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dou8 jindou8
关注数: 43 粉丝数: 59 发帖数: 7,714 关注贴吧数: 12
河南人民是内部殖民主义的受害者! 内部殖民的国家,把本国劈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宗主地,一部分为殖民地。两个部分看起来没有边界,其实分得很清楚很清楚,连小朋友都知道哪里是宗主地,哪里是殖民地,打死不回殖民地。   宗主地像天堂,培养着统治者。殖民地像地狱,培养者被统治者。   宗主地从殖民地吸取资源、粮食、劳动力、资金,不给也得给。宗主地把伪劣产品、垃圾、污水、残废劳动力送回殖民地,不要也得要。   当然,宗主地也吸收一些殖民地的精英,他们要么有点智力,要么有点资本,要么有点特长。比较受欢迎的是歌手和打手。   宗主地的统治者,偶尔也前呼后拥去殖民地看一看,看看殖民地人民的幸福生活,还额外赏给他们几个叮当,心中的优越感和正义感油然而生。   有些殖民地的人民却不识好歹,想来宗主地讨一碗饭吃。可以啊,他们有的像美国种植园的黑奴,住着汤姆叔叔的小屋。有的像英国煤矿的童工,呼吸着黑黑的空气。有的像德国集中营的苦工,出门就被带到另一个更狠的集中营。有的像日本纱厂的罐头工,人人得而欺之。干啊,干啊,一天十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八天,弄一碗饭吃。每当发工资的时候,他们蘸着唾沫星子,把几张票子数来数去,一脸幸福。   宗主地的统治者,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因此一般都比较丰满。   因为丰满,所以喜欢打打高尔夫球、斯洛克、保龄球什么的,再就是蒸桑拿、养狼狗、弹钢琴、玩文物、跑跑车、修祖坟、拜神佛什么的,实在是高雅得很。   不过终究是富贵,吃的是熊掌鱼翅,喝的是法国酒,抽的是驴鞭烟,泡的是冬虫夏草,坐的是奔驰宝马,穿的是北极熊皮,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腿子一天天细了下去,血脂一天天高了起来。不愿意动。   有时去欧洲,看看阿尔卑斯的雪。有时到日本,看看上野的樱花。有时到泰国,看看人妖。有时去澳大利亚,看看珊瑚。有时去美国,慰问拉斯维加斯的同胞。   一个心甘情愿,一个苦尽甘来,都不容易啊
转 答大爱螺丝左翼如何改造小生产 左翼一直认为对小生产一定要改造。否则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产生的来源。。。。此事件属于小生产薄弱性造成的。一旦遇到天灾或者人祸。小生产就很难持续,乃至家破人亡。。。。。。至于政府方面,不要以为是中立的。。。。这完全是误解。左翼认为任何事件发生后。参与者是无法中立的。必定存在立场。哪怕单纯的是因为投毒者无法负担赔偿,政府方面只是为保护其不被逼死。这其实也就是政府的立场,不要以为是完全客观中立和超然的,或者说是"正义"的。 其背后深刻的因素是小生产的薄弱性造成的。。。。。。我们现在以经营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简单的讲是2方面,就是无法承受损失问题。假设一般个体经营者每年销售额为10万到20万之间,纯利润在3-5万左右。那么他很难承受超过20万以上的损失的。这甚至将导致生产无法持续。。。。。第2个是损失无法转移。。。。。。实际目前市场中的经营者。大量的大企业是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决策失误,因为其损失可以转移掉。。。。。甚至实际中类似国家决策方面可以承受千亿美元的损失,因为其可以通过后续各种方式转移掉。。。。 以前30年为例子,中国的农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良种,由于有集体依托,实验失败也是存在的,但是都可以分摊转移掉损失。上面说的是经营方面。实际最典型的是设计人民公社的医疗转移支付的保障体系。甚至主动进行了改造社会生产的大规模设计性建设。当然这主要是以县级负责设计,基层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组织完成的。 左翼改造小生产的方式就是组织起来。。。。。。从直接方面来说是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和改造社会能力。。。。客观上要求大量的基层组织者(管理,动员,思想建设等)。。。。。更大范围则是创造出无利润的社会,保证生产出的物资,有足够的购买力,降低整个社会组织生产人员的经营难度(资本主义条件下,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一般整个社会企业的经营难度是上升的。本吧里是资本家的可以回顾看看中国企业最近20年的感觉,是不是难度一直上升)。 资本主义改造小生产的例子,我就以历史上的英国为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学到的“养吃人的圈地运动”。。