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 小尺
关注数: 5 粉丝数: 4,704 发帖数: 89,864 关注贴吧数: 7
文韵贯长安——解码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西安5月7日电 题:文韵贯长安——解码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孙波、储国强、姜辰蓉、张斌   “对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洋溢在市民的笑容和谈吐中,如此令人着迷……”   这段来自巴基斯坦演员光明的描述,是他在西安定居多年后,对这座千年古都的深切感悟。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灞柳风雪,雁塔晨钟……千年古都西安的悠悠文脉、万千气象、诗意之美,绵延传承,而弦歌不绝。 ***来陕考察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沿着***指引的方向,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孕育出从容自信、大气包容的城市气质,并带来现代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澎湃动能。 以文化人:“诗意长安”让市民自信又从容   秦岭脚下,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一间名为“融舍”的民宿典雅精致。   年轻的音乐人刘子龙远离城市喧嚣,在此工作。傍晚,月上柳梢,他唤来客人轻声唱起民谣:“长安青峦,古道炊烟,闲云去,燕子还……”   千年前,唐代诗人王维也曾来到这里,震撼于眼前的绝世风光,不禁写下“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传世名篇。   诗意之间,历史与现实,就这样巧妙地有了勾连。   西安,是一座诗歌之城。唐时,无数文人骚客到访长安,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樊川、五陵、曲江、乐游原……这些今天西安仍在使用的地名,曾频繁出现在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中。   一首首诗歌里,有长安的辉煌过往,有西安的活力今朝。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始建于唐代的大雁塔,如今是西安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标之一。登宝塔、览长安,便可体会几分昔年白居易雁塔题名的年少得意。   “绿翠骊山烟幕间,西阳画卷似江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骊山秀美依旧,而锦绣堆中的爱恨情仇,已从诗集走向舞台。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精彩纷呈,引得观众流连忘返。  这是实景历史舞剧冰火《长恨歌》演出现场(2022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