一段音质更好: 第一段:44.1kHz 24bit (从96kHz的原始音频降低采样而来) 第二段:把原始音频先转为352kHz,16bit。最后再转为44.1kHz,24bit 很明显第二段16bit以上的信息会全部丢失。音质应该明显低于第一段。 最后那位up虽然能abx出两端音频的差别,但是却说反了那个是真正的24bit音频。他也给了些解释, 比如转换会带来高频杂音,或改变动态,导致他判断错误,比如最近的一个其他测试,更多人普遍觉得16bit音频比24bit好听什么的。最后还提到了,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的区别…… 大家如果也可以自己试试看。
为什么拜亚不出dt800 pro x和dt1880 pro 之前dt770封闭,dt880半开放,dt990开放,这样的产品线结构很分明,评价貌似也是dt880最高。但是为什么之后半开放的8系列貌似就再也不出了,只有dt1770 pro ,dt1990 pro,和最新的 dt700prox, dt900prox。包括消费级的t1开放,t5封闭,也缺了半开放结构
现代车包可以下载啦 免费的,去微软商店搜索就可以啦
请给我在游戏中加入最长的那个赛道... 外网看到的各种赛道对比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