经过140多年英国最后消灭的自耕农!期间发生了多少各种事件简直无法计数! 以上是对传统经典方面的通俗介绍。 我下面将介绍一下左翼目前思考的比较新的组织方式。。。。。此组织方式已经在社会存在。当然如果是大环境是中国前30年的话,还有更多的手法可以施展。 左翼一直对小生产头疼。。。。从最开始的苏联建立起,小生产一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无法的到很好的解决。。。苏联第一代领导人因为是生活在2次世界大战之间执政的。所以其设计的是保证苏联生存。这以斯大林建立的人类第一计划经济体系最典型。。。其主要是满足人民基本需求外,国家的紧迫需求。 这种体制对人群持续存在的大宗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满足的非常快。。。。。。苏联因此能够获得2战胜利的基础。 斯大林之后是毛主席的探索。。。。毛建立的体制是对斯大林体制的改造探索。。。。。毛通过下放权利,发挥各级地方的积极性,知识青年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使得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社队企业。。。。。这些企业在80年代被称为乡镇企业。其成绩达到的历史高峰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毛的体制比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比较普遍的各种需求! 但是还是存在大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群低比例需求。。。。。我简单描述一下。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战略满足方面是都非常好的!斯大林体制下,有一种东西100个人里20个人要。。。。那么斯大林体制可以满足。 毛的体制里有一种东西100个人里1个人需求,那么毛的体制就能满足。 但是人群里低比需求,比如某种东西1000个人里只有1个人需要。。。。除非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否则斯大林和毛的体制就都失效。甚至可以说任何国家组织都失效。。。。只能靠人群进行自我组织。。。。。在资本主义体系下。依靠资本家个人兴趣等是可以进行组织研究尝试生产的。 但是网络出现后,出现了新生事物。。。最典型的是以linux系统为代表的。。。目前其电脑桌面linux人群使用比例大概在0.1%到3%左右。全世界相关兴趣爱好者通过网络联合开发出了这样的系统。这种模式下爱好成为第一位,哪怕是无利润,只要有爱好者,就能持续开发。 包括百度吧,出现了大量的爱好者群体进行了,各种兴趣爱好方面的联合行动(最典型的是经典游戏的网络联合再开发)。。。。。这种模式就成为了左翼部分人士观察的对象。。。。。值得说明的是,这都是极低比例需求,但是依然被通过全世界爱好者合作满足了。。。正常情况下,这些爱好者一般自己生活周围可能找不到另外一个同样的爱好者,但是网络改变了一切。。。。。 左翼观察到上述现象后,部分人士进行了未来畅想。。。。。基本思路就是通过网络联合这种低比例兴趣爱好者,建立无利润模式联合行动。。。(无利润主要是因为保证不会出现利润黑洞,造成购买力不足) 具体是这样的。。。首先是建立某种需求的网络联合群体。。。。把群体分类,比如初步分为有部分解决能力的(包括资金聘期的协助者),和此需求的单纯消费者。。。。。。这2种基本群体确定后,中间包括组织者,宣传者,等等分工合作。。 这是基本的基层组织设计。。。。 大范围的社会设计包括。。。分配时,除每个人获得本人自由支配的劳动工资(退休金)外,还都将获得的一个每年投资额度。。。。。。然后各种兴趣爱好者的联合体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以及阶段预算。。。。。。整个社会的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个人意向把自己的投资额度去填足那些兴趣爱好者提出的预算。。。。。。(类似经济民主票。当然任何预算是有一定审核的,且阶段预算是存在上限的,一旦被填满,则无法继续填) 如果本年度大量人的投资额度没有用光。则国家将必须建立培训,培训人群进行投资。也鼓励人群里出现更多的爱好者网络联合体。 爱好者生产的产品,将按照生产成本在网络上向社会出售。避免出现利润。 当某种爱好者组织生产培养的用户大到一定比例,且可预计时间段这种需求不萎缩时,这种爱好者组织将设计成全民制社会企业! 我坚信一旦建立上面的理想计划经济社会出现。则将出现大量的爱好者组织,这种组织的数量级将超过美国目前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至少一个级别。。。。。我相信创新方面将把资本主义所谓的高创新远远甩到后面!
1 下一页