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3674 11283674
关注数: 175 粉丝数: 55 发帖数: 1,055 关注贴吧数: 68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对於传说中的『曼生十八式』多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一些曼生壶迷更想知道这十八式是些什么式样及名称。成书於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上卷『雅流篇』中,对陈曼生题铭的八件传器分别作了介绍,其中较明确的壶名有『台笠壶』 、『合欢壶』 、『匏壶』 、『井栏壶』、『方山壶』、『石兆壶』等六件。一 石瓢学士壶(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曼生为官之余,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偶或淘选古物,以为 收藏。一日,忽见一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古器,曼生观其器,未曾得见。遂近前捧之细端,见此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已破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观其底端,竟有“无了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水不禁大喜过望,遂取纹银二两欲买之。岂料乞丐端其神色,料定此物为宝,乃索银十两,曼生怒,佯欲弃之,乞丐急,终成交。曼生如获至宝,匆匆归之清洗,细端之,果乃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乃 紫砂玩家,此前未见此器造型,故仿制之心油然而生,以此石器为原形绘制壶盖,壶流以配之,易稿数百,终成壶式,因得以石器而为之,遂起名曰“石瓢”。此壶已成 紫砂壶造型经典之中的经典,超越唯美。 顾景州曾于1948年同时仿曼生石瓢而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浥上画坛名宿。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 子冶石瓢,景州石瓢,红华石瓢,淡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流归宗,同出一辙,皆出曼生矣。而此类工匠名家仿制石瓢众多,而真正知曼生“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之精髓者,古往今来有几人欤? 二 石瓢 提梁学士壶(煮白石 泛绿云 一瓢细酌邀桐君) 曼生爱壶,自然好茶。一日翻读《桐君灵》,以究茶汤之药效,恰有诗人好友钱菽美到访,曼生以新制古瓢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随口曰:石瓢乃曼公最为钟爱之壶型,何不置提梁于此壶,以观其效?曼生心动,致谢好友曰:一语惊醒梦中人,吾又得一新壶矣!石瓢乃曼生壶中经典,曼生一生最爱之,因而选缎泥以塑之,色泽鲜亮,造型大气,曼生爱之心切,意犹未尽,经好友提醒,乃心随石瓢而动,遂取名石瓢壶,依壶绘之,去壶柄,设提梁,几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壶。而期间经历了阅《桐君灵》,好友到访煮白石以待,曼生不禁灵感乍现,妙笔生花,为壶题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之千古绝唱。而石瓢提梁也是曼生十八式中唯一重复的造型,可见曼生爱石瓢之深,紫砂壶中唯有古瓢提梁能之造型相提并论,故两款石瓢均成千古唯美经典。 此壶意境最为深远,融通古今,寓意主人热情好客,以致高朋满座,尤以壶身铭文最有 文化气息,耐人寻味。其造型风格可谓缜密,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有水流花开,清露未晞之境;如犹春于绿,明月雪时之晴。皆因其匠心高妙,所以真现密隐,所谓天衣无逢,一片化机。
紫砂壶的鉴赏1—转自紫砂吧爱车如命3588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1989584068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开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和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 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附,紫砂壶各部位名称